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宋文中的茶文化

时间:2010-09-11

茶事在宋代达到繁盛时期,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也随之迅速增多,不仅数量颇多,而且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宋人嗜茶,吴自牧《梦粱录》描写宋人的生活少不了七件事,其中茶事便占其中之一。茶事在宋代达到繁盛时期,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也随之迅速增多,不仅数量颇多,而且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围绕宋代茶诗、茶词展开,笔者试立足于宋文,考察宋文中以茶为中心的描写,展现宋代社会富有代表性的茶事活动,阐明文人和茶的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茶在宋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一、以茶为中心的考察

1.茶之渊源

有关茶的起源和称呼,自古便得到茶学家的关注。陆羽《茶经》考察了茶的起源,并指出茶有着“茶、槚、蔎、茗、荈”等不同名称。

迄至宋代,宋人对“茶”字的起源进行了详细考证。作为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重要人物,魏了翁从格物致知的角度出发,考辨“茶”字之始。其代表作《邛州先茶记》一文,指出在《诗》《礼》等经典文献中,皆不见茶的描述,其原因在于“时异事殊,字亦差误”。

茶最初用“荼”字,陆羽等人虽已转入“茶”音,但仍不敢轻易改换文字。《尔雅》《本草》等依旧用“荼”。直到陆羽、卢仝以后,方才易“荼”为“茶”。

魏了翁又列举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中“《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句,认为古人传注往往解释荼为茅秀、苦菜,和茶并非一物,即“终无有命茶为荼者”。

魏了翁本乎“于事物之变必迹其所自来,独于茶未知所始”的态度,追溯茶字的由来,不仅显示了理学家的格物精神,并且对茶的本源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梳理。

2.名茶品类

宋代名茶品类繁多,不胜枚举。宋文中的名茶描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全篇叙述茶事,在文中简略提及数种名茶品类。吴淑《茶赋》仅三百余字,却屡屡使用典故,赞美茶之功效,并且列举茶之珍品多达数十种,如渠江薄片、西山白露、等等,文章将闽、蜀、浙最具代表性的名茶一一道来。

二是以专文的形式,详实记述某一种名茶的情况。宋祁《甘露茶赞》中描写的正是蒙顶绝品甘露茶,文章对其生长环境、外形、采摘、气味等进行了介绍。

宋代史料对甘露茶的记录寥寥无几,该文增强了后世对蒙顶茶的认识,有补于茶书等史料记载之不足。

上述专篇描写茶的文章,大都是作者为推广故乡或任职地的茶而作,这不仅丰富了名茶品类的记载,也令世人对建茶之外的其他名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3.种茶、煎茶及茶具

茶的种植和烹煎是宋文关注的主要话题。在宋代,已出现名茶跨地域栽种的现象。王敏的《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撰于大观三年,写的是将名贵的建茶移植到蜀中的事情。宋文有关茶叶移栽的记载并不多见,此文有利于古代茶叶的种植研究。

宋人重茗饮,如何煎茶、煎茶之水以及茶具的选择是影响茗饮品质的主要因素,宋文对煎茶之法描述甚详。苏轼的《书薛能茶诗》指出唐宋煎茶的差别,唐人煎茶辅以疆莫和盐,宋人不用盐煎茶,仅仅用疆莫煎中等茶。

叶清臣《述煮茶泉品》阐明煮茶需要选择好水、好泉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泉水不香甜,即便再好的茶,煎出来也如同滓淤。

该文还列举了蜀冈井、观音泉、惠山泉等各地最具特色的煎茶之水。叶清臣认为好水配好茶,正好体现了物类匹配相得益彰的原理。

和撰写《水经》而未尝知茶的郦道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的王肃相比,叶清臣深知好茶好水相互配合之道,可以无愧于心。

宋文中还有少量文章描写茶具,如黄庭坚《茶磨铭》、周紫芝《茶奁铭》等等。

周紫芝《茶奁铭》曰:“震雷发,鹬云膏。谷帘香,春睡鏖。”此铭言简意赅,道出品尝佳茗后心情畅快、安然入梦。

4.茶功

按《神农本草经》所载,茶使人益思,具有轻身明目的功效,有关茶功的描述在宋文中时常可见。

吴淑《茶赋》屡赞茶功,赞其不但去腻除烦,还能治愈疾病。

苏轼记录了以茶疗疾的例子,在《宪宗疆草茶汤》中讲的是用草茶、生疆莫等煎服,可治腹泻之症。文彦博得此疾,百药无效,唯用此方,得以痊愈。《漱茶说》记述以浓茶漱口,既不伤脾胃,又能去烦固齿。苏轼称此法虽好,却罕有人知。

这两篇文章具体而微地指出茶用途广泛,有时比药物更具疗效,故深得宋人喜好。

二、宫廷茶文化:君主赐茶

茶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还得到君主和大臣的青睐。和宋前相比,宋代君主对茶的喜好尤为凸显,宋徽宗本人就精通茶事,其《大观茶论序》描绘宋代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皆以茶事相尚的情景。

君主赐茶逐渐成为宋代宫廷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宋文中有关赐茶活动的描写主要见于奏札、诏令以及一部分序跋文。大臣得到君主赐茶,须上呈谢表,表达对君主仁德的感激。

宋代以前,已有赐茶之俗。到宋代,赐茶愈加普遍化、仪式化。君主赐茶的对象更加广泛,主要包括重臣、边臣、使臣等等。君主往往按照其官职的高低赐予不同等级的茶,官阶越高,所赐之茶越名贵。

对于有龙凤饰样的皇家贡茶,即便是大臣,也不会轻易相赐,而代之以京挺茶。龙凤团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纹饰而得名。作为北宋贡茶,其价高昂,宋徽宗《大观茶论序》赞其“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在大臣入朝觐见、生辰、致仕等重要日子,君主亦下赐茶叶,以示宠遇优渥。

至和二年,富弼任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君主赐予茶叶。欧阳修为此而撰《赐新除宰臣富弼赴阙茶药口宣》。

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史浩在生辰和致仕时,君主皆赐茶进行抚慰。史浩有感皇恩,撰《生日谢赐金器香茶表》《跋高宗皇帝御笔赐香茶送行》数篇。边臣和外来使臣也是君主赏赐的主要对象。

宋人认为茶亦具药的功效。韩鄂《四时纂要》载:“五月:焙茶、药。茶、药以火阁上及焙笼中长令火气至。茶又忌与药及香同处。”

君主挂念大臣日守边藩,生活艰辛,而使臣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皆赐茶进行慰劳,如宋哲宗《赐边臣茶药银合事诏》、李曾伯《谢赐香茶表》等等。

宋代君主赐茶遵循严格的规制,其赐茶对象广泛,被赐者倍感殊荣,这不仅体现了君主的体恤,更显示了茶在宫廷文化中充当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三、宋代文人和茶

1.以茶会友

宋代文人常常通过以茶会友、撰文酬唱的方式来缅怀友人。元丰八年,黄庭坚担任秘书省教书郎。李清臣送名茶给黄庭坚,黄庭坚赋《谢送碾壑源揀牙》,并为李之仪口占。

政和四年,李之仪复见黄诗,和韵作诗,并撰文《和山谷谢李邦直送鹬云龙茶诗跋尾》记录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这篇文章中,茶是文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纽带。有意味的是,该文提到“是日大旱,久不雨而雨”,预示了鹬云龙茶名称所包含的深沉意蕴,令人解颐。李之仪撰写诗跋时,黄庭坚早已逝世多年。

因此,李之仪由衷而发物是人非之感。宋代文人得到赠茶,往往赋文唱和以表谢意。

除了赠茶,宋人还共同品评茶叶,在交流过程中达到精神的共鸣。蔡襄《茶记》记载,王大诏种植的白茶独步天下,然遭人算计,致使茶树枯萎。

所幸枯枿重生,大诏知蔡襄为识茶之士,遂不辞辛劳,携茶奔波数千里相见。蔡襄将此事记录下来,字里行间体现了知己相逢的可贵情怀。

这种以茶会友、惺惺相惜的情愫亦见于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

2.托茶言志

宋人托茶言志最显著的特征是用茶来比拟君子和象征德行。宋人客观志录了宫廷和民间的茶事活动,还常常借助茶来浇胸中之块垒。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汲汲奔走于黄州、惠州、儋州,其间创作了六十余篇咏茶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困窘的他从大冶长老处求得桃花茶,种植于寸闲之地,并创作《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绍圣元年,年老多病的苏轼被贬到瘴气弥漫的惠州安置,其间作《种茶》诗以自喻,暗示遭受小人打击的艰难处境。和茶诗相应的是,苏轼描写茶的文章亦别具一格、托寄遥深。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将佳茗比作佳人,在宋文中则将茶比拟为君子。苏轼《叶嘉传》将茶拟人化,塑造成一位“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的名士形象。

苏轼赞美叶嘉特立独出、以身许国,但这样的忠贞之士屡遭压制,这何尝不是苏轼生平的自我写照?文中时时紧扣茶的特征来凸显人物形象。茶涤除烦腻,回味无穷。叶嘉敢于纳谏,君主初不识其好,其后慢慢体会其谏言,感慨良深。

在《记温公论茶墨》中,苏轼将茶和墨进行对比,茶、墨虽有诸多不同之处,但香、坚是二者的共同点,这正如君子美丑各异,然皆怀德操。

该文虽论茶墨异同,实则以茶、墨喻指贤人君子。在宋文中,苏轼将茶比作君子,也有很多文人以茶为喻,自述遭际。

3.禅茶一味

宋代儒、释、道三教相互渗透与融合,文人和僧人交往甚密。文人好茶,僧人亦好茶,煎汤点茶是丛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人创作了诸多关涉禅和茶的文章,并且通过这些文章来表达对禅道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宋代寺院多植茶树,设茶堂、茶头,负责佛前献茶和煮茶待客。禅僧大都熟谙点茶,并将煮茶、品茗的过程视为参悟禅道的重要途径。

黄庭坚便撰有《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椀供布袋和尚颂》,他在另一篇文章《送慧林明茶头颂》中亦曰“归堂又要茶喫”。

在宋代寺院,还出现了茶榜。山门往往在重大的礼节性茶会上张贴,其用语直白,以制式文字告示茶会各项内容。文人和禅僧彼此影响,故文人亦写茶榜,茶榜渐渐倾向于使事用典和阐发禅机禅趣。

宋代文人的茶榜,常常化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椀茶”和赵州从谂禅师“喫茶去”这两个典故。“七椀茶”表达茗饮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而“喫茶去”更是富含禅机,直指人心,启迪后人道在日用百事,平常心是道,无须刻意寻求。

宋人还用拟人化的手法,来阐释茶事和禅的内在联系。方岳《茶僧赋》将茶瓢比作茶僧,茶瓢在未得道之前,君子不识其贤能。茶瓢通过自身努力,坚持苦修。

茶瓢得道的经历和僧人参禅的过程极为相似,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付出。此文想象奇特,揭示了茶瓢和茶僧、禅僧和茶事活动的内在关联性。

4.意寓规劝

宋人普遍从正面书写茶事、茶情、名茶之精,然而也有一部分文人以茶为中心而发讽谏之言。

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一针见血地批评男女废弃耕织,昼夜不歇种植茶叶的社会状况,文中交代了不同等级的茶叶将如何分而处置。梅尧臣认为统治者贪图口腹之欲以及小民的冒险竞鬻,是造成当时耕织尽废的主要原因,故指出茶无功于民。

四、结语

宋代茶文化发展兴盛,以茶为主题成为宋代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类别。从内容以及创作心态来看,宋文既有对茶事的客观描述,又有寓情于茶的心灵勾勒。

一方面,这些客观的描写对茶之起源、名茶种类、茶之种植和煎煮、茶之功用、宫廷赐茶、文人以茶会友等皆有叙述。宋文中的这些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文献记载的阙疑,丰富了古代茶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另一方面,宋文和茶的结合,将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不但展现了文人之间的亲密交往,且赋予茶以君子品格,还将参禅和茶事联系起来,由此可窥宋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尽管宋文中出现了一些有关茶的讽谏之言,但整体上看,茶文化对宋人日常生活和心灵情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茶对于宋人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价值。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宋文中的茶文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机十二宫》开机 宋文作胡意旋主演 男主是如此怪人!

《天机十二宫》开机 宋文作胡意旋主演 男主是如此怪人!

从近几年根据热门IP盗墓笔记、鬼吹灯等改编影视的大火,到《白夜追凶》、《余罪》等网剧的走红,都说明悬疑题材的影视逐渐变得更受欢迎。前段时间《盗墓笔记·重启》、《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的待播消息,都得到了很多...

2008-11-08 #经典句子

宋文帝说 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的话 他们怎么可能敢到这里来呢!

宋文帝说 如果檀道济还活着的话 他们怎么可能敢到这里来呢!

本文由作者《小恩的历史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不知大家可否听过檀道济这个人,此人是南朝宋初年将领,在此人身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人的故事,这还要从377年开始说起,前秦天王苻坚统一...

2023-08-20 #经典句子

专访天津美之林家具董事长宋文彬:硬朗和柔软

专访天津美之林家具董事长宋文彬:硬朗和柔软

人物档案:宋文彬,天津市人,天津市美之林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市办公家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家协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天秤座,深耕办公家具行业12年,传递美学、传递温度,同时投资装修设计公司、互联...

2015-06-21 #经典句子

丰富传统茶文化的内容 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丰富传统茶文化的内容 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传统茶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需要更好地与时代进行结合,丰富传统茶文化的内容,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同时,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

2014-08-20 #经典句子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范畴与特点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范畴与特点

中国茶文化的产生有特殊的环境与土壤。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创造。谈起茶文化,有人把中国茶叶发展史等同于茶文化史,以为加上了人文的历史条件,...

2020-06-18 #经典句子

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 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 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尤其是与日本的交流,使得茶以及茶文化广泛流传。直至今日,茶文化一直是显著文化之一,那么作为蕴含着主要茶文化的中日两国,究竟在茶文化方面有何异同?中国茶文化究竟有何丰富的内容呢?1.中...

2022-12-21 #经典句子

茶文化的起源和分野

茶文化的起源和分野

...,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俗文化的呈现也是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让我们通过陆钧《茶之俗文化现象浅析》来认识一下茶文化的起源与分野。该文章分三次进行连载,今天与您分享的是陆钧《茶之俗文...

2014-12-05 #经典句子

茶文化的起源在哪里?中国古代有哪些热爱茶文化的名人?

茶文化的起源在哪里?中国古代有哪些热爱茶文化的名人?

沉醉于历史中的茶香,为何会氤氲几千年?那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而可以体现这种文化基因的要素其实有很多。地域、政体、语言、民风、习俗等,都可以铸就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古...

2017-12-22 #经典句子

小罐茶再掀茶行高潮 以上千本书籍为辅 让茶文化看得见

小罐茶再掀茶行高潮 以上千本书籍为辅 让茶文化看得见

...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可以说,茶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茶叶发展的历史痕迹。但茶文化从来都不应该被囿于一方天地,与时俱进才是本真。显然,如今的茶文化做到了,它被注入了现代基因,而小罐茶...

2018-09-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