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个村庄的文学 一部不堪回首的乡村史

时间:2011-10-24

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源自于诙谐而健谈的作家余华即兴又深刻的一句话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片名充满诗意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贾樟柯回到他的老家贾家庄,透过文学的棱镜,打开了中国的另一段历史。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源自于诙谐而健谈的作家余华即兴又深刻的一句话。这部电影是贾樟柯“艺术家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2005年关注画家刘小东的《东》和2006年聚焦时装设计师马可的《无用》。

在影片开头,贾樟柯用一长串老年人在食堂里排队吃饭的画面早早表明了他的意图。全片共分为18章,第一章的标题很简单,就是“吃饭”,而后片中出现的每一位作家在讲述他们年轻时艰苦的农村生活或回顾自己成为乡野生活记录者的际遇和历程时,饥饿都是绕不开的背景话题。影片首先聚焦的是已于2004年去世的传奇作家马烽,不过在介绍他的文学作品之前,先讲述了他在农村改良盐碱地的成就,他把村民们召集在一起,通过集体劳动,净化灌溉水源,降低农田土壤的碱性,使原本土地贫瘠的贾家庄持续迎来增产丰收。然后,由马烽的女儿出场,从她个人的角度回顾马烽的经历和作品,解释了他如何因写实地描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村生活而闻名。

不过很快,在贾平凹的讲述中,这种理想主义呈现出了更为灰暗的色彩。贾平凹讲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深刻记忆,他的父亲被错误地指控在40年代接受过国民党的特务训练,因此被送去“劳改”。在贾平凹年轻的记忆中,吃饭确实是一个问题,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不过只要他奶奶在,一家人就不会分家,但在开始吃食堂后,即使是他奶奶也无法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了。或许更值得玩味的是,贾平凹告诫他的女儿(她也是一个发表过诗集的诗人),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她应该先履行好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成为诗人并不意味着可以诗意地生活。不过,他也讲述了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随着视野的扩大,外国艺术的涌入使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但也让他在寻找新的、真实的方向时陷入了艺术困境。

比贾平凹年轻一点、崛起于80年代的余华诙谐地指出了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意外影响,他年轻时候看的小说往往都没头没尾,不得不自己构思结局,进而意想不到地引领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余华最初是一个牙医,但他并不喜欢做牙医,渴望拓宽自己的视野,于是开始认真写作,希望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最终于1988年进入鲁迅文学院深造。

贾樟柯把农村作为更为宽泛的中国社会或政治的一个侧面,确实有一种知微见著的感觉。正如余华漫不经心忽略了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1989 年他在北京做学生时的经历,梁鸿的讲述从1997年开始,正是香港回归那一年,但她表示自己忙于学业,这件事几乎对她没有任何影响。和余华与贾平凹一样,她也讲述了少年时艰难的农村生活,由于生活贫困,她的母亲病倒,后来去世,而她善良但软弱的父亲仍努力支撑着这个小家庭。相比专注于自己创作经历的两位男性作家,梁鸿主要谈论的是她的家庭,她那个为了兄弟姐妹牺牲了自己未来的姐姐,以及她自己的儿子。尽管她的儿子已不记得怎么说河南话,与老家人的联系也主要是和妈妈一起返乡时跟表兄弟一起玩耍,但通过妈妈写的书,他了解到了自己的家族史。

在整部影片中,经常出现普通人背诵以上四位作家和其他人赞美土地的名言名句的镜头,梁鸿的儿子是最后一个,也是最不让人觉得刻意的一个。在长篇大论的人物采访镜头之间,贾樟柯穿插了许多生活化的街头摄影和历史录像,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比如他们打牌、吃饭,或者匆忙地行驶在路上。贾樟柯从自己的老家贾家庄出发,循环往复,扩展开来,他其所呈现的与其说是一场文学调查,不如说是一部以其自己的方式讲述现代中国民生疾苦的乡村史。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个村庄的文学 一部不堪回首的乡村史》,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影像讲述文学与乡村的故事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影像讲述文学与乡村的故事

...时候,就选择回到老家商洛,骑着自行车四处走访附近的村庄。该时期贾平凹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代表性作品《鸡窝洼人家》《浮躁》等,写的都是商洛的故事,是站在家乡商洛来看世界的。余华生动地叙述了自...

2008-11-14 #经典句子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文人电影和他的诗意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樟柯的文人电影和他的诗意

...海水变蓝》。其实电影在宣发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叫《一个村庄的文学》,比现在的名字更易懂,但似乎少了一点诗意。这部纪实性影片以村庄为核心,以四个作家马烽(已故)、贾平凹、余华、梁鸿和各自村庄的故事为脉络,零...

2023-12-14 #经典句子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文学家讲述平凡生活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文学家讲述平凡生活

...为广大观众朋友推介这一献给他们家乡的“共情之信”。村庄文学暗含期许百眼观世触达永恒从原名《一个村庄的文学》到现在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影片的名字逐渐脱离具象。在梁鸿看来,这个题目抽象、带有隐喻也有诗...

2023-12-22 #经典句子

文艺评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是作家电影 更是一部普通中国人的电影

文艺评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仅是作家电影 更是一部普通中国人的电影

...烽、贾平凹、余华、梁鸿为点,影片试图勾勒出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一个脉络,并努力通过他们几代人对私人经历的讲述,呈现一种“心灵变迁史”。这是很好的一个题材,但是如果拍成电影,坦白说,故事性还是欠缺。何况,...

2024-01-05 #经典句子

瞭望|在城市漂泊的你累了吗?试试和梁鸿一起“回到”故乡——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瞭望|在城市漂泊的你累了吗?试试和梁鸿一起“回到”故乡——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通过长期观察自己故乡的一个小村庄以及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的经历,记录了时代变迁,写出了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及《梁庄十年》三部曲。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梁鸿...

2008-07-28 #经典句子

沈念:我想写尘土之上永远鲜活 光亮且正信的生命 | 文学视野中的乡村振兴

沈念:我想写尘土之上永远鲜活 光亮且正信的生命 | 文学视野中的乡村振兴

...发乡土实践的激情?起初,我是带着这样的疑惑走进那些村庄的,而旧有的乡土经验生成也在真实的走访中被打破。过去两年,我随省里的脱贫攻坚督查组前往湘南山区十余次,每次下乡十天半月,实地走访了一百五十多个村庄...

2023-12-17 #经典句子

改稿会|探寻散文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改稿会|探寻散文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贴得如刻在石上”,引起读者感慨、沉思,这空无一人的村庄曾经也有人居住,“曾经背井离乡的人,现在终要落叶归根”,在趣味中包含着文化信息、生活信息,有很多可以展开去写的空间。季亚娅认为禾源的散文元气充沛,...

2023-08-17 #经典句子

在田野里拾起的美——读王鹏翔散文《村庄的背影》

在田野里拾起的美——读王鹏翔散文《村庄的背影》

...鸟鸣,就是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诗歌,走进作家王鹏翔的《村庄的背影》,就走进了一大堆关于乡村的美丽,走进了一片桃红柳绿的天空。说句实话,读鹏翔兄他的作品,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以这样说,我是读他的作品长大的...

2023-07-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