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吴文英一首《风入松》清丽婉转 构思巧妙 写尽对亡妾的思念之情

时间:2012-01-27

吴文英存词341首,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苏轼和刘辰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吴文英是南宋著名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南宋词坛上继姜夔之后又一重要词人。吴文英存词341首,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苏轼和刘辰翁。这些词中,与朝廷官僚酬唱的作品竟有八十余首之多。所以历来词评家对他的作品毁誉参半。实际上,吴文英词在周邦彦的工丽词风与姜夔的清空词风之外,别开生面,形成密丽的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文英布衣终身,晚年困顿而死,人生经历并不辉煌,但在词的创作上却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他曾说:“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看出其词重形式、讲法度的一面。尹焕《花庵词选引》说:“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正是从两者的格律谨严这个层面来评价的。当然,吴文英的词也有明显的缺点,张炎《词源》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也指出了其词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弊病。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宋代〕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首《风入松》却写得清丽婉转,既显真情,又有意境。这是西园怀人之作,也是一首伤春之作。关于这首词的主题,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渡江云》题日‘西湖清明’,是通近之始,此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渡江云》写的是回忆与小妾初次相遇的情形,《风人松》则是词人在清明节对亡妾的思念,是一首悼亡之作。

上阕写暮春时节的景物触发词人伤春怀人的愁绪。

开篇“听风听雨过清明”从当时的氛围写起,时间正值“清明”时节,不经意之间点出对亡妾的思念。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词人内心孤寂,无人陪伴,所以是一个人“听”风“听”雨。

在暮春的风雨之中,春寒袭人,昔日曾经共度节庆的爱人,如今已是生死相离,只能一个人独自过清明节,来表达对她的悼念,从而给人一种妻凉的感觉。同时,词人想到,那些尚存在花枝上的春花,经历这番风雨后,其命运是否会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所以,词人虽然只是从听觉来写,但其实已经把自己的伤感全部展现了出来,其中既包含对亡灵的怀念,也暗含对风雨葬花、伤春惜红的惋惜之情。

第二句“愁草瘗花铭”便是对第一句句意的补足,“愁”是充满愁绪;“草”是起草的意思;“瘗”是埋葬的意思;“铭”是文体的一种,常用在或器物上,内容多为哀悼。庾信便写有《塞花铭》。词人伤悼春天,不能自己,想要草拟一篇《瘗花铭》来悲悼它。此番情景不禁使人联想到黛玉葬花,想到那首《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在风雨的摧残下,花木的凋零带给人阵阵悲哀。诗人既无力阻挡无情的风雨,也不能阻止花朵的飘落,只能默默地“痤花”以表示不忍之心。我们更可以由花而及人,由花朵的凋谢联想到宇宙万物的生离死别,如:佳人如今身处何方?她是否还和原来一样永葆青春?

从词人“愁草瘗花铭”的痴情举动中,分明能让人感知到他还沉溺在昔日的欢情世界中无法挣脱出来。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猛抬头,楼前已绿柳成荫,柳树下正是当年与她离别之地,时间也恰如一年中的今天。而今却人去楼空,只有柳丝飘拂,岂不令人失落伤神?这是触景生情的写法,词人觉得,每一丝柳枝,都是她的柔情蜜意,都能唤起往日纤柔的情事。而现在楼前柳树万缕千条,“绿暗”形容柳树枝条繁茂,以至于楼前光线变暗。

词人并不直写自己的愁绪,而是以千丝万缕的柳条来衬托,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他内心盛满了愁绪。语简朴而意极深厚,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周邦彦《兰陵王,柳》“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同样的意境。

上阙结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给这种伤感作了一个交代。“料峭”是寒冷之意。“中酒”即醉酒。“交加”是杂乱之意。“料峭春寒”之中,词人借酒御寒,身体上的寒冷可以通过烈酒来驱除,但内心的寒冷总是驱之不去,借酒浇愁,喝酒至醉。在天将破晓时分正要梦人佳境之时,不想窗外黄莺无情,惊破清晨晓梦,刚刚得到的片刻欢娱反倒再次变为无穷的失落,使人怅恨不已。这两句词对仗工整,既使用了叠韵(料峭),又使用了双声(交加),语言凝练,声韵协婉,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阕分三个层次写怀人的痴想。

第一个层次“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意思是说,词人每天都要到西园去打扫林亭,每天和原来一样“赏新晴”,表明似乎已经摆脱了上阕的阴霾心理,快乐地投人到了新的生活当中。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贯新晴”前的“依旧”两字隐约透露出,词人并未从旧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还生活在原来的阴影之中。“西园”是词人和亡妾曾经共处的住所。其《浪淘沙》中有“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等记载,西园象征着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日日”,非一日也,天天如此的意思,体现出对往日情怀的一种深深眷念,其殷勤之心、期望之意已力透纸背。词人为什么要“扫林亭”呢?盼亡妾归也,“日日”两字言其痴情从未中断。如此,再来看“依旧”二字,含义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唐代崔护写过《题都城南庄》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的“依旧”其实已经含有物是人非的感慨。本词的“赏新晴”正是如此,空有“赏新晴”的形式,因为曾经共赏新晴的玉人早已香消玉殒,因而我们从这两句词中,便能够明确感受到词人有所失落但又不愿意承认有所失落的痴情与执著,表达含而不露。

正因为这份痴情不断,才有了第二个层次“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的奇幻描写。关于这两句词,陈淘《海绡说词》云:“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思香凝,纯是痴望神理。”谭献《词综偶评》云:“‘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痴情的词人看到儿只黄蜂留恋于秋千架上的绳索,突然痴想到,那一定是爱妾从前荡秋千时留下的香味。

生活中的黄蜂本是最寻常之景,但词人固执地认为,黄蜂飞来是由于玉人余香犹在,又由“香凝”写到她的纤纤玉手,由玉手浮现其音容笑貌。凡此种种,都不过是词人的痴想联翩,都是由眼前“黄蜂频扑秋千索”而引起的。

但从主观心理来看,则正是词人痴情的具体表现,词意想得越痴妙、越丰富,表现的情感也就越深厚。说到底,这两句词只不过是词人感受错乱而形成的幻觉,但通过虚实的巧妙结合,便达到了“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效果。这两句词,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词人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将眼前的黄蜂与昔日的场景巧妙地连接起来,造成时空上的混滑。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互相重叠,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把玉人当日的青春妙丽、词人今日的惆怅悲哀,以强烈而新鲜的画面置于读者目前。

第三个层次“惆怅双鸳不到,出阶一夜苔生”由幻觉回到现实。“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赵师侠《菩萨蛮》词:“娇花媚柳新妆靓,裙边微露双鸳并。”因此“双鸳”一般用来代指玉人的踪迹。这两句词的意思很明显,玉人最终并未归来,但词人并未直接言明,而是巧妙地借景抒情,用“双鸳未到”代替“永无见期",用“幽阶苔生”代替“了无踪迹”,让情感充分地融人到景物当中。

“一夜苔生”表面上用的是夸张,寓意时光飞速,仿佛“分手”就在昨日,说明词人的情感仍然是“新鲜的”,依然有很强的浓度。同时,“一夜苔生”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时间概念产生的幻觉,幻觉中蕴涵的是其痴情深挚的情感。

本词在艺术表现上体现出了很多优点。

情景交融

这首词所描写的无疑是词人的现实生活,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既不矫揉造作,更不是无病呻吟,所写内容,全部取材于身边细节,描写当中既景中含情,又能做到情中有景。

如词一开篇渲染出的暮春时节特有的风雨、柳条、春寒、啼莺等都有其情感的参与,无不带有浓烈的伤感色彩。由于取材真实,抒情的景物是真景物,写景的感情是真感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故全词意境自出。再如“黄蜂”二句,睹物生情,见黄蜂扑秋千而进一步思纤手,神思飞举,一方面使我们惊叹诗人丰富多采、变化莫测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深深地被他的痴情所感动,这种描写既有情,又有景,形成完美的意境,其描写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令人称奇。

语言质朴

本词语言流畅,未用典故,本色而不雕琢。不论写景写情,无论是写现实或是写回忆,都显得情真意切、委婉细腻,炼字精巧,最大程度地凸显出词人的忧愁。除上文分析的字词之外,再如“听风听雨”之“听”字,强调的是被动地听。如果改为“看”,词意就含有一种主动之意。

一个“听”字就暗示出词人孤寂无绪的状态。再如“楼前绿暗分携路”中的“分携”二字,本为一对反义词,并列摆放在一起,一种强烈的对比凸显出由“携”到“分”的变化,体现出其语言细腻婉转的特点。

构思巧妙

本词在结构的谋篇布局上,词人打破一般意义上的时空顺序,将过去、现在,实景、虚景糅合在一起。

词从当前的动作(听风听雨、写《瘗花铭))写起,然后折回到以前的回忆(楼前绿暗分携路),再次回写当前的感伤(料峭春寒中酒),同时也写到梦境这一虚景(交加晓梦啼莺);下片写继续延续昔日的行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接着写词人的由实景而生出的幻觉(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最后“幽阶一夜苔生”采用了夸张手法,暗示出词人的忧思。

由今到昔、由实到虚以及融想象于现实的结构写法,虽不符合生活的逻辑但符合情感的逻辑。新奇地表现出了词人的心理变化。这些都是由于词人在结构方面善于创新的结果。

总之,本词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带给人以新奇的美感享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吴文英一首《风入松》清丽婉转 构思巧妙 写尽对亡妾的思念之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吴文英十首经典古诗词 风格雅致 情真意挚

吴文英十首经典古诗词 风格雅致 情真意挚

...是极富柔美韵味呢6、一丝柳,一寸柔情出自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柳条随风轻摇,又是离别的时刻,折下一枝放进情人手里,那细柔的柳丝,就是情人片片的相思与刻骨铭心的真情。细柔的柳枝向来就是古人...

2015-11-16 #经典句子

每天一首古诗词|吴文英:惆怅双鸳不到 幽阶一夜苔生

每天一首古诗词|吴文英:惆怅双鸳不到 幽阶一夜苔生

...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风入松》这首一首清明西园怀人之作。作者吴文英,字梦窗,南宋词人。他出生在辛弃疾和姜夔之后,在两大高峰前,却硬是凭着自己绵密幽邃的词风,在辛弃疾的雄豪博...

2015-04-29 #经典句子

观宋填词168|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吴文英的争议

观宋填词168|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吴文英的争议

...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风入松》:一川烟草赏林亭,风雨清明。油车曾识西湖路,记当时、翠柳黄莺。楼外青骢嘶过,窗边紫燕留情。落花芳影自销凝,旧忆春酲。沧波短棹笙歌渺,人归后、江...

2007-03-11 #经典句子

读吴文英的《齐天乐》有感 抒发出词人凄寂难抑 思念旧人的愁绪

读吴文英的《齐天乐》有感 抒发出词人凄寂难抑 思念旧人的愁绪

...憔悴。怜花惜人,借花托人,这里突出了词人感伤之深与思念之苦,孤苦悲怜只因伊人不在。下阕追忆当年两人相爱时的柔情蜜意,佳人的千娇百媚在影单影只的词人脑海中越发清晰。“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

2015-01-06 #经典句子

李商隐这首爱情诗篇 一问一答构思巧妙 最后两句流传千古!

李商隐这首爱情诗篇 一问一答构思巧妙 最后两句流传千古!

...的的剪烛花,诉衷肠,互相倾诉这今晚的巴山夜雨中那份思念的深情啊!这首诗的第一句,采用的方式很特别,是一问一答的句式,诗人一上来就说你问我什么时候归来,我并没有准确的日期。先是停顿,然后又转折,给人以极...

2009-03-15 #经典句子

吴文英最为疏放的一首齐天乐 结句以景结情 极具感染力

吴文英最为疏放的一首齐天乐 结句以景结情 极具感染力

...情景依然让我魂牵梦绕。开头这两句,不仅表现了别后的思念,也为后文回忆当年相见的情形做了铺垫。接着写睹物思人,抒发当年匆匆离别,如今故地重游的无限感叹,“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在凉亭中相聚,...

2023-08-24 #经典句子

中唐诗人武元衡的千古名篇 句句简单 但含蓄耐读

中唐诗人武元衡的千古名篇 句句简单 但含蓄耐读

...之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难推测,诗人梦中仍然在思念春天。而春风,是春天常见的事物,所以梦到春风就很自然。更奇怪的问题是:春风为什么会吹来思乡梦?春风和思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很显然,也没有。有人...

2011-10-20 #经典句子

吴文英绝佳的一首咏荷词 让无数艳丽之字飞舞 生动之极

吴文英绝佳的一首咏荷词 让无数艳丽之字飞舞 生动之极

下面这首词,是吴文英咏荷花的一首著名作品,全篇借助咏荷,抒发了词人对一位女子的追忆之情,全篇以“怨”字为中心,以艳丽多姿的字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哀怨动人的咏荷图景。吴文英的这首词,除了用字鲜艳之外,最...

2022-12-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