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好书·书单丨高考满分作文的秘密

时间:2013-02-23

每年各地语文高考作文题公布后,大家总是热烈讨论某某题目应当如何如何写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0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文时尤其少。

每年各地语文高考作文题公布后,大家总是热烈讨论某某题目应当如何如何写。

然而仔细一琢磨,所有题目其实都被前人写过了。

这时候,广泛阅读的实用功能就显现出来了:考生恰当地借鉴、运用前人智慧,就能轻松写出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观点或词句。

上海译文出版社整理了今年部分高考作文题对应的阅读书单,书单里的书都是通俗易懂的,不会超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过这些书,在作文里直接引用也好,借鉴观点也好,都会成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加分项。

当然,就算是已经“渡劫”成功、不再需要担忧高考作文怎么写的读者,也可以阅读这些书,汲取知识与智慧。

毕竟,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阅读的书,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派上什么用场。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浙江卷作文可能是今年最好写的一个,因为关键词非常明确:个人期望、家庭预期、社会角色,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社会学译丛)

[美] 欧文·戈夫曼 著

冯钢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既然是要讨论人在家庭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那么想要写好这篇作文,《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就是一本绝佳读物。

严格来说,《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是一本专业的社会学著作。它是著名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的代表作。

不过,别担心,它没有那么难读。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人生如戏,人人都是‘戏精’。”

当然,戈夫曼会详细地解释我们如何在家庭和社会里扮演特定的角色,这场“戏”的舞台、道具、服装、台词等等要素是如何构成、运作的,以及如何假“戏”真做、“表演”失败如何收场,等等。

戈夫曼没有使用枯燥的、抽象的学术概念来写这本书,而是时时刻刻将我们的生活与戏剧表演联系起来,读起来非常有趣。

status anxiety

身份的焦虑(译文经典)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陈广兴 南治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而谈到个人期望、家庭预期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就不得不提另一本书:《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所探讨的问题,同样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焦虑来自于欲望或者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当然,人的期望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为什么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难以弥平,这是作者阿兰·德波顿要和我们详细讨论的问题——以上内容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焦虑起因”。

在第二部分“解决方法”部分,阿兰·德波顿贴心地给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哲学、艺术、政治、宗教,并且分析了这些解决方案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有效地缓解身份的焦虑。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一贯的风格:简短,思辨。

die welt von gestern

昨日的世界(茨威格作品集)

[奥地利] 茨威格 著

徐友静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说到“重要的转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有话要说。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他,眼看着欧洲繁花似锦、蒸蒸日上的生活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生生打断;一战后,和平女神并没有长久眷顾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又爆发。茨威格将这两次重大转折给他带来的强烈心灵冲击都记录下来,这就是《昨日的世界》。

在《昨日的世界》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茨威格曾经在《断头王后》中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是茨威格无意之中写就的一句神来之笔。

当茨威格因二战爆发流亡巴西、对一切感到绝望并决定自杀时,他是否想起自己写下的这句话并意识到,所谓“意想不到的转折”,也许只是人们被一时的表象蒙蔽了双眼,而忽略了命运的草蛇灰线?

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德] 卡尔·雅斯贝斯 著

李夏菲 译

漓江出版社

能够阅读并理解茨威格也许已经达到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极限了,而下面这本书,对于高中生而言可能有一点难度: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雅斯贝尔斯最著名的概念是“轴心时代”。所谓“轴心时代”,从经验上来看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印度和希腊,此时的人们“意识到其整体的存在、其自身的存在以及其自身的局限”,并发展出了极具反思性、创造性与突破性的灿烂文明。

也就是说,“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也许并不是一件完全负面的事情,相反,人类正是因为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开始从与自然世界浑然一体的生存方式中脱离;通过思辨飞跃到一种精神的“人之存在”,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性整体当中感受到个体的存在。

倘若能在作文中引用这个观点,不用深入展开阐述,也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吧?

江苏卷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江苏卷作文一向以“小清新”、“飘逸”著称。但是,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这次的作文题将是江苏卷的“绝唱”。

infotopia

信息乌托邦

[美] 桑斯坦 著

毕竞悦 译

法律出版社

看到这个作文题,译文君首先想到的是“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出自美国法学教授桑斯坦的《信息乌托邦》,即个性化定制的信息服务,让人们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听见自己想听见的,长此以往,形成的是自己的信息乌托邦,居住在自己织起来的“信息茧房”。

虽然作文题目中洋溢着对“同声相应”的肯定,但是,我们不妨大胆质疑:“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writing on the wall

社交媒体简史

[英] 汤姆·斯丹迪奇 著

林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信息茧房”概念之所以时隔多年再次火热,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强大的算法正在主动干预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结果,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与行动,并试图反思这一现象。

“信息茧房”究竟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新概念,还是原本就存在、在互联网时代强化而被“重新发现”的现象?

如果在作文中可以简略地提及社交媒体发展的简史,岂不美哉?

在这方面,《社交媒体简史》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它回顾了社交媒体从莎草纸信、小册子、报纸,到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演化简史,展示社交媒介的演化如何影响宗教改革、美国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而改变人类的互动方式和文明进程。

从《社交媒体简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找到自己喜爱的人和事、被同类信息环绕,的确越来越容易了,而这种环绕,也确实更加紧密了。

the news: a user"s manual

新闻的骚动(阿兰·德波顿文集)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丁维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最后,我们究竟是如何被信息“塑造”的?这里又要请出前文提到的作家阿兰·德波顿了。他有感于新闻对我们的影响,写出了一本新闻社会观察作品《新闻的骚动》。

在《新闻的骚动》里,阿兰·德波顿向我们提问:究竟是新闻影响了我们,还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渴望新闻时时刻刻用外界的混乱与不幸来“干扰”我们,好让我们带着优越感享受周遭的宁静与幸福?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产生的厌倦与疲惫。

“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的背后也许是一句句充满敌意的恶评,“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的同时也有一次次不期而至的愤怒。智能互联网时代,好的坏的都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

[美] 玛丽·奥斯汀 著

范培文 曹柠 译

王全智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之母”、自然文学作家玛丽·奥斯汀在《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的开篇就谈到了地名的问题:

我真是喜欢印第安人取名字的方式:如果有一个词能特别形象地描述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这个词语便成了他的名字。……只有这样取的名字才能反映我们形形色色的内在气质。如果你同意我的说法,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地理书上的地名很少出现在我的文章里。比方说,我很喜欢一座湖,它本来是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但是打动我的其实是湖边那些被湖水滋养成密林的松树,我就会在文章里按我的感受重新命名它。不过,若是印第安人在我之前就给它取好了名字,那就听他们的,因为印第安人起名字从不会庸俗地考虑如何能让自己名垂青史,而是只要名字本身既动听又贴切就好。

对于《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这本享誉世界的作品,译文君实在没必要用自己蹩脚的语言去形容它的美,因为任何华丽的词语在玛丽·奥斯汀的优美文笔面前都显得格外苍白。

我只能说:这本书里收录的13篇短文,每一篇都有资格收录到语文教科书里,成为学生们学习写作的范文。描写自然环境时,玛丽·奥斯汀的文字是这样的:

如果是在内华达山脉的高海拔地区,我们要想研究暴风雨的话,可以选择科恩河与国王河的分水岭,去那里林立的山峰附近;也可以到深山谷地,选择那种往东边开了很大的口子的小段峡谷看看。大多数日子里,峡谷都沉浸在温暖的水流之中,令人微醺的水汽缓缓上升,化成天空中的朵朵流云;云层的底部扁平,泛着珍珠灰色,而浑圆的云层顶端则一片银白。随着山峰间的气流上升,云朵越聚越多,与上方的冷空气相遇,锁定在一起,就此揭开了此处风云变幻的演出帷幕。云蒸霞蔚、彩云聚散,这都是日出或日落时的常景,此刻的天空一定是五彩辉煌,如同神迹。你会看到云气滚滚升腾,高达数英里,雄伟如雪山玉柱,它们或肃穆,如太阳神殿门前尽忠职守的卫兵;或灵动,像伴着身着花衣的风笛手的演奏,翩翩起舞的云中精灵。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那些厚厚的云朵一旦整装待发,就会像一顶顶帐篷一样一字排开,如一座长城锁住整个山脊。要想体验山地暴风雨的真正威力,你必须得身临其境!

而在描写森林里的动植物时,玛丽·奥斯汀的文风不仅优美,而且更加精确,充分地调动起读者的各个感官,阅读起来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风起时,阵阵松涛宛若一声声让人心碎的叹息。其实它本不该落寞叹息,因为身边有许许多多好伙伴。比如那些熊果树(manzanita),它们的枝干虬曲有力,在砾石间见缝插针地生长着,叶子大体上是浅浅的橄榄绿,边缘微微卷曲包裹着叶茎,而叶茎脉络清晰光鲜,泛着淡淡的红棕色。除了熊果树,这里还生长着绣线菊(meadowsweet),光彩照人的月桂树(laurel),以及红珊瑚色的、满身披挂着成千上万不起眼的小喇叭花的钓钟柳(pentstemon)。在海拔较低的松林带,野生生物似乎格外活跃。在中空的树干和岩洞里藏着野蜂群的巢,让你能采到甜美的蜂蜜。蜂群不停地嗡鸣,松鸦(jay)喊喊喳喳地乱叫,松鼠则上蹄下跳,所有这些动静不绝于耳,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生物的腥气。从清晨到日暮,溪水奔流,水声轰鸣不止;到了夜里,鹿钻进鼠李(buckthorn)丛中觅食。这片长叶松(long-leafed pines)松林带里,四季的风景都值得好好欣赏。你可以花一两个月的时间,留心观察那些山地动物是如何避开危险的深雪区随处活动的。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生机盎然。

你以为玛丽·奥斯汀只会写自然环境与动植物?看看她笔下的葡萄藤小镇吧!这个坐落在加利福尼亚的的墨西哥风情小镇,在她的笔下跳起了舞:

九月十六日是墨西哥共和国的国庆日,是旧墨西哥行省的人们开始觉醒并为自由呐喊的日子。从十五号这一天的午夜开始,就有人走上街头呼喊“万岁”,呆在室内和葡萄藤架下的人们则随之应和“墨西哥万岁”。翌日清晨,人们迎着旭日鸣枪,纪念不幸的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然后在拉斯乌瓦斯简陋的露天小广场上,伴着庄严的国歌升起伟大的墨西哥国旗。阳光越过松岭(pine mountain)照耀在国旗的蒙特祖玛之鹰的图案上,随后很快洒满场上,光秃秃的旗杆泛着光,黑压压的人群和他们鲜艳的服饰都被篝火映照成了赤红色。跳跃的火光一瞬间突然照亮了鹰徽旗,然后又渐渐黯淡,这时音乐声从一旁柔和地响起,充满了古老的乡愁和被放逐的忧伤;黑暗中,鹰徽旗徐徐降落,在夜风的拂动下缓缓着陆。有时,人们会在这忽儿唱起圣歌,每个人眼中都含着热泪。

如果能学到这样的文笔,何愁作文不拿高分呢?这样的段落在书里比比皆是,每一段都可以单独拎出来,熟读并背诵全文(

)。

.

“高考满分作文”书单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星星和印第安人的土地》

[美] 玛丽·奥斯汀 著

范培文 曹柠 译

王全智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status anxiety

《身份的焦虑》(译文经典)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陈广兴 南治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the news: a user"s manual

《新闻的骚动》(阿兰·德波顿文集)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丁维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die welt von gestern

《昨日的世界》(茨威格作品集)

[奥地利] 茨威格 著

徐友静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德] 卡尔·雅斯贝斯 著

李夏菲 译

漓江出版社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社会学译丛)

[美] 欧文·戈夫曼 著

冯钢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infotopia

《信息乌托邦》

[美] 桑斯坦 著

毕竞悦 译

法律出版社

writing on the wall

《社交媒体简史》

[英] 汤姆·斯丹迪奇 著

林华 译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来源:上海译文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好书·书单丨高考满分作文的秘密》,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郭力:“浙江满分作文事件”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郭力:“浙江满分作文事件”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的;”可见,陈建新违反的“工作纪律”事实上属于泄露秘密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陈建新的本职是浙江大学副教授,受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012-05-12 #经典句子

光明日报聚焦高考满分作文: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说话

光明日报聚焦高考满分作文:好作文首先是要好好说话

...,不是模仿文风,而是学习他的阅读能力。“这个学生的书单显得与众不同,从广度上来说,高中生能通读《西方哲学史》这类有思辨意义的社科著作是很不容易的。读书的过程是孤独的,我希望我的学生能通过这篇文章体会到...

2023-11-02 #经典句子

神助攻!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的秘密!30组同一表达 9大类过渡词!

神助攻!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的秘密!30组同一表达 9大类过渡词!

★一般在写英语作文时,同学们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简单句的堆砌,偶尔有复杂句,so,and,then,but 等关系词使用频繁,使得句子结构显得松散、呆板,这样的作文即使有良好的观点和主旨也难拿高分。★因此,在表达相同含义...

2023-08-07 #经典句子

阅卷老师开作文课 高考的公平从何谈起?

阅卷老师开作文课 高考的公平从何谈起?

...其实出辅导班,教大家高考作文的套路,这也算不得什么秘密,很多机构也在做,但是只要他们不参与高考作文的阅卷,其实都属于自己的经营和生意,别人都管不着。高考作文套路化的这个事情难以避免,毕竟对于大多数的高...

2023-11-06 #经典句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背后:一评时仅得39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背后:一评时仅得39分

...门等下发的评卷管理办法中,提到评卷人员不得将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的答案及评分细则,评卷工作内部文件、资料、答卷等带出工作场所,评卷情况不得外传,不得记录考生作答情况等。早在2009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

2016-04-12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148分:关于写作 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高考语文148分:关于写作 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也都懂“得阅读者得作文”的道理,热衷于搜罗各种名著书单,成套成套往家里搬,可是到最后却发现: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写?!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了一座桥梁,一座将阅读力真正有效转化为写作力的桥梁!而今天推荐给大...

2023-05-20 #经典句子

高考英语超140分 985高校学霸分享心得:高考前怎样复习英语?

高考英语超140分 985高校学霸分享心得:高考前怎样复习英语?

...在3000词左右的读物也可以放松来读,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书单。我还想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一下大家不要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后期的学习,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科目,千万不要陷入麻木的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服从安排却不思...

2023-08-27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755字获满分 有30字老师也认不出 阅卷组长写4页注释

高考作文755字获满分 有30字老师也认不出 阅卷组长写4页注释

...样的观念,而如今检验读书成果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高考。每年高考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转折点,是“鲤鱼跃龙门的希望”,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也格外的受关注。因为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占比很大,在有...

2009-08-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