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题西林壁》是首题壁诗 四句皆是名句 皆有哲理 值得细细品悟

时间:2013-01-04

自汉代后,一批文人雅士,将自己的心情与寄托,题于壁上者不乏其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1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题壁诗”意为题在石壁、寺壁或驿墙上的诗,它始于两汉,盛于唐宋。

自汉代后,一批文人雅士,将自己的心情与寄托,题于壁上者不乏其人。但是汉代的题壁诗,只是在《晋书》卷三十六转引卫恒《四体书势》中有记载,而具体内容已无从得知。

时至南北朝,逐渐增多。自唐代开始,题诗壁上蔚然成风。如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又如元稹的《骆口驿》: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时至宋代,题壁之风依旧方兴未艾,令人目不暇接。如苏舜钦的《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在众多的题壁诗里,苏轼的《题西林壁》最为经典,全部四句皆是名句、皆有哲理,它告知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更好的处理世事。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诗、词大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我们欣赏这首哲理诗:

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苏轼作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因与改革派政见不同,被贬黄州改迁汝州任团练副使时,与友人观赏庐山的景色之后,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墙壁上,题写了这首千古名篇。

庐山景色优美,苏轼游览中直接的感受是,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看庐山山岭,都是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首诗,按字面意义欣赏,那里的景色太美了,给人一种在直升机上俯瞰俊美庐山的感觉。

那么苏轼真的就是见景生情,索性写之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根据苏轼的人生阅历、政治感悟,应该与当时以王安石主导的新政有关。

因为苏轼在变法的问题上比较贴近保守派,但是他又不偏激,主张汲取好的新法,融合老的制度,因此新旧两党对他都有微词,所以他置身其中,难免使其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

同时这首小诗,也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诗中除了有奇秀山峰给人以美感之外,似乎更有意义深远的哲理在启人心智。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面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要认识事物的事实,就必须要摆脱主观的成见,才能更理智、更豁达地处理好繁杂的俗世人生。

因此,这首小诗紧紧扣住游庐山时的自我独特感受,借助庐山的奇秀形象,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与众不同,这四句句句是名句,句句有哲理,实为写景喻理之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题西林壁》是首题壁诗 四句皆是名句 皆有哲理 值得细细品悟》,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最通透的诗作 一个比喻道出人生本质 钱钟书将其凝练为成语

苏轼最通透的诗作 一个比喻道出人生本质 钱钟书将其凝练为成语

...山大川、良辰美景,而宋诗则更善于抒发人生感悟、深刻哲理。比如同写庐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用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将庐山的壮美写到淋漓尽致,又用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

2011-06-15 #经典句子

题西林壁教学方案:古文名篇赏析与深入学习

题西林壁教学方案:古文名篇赏析与深入学习

...,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题西林壁》教学方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3、理解古...

2024-02-01 #大杂绘

赏析古诗《题西林壁》 了解诗句之中诗人真正的所思所想

赏析古诗《题西林壁》 了解诗句之中诗人真正的所思所想

...庐山奇景的同时还蕴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哲理。以上就是《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所有内容。持续关注梁老师,让你的语文学习不再烦恼。亲,别忘了给梁老师点个赞哦!

2023-10-07 #经典句子

苏轼最简单的一首诗 却处处蕴含人生哲理 尤其最后2句堪称经典

苏轼最简单的一首诗 却处处蕴含人生哲理 尤其最后2句堪称经典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历朝历代之中,都有着很多文人雅士的追崇。即便到了今天,唐诗和宋词依旧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甚至每年总有一些诗词能入选语文课本,成为了语文考试的一个环节。提起宋词,我们第...

2023-10-01 #经典句子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诗句表达哲理的理解 感悟细致观察的意义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诗句表达哲理的理解 感悟细致观察的意义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诗句表达哲理的理解,感悟细致观察的意义一、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借助“注释”,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意思,感受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体会诗人细致观...

2023-07-09 #经典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名句运用实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名句运用实例

...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3.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

2009-11-07 #经典句子

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 短短4句 发人深省 值得一读

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 短短4句 发人深省 值得一读

...观事物中找到规律,于是就诞生了理趣与抒情有机结合的哲理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泾溪》,便是一首哲...

2023-10-29 #经典句子

这15首哲理诗 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名句!

这15首哲理诗 一不小心就成了千古名句!

哲理诗中的千古名句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哲理诗分两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

2013-09-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