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成语溯源:五谷丰登 其中的“登”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2-07-27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9课,讲说文解字540部中癶部的三个汉字,分别是癶、癹、登,癶部只有这三个字,其中癶是部首汉字人们也通常把癶称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4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9课,讲《说文解字》540部中“癶”部的三个汉字,分别是“癶、癹、登”,“癶”部只有这三个字,其中“癶”是部首汉字(人们也通常把“癶”称为“登字头”),“登”是今天的重点汉字。详情如下:

1、癶。《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同时也是现代汉语201部部首之一,读bō。《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癶,足剌癶也。从止、”,象形字,本义是两足分张。像左右二足分张之形。人两足分张则行而不正。我们知道:两脚分张,不管是前面分张(外八字)还是后面分张(内八字),都不是正常的行走姿态。如图:

徐锴的《说文系传》:“两足相背不顺,故剌癶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剌癶,叠韵字。”饶炯《说文部首订》:“剌癶古语,谓足动止不自由,形容其行不前貌也。”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两足箕张是剌癶也。”两只脚像畚箕一样张开就是剌癶,显然,这样的状态走路是不顺的。

剌癶亦写作“獵(liè)跋”,《说文解字·足部》:“,步行獵跋也。”与癶同词异字。或作“剌犮”,或者倒过来说“拔剌”汉代陆贾《新语·怀虑》:“拔剌难匡。”直译大意就是两足分张不好纠正。或作“赖”,都是不正之义。

癶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2、癹。读bá。《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癹,以足踏夷草。从癶,从殳。《春秋传》曰:”癹夷蕴崇之。‘“许慎认为此字是会意字(后人有不同意见)。本义是中脚踏除草。

如果按照许慎的会意字理解,会意如何来的呢?上面是一双脚,下面是“殳”字,殳是古代的兵器,脚下有兵器,似乎与草毫不相关。但是许慎引用《春秋传》里的一句话:“癹夷蕴崇之。”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癹(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显然,今本所通行的芟的写法更通顺。照文意来说,癹字的意思就是除草,只是除草的动作并没有描述清楚。注意,这里有个问题,今本的《左传》,这里都写作“芟”。

是许慎引用错了吗?不是的。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秋官·叙官·薙氏》注引作‘芟夷蕴崇之’”似亦后人不识癹字,而改以既伪《左传》也。《文选·答宾戏》:‘夷险芟荒。’晋灼曰:‘發,开也。今诸本皆作芟字。案:發亦癹之讹。“他认为这里这个字本来就是“癹”,但是后人有直接改成“芟”的,也有改成“發”的,我们觉得这种说法很合理。

看字形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代,癹字的上面是一双脚,下面是手持某种器具或者拔除某物的样子,只是到了小篆时中间才发展成蜷缩的人的样子。但不管具体字形如何,都无法会意出用脚踏除草的意思。许慎认为它是这个意思的依据,就是《左传》里的那句话。所以桂馥在《说文义证》里说:“当云癶亦声”,他觉得这是个形声字。

我们只能列出来,无法断定,只能待考,好在,“癹”早已不是常用字,影响并不大,了解即可。

癹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3、登。这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读音有两个:

(一)dē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登,上车也。从癶、豆,象登车形。”许慎认为登是象形字,像登车的样子,所以本义是上车也。既是象形字,先考察一下字形:

显然,最早的字形跟上车毫无关系,所以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中,陈英杰先生认为登是形声字。甲骨文里有这个字,像两手捧食器以进献之形,在语句意义上也多为进献之义。古文字中的登以《尔雅·释诂下》中的解释为准,即:“登,升也。”并认为这是从“癶”之“登”字的本义。《散氏盘》中的“登于厂源”即用本义。《说文》之“上车也”之训乃引申义。进献可以引申为本义的引申用法,也可以认为是与“烝”同源通用。西周金文的“烝”祭之“烝”均从米作,没有例外,春秋时期始借“登”表“烝”两个字是同源词,“登”亦为礼器之称。《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

这里已经有了三个意义:其一、升;其二、一种礼器(瓦豆,祭祀时盛肉食),其三、进献。这跟许慎的“上车也”都不相同,合起来有四个本义的说法了。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之,凡上升曰登。从癶豆。象登車形。”他同意许慎象形的说法,只是增加了引申义。徐锴似乎也赞同象形字的说法,《说文系传》:“臣锴曰:两手捧登车之物也,登车之物,王谓之‘乘石’”。这似乎又有新的意义。你看,这个字争论有多少。

争论这么大,简直无所适从。相比之下,《字源》所借用的古文字字形更多,解释也较为合理,我们暂以《字源》为准。登的本义就是升。其实,《玉篇·癶部》中的登也训为:“登,升也。”比如《易·明夷》:“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用的都是升的意义。

本义之外,登的用法还有很多,举其中常用的说说:

(1)高。比如《国语·晋语九》:“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韦昭注称:“登,高也。大意是:君子愁的是名声不好,而不愁年事不高。

(2)升迁;提拔。《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称:“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相当于谁能把这件事办好并取得好的成绩,就提拔谁。又比如柳宗元《非<国语>·命官》“(晋)文公将行霸。而不知变是弊俗以登天下之士。”(前期的)晋文公将要争霸天下,却不知道改革弊俗,以提拔重用天下名士。

(3)成熟。《增韵·登韵》:“登,熟也。”《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五谷不登。”朱熹注称:“登,成熟也。”有个成语叫五谷丰登,出自《六韬·龙韬》:“战胜于外;功立于内;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定。”指五谷丰收。泛指粮食丰收。登的意思就是庄稼成熟。

(4)实现;完成。《尔雅·释诂下》:“登,成也。”比如《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又比如《汉书·叙传下》:”国富刑清,登我汉道。“颜师古注称:“登,成也。”

(5)增加。《左传·昭公三年》:“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锺乃大矣。”杜预注称:“登,加也。加一,谓加旧量之一也。”大意是: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增加了一成,锺的容量增大了。这是说陈氏爱惜民众,以大量具借出,以小量具收回,所以民心归附。

(6)进献。这个意义前面辨析时说过,很可能就是登的本义。《玉篇·癶部》:“登,进也。”《吕氏春秋·仲夏》:“农乃登黍。”高诱注称:“登,进也。”

(7)上册;登载。《玉篇·癶部》:“登,上也。”比如:登报纸了。《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郑玄注称:“登,上也。”这是中国早期的户籍管理。

(8)科学考试中选。比如:登了金榜。《新唐书·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

(9)捕取。《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捕伐蛟,取鼍,登龟,取鼋。”郑玄注称:“四者甲类,秋乃坚成……龟言登者,尊之也。”这四种都是到了秋天之后变得坚硬,用以是季夏之月才开始捕取,对龟表示尊称,称“登”。

(10)祭祀时盛肉食的礼器。《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比如《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传》称:“木曰豆,瓦曰登。”我把祭品装碗盘,木碗瓦盆都用上。

(11)用作副词。表示时态。相当于当即、立刻。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登,登时也。登之开声为当,盖言当时也。”比如《水经注·洛水》:“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即用此义。

(12)进入;放入。《淮南子·缪称》:“锦锈登庙,贵文也。”高诱注称:“登,犹入也。”

(13)只;停留。这个较多用于近现代汉语。比如茅盾《多角关系》:“厂里停工已经四个月了,登在上海的几位股东屡次催我回来一趟。”

(14)掂量。《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邓门上一见(那两件礼物)雕镂精工,爱不释手,登一登分两,有二十来两重。”

(15)踩,走过。《集韵·隥韵》:“登,履也。”比如《水浒全传》第八十四回:“却说时迁,他是个飞檐走壁的人,跳墙越城,如登平地。”

(16)通“蹬”。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是,原来是个大东厕。”

此外,登还用作姓。《广韵·登韵》:“登,姓。蜀有关中流人始平登定。”

(二)dé。读音出自《字汇补》。通“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休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齐人语也。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徐彦疏:“谓齐人急语之时,得声如登矣……”显然,这是地方方言的读音。

登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219课,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成语溯源:五谷丰登 其中的“登”是什么意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连载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82)

连载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82)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五谷丰登“五谷丰登”中的“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的总称,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丰”即多的意思,形容粮食丰收,“登”即指庄稼收割了之后登场打晒。这一成语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典...

2015-11-19 #经典句子

关于数字成语 我们知多少

关于数字成语 我们知多少

...一箭双雕、独一无二、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谷丰登、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4-02-02 #经典句子

从“一”到“十”的成语 让你大开眼界

从“一”到“十”的成语 让你大开眼界

...、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五谷丰登学富五车、五雷轰顶、铭感五内、五世其昌学富五车、五谷丰登、【六】六神无主、六亲不认、六月飞霜、六根清净六畜不安、六朝金粉、身怀六甲【七】七零八...

2014-01-16 #经典句子

1~10数字成语填空 你能填几个?

1~10数字成语填空 你能填几个?

...活、十旬四职、四离五散、九州四海、带有五字的成语:五谷丰登、五侯九伯、五陵英少、五花八门、五经扫地、五谷丰稔、五侯蜡烛、五零二落、带有六字的成语:六臂三头、三推六问、五黄六月、六经注我、三茶六饭、六朝金...

2020-04-19 #经典句子

李宁体育申请“兵不厌诈”商标 网友:成语也可以申请商标?

李宁体育申请“兵不厌诈”商标 网友:成语也可以申请商标?

...掌上明珠”注册为03类(日化用品)商标;中粮饲料将“五谷丰登”注册为31类(饲料种籽)商标……上游新闻记者 张瀚祥 实习生 孟祥欣

2017-10-18 #经典句子

春天来啦!有关立春的这些成语 这些事儿 说给孩子听

春天来啦!有关立春的这些成语 这些事儿 说给孩子听

...拾粒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漫画 : 鞭春图片来源 | 人民网立春之后,待到春暖花开更少不了结伴出游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春光明媚之立春谚语 spring 立春...

2023-10-29 #经典句子

中华祥瑞神兽成语 每一个都是吉祥美好的画卷 你能想到哪些?

中华祥瑞神兽成语 每一个都是吉祥美好的画卷 你能想到哪些?

...官看得如痴如醉。前朝老臣高兴地说:龙至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凤来则国家安宁,万民有福。龙凤呈祥!可喜可贺!鸾凤和鸣鸾凤和鸣多用在新婚的祝福中,象征着夫妻恩爱。公元前672年,陈国政变,公子陈完逃到了齐国。...

2019-08-10 #经典句子

趣味成语填空题 太烧脑了!测测你家孩子能答对多少?

趣味成语填空题 太烧脑了!测测你家孩子能答对多少?

...古( ) 一如( )往( )然无声 丰功伟( )4.成语接龙五谷丰登——( )( )( )( )表里如一——( )( )( )( )鸟语花香——( )( )( )( )5.选择意思相近的成语A 过河拆桥 B 水到渠成 C 口蜜腹剑D 独木难支 ...

2019-08-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