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 曹操推崇备至 读一次哭一次

时间:2011-08-04

秦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北方匈奴还经常骚扰边境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

当我们提到秦朝的将领,除了王翦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蒙恬。秦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北方匈奴还经常骚扰边境。

蒙恬奉命率领秦军北上抵御匈奴,修筑起万里长城,横亘在北方,阻断少数民族南下之路,做好对匈奴的防御。那个时候,只要有蒙恬驻守长城,匈奴哪怕对中原地区有非分之想,也是无可奈何。

虽然蒙恬从小就在秦国长大,但是他祖籍却不是在秦国,而是齐国。蒙恬来到秦国,与他的爷爷有关。他的爷爷蒙骜在齐国时身怀绝技却从未被齐王看上过,偶然间听说秦国待遇好,在齐国深感无望的蒙骜便举家投奔秦国。

随后他向秦王举荐了自己,并在不久后就通过应聘当上了官。蒙骜作战十分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他在按军功论赏的秦国晋升的速度很快。他凭借自己出色的战功,官至上卿,有了很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家业,与在齐国之时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名将的后人,蒙恬和弟弟蒙毅从小便开始苦读兵书,狠练本事,长大后也没有给祖父丢脸,兄弟两个都成为了秦始皇最得意的将领。

始皇帝把蒙毅留在咸阳做官,率大军拱卫皇都,蒙恬则被他派到北方抵御匈奴,两兄弟一内一外,相得益彰,把秦国的国土守卫的很好。而蒙恬比弟弟更为出色,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始皇不仅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都交到了蒙恬的手上,还把最具才华的儿子公子扶苏交给他培养。

纵观当时满朝的文武大臣,受秦始皇宠幸的程度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蒙恬,包括丞相李斯,也要逊色蒙恬几分。

但是,人这一辈子似乎都不会一帆风顺,蒙恬也没能一直顺顺利利。我们常说可以得罪君子,但是小人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但性格耿直的蒙恬,却不管这些,他只考虑自己作为一个臣子,应该怎样才能让大秦万年不倒。

所以在边疆,他尽心竭力抵御匈奴,率领军队、百姓筑起万里长城,在朝堂之上,他曾建议秦始皇把宦官赵高尽早杀掉,因为他觉得赵高并不是什么好人,在秦始皇身边只会祸乱朝堂,让秦朝的统治变得根基不稳。

可惜秦始皇没有意识到这层危机,在他心里,赵高能顺他的心意,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秦始皇没有按照蒙恬的提议杀掉赵高。但这件事让赵高很不舒服,从此以后,赵高表面上还是恭维蒙恬,实际上心里早就结下梁子,整天琢磨着害死蒙恬,只是最初权力不大不敢乱来,才不得不忍。

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始皇驾崩,没有了秦始皇的威严,赵高开始发难,他与李斯联合起来,把秦始皇的遗诏都给改了。

他们不仅把帮助不学无术的二公子胡亥登上皇位,还假造圣旨逼迫本应该继承皇位的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自杀,只因为扶苏随蒙恬在边疆历练,而且秦始皇生前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都给了他们,赵高和李斯担心他们二人为了皇位带兵杀回咸阳。

蒙恬为人正直,也是个直性子,但他并不是没有头脑,他认为此事有蹊跷,就劝扶苏先别冲动,等回了咸阳了解完情况,到时候再自我了断也不迟。

只可惜,虽然扶苏想不通遗诏为什么是这样,但他没觉得遗诏会被人更改,只觉得父命难违。他悲伤极了,嚎啕大哭,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了结自己的生命,很快就自杀了。在扶苏死后,蒙恬也心灰意冷,作为臣子,皇帝和太子都没能保护好,自己活着的意义也就不在了,于是他也追逐扶苏而去。

临死之时,他说到:

“从我祖父到我,为秦朝效力已经三代了,现在我率领三十万的军队,势力足够反叛,但我知道必须以死来明大义,不能辱没了先人的教诲,也不能忘记始皇帝对我的好。”

第一句话,说了自己家里自祖父辈开始就为秦效力,他不知道为何要遭受这样的对待;第二句话,是说自己手握三十万精兵,如果真的想要谋反,他带兵杀回咸阳夺取,几乎易如反掌,但他没有这么做,是因为铭记祖训——“宁可冤死也不谋反”。

历史上名将那么多,遗言自然也是不少,为什么只有蒙恬的遗言为世人所知,而且后代的英雄都推崇备至呢?曹操每次都说,一谈及蒙恬的这两句遗言,就“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的地,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曹操的情况与蒙恬是很像的。他和祖父、父亲都是东汉的大臣,且高居要职,一直为倾颓的汉室效力。曹操本人始终以臣子自居,从来没有觊觎过皇位。世人却认为他是篡权的奸臣。

尤其是皇叔刘备,一直把曹操视作危害汉室想要夺权奸臣。曹操所流的眼泪,更多的也许不是为蒙恬而流,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郁结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 曹操推崇备至 读一次哭一次》,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分三国,三国之一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便是著名的枭雄——曹操。这样一位身居高位,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对三百多年前的秦始皇大将蒙恬留下遗言却深以为然。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这...

2023-12-01 #经典句子

蒙恬临终说了2句话 曹操受委屈时必读它 读一次哭一次

蒙恬临终说了2句话 曹操受委屈时必读它 读一次哭一次

曹操,东汉末年一代枭雄,盘踞北方,称霸一世,终生没有让汉献帝禅位。因此,后世对曹操的评价也比较两极化,有人认为曹操只是表面忠诚,实际上早做好了让儿子曹丕称帝的准备,自己留一世美名;也有人认为,曹操是英...

2018-07-23 #经典句子

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 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 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蒙恬作为秦朝的名将,为秦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为秦征战期间,他率领了几十万大军进攻匈奴,夺回了原属于秦的疆土。但是一代名将蒙恬的结局...

2023-09-30 #经典句子

蒙恬死前留下两句话 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究竟写了什么?

蒙恬死前留下两句话 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究竟写了什么?

提起三国时期的曹操,世人一直对他褒贬不一。夸奖他的人,说他是一代枭雄,为结束东汉末年的乱世立下大功;贬低他的人说他是乱臣贼子,窃国大盗,挟天子以令诸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征时,还公然骂曹操为曹贼。但曹...

2023-01-10 #经典句子

蒙恬被皇帝赐死前 留下2句话 为何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蒙恬被皇帝赐死前 留下2句话 为何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

...临死的时候就只留下了两句话,就是这两句话让一代枭雄曹操每每都感到痛心。蒙恬从小天资聪颖,再加上他世代长辈都是武将出身,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祖父早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据史料记载,蒙恬是齐国人,...

2023-09-01 #经典句子

蒙恬自杀前留下了两句遗言。曹操受了委屈一定要读 每次读都哭

蒙恬自杀前留下了两句遗言。曹操受了委屈一定要读 每次读都哭

...杀。也许蒙恬没有想到,300多年后读到他的遗言,凶悍的曹操每次看着都流下了眼泪。为什么?《让郡自明本支令》,又名《疏支令》,为曹操56岁时所作。此时,曹操已经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他的个人事业和名气都达到了顶...

2023-07-26 #经典句子

这两句话总是让曹操落泪 只因它出自蒙恬之口 还是蒙恬的遗言

这两句话总是让曹操落泪 只因它出自蒙恬之口 还是蒙恬的遗言

...此下场,实在是令人感到不解和惋惜。其中,东汉时期的曹操在看到蒙恬这两句话时,也为蒙恬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他想象着蒙恬,如果活在自己生存的年代,为自己效力,自己一定会加以重用的。

2023-05-11 #经典句子

解密:蒙恬本可叛变 临终的两句话 甚至改变了曹操的结局

解密:蒙恬本可叛变 临终的两句话 甚至改变了曹操的结局

...住了忠义,所以愿意以死谢国。就是这样他选择了自尽。曹操对于蒙恬的这个故事是很敏感的,每次看一次就要伤感一次。这大概也是曹操大军在握,但是依旧终于汉室的原因吧!可能是因为蒙恬的榜样和忠义感动了曹操,让曹...

2015-11-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