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拾荒者都在看《资治通鉴》 你在看什么?(文/方晓莉)

时间:2010-06-02

看到这条信息,估计你一脸懵逼,什么是OCLC,这里科普一下:OCLC: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组织全称: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 ,即联机计算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03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成功当选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 执行委员会常委》(“2017年3月29日,OCLC全球委员会会议宣布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成功当选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任期为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来源:杭州图书馆,2017年4月5日。)

看到这条信息,估计你一脸懵逼,什么是“OCLC”,这里科普一下:

OCLC: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组织(全称: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总部设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之一,它是一个非赢利的组织,以推动更多的人检索世界上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减少使用信息的费用为主要目的);

那么,什么是“APRC”?

“APRC”是“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简称。

而褚树青在2017年3月29日担任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诚如文内所言:这是杭州图书馆在国际图书馆界发声的新的里程碑。

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褚树青是五位成员当中唯一一位市级图书馆馆长(现在他已经是浙江图书馆馆长),同样在位的另外一位中国图书馆馆长是台湾的陈光华,他是中国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而OCLC董事会成员则是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苏德毅,这是非常牛逼的了。

那么,笔者为何会忽然来这么一条新闻呢?……起因是这两天,刷屏了的有关“杭州图书馆馆长允许拾荒者进馆阅读”新闻引起好评,导致笔者留意到了这条新闻,然后网上一搜索,发现这位馆长允许拾荒者阅读的事情,在2014年已有报道,当时一些拾荒者比如陈虎、章楷等人,2014年11月24日,《法制晚报》报道了《拾荒者泡图书馆 借阅前自发洗手》一文,引起微信圈转发,感动众人。

而馆长褚树青、副馆长梁亮、管理员张海清等人,他们对拾荒者表情出来的同情与关注,支持他们阅读,第二天也被报道:《泡在杭州图书馆里的拾荒者:看书前要洗手 闭馆后夜宿街头》……

曾有读者向馆长反映馆内有流浪者,表示不满,馆长褚树青当时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近日被霸气转载,好评连连。

虽然,本人原先也很喜欢去杭州图书馆,但却是不认得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而他这条新闻被热心网友翻出,现在的他,却已经是浙江图书馆馆长了。

当时我看到新闻,还以为是炒作,原先并不认识他,加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实在对很多事情,缺乏信心……但仔细一看,哎呀,好像不是炒作,非常惊讶。

(确实,很多人做了好人好事,或许当初一刹那出名一下,然而,过个若干年,这类新闻,也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又偶尔被网友挖掘出来,也屡见不鲜。

可以说是“淘尽黄沙始得金”,对于好人好事,任何一个时代都追求,虽然过去网络并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但在今天这个社会,网友们时时刻刻都会去挖掘一些现在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们的“秘辛”,这几乎也是一个惯例。

当然,本身这件事感动了很多人,因此当初在杭州范围内比较有知名度,随着褚树青个人工作的出色,这件事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受益,加上他个人影响力的升级,自然越来越广为人知,现在是彻底轰动全国了。)

百度上,这位馆长的资料,迎面看到的,便是他和善的笑容,一看为人就非常端正,亲切,很有涵养。

可以说是一种骨子里的修养,流露出来,看到这温暖人心的笑容,我就知道,这不是作假,或许你可以通过财富或者地位包装自己,但是相由心生,一个人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善念,还有美好,品格,人格魅力……这些都不是包装能够得来的。

他的修养必定经历了无数积淀与升华。

比如,有一条新闻非常经典:

他为了说服他人去接受拾荒者阅读这件事,消除掉对他们的歧视,举例说明拾荒者,未必是没有文化修养和阅读趣味的,相反,也有可能非常有底蕴,至少也肯定追求进步和人格的升华,品味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以史为鉴”:

他曾提到有读者,也是拾荒者……看《资治通鉴》,当时他们发现他了,非常不好意思……他表示没事,让他们看书,对方一连说了五个“谢谢”,非常感激。

这样的小事,可以说非常简单,但也非常暖人心。

这样的拾荒者,可以说,并未因为拾荒而堕落了对人生的信念,这样的馆长,也并未觉得自己身居高位,所以高人一等,反而表现出理解与支持,虽然他从不说同情,却也予以足够尊重,支持他们通过读书,了解世界,甚至改变自己命运,可以说是非常的暖了。

于是有人说:“一个人深入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对底层的尊重。”,我也深以为然。

话说,我原来对这位图书馆馆长的理解,还未查及资料之前,一开始误以为是炒作,后来发现不是,纠正了这一观念,而且人家这举动,2014年就被人称道,好么!

只是由于受益者越来越多,这件事越来越广为人知,因此,一而再、再而三,会有网友提及,当然,以前因为范围比较小,主要是杭州范围内,但现在知名度高了,人家工作也做得好,影响力大了,这件事也让越来越多人赞扬,于是这个新闻一下子在全国轰动了!~

而我当时还有一个误会,以为这位馆长小时候是不是家里特别穷,好不容易读上书,所以对拾荒者特别同情……后来才发现,人家军人家庭出身,家教非常好,小时候因为爱看书,被母亲托人去杭州图书馆分馆做义务服务员,这风气之正,令人惊叹。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本身出身贫寒,挫折重重,那么,成功之后,或者说成名之后,感慨从前,对类似经历的人,同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然而,如果一个人家境良好,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或者表现出对普通劳动人民,或者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也愿意帮助他们改善不良处境,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

所以也不愧军人家庭出生,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所以说,这位馆长担任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实无副”。

至于为何这位馆长毅然对反对拾荒者进入图书馆阅读的读者提出:“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呢?

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这位馆长人格魅力所致,如果是普通人,或者一些对流浪者偏见甚至歧视的人,对于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为了保证或者讨好这类读者,直接提议禁止流浪者、乞讨者等进入馆内,以保证安全与卫生,做这种事情,一般也不会被人质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的确一些拾荒者会让他们存在对卫生还有安全上的隐患,这是正常的。

所以,如果他接受了那名读者要求,事实上也没人说他。

但他没有,所以这一举动,完全出于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他的善心,作出了这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此前并没有人做过,相信他,也准备好了,面对争议的结果。

然而,这毕竟也是一个善念下的举动,流浪者、乞讨汉,拾荒者们来到这里,通过这里,成为一个自己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事实上也导致了人心的稳定,使他们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念,变得更坚强,同时也坚强了活下去的勇气,得到了更多知识与快乐。

图书馆对他们的接纳,代表着这个社会愿意承认和接纳他们,也愿意帮助他们变得更好,可以说,这个举措,真正意义上对整个社会稳定,也作出了一定贡献。

要知道,拾荒者们,如果不能得到精神的稳定,自暴自弃,实际上,很容易出现社会隐患。甚至,有可能造成犯罪案件,当然,也更多可能,导致这些人在流离失所的情况下,生活更不好,从而降低了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当然隐患也就更深了。

但是,如今图书馆对他们开放,代表着世界并未放弃他们,而且给了这个窗口,意味着,尽管现在生活落魄,时运不济,但我还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且与这个世界进行沟通,而这些新闻和消息,社会上的舆论,图书馆内的,往往都是正能量,也都是这个世界信息的精华,反而比一些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更有营养。

这个窗口的建立,培养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奠定了生活的信息,也具备了改变将来生活,更多的能力,所以非常有意义。

另外一点则是,我以为是这位图书馆馆长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

前面也提到,图书馆馆长注意到有人看的书是《资治通鉴》,一个势利的图书馆馆长或者并不注重对方人格尊严,当然也不爱看书的管理员等,他们是不会留意这些消息的。

好比馆长褚树青在担任杭州图书馆馆长期间,允许拾荒者在那里阅读,副馆长梁亮首先注意到拾荒者把捡来的垃圾之类放在阅览室门口,等待进去看书。

同时他也注意到他们很早排队,可见这位副馆长,非常注重管理秩序。

而管理员张海清在2014年注意到76岁的章楷(5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现在安好吗?有人知道吗?)看书,但是看马云的传记,还有阿里巴巴的管理书籍,他每周都会来两三次,喜欢看时政类书籍,可见这名管理员,也是一个爱书之人,所以才会注意到对方的喜好,同时对对方来这边看书记录,也较为关心。

而当时担任馆长的褚树青,固然是馆长,却说出“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可见他认为人人平等。

一个普通读者,而不是拾荒者,如果嫌弃拾荒者,那么,这个人得到知识的窗口,或许可以换一家图书馆,或者通过手机,或者通过电脑,更多途径。

但对拾荒者而言,几乎是唯一的窗口,所以意义不同,但对质疑的读者,反对的读者,他的态度也很清楚:我虽然是馆长,但是,我不能拒绝他人阅读,不能抹煞他人阅读的权利。

在他看来,这图书馆并非自己私人所有物,所以自己“无权干涉他人阅读”,哪怕对方是一个流浪汉,拾荒者。

而对他们而言,这更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改变命运的机会,获得更多生存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么一个契机,对这样的人,假如拒绝他们阅读,对他来说,认为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无权去拒绝他们阅读的。

不但否定了读者反对他们阅读,同时认为,如果你认为这样不妥,你可以不来,决定权在你,这个也是你的权利。

其实说他“霸气”也过于武断,对他而言,质疑或者反对流浪汉或者拾荒者阅读的人群,显然也是图书馆读者。

但是,对这样的读者而言,他们嫌弃流浪汉或者拾荒者在馆内阅读,显然是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一是不了解阅读对这些人的意义,二是不知道此举,也可以稳定社会人心,同时消除更多隐患,三是这件事确实给他们带来好处,安定人心的同时,使他们精神健康,得以恢复,了解世界,感受生活,也得到了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甚至如章楷一般,由于脚上受伤,自行阅读医药书籍,然后购买绷带和消毒药品进行治疗,后面也治愈,对他来说,也节省了一笔医药费,而金钱对流浪汉或者拾荒者而言,也是很现实的事情。

而质疑或者反对的读者,既不同情流浪汉也不支持拾荒者在这边阅读的人,大概自认为自己比他们“高人一等”,比他们干净、安全、卫生,却忽略了人性的需要,他们也要尊重,也值得被尊重!也需要学习!也应该去学习!也应该了解社会,让自己进步。

而馆长提出“洗手”这个概念,也非常好(事实上,他提出此点,也是看到那些看书的拾荒者们,往往看书之前,自发洗手,而提出,而一些拾荒者也比较干净。虽然这个职业拾荒,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容易给予偏见,甚至是歧视。)。

通过洗手此举,使得流浪汉或者拾荒者意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所以看书前先洗手,进而也可以带给整个人精神面貌的上升,也拥有更加平等的权利,至少内心上说,这一点点改变,精神卫生的改变,从而读书,从而得到知识与信息,还有精神食粮,有价值的浏览……等等。

这些,足以使得一个流浪汉或者拾荒者,逐渐走出困境,从而迎来自己的人生。

因此,馆长褚树青提出拾荒者看书前先洗手此举,不但保护了拾荒者们继续读书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他们进一步改变命运的机会,俗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此举,这个拾荒者的精神面貌得以上升,感觉自己获得了更多平等的权利,必定也要求自己在更多方面能够跟普通人做的一样好,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也能逐渐走上健康的轨道,而给这个社会消除隐患,个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也得到更多保证,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所以让拾荒者看书之前先洗手之举,馆长褚树青不但让质疑和反对流浪汉和拾荒者不在馆内阅读图书住口,同时也使得这一善念,发挥了更大程度的力量。

当然,一个社会对整个弱势群体的关心,不仅仅从图书上,试图改变,对所有人而言,关心和体谅这个群体,有智慧地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获得更好的生存保证,从而降低社会隐患发生的概率,消除掉不稳定因素,对自己,或者对他人,都是一个保障。

因此,我认为馆长褚树青,从杭州图书馆馆长到浙江图书馆馆长担任中,这一名馆长,定然是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为己念,从善心出发,也智慧地做事情,从而帮助整个社会或者人类命运,作出更大改变,而在图书范围内,他推己及人,让所有人都能看上书,看好书,同时从书中获得营养和进步,改善这个世界的旧面貌,迎来新生,可以说,他这名馆长,可以说是做得非常称职了。

一个人做事,尤其是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最怕的就是“有功无过”:这里我所说的是“有功无过”指的并非行政上的问题,而是看起来好像“面面俱到”,实则尸位素餐,并不做真正的实事,表面上天花乱坠,但是带来的实际意义不大,这类“有功无过”是令人可怕的。

而对于另外一些有能力的人来说,他们不但具备能力,也很善良,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然而这还不够,他们尊重人权,要求人人平等,同时促进整个社会更进步,对于反对一些积极政策促使社会进步的人,他们也能善良的给予建议,同时,对于他们反对的事情,他有着智慧的决定:比如,拾荒者进图书馆看书是可以的,必须先洗手。

图书馆作为他们了解世界唯一窗口,先洗手其实是很多拾荒者们自发的举动,但对于另外一些,如果不是那么喜欢看书,但也希望来的拾荒者们呢?来这边自发洗手,也能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是一样的,建立起平等意识,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现状,从而做出改变,即便不看书,馆内浏览一番,也得知了如今的人情世态,至少很多人都很干净,从而也努力让自己变得干净。

(当然,一般拾荒者来了图书馆,肯定不是为了洗手,更大程度上,还是看书。)

那么,即便拾荒,他们也更有尊严地活着,表面上看起来只是看书前洗个手,但洗手之后,这个人该怎么办呢?但他环视周围,发现自己跟身边很多人相比,至少精神卫生上差的很远,那么他会注重这个,作出相应改变,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发生。

即便没有钱,也会像章楷一样看书,通过医药书籍,购买绑带和消毒药品,治疗脚上的伤痕,最后也治愈了。

而对拾荒者而言,如果是大病、恶病,显然这些人也肯定不会来这边看书的,这一点,读者们也肯定可以放心。

所以,能来图书馆看书的读者们,无非都是一些致力于改变自己命运,希望得到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也获得生活的勇气,这类拾荒者。

他们愿意努力、上进,也愿意作出改变,往往也都自行洗手,整个人也比较干净……他们来这里,歧视他们职业,不如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改变困境,也许是更有意义的事。

而作为一名图书馆馆长,建议拾荒者们来看书,先洗手,既稳定了社会,保证了他们阅读的权利,赋予“人人平等”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进一步受教育的权利。

而这,也是让他们人生得以真正改变的契机。

因而,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图书馆馆长,不但赋予他人看书权利,即便拾荒者,洗手之后也拥有阅读权利,保证了他们进一步了解这个社会的需要,建立更多信心,更好面对社会。

同时,他所提出的,拾荒者都在看《资治通鉴》,自己当时走过去,对方发现馆长接纳了他们,一连说了五个“谢谢”……真的令人非常动容。

恐怕这些读者没有想到,一个拾荒者也能得到如此的尊重,但更想不到的,这位馆长,也是一名爱书之人,不是真正爱书的人,又哪里关注得到,他所看的书,是《资治通鉴》。

而那位在2014年11月25日被报道的76岁(如今81岁,希望安好。)的读者章楷呢?……他平常喜欢阅读《人民日报》、《杭州日报》、《中国青年报》和《钱江晚报》而且是每天必看。

想一想……在你浏览小鲜肉和小花们,流量明星带给你的一切同时,或者阅读网络小说,或者打游戏,看直播……你的信息量当中,有多少富于文化内涵?

当然,娱乐有它存在的价值,但作为娱乐明星,本身这类人,也追求文化涵养,所以陈道明,才会那么被人尊重。

而对于我们而言,普通人,能够经常上网……我们是否还会去阅读《资治通鉴》这样的大书,知古今兴替,明得失?是否也去关注《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这些新闻,跟现实更近呢?

可见,未必是拾荒者缺乏了解世界窗口,或许是,很多网民,每天接受到的信息,还比不上拾荒者。

那么,我们又有何权利,反对这些人,进一步汲取知识的营养,获得富有价值的信息呢?也许有一天,他们比我更成功,生命也更富有意义,也说不定。

因为书籍不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直接提升文化的涵养。

苍白的人生如果是平淡的,精神富裕的人生即便充满着坎坷,但也是令人钦佩。

最后:致敬原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现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他,将于2020年6月30日卸任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希望他能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继续连任。

致敬。

顺便普及一下褚树青对图书馆事业的理解,以及他从2003年以来(2003年以前工作,可参考百度百科,妥妥的专业人士呀~杜绝虚名。),担任杭州图书馆馆长,2017年3月29日以杭州图书馆馆长担任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又在2017年10月成为浙江图书馆馆长继续推行“OCLC”信息分享与世界一体化阅读理念,提出更多免费权利的获得,以及他对阅读人权的维护,还有在“信用阅读”上的坚持,对“OCLC”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与贡献:

褚树青馆长提出“平民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每个人的书房,同时开放读书自由权利,取消了许多限制读者阅读的规则,“为普通民众提供知识扶持,对特殊读者做好学术帮助”,应了前阿根廷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之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致力于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天堂,十分美好,又岂止是理想,现实也是如此践行。

而他推动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

2003年年底,读者只要持“一证通”卡就可以在当时全市9家公共图书馆轻松借阅图书;300多万册图书,全区域内通借通还。

2006年6月1日,一份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发起的《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正式发布了,从那天起,杭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对来馆读者实行全免费的公益性服务。

2007年杭州图书馆凭借先进 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夺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服务)奖”。

及至2009年底,全市加入“一证通”网络的已有11家公共图书馆和1492家社区(街道)、乡镇(村)基层服务点。

2014年,作为杭州图书馆馆长的他,面对他人质疑与反对拾荒者阅读,提出“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让人意识到,即便是乞丐,也有阅读的权力,维护了人权平等。同时也号召了大众关心流浪汉以及拾荒者这类群体也有生存自由与更好的阅读选择,而非在人们传统意义上被歧视和被带有偏见的目光注视,而无法进入正常人场合,同时给了他们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使得更多人关注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社会帮助,消除社会隐患同时,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保障了更多人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尊重与道德感化。

而他提出拾荒者阅读之前先洗手也有感于那些尽管是拾荒者却自行先洗手,也比较干净的流浪汉或者拾荒者身上,得出的经验:即具备了这些行为,来看书的,当然不可能是大病或者恶病,也是有心上进,得到学习机会与改变命运之人,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们进来读书呢?而要求他们看书前先洗手,已经成为一种规定,同时,也让这些人更加注重形象和精神卫生以及身体上的卫生,也改变了精神面貌,对他们未来,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进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轨道,从而对生活,更加具备信心和勇气,让自己得到更加有品质的安全、健康与其他保障。

而他此举,也感化了无数人也为这些弱势群体们加油,自然对这些弱势群体在传统人的眼光里,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如果说,当时只是一个无心之举,一个善念之发,偶然为读者所知,于是开始刷屏朋友圈,但当时影响力不广,仅在杭州地区备受大家赞扬(或者图书馆人员更多知道。),随着岁月变迁,杭州图书馆履行这一使命,善念得以进一步推广,2019年,火爆全网。

而在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阅读大省,知识和信息相当重视的一个省份,在这里,省会杭州市,举办了G20峰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浙江人民和杭州人民的骄傲,也为文化交流和创新,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合作的进行。

浙江,杭州,因而举世瞩目。

2017年3月29日,作为杭州图书馆馆长的褚树青被OCLC全球委员会会议宣布成为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而2009年,杭州图书馆与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组织OCLC合作,成为该组织在国内的第一家最高级会员——管理性会员,而在2015年,杭州图书馆开通了OCLC WorldShare ILL平台(全球馆际互借网络平台),成功实现了与全球49个国家的1万余家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成为继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后我国第三个实现全球馆际互借的公共图书馆,当褚树青成为五位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唯一位市级图书馆馆长,推动了图书馆作为更好的公众信息平台,帮助市民得到更多知识与专业信息帮助,同时,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尊严与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杭州图书馆也更好的融入OCLC,在增进OCLC亚洲地区成员馆互动中起到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推动亚洲地区成员馆与全球社区及同仁良性互动。

2017年12月,褚树青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

他沿袭了过去担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帮助更多人融入阅读改变世界,融入OCLC,更多一体化世界服务的理念,对浙江图书馆的信用阅读,进行延伸与拓展:

浙江图书馆2016年开始引入信用服务,没有免借阅证,将读者信息与其支付宝捆绑,以“信用+借阅证”模式推动图书馆的服务,但自2018年起,信用借书在全省实行,并且取消了借书证。

2019年,以浙江省馆为龙头,11个地市为基础,开通全省的借阅服务,统一检索、统一流通,形成合力,以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信用阅读,使得知识进一步延伸与分享,从而导致阅读更加世界化、一体化,预计到2022年,浙江图书馆打造出进一步开放、共享、共用的无边界图书馆,从而也更吻合了“OCLC”的理念与准则,使得国际阅读与信息分享,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知识在全球性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延伸。

而信用阅读本身也是“OCLC”组织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与深化,这一概念目前也在80多家图书馆当中使用,他吸取了国内上海图书馆的经营,对浙江图书馆的信用阅读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贡献,也使得国内图书馆,也进一步与“OCLC”接轨,而不单单只有杭州图书馆,才融入这个机构,也带动了国内所有图书馆,走入更好的如前阿根廷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所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将图书馆打造为读者的天堂,对“OCLC”的理念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理念升华与实践超越,融入自身理解同时,也进行了人性的创新与人权维护,平等主义的倡导。

也为读者的阅读自由,阅读权利,阅读快感,阅读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为阅读人权,获得了更多的尊严。

参考资料:

1. 褚树青(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4%9A%E6%A0%91%E9%9D%92/3644503?fr=aladdin;

2. 2013年,《褚树青:一语释出平等之暖》:

http://paper.oeeee.com/nis/201312/23/157103.html

3. 2014年,《泡在杭州图书馆里的拾荒者》: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14-11/25/content_5539630.htm;

4. 2014年,《泡在杭州图书馆里的拾荒者:看书前要洗手 闭馆后夜宿街头》: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4_11_25_301538.shtml;

5.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6%E4%B8%AD%E5%9B%BD%E6%9D%AD%E5%B7%9EG20%E5%B3%B0%E4%BC%9A/18858238?fr=aladdin;

6. 2017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成功当选OCLC亚太地区委员会(APRC) 执行委员会常委》:https://www.hzlib.net/htzcdywh/2251.htm;

7. 2018年,《褚树青:信用是连接图书馆的重要途径》:http://www.cpin.com.cn/h-nd-329.html;

8. 2019年6月,《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入内,市民不能接受,馆长16字获网友怒赞》:https://new.qq.com/rain/a/20190818A0AP5F。

9. 2019年8月,《8月24日开讲——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对底层的尊重 》http://www.sohu.com/a/336083155_99934282。

感谢本人撰写过程中一切网上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提供者们,非常感谢。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拾荒者都在看《资治通鉴》 你在看什么?(文/方晓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欠钱不还的人 将背负永远的愧疚(文/方晓莉)

欠钱不还的人 将背负永远的愧疚(文/方晓莉)

我家曾经很贫穷,我有过初中上学,吃不起早餐的时候……然后我去了那边,店主直接说送给我吃了,不用还……我当时羞涩地离去……当然不会不还,但那位好心的店主,至今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真心穷,有一天看到路上...

2015-06-11 #经典句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

...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B.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C.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的《卖油翁》用...

2023-10-23 #经典句子

拾荒者看到箱子后说了一句话 没想到一语成谶!

拾荒者看到箱子后说了一句话 没想到一语成谶!

《法医秦明》两个拾荒者正在江边捡瓶子,其中短发拾荒者眼尖,看到江边有个箱子,就立马就跑过去准备打开。《法医秦明》短发拾荒者还没打开,长发拾荒者过来逗他说会不会打开之后是一具死尸。《法医秦明》于是短发拾...

2023-11-27 #经典句子

《幸福的拾荒者》胡歌的一句话 令我受益终身 变成我前进的动力

《幸福的拾荒者》胡歌的一句话 令我受益终身 变成我前进的动力

《幸福的拾荒者》胡歌的一句话,令我受益终身,变成我前进的动力。今天要跟大家说的不是别人,就是胡歌了,一个真正可以称得上涅槃重生的偶像,是他的存在给很多处于迷茫的人点了一盏明灯。我们都知道胡歌在过去写过...

2024-01-15 #经典句子

唯美情感英文个性标签 送一句给自己:念旧的人活得总像个拾荒者

唯美情感英文个性标签 送一句给自己:念旧的人活得总像个拾荒者

念旧的人活得总像个拾荒者。You always live like a scavenger.不动声色却满心澎湃。It is full of emotion but full of emotion.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 却又不能放。Some things are just for collection.You can"t say or think but you can"t.我也不知道...

2008-04-30 #经典句子

中国拾荒者痴迷英语:唯一资产是60多套学习资料

中国拾荒者痴迷英语:唯一资产是60多套学习资料

...27日报道 马来西亚《星报》网站10月22日刊登题为《一名拾荒者对学习英语的痴迷》的报道称,“永远不要以一本书的封面去评判它的内容。”这句英国谚语最适合形容袁英慧。报道称,现年44岁的袁英慧高中都没读完。她没有巨...

2023-09-28 #经典句子

外媒关注一名中国拾荒者“痴迷”学习英语:享受生命意义

外媒关注一名中国拾荒者“痴迷”学习英语:享受生命意义

...月27日报道马来西亚《星报》网站10月22日刊登题为《一名拾荒者对学习英语的痴迷》的报道称,“永远不要以一本书的封面去评判它的内容。”这句英国谚语最适合形容袁英慧。报道称,现年44岁的袁英慧高中都没读完。她没有...

2023-10-30 #经典句子

汉武帝舅舅一句谗言 导致黄河泛滥23年:领导怎样分辨下属的话?

汉武帝舅舅一句谗言 导致黄河泛滥23年:领导怎样分辨下属的话?

...可怕的,则是背后的人祸。而这件事也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夏,五月,丙子,复决濮阳瓠子,注巨野,通淮、泗,泛郡十六。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发卒十万塞之,辄复坏。是时,田奉邑食...

2023-06-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