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龙口文学|“莱夷”考证

时间:2011-09-09

在昔日黄县今龙口市和牟平县今牟平区境内,还有两座同名的山莱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刘玉涛

在胶东这块地方,有不少带有“莱”字的地名,如莱州、莱阳、莱西、蓬莱等等。在昔日黄县(今龙口市)和牟平县(今牟平区)境内,还有两座同名的山莱山。关于“莱”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注曰:“莱,蔓华也。从艹来声。”《辞海》中关于“莱”的解释是:草名,即藜。《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还有一个意思是郊外轮休的田。《周礼·地官·县师》:“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郑玄注:“莱,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也指田荒废生满杂草。《诗·小雅·楚茨序》:“政烦赋重,田莱多荒。”毛传:“田莱多荒,茨棘不除也。”孔颖达疏:“田废生草谓之莱。” 无论哪种解释,“莱”字似乎都与草有关。它的本意也许就是一种草。有学者撰文指出,胶东半岛上有这么多带“莱”字的地名,都是与古代这里有个莱国有关。

在龙口市政府驻地黄城镇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9米的山峰,名曰莱山。如今,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已经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多少人关注它的存在了,而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座长满莱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红红火火的诸侯国莱国。据《史记》《尚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次东巡,周游天下,建了八座庙,祭祀八主,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莱国地盘内就有三座庙,分别是今荣成市成山头上的日主庙,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上的阳主庙,还有一座月主庙就设在今龙口境内的莱山上。秦始皇对莱国的青睐可见一斑。

关于莱国的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很少,它的疆域和它的都城所在,都成了历史学家探讨的课题。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曾撰文认为莱国的故都就在莱山北麓的山脚下。两位史学泰斗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充分根据的。莱山的山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盆地,四周丘陵环抱,沿盆地外围的山脊、残存的旧城墙断断续续,隐约画出了一座古城的轮廓,这便是郭沫若和范文澜认为的莱国故都归城城址。除了沿山脊构筑的外城,还有一座构筑坚固的内城,现残存的城西南角一处长60米、宽10多米,高6米的土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仍让人们依稀可见古都城的雄伟。这里曾出土过数十件珍贵文物,有力地证明莱国昔日的辉煌。与莱国相联系的,古代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东夷”、“莱夷”。

中国古代将中原一带称为中国,而将离中原较远的地方称为东夷、南蛮、西羌、北狄。“东夷”是对生活在泰山以东这片区域的人们的称谓,而“莱夷”则是“东夷”的分支,特指生活在莱国地区的人们。当时,这块土地上的先民是被中原的人们称为“莱夷”的。关于“夷”,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列举了南蛮从虫、北狄从犬、西羌从羊之后,这样注释:“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从大,则与夏不殊。夏者,中国之人也。从弓者,肃慎氏贡矢石之类也。”从许慎和段玉裁的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夷”字从大,而“大”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形。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夷”字的造型,是一个腰佩一张弓,身材高而大的魁梧之人,他们居住在东方,故称“东夷”。而“莱夷”则是“东夷”的一个分支,他们居住在如今的胶东半岛这一带。

关于“莱夷”,《史记·夏本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与太公争国。”《史记》中的这段文字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姜太公在赴齐国上任途中,行动迟缓,后在旅店老板的提醒下,日夜兼程赶往封地,刚进营丘,刚好莱夷的军队也到了。不过,“莱夷”终于未能战胜能征善战且足智多谋的姜太公,吃了败仗,退回了莱国,却为世人留下了“莱夷”雄心勃勃,不甘蜗居一隅,企图西进发展的战略意图。在公元前567年,日益强大的齐国终于吞并了莱国,大大地增强了国力,成为春秋时期称霸一方的强国。

胶东考古发掘证明,在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的先民生产工具中,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至7000年,中加工籽粒作物的磨盘、磨棒较少,而狩猎工具如石球、骨镞却较多;到了二期文化(距今约5000年)时,磨盘、磨棒的数量大为增加,而狩猎工具有所减少,两相比较,农业的发展是明显的。这一点,在《史记》中也得到了印证,《史记·秦本记》中记载,“莱夷为牧,其篚丝。”秦统一后,胶东属青州,那里畜牧业比较发达,还出产一种野蚕吐出来的丝。

史料和今天的现实,都证明这一记载是可信的,柞蚕丝制品至今仍是胶东的特产。有关“莱夷”佩弓狩猎的故事史料中未见记载,倒是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到达今天的烟台市芝罘岛时,“见巨鱼,射杀一鱼”(见《史记·秦本记》),记下了这位千古一帝张弓怒射的壮举。“莱”是蓬蓬勃勃的草,“夷”是高大魁梧的佩弓之人。无论是“莱”也好,还是“夷”也罢,都说明胶东这地方古代曾是一片长满蒿草的蛮荒之地,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是被中原之人看作地处一隅的化外之人。然而,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当年的蛮荒之地如今成了新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莱夷”的后代们历经磨难,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莱夷”已成过去,莱夷的后代们正创造着新的辉煌。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龙口文学|“莱夷”考证》,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龙口文学|秋天素描

龙口文学|秋天素描

...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浪漫诗情画意的秋天。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壹点号 龙口文学

2023-12-28 #经典句子

龙口文学|品味老宅孤独的唯美

龙口文学|品味老宅孤独的唯美

...然相处,默守岁月,品味着老宅孤独的唯美……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壹点号 龙口文学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

2011-12-01 #经典句子

龙口文学|莱夷人的饮食民俗文化

龙口文学|莱夷人的饮食民俗文化

...其善治海鲜的美食风格,此时已经基本定形。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

2011-11-30 #经典句子

莱伯君王杯征文|龙口的“七夕节”

莱伯君王杯征文|龙口的“七夕节”

...霄),1958年生于山东鄄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鄄城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雷泽文学》主编。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3600余篇首。作品...

2009-10-28 #经典句子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丨龙口籍退伍老兵赵文章:把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丨龙口籍退伍老兵赵文章:把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4日讯 “这点病不算什么,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必须请战一线,把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守一方百姓安宁!”1990年入伍服役于海军潜艇学院的龙口籍退役军人赵文章,退役后于2018年被分配到龙口滨海旅游...

2011-02-17 #经典句子

南山又火了!龙口市第九届孝德文化节今日隆重开幕

南山又火了!龙口市第九届孝德文化节今日隆重开幕

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10月14日,龙口市第九届孝德文化节隆重开幕,南山景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活动现场发布了龙口“新二十四孝贤”、“最美家庭”,还有精彩文艺演出龙口市“新二十四孝贤”(排名不分先后...

2011-11-16 #经典句子

龙口旅游攻略篇五:深入了解徐福文化 参观动植物园

龙口旅游攻略篇五:深入了解徐福文化 参观动植物园

来到烟台龙口,除了美景美食,你必须了解的一件事,那就是徐福文化。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各类文稿著作,亦或是民间传说,徐福这个人你一定听说过,而且我们所说到的每一个故事版本,都离不了一些“神话”色彩。那么...

2014-06-18 #经典句子

凡人英雄 情义山东|山东烟台龙口援鄂女“战士”的“凯旋心语录”

凡人英雄 情义山东|山东烟台龙口援鄂女“战士”的“凯旋心语录”

中国山东网3月19日讯 2月9日,山东烟台龙口市中医医院骨科护士长姜宁宁跟随烟台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加入了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湖北。在奋战了整整38天后,3月17日,姜宁宁和其他山东省第四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全体...

2014-02-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