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浅谈纪录片文学脚本创作的素材选择

时间:2011-12-30

说到纪录片,早在19世纪时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影像拍摄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这就代表着纪录片已经开始诞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2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本文载入《区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说到纪录片,早在19世纪时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影像拍摄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这就代表着纪录片已经开始诞生。他们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影片就是早期纪录片的代表作品。这些纪录片就是简单地运用了摄影机的记录手法呈现工人们经过大门时进出的情形、火车进站时车站的人与火车的情形、园丁浇花的时候与小孩游戏的情形。记录下来从这个时候开始,纪录片就已经进入人们的创作之中。

一、纪录片的含义

在影视艺术界,运用纪录思维,采用纪实手法,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中的人与事而拍摄制作成的影视艺术作品,称之为纪录片(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客观地“纪录”,纪录事物发展的过程,纪录人生命运的变化,纪录人与人的交往,纪录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这就注定了在纪录片创作素材的选择上有着更为广阔的范围。

二、纪录片素材选择的重要性

纪录片创作在当代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但要创作出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让纪录片有价值,在创作纪录片的前期工作中,创作素材的选择将是决定纪录片价值意义的首要因素。

作为一个纪录片的创作者来说,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拍摄什么东西”?这也是任何一种影视艺术作品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而这个“拍摄什么东西”指的就是纪录片的素材选择问题。素材选择的重要性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像建设房屋一样,房屋的根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房屋的根基打牢了,那么建设的大厦就非常牢固。纪录片创作也是如此,只要把创作的素材选择好了,那么最后的纪录片就算有了成功的保障。”英国评论家福斯特说:“一个人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题材,并将这个题材本身的以及与其有关的主要知识通通掌握起来,这个人便是出类拔萃的了,到那时,他就可以随心所欲。”这也说明了选择素材的重要性。

三、纪录片素材的来源及如何选择

在大千世界里,可以供选择的创作素材举不胜举,范围是无所不包的,海底生物、蓝天飞鸟、日常生活事件、典型人物事迹、科学技术事实、世界人文风情等都可以作为纪录片创作的素材。

创作素材是体现创作者价值理念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一般通过对原始素材的后期加工处理来展示创作者的意图,从而达到一种纪录的艺术效果。根据《辞海》的解释,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而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素材”。那么作为创作者在寻找创作素材的过程中,就要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创作欲望和灵感的素材。

一些成功的纪录片告诉那些要从事纪录片创作的创作者,选择好的创作素材进行创作是成功的关键。那么在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创作素材从何而来呢?

综合国内的形式来看,纪录片创作素材来源大概可分为以下三种:

1.任务型创作素材

这在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最为典型,电视台栏目组在一定时期都会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纪录片创作指标或者一些选题。在这样的任务型的创作素材下多以总结建设成就、宣传汇报、影展或者比赛等为主要创作内容。这样的纪录片创作多为多人合作而成,比如在中国大地产生一定影响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都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委托制作而成的优秀纪录片。

2.媒介型创作素材

这一类型的创作素材来源主要依靠现代传播媒介,比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这些在媒介中广为传播的典型事件、突出事迹、新闻报道等都可以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的灵感而去挖掘和搜索素材,创作者可以把媒介报道的事迹用纪录片的手法、新的视角等方法来创作成纪录片。这样的纪录片创作一般为个人创作,当纪录片创作者在看到相关资料的时候,在他的脑海里就萌生了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念头,这样的话创作者就会根据资料来进行创作。比如编导郭佳在偶然中从广播和报纸了解到某贫困地区的几个农民坚持四年办文学社的事情,他非常感动,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就把这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拍摄成为纪录片《金钟》。

3.发现型创作素材

发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那些有用的素材,对一名纪录片创作者来说,他必须具备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的条件。因为在大千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那么怎么在这些变幻无穷的生活中来寻找纪录片的创作素材呢?这就要创作者在生活中发现事物有着不为人知的微妙变化和精彩的动人之处,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去挖掘、去思考。然后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个精彩故事。比如《人间唱晚》就是创作者在生活中发现周克尧指导学生唱歌的时候,他病重的妻子在一旁静静地倾听,非常专注和投入,这就让创作者把这个事件的简单纪录拍摄成为让人感动的亲情纪录片。《舟舟的世界》编导是在去拍摄乐队排演时,在无意中发现了青年舟舟,舟舟对音乐的痴迷以及他表现出来的特有天分让编导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生活,耐人寻味的故事细节,以及发人深思的内在意义。最后经拍摄、编辑成为受到一致好评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从以上三种类型的创作素材来源我们可以知道,在生活中随时都能发现有价值和意义的纪录片创作素材,但是并不是发现素材就要选择来进行创作,而只能是选择性地进行创作。日本电影剧作家山田洋次说过:“题材可以说随处都有,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且不需要到像阿拉斯加和非洲之类的地方去寻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当你在自己的房子周围散步时,或者注意一下自己家里的人,甚至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就可以找到许多素材。”当然这里说的素材不仅仅是纪录片的创作素材,它是一个大范围的素材,这也说明了在生活中创作素材是丰富多彩的。而发现素材是非常重要的,适合于纪录片创作的素材,它除了有意义、价值、意趣等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必须符合用影视的记录语言来表现。库里肖夫说:“在每一种艺术里,首先必须要有题材,其次是组织题材的方法,而这种方法要特别适合于这种艺术。”这就说明了在选择纪录片创作素材的时候,要使这个素材符合于纪录片的艺术,也许有的素材可以创作成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而并不适合创作成为纪录片。这就要纪录片创作者做到对症下药,弄清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素材来进行纪录片的创作为关键。选择素材是进入创作的第一步,创作者应该谨慎对待。如果选择不当,那么拍摄将成为一种浪费。

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能够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判断出好的素材来进行创作,选择好的素材来进行创作纪录片是基础,有很多拍摄制作纪录片经验的编导都说过:“选定了一个好的题材等于纪录片的创作成功了一半”。在中国的剧作界流行有这样一句行话,“决定一部剧本的成败有3个百分比”,即题材决定50%;结构决定30%;写作仅占20%。如此说来,剧作界的行话,用在纪录片的创作上也有着同样的意义。如此说来,在创作纪录片的时候,选择素材进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创作素材还没有选择好的情况下就进行创作,那无疑将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因为建立纪录片成功的基础素材就没有选择成功,那后面再创作成功的几率是非常薄弱的。如在我国近代的纪录片创作素材选择上取得成功的片子《话说长江》《毛泽东》《舟舟的世界》《沙与海》等,首先在素材上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再在后期进行制作的时候加入一些必要的元素,就使这些纪录片成为成功的典范。

《话说长江》把长江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书写了一曲讴歌祖国的山河与民族历史的电视史诗,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则于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百年诞辰日隆重推出。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政治家,他又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作为军事家,他却又有着浓厚的文人雅趣,同时又有着农家子弟的朴实。该纪录片表现了毛泽东“既不是神也不是普通人”的伟人精神。《舟舟的世界》纪录片表现了我国一个“残疾”的小人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音乐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后成为我国某残疾乐队指挥家的成长历程。《沙与海》记录了发生在西北戈壁滩上和东海渔村的故事,以改革开放的深刻变化为背景,用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两家人的生活来表现老一代与年轻一代之间的思想碰撞。

四、影响创作的主客观因素

在选择好素材后,并不是就可以进行直接的创作,而是需要再选择,也就是说需要对首先选择的素材进行处理,也就是处理原始素材。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纪录片那就是纪实,都是真实地再现,为什么还要处理呢?这就是很多人把纪实与真实混为一谈,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不经过处理素材就创作成纪录片,那将是没有艺术效果的(纯纪录除外)。可以说,纪实是一种纪录片特有的风格,而真实是纪录片的本性。虽然纪录片的价值在于为观众提供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信息,让观众从生活的真实感受中,去激动,去思考,去品味人生真谛。为了保持“真实”,在纪录片的操作过程中,常常用纪实拍摄,把生活的原汁原味记录下来。这里说的“真实”不是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罗列在一起就可以了,所以说,纪录片不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它仍然属于艺术创作的范围。在此同时,已经确定选择的素材,那么纪录片创作者就要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加工。

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创作,主要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大的方面。

1.主观因素

虽然在纪录片中强调的是事实的客观性和纪实性,但是是由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外化而形成的片子,那就难免会融入创作者的个人主观因素。那么在创作者创作的时候,就要很好地协调自己的主观因素与创作素材的客观实际的程度问题,如果一部纪录片的完成没有创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内的话,这样的纪录片是不存在的。而在创作中,纪录片也是用来传播的艺术作品,那么创作者也还要考虑到传播出去对观众的影响和社会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客观的素材中是不可能具有的,只有靠创作者的主观来确定。所以纪录片要求创作者具有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思维和审美角度。

2.客观因素

在任何一部纪录片里,素材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是决定纪录片的成败和审美优劣的最终体现。这是纪录片创作素材它本身具有的客观因素里的深沉含义,而不是创作者可以人为赋予的条件。《嫁给中国》的编导沈蔚琴认为:“纪录片要感动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在这里的感动,我们可以理解为让观众认可,这就不是创作者能主观做到的,它必须是创作素材中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只是创作者把他挖掘出来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如果在创作素材中不存在的东西,也不可以延伸的东西,而创作者一定要加进去的话,那么这部作品就不叫纪录片了,而是电影或者电视之类的作品了。而在影响创作者创作的客观因素中,还有比如可操作性、资金投入、传播方式等,在这里不做论述。

创作者在把握了主客观的因素以后,就要进行选择素材的创作,这样才能把原始素材创作成为一部经典的纪录片作品。对原始素材的提炼、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毕竟创作者选择的原始素材是一个庞大而纷繁的集合体,这就需要创作者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思维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有些素材中,它可以是很好的创作点,而且可以丰富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传播的时候又关系到一些政策、方针、受众的接受等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作品中,那么这些素材也必须删除或进行再创作。先把原始素材中的核心部分提炼出来,也就是主体部分,把那些没有实际意义和不能为纪录片服务反而有影响的部分去掉,再在提炼出来的素材中运用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这里主要讨论素材的选择问题,这个创作问题此处不多阐述。

五、选择此素材创作的意义

在人们的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所在,那么进行纪录片的创作也有它创作的特殊意义。在这里纪录片素材选择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种:素材的本身意义和延伸(社会)意义。

创作素材本就具有的特质,也可以说就是它的本质。比如在文献纪录片《伟大的战士白求恩》中,本片展示了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大形象,在纪录片中记录了他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这是白求恩素材本身就具有的实际意义。而本片的制作传播,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的鼓舞,学习伟人的社会浪潮。《邓小平》同样也表现了在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上经历的“三起三落”,他本身坚定的政治信念、忍耐精神、乐观性格等都是别人不能具有的,而且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传播后的纪录片作品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准确、生动地宣传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入亿万人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有很多古老的历史文明、文化(特别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等宝贵财产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由于这样的社会现状,四川电视台编导王海兵认为:“纪录片创作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承担起拯救文化的重任。”时刻不忘记国民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他的作品《藏北人家》就实践了记录这种人类生存之境的文化追求,因为“即将逝去的历史”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再现了藏北一家牧民一天的生活过程,具有质朴无华的美感,显示了纪录片人文积淀的巨大价值。

创作者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把握好这两个意义进行创作,那么收到的效果将是非常成功的。把素材的本身意义和社会意义挖掘到更深的层次,那么就做到了纪录片的实际意义了。

结语

纪录片的真人真事是基础,但是纪录片绝对不是新闻片。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来说,不应该以追求时效性为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做新闻节目了,应该是追求一种历史价值。而纪录片的创作不仅仅是记录真人真事的问题,而是要关注所选择的人和事的价值问题(主要指人性和事态)来进行创作,纪录片依靠这一点就必须与新闻脱离,而要与艺术相近,所以说:“纪录片可以用创作来说,而新闻是不可以创作的。”这就说明了纪录片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艺术含义。

在纪录片的素材选择上,对创作者面临的“写什么?”“拍摄什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作者把最难的头开了,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道路就好走了。而纪录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它的特殊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引用一位纪录片老师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说明纪录片的重要性:“做电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纪录片”。

参考文献:

1.宋家玲,张宗伟著. 电视片写作[G],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

2.欧阳宏生主编. 纪录片概论[G],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3.林旭东著. 影视纪录片创作[G],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

4.王列主编.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G],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1月.

5.吴骀弓,李亦中主编. 影视艺术鉴赏[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6.吕雨新著. 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G]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7月.

7.王国臣著. 广播影视文学脚步创作[I],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8.于艾平著. 剧本创作与案例[N],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

9.陈晓春著. 电视局理论与创作技巧[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0.汪流著. 电影编剧学[X],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11.宋家玲,袁兴旺著. 电视剧编剧艺术[G],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

12.王晓玉,杨海燕,崔彩梅编著. 影视文学写作[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董金黄文艺工作室提供各类文艺项目(图书出版、活动策划、视频摄制、新闻宣传等)服务

联系电话:13765142765(微信同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浅谈纪录片文学脚本创作的素材选择》,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艺青年晋级资深影迷必看的十六部电影知识纪录片

文艺青年晋级资深影迷必看的十六部电影知识纪录片

...空间的,它有一个主镜头。蒙太奇是把拍摄下来的镜头当素材,然后在剪辑台上形成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电影的时空。好莱坞这个概念在中国有许多希奇古怪的神话。这个节目全部由好莱坞的剪辑师和导演的观念组成的。 这里讲...

2009-08-20 #经典句子

文化·视点|“温情和敬意”的表达——对话纪录片《中国》制片人 总导演李东珅

文化·视点|“温情和敬意”的表达——对话纪录片《中国》制片人 总导演李东珅

...供)(小标题)读懂历史,更爱中国记者: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初衷是什么?李东珅:钱穆先生说过,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对本国历史能“略有所知...

2023-08-15 #经典句子

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以诗性话语描绘美丽生态文明

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以诗性话语描绘美丽生态文明

...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创作的角度看,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拥有形散神不散的全局视野,第一集《草·海》围绕黄河源头、祁连山脉、青海湖鸟岛展开,主要展现中华水塔的修复与...

2022-12-31 #经典句子

浅谈关于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关于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提高写作水平

...语言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个性化的作文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发现,一些单元的习作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想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出学生乐于表达的素材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创...

2023-07-26 #经典句子

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讲述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讲述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团队介绍,本片源于百集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创作团队深入丝路起点与终点—西安与罗马两座城市的各个细节,采访了中意几十位专家学者,创作团队将过程中拍摄的上百个穿越历史与现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情节重新...

2014-02-24 #经典句子

这部高能的美食纪录片回归了!网友:光看文案就饿了

这部高能的美食纪录片回归了!网友:光看文案就饿了

... 美好恬淡《风味人间》第二季日前发布了由设计师黄海创作的“朝露夕霞”主视觉海报。海报中,农夫在芭蕉叶上的农田里耕种,迎着日出朝阳;渔夫在三文鱼纹理的海浪中捕鱼,余晖波光粼粼……人间与风味碰撞出的烟火,...

2018-04-01 #经典句子

纪录片《神都洛阳》关机 创新展现千年古都文化魅力引期待

纪录片《神都洛阳》关机 创新展现千年古都文化魅力引期待

...故事的悬疑和观影的期待,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本项目的创作和摄影制作充满了挑战,特别感谢洛阳市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13日,在“2021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历史文化纪实片《神都洛阳》首次发表了《...

2013-10-31 #经典句子

用青春话语讲好红色故事|微纪录片《少年不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

用青春话语讲好红色故事|微纪录片《少年不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

...式创新、内容呈现自信和网友互动走心3方面介绍了项目创作历程。在创作机制上,《少年不老》由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牵头组成“流动编辑部”;在节目形式上, 联合B站正能量UP主、拍摄制作团队等体验式采访报道老党员的感...

2023-08-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