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时间:2012-11-04

作者一家关心老王的生计,尽可能地照顾老王的生意,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而老王知恩图报,在作者一家最狼狈的时候,不避风险,倾力相助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答案:人道关怀的体现是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个体生命、个体人格、个体尊严。作者一家关心老王的生计,尽可能地照顾老王的生意,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而老王知恩图报,在作者一家最狼狈的时候,不避风险,倾力相助。善良之心互相传递、互相支撑,正是基于平等意识的“人道关怀”。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人道关怀”照耀社会的每个角落,保障每个个体的合法权益,让忠厚善良、吃苦耐劳的“老王”们,能够凭借诚实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相关语句:(1)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2)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作者一家虽然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者同情老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不要他车费减半,不让他白送钱钟书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香油和鸡蛋)。“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达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

三、默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答案: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谢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答案:阅读前文,读者印象中的老王应该是一个面容和善的老人。而当作者“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画风突变,令人不由得联想到相框中的遗像;“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这副恐怖的面容,不由得令人联想到“僵尸”。作者接着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暗示作者从直觉出发,已隐约感到老王身上散发的死亡气息。作者详细描写老王骇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 心理活动,为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答案:作者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所以,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想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一般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答案:“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和“压根儿”不矛盾。“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3、我也赶明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五、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

答案: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种“愧怍”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复述课文,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答案略。二、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答案:“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

2023-06-16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

2023-01-01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略。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答案: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

2009-08-11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答案:“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伟...

2013-02-28 #经典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

2023-10-20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

2023-01-27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答案: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

2007-03-04 #经典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答案: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背诵可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石潭源流——潭中气氛这样的顺序来记忆。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

2023-06-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