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曹文教授:《教育的承诺》 挑战我们惯性神经的一本书

时间:2010-04-21

作为译者之一的曹文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她与这本书的初识和探索,介绍了翻译过程中的习得与反思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曹文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范晓虹合作翻译图书《教育的承诺——英格兰成功学校实录》正式出版。作为译者之一的曹文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她与这本书的初识和探索,介绍了翻译过程中的习得与反思。

本周,我和范晓虹老师的第一部合作译作《教育的承诺——英格兰成功学校实录》静悄悄地出版了。2020年的忙乱,让我几乎都把它遗忘了,它就忽然这么鲜亮地蹦了出来,把我带回到2018-2019年在剑桥的小屋中笔耕的岁月。

读到这本书是偶然。2019年4月份,我到伦敦拜访我们的合作方London Private Office(LPO),通过他们邀请Barnaby Lenon先生担任我们“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系列丛书”的编委之一。临走的时候,LPO的老板把这本书给了我,说是Barnaby写的,读一读可以对他了解得更多。我当时并没有在意。几周后,在出差的路途上,我拿出这本书来打发时光,但仅读了封底,我就不能淡定了。

封底除了介绍Barnaby作为哈罗公学校长(他在任期间,开设了哈罗公学的中国校区)的经历以外,更是描述了他在退休以后选择去建立一所公立学校,并且让它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他还遍访英格兰一些成绩出色的学校,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弱势学生组成。这些都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的情怀和实力。再翻一翻内文,我发现虽然作者大量地引用了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但读起来并不索然无味,反而有欲罢不能的感觉,而且冲击力非常强,以实证性研究的结果挑战了我们固有的一些成见。

按捺不住的我马上联系了LPO,在了解了它已经购买了此书在中国的版权后,我冲动地要求承担翻译工作,一方面觉得书里的内容特别值得给更多的人分享,一方面满以为读起来如此流畅的作品,应该好翻译。但做起来才知道,书中充满了英国教育所独有的一些概念,不仅要找到贴切的中文来表达,还要增加很多注解才能够让读者真正理解。更有一些描述我完全读不懂(英文都懂,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在LPO有吃透了英国基础教育的大拿,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没少请教他们。本书译毕,我也掌握了一大堆英国基础教育的行话了。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要想全方位地了解英国基础教育,这本书无疑是必读。但是,本书并不只限于想了解英国基础教育的读者,任何基础教育的从业者,或者家有小初高孩子的家长们,都应该读一读此书,它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反思全球教育,反思中国教育,反思家庭教育。它带领我们灵魂拷问那些教育中的冠冕堂皇,真的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装点我们的业绩。

书中有很多震撼,范晓虹老师说她读得最带劲的是Barnaby不惜笔墨把他第一天在伊顿当老师时收到的“老师守则”全文奉上,让我们领略了这所闻名于世的男校现在看起来令人忍俊、又耐人深思的治校风格。本书的绝妙在于Barnaby把教育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残酷彰显无遗,他用大量的案例和实证性调研的结论,直接批驳了教育人热衷的那些华而不实的创新之举,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我们会发现,Barnaby书中那11所成绩斐然的学校的治校方略,不乏中国衡中模式的影子。我偷懒把2019年5月16日我写的一篇博文翻出来呈现给大家,让大家验证一下。

在此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刘佳老师和她的团队,在编审中一直与我们两位译者有着强烈的共鸣,用专业的出版经验为这本书锦上添花。真心地希望《教育的承诺》这本书如同原书中的书评里描述的那样,成为每个老师的枕边书。

2019年5月16日

剑桥访学记(49)英国有衡中吗?

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倒计时又开始了,时不时在网上看到让我感到莫名伤感的报道(比如爸爸带着打着吊瓶的孩子参观衡中),又恰好刚刚读完Mr. Barnaby Lenon编著的Much Promise – The Most Successful Schools in English(主标题如何翻译待定,副标题为英格兰最为成功的学校),不能平静。

Barnaby现任英国私立学校协会主席,曾任英国哈罗公学校长,正是在他的任上,让哈罗公学声名鹊起,后来他辞职去创办一所公立学校,并让这所学校一举成为全英最成功的学校之一。这本书展现了一幅英国公立教育波澜壮阔的现状图,集最新教育研究发现、作者丰富的从教经验、成功学校案例于一体,让我对英国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边读边感慨万千,有道是教育方法千千万,但要想成功真的就是华山一条路。

Barnaby这本书将重点锁定在了英国的公立教育,特别是弱势群体占比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取得了出色的考试成绩的学校,总结和分析它们的成功经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应该没有“弱势群体”(disadvantaged students)这一说法,在英国,这是指来自社会-经济地位很低家庭的孩子,还有一个统计方法就是有资格申请学校免费餐(Free School Meal)的学生的比例,这个资格和孩子的家庭收入直接关联。

Barnaby在本书中多次使用PISA数据(经合组织每三年对全球近百个国家15岁孩子用同样的试卷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上的测试)来阐述英国的教育现状,即英格兰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处在世界排名的顶端,但成绩最差的那部分学生排在世界排名的末端,也就是说英国贫富学生的成绩差距大于其它很多国家(或许有些国家没有按照这个口径来统计数据,比如我们)。

对于弱势学生的关注是英国政治正确的一个典型表现,包括牛剑这些顶级大学,都需要详细统计每年来自公立和私立学校的生源比例,并因为接受太多私立学校的学生而饱受争议。

那么,这些弱势群体集中的公立学校如何取得了成功?在这里不跟大家絮叨教育那些亘古不变的要素:理念、课程、教师、校长… 更需要说的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但不接受学校就不会取得好成绩的冷冰冰的真理,其实在哪里都一样。

纪律。你说衡中有精确到分钟的作息表?Barnaby书中的学校也有,对严明纪律的强调同出一辙,甚至包括在楼道中间划一条线,规定哪些学生必须走哪边,只要走错了边,就会有警告、叫家长、放学后留校等惩罚措施。带错文具、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做得不好、与同学肢体接触、上学迟到… 都会受到惩罚。

知识灌输(而非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这类的创新学习法)。Barnaby书中的学校信奉死记硬背知识,而不是张罗培养什么软技能,要像上海和新加坡那样,必须把知识学扎实了,背会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频繁测验。Barnaby书中的学校都强调测验和频次,也许一般英国学校根本不搞测验?

成绩排名并张榜公布:不仅总是测验,而且还将成绩排名,张榜公布,并将此作为有效的办学经验。在国内好像已经严禁这么做了呀…

超前学习。本来应该在初中(14-16岁)毕业的时候参加的GCSE考试,学校安排提前学,提前考,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学更多的课程,或者可以有时间补考考出更好成绩(GCSE可以多次考试),或者有利于高中阶段的选课(选择GCSE考得好的课程)。这和我们空出初三和高三来搞考试的做法有一拼呀。

全班教学(而非个性化辅导)。也许是英国的学校太信奉个别辅导了,所以,Barnaby书中的学校甚至要求老师必须站在教室前面大班(英国的大班概念是30人)上课,让所有学生受益,而不是四处走动辅导个别孩子。我们的大班教学法在英国得到推崇。

使用教材(而不是讲义)。这也肯定是英国特色,老师可以不用教材上课,因此,使用教材成为学校成功的经验之谈。在这一点上,我们完胜。

补课。对于落后的学生,放学以后或者周末补课是Barnaby书中的学校普遍采取的方法,甚至是把学生从一些不重要的课程上当堂叫出来,补习英语和数学课程。

应试安排。在临近GCSE考试的学期,只提供高附加值或容易取得高分的GCSE课程,砍掉其它边边角角的课程,不再飙谁开的课多。

上大学,上好大学。在A-level(高中)阶段,推(push)学生选择罗素集团大学(英国最顶尖的24所大学)看中的几门A-level课程(数理化生、历史地理英语文学外语之类的),按说学生应该可以从至少50多门课程中任选三门。

多么熟悉的套路,读得我是心惊肉跳,我们在羡慕英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却在向我们靠拢。当然,我们必须了解英国的教育国情,那就是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教育毫无疑问是在私立学校(本书给的数据是英国7%的学生上私立学校),Barnaby这本书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学生占多数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操作与此有重大区别,但这恰恰镜像了中国大多数学校(无论公私)千军万马勇战中高考的情境。

作为业内人士,我不得不说,如果一所初中和高中学校不能够通过入学选拨而拥有最好的学生(=老师不用教也能学好),那么就必须在高尚的教育理念和残酷的竞争现实中做出选择,一个是慢活,一个是急活,它们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家长也是如此,一方面喜欢听学校讲什么全人教育,快乐教育,别对孩子要求太多,管得太严,另外一方面又想让孩子必须考进一所好大学,哪里有这样的两全其美?

如果一所筛选性不强的初中或高中学校还阳春白雪地搞什么素质教育,它一定会输得很惨。这不是学校可以做出的选择,这是大学入学要求使然,即使全面考察学生的海外大学,成绩好也是第一要素。因此,残酷的应试教育不是学校能够解决的问题,甚至不能怪大学就看成绩,用人单位不看吗?谁不看呢?

教育冷冰冰的真理就是不付出,讲人道,就不要期待惊喜的结果,吃苦是必须的,只是学习好主动性强的孩子能够苦中作乐、弱一些的孩子只能逼着吃苦的区别罢了。在中国是这样,在英国也是这样,在哪里都是这样。不排除天资聪颖的孩子采取非常规方法逆袭的可能性,但谁敢赌大多数孩子能够有这样的奇迹?

Barnaby书中的学校的做法是找feeder schools(生源学校),更理想的是做一条龙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整体设计,幼儿园和小学抓全面培养,树立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初中高中直奔主题,才能有希望实现更多的孩子既全面发展又学业有专攻。目前,我们的教育多数是割裂的,所以才少了从容,多了狰狞,这就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规划要求。

END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曹文教授:《教育的承诺》 挑战我们惯性神经的一本书》,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曹文轩教授可是很厉害的呢!

曹文轩教授可是很厉害的呢!

...复的话,那么他是回复了的,而且是“很高级”的回复,教授的笔力清劲的很呢,惜字如金、云雾缭绕。最后再说2件事情。1我前两天买了一本曹老湿的《青铜葵花》,我真是好敬佩现在小学生啊,这种书都能读得下去的吗?当...

2012-01-29 #经典句子

著名作家曹文轩 写出作品《青铜葵花》 说了这样的故事

著名作家曹文轩 写出作品《青铜葵花》 说了这样的故事

...影响力。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值得人们尊敬。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等。曹文轩有着崇高的地位,人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但是曹文轩还在孜孜不倦的奋斗...

2008-06-23 #经典句子

曹文轩《草房子》。

曹文轩《草房子》。

...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

2011-08-10 #经典句子

北大教授曹文轩:养好一个孩子 只需做对一件事

北大教授曹文轩:养好一个孩子 只需做对一件事

...应该都耳熟能详,他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也是中国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教授。他也是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编之一,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很有影响力。这次由曹教授主打梯度阅读...

2023-05-07 #经典句子

曹文轩纯美小说自选集正版包邮/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蜻蜓眼等6册

曹文轩纯美小说自选集正版包邮/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蜻蜓眼等6册

...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

2007-09-12 #经典句子

独家专访曹文轩:首尝侦探小说 故事写父子

独家专访曹文轩:首尝侦探小说 故事写父子

...。↑曹文轩今晚,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带着这本新书来到四川成都新华文轩购书中心,接受红星新闻独家专访。↑曹文轩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畅销书儿童作家曹文轩华丽转身尝试...

2014-10-13 #经典句子

曹文轩《草房子》:生活中缺憾或不足在所难免 做自己就好

曹文轩《草房子》:生活中缺憾或不足在所难免 做自己就好

...心底掀起惊涛骇浪,把我们拍翻在痛苦的海洋里。在北大教授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小朋友,他叫陆鹤,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在经历了一系列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后,终于突破内心精神的枷锁,学会了肯定自...

2015-02-27 #经典句子

曹文轩:儿童文学写作要有“短篇意识”

曹文轩:儿童文学写作要有“短篇意识”

...精力用于短篇创作。”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谈到“短中篇儿童小说的艺术特质”,提到三位著名作家说过的三句话:——“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是丰子恺先生所说。丰子恺先生是一位...

2008-10-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