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关于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思考

时间:2010-06-16

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5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关于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思考】

8月2日,网上爆出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今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并附有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大副教授陈建新的评语。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该篇高考作文引发热议。

一、浙江卷2020作文题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满分作文全文

三、陈建新教授的点评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文点评称:“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陈教授表示:“此文打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

陈教授对该文的评语为:“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陈教授叮嘱:“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四、专家点评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 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针对前述作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澎湃新闻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五、网友的吐槽

作者取题《生活在树上》还是很好的,既形象,又有内涵,还能体现出考生的视野。但这篇满分作文到底写得怎样?大家见仁见智。

1.思路结构

小品《不差钱》中有句经典对白:“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活着呢,钱没了。” 作为一个写作者,有一种痛,叫做你的文章别人读不懂。

全文七个自然段除开头、结尾呼应点题外,其它五个自然段没有明显的并列或者递进的论证关系,令读者一时难于理解作者在论述什么,有似懂非懂之感。

2.遣词造句

文中“嚆矢、振翮、肯綮、祓除、赋魅、一觇、洵不能、玉墀、婞直”这些词语是相当生僻的,现在已很少流通。为了审美的陌生化,不是不可以使用这些词语,但在一篇千字文中连篇累牍地用上十余个生僻字,如果不是炫耀、故弄玄虚,那就是有意为难阅卷老师或者更多的读者。

3.语言引用

作者开篇用海德格尔的“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名言立论,言简意赅,没有什么不妥。但纵观全文,先后引用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可、韦伯、尼采、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根斯坦等七位西方哲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助力,虽不能说全是谬误,但多少令人觉得“不合时宜”。

4.论据论证

文中作者论证说:“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或是孤陋寡闻,矿工诗人陈年喜的“事迹”此前从未耳闻。而作为论据,一般选择大众较熟悉的“典型案例”。文中同时引用了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乎不能体现论据之经典、集中、恰当的特征。

为此网友特意百度了旷工陈年喜出版了诗集《炸裂志》。报道的标题都为“矿工诗人陈年喜借文学与命运抗争”,“诗歌撑起生命的尊严”等,没有说陈年喜放弃写诗歌转而从事通俗文学创作。退一步讲,诗歌与通俗文学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5.文以载道

全文的理论观点是什么呢?作者在结尾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表达:“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就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这样的立论本身没有问题,而问题恰恰就在于此——完全重复、简单复制卡尔维诺的观点,这可是小学生作文的水准啊!

六、影射的社会问题

1.名人效应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名人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而比较熟悉的群体,名人效应也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这就是名人效应。

中国自南唐李煜起欣赏小脚,以至于此后世代兴起缠足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一匹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2.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3.真心永恒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七、高考作文的价值

写作是人类生物特有的一种技能。用文字去构思记录,形成文章。站在主观自我的角度描述事物、事件现象,呈现感知、感受、感觉,告知经验、知识、道理和表达内在的观点思想。

写作可传承无数先贤的智慧,探索认知真实客观世界的本相,克除自我人性的丑恶,汇聚理想、理性之光,引导世人砥砺前行,推进社会发展,这才是写作的最根本意义。

写作形成文章的好处在于,文章可以不断重复被不同的人阅读,内容思想只要被认同,就会传播交流传承,不会因个体原因退化消失。思想因此跨地域、跨时空交融升华精炼,人类的知识文化由此累积,社会因此而发展进化。

高考作文的魅力就在于与时代同行视域下的观照现实,关注社会,关爱人生。从这个角度讲,围观高考作文往往能从中掂量出时代价值。高考作文的吸引力,不仅仅因为它是高考作文,更因为它包含着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社会命题。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意为文本身就是要尽可能地与现实社会发生关联,并服务于社会。

从现实出发,与现实呼应,与未来相约,少了务虚多了实在,少了矫情多了厚重,少了虚无缥缈多了社会承载,这或许是高考作文的风向标,更是时代引领的风向标。

高考作文生编硬造注定失灵,习惯了生搬硬套,也将难得高分。不关注时事、不捕捉信息,没有知识的积淀、思想的沉淀,没有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能力,就不可能紧扣时代脉搏、精确接近深度信息,就不可能情之所至洋洋洒洒、观点制胜力拔千钧。

写作无捷径,功到自然成。新一代的学子不能做与世隔绝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注定被社会淘汰。认识这个美好的时代、拥抱这个美好的时代,是当今学子应有的气质,这是教育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召唤。

高考作文具有宣传效应,是新闻价值的呈现。高考作文还具有社会效应。比如高考作文素材中提到的“24小时营业的书店”,可能因其强大影响力,在全国遍地开花;比如高考作文中的“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可能会在每年的国庆节成为一种特定文化符号。而这些,超越了作文本身,散发出文化魅力,激荡出社会正能量。

对考生而言,作文可能只是一次写作;而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拥有无法估量的时代价值,它必将留下发展齿轮的时代印迹,关照当前,照亮来路。

文学价值决定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包括审美、思想、核心价值理念等,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她能不能使读者体验到诗性的意味和纯正的美感?能不能以健康积极的趣味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她能不能以充满同情和悲悯的情怀叙述具有人类性和社会性的经验内容,摆脱自恋和自我主义的倾向,使笔下的文字成为人们真正的精神食粮?她能不能读者前行之路上提供温暖和光明?能不能以文化自觉客观地发现社会残缺和病象?她能不能捍卫自己的理想以及内心的尊严与自由?能不能不沦为市场的奴隶而用娱乐和虚假的方式来粉饰现实以及回避历史?能不能对他的读者说真话?能不能直面权力并勇于斗争?她能不能摆脱市侩对自己心灵的毁坏而以升华力来描写和叙述?能不能摆脱金钱和权力等异化性力量的消极影响?能不能以充分的教养和健全的人格来以笔为旗,文以载道……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包含着这几个尺度,也就是为文的普遍的价值准则。文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实用功利的层面,更是一种精神性价值。

是故,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不能《生活在树上》,我们要接地气,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同修共勉!

丁俊贵

2020年8月4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关于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思考》,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深度分析: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诚信的思考的精华点评

深度分析: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诚信的思考的精华点评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精选:《关于诚信的思考》2001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关于诚信的思考其实,信用,不仅牵涉到经济领域,实际上,它最终影响的,还是人心。试问: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毫无安全感、终日人心惶惶的国度。...

2024-01-21 #大杂绘

新中考来了|如何写出高分作文?语文特级教师:用真实和思考带来写作的冲击力

新中考来了|如何写出高分作文?语文特级教师:用真实和思考带来写作的冲击力

...门一脚”!上海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以万计,但是能拿到满分作文的学生,可说是万里挑一,一类卷(作文满分60分,成绩在53分以上)的比例也低得可怜。不是阅卷老师苛刻,而确实是我们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好——胡乱拼凑...

2017-11-27 #经典句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争议:不说人话的晦涩难懂 值不值得满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争议:不说人话的晦涩难懂 值不值得满分?

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成为了微博热搜榜上的"钉子户"。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评高考满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这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卷满...

2023-09-15 #经典句子

相比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北京高考状元这些随笔 更让人心旷神怡

相比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北京高考状元这些随笔 更让人心旷神怡

2020年高考,第一篇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高考满分作文,是来自浙江一考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的“印象派”作文,《生活在树上》。不得不说,《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在作文题目的命名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不...

2023-06-13 #经典句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背后:一评时仅得39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背后:一评时仅得39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背后:阅卷组长频繁到各地讲座、出书在近20年来的高考历史上,陈建新并不是第一个披露考生作文的人,还原这场高考满分作文风波的经过就会发现,在“一考定终生”的压力之下,学...

2016-04-12 #经典句子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经历 就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经历 就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

...《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每次都明明白白地标注为高考满分作文。不过,每一次我只是瞄一眼,根本没有细看,因为我只是个小学老师,说实话真看不懂。每年高考后,网络上、书店里都会出现很多“满分高考作文”。其实大...

2023-11-10 #经典句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 网友直呼:犹如电脑撰写 堆砌名人名言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 网友直呼:犹如电脑撰写 堆砌名人名言

1今年一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争议,这几乎是史无前例。这篇作文题为《生活在树上》,阅卷过程中第一位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了55分,最后又交由阅卷组组长“陈建新”来力排众议,将其评定为满...

2010-05-28 #经典句子

高考满分作文到底啥样的?浙江卷满分作文引争议 网友:不说人话

高考满分作文到底啥样的?浙江卷满分作文引争议 网友:不说人话

文/格格斗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争议。我们先来看看到底写了点啥。很多网友看了这个作文后都说:晦涩难懂,不说人话!还有网友觉得,这位考生文学功底深厚,此篇作文为佳作。到底是不是一篇好作文?...

2023-09-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