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有朋自远方来

时间:2010-02-2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夏第一次来广州,我尽地主之谊,认真陪他走了一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有朋自远方来

文丨林海亮

赶去越秀公园时,天完全黑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夏第一次来广州,我尽地主之谊,认真陪他走了一走。

本想从盘福路对着的侧门抄近道进公园,但的士司机开到了西正门。简单问了一下门口保安大叔去山顶镇海楼方向后,一进门右拐,我俩就沿着黑漆漆一片的山道慢慢走去。

山道两旁惨白的路灯晃悠悠照着,两边山林广阔的黑伸向远天,十几度的气温,有风轻轻地跟着,山道一片阴凉。我一时糊涂,思维仍停留在以前从侧门进去上镇海楼的模式,跟老夏信口开河地说,沿山径右边再上去一些就是明朝时期的古城墙了--这其实是错的。

好多年没来越秀公园了,再加上又是晚上,方向感迷失,就问了一下迎头下山的一位老者,他简单比划了一下镇海楼和五羊雕像的大体方位,正好另一位老者正要上山去,他主动,热情搭讪我们,说跟他走就是。我俩才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这老者60多岁,高,快一米八的个子,板背挺直,在惨白路灯漫射下,面庞显得白,头发也白,语音豆沙声,透着一丝温暖。他人精神矍铄,中气足,脚步轻快,有节奏,毫无阻滞、拖沓之感。我俩一路奔波过来,倒微微有点浅喘,他一点都不喘,乐呵呵的--这是他长期坚持登山锻炼修来的福。我与老夏调侃:“我们这年轻的,反而老了”。

我与老夏一路前行,一路聊着文学,聊着写作的事,事实上,自从中午与他一见面,到最后送他上去宾馆房间的晚上十点有多这么长的时间里头,我们都几乎在聊文学、聊创作。我们素昧平生,首次见面,却一见如故,有着共同聊也聊不完的话题:文学。看来,文学有一种奇效,能瞬间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瞬间把陌生的两颗心一并温暖,共同绽放。

老者好奇问道,你们是搞文学创作的吗?我答道,文学爱好者而已。老夏问了他职业,他答道,是搞建筑设计的,已在广州设计院退体。他人有知识分子的气质。

文学高雅,能令人与人亲近。

他一下子就听出我的口音,说我不是本地人。他人虽老,却反应敏捷。

很快就走到了镇海楼下,老者指了指,说到了,然后又领着我们俩右拐,再走上一小斜坡,终于来到了镇海楼正面楼下区域。清冽的晚风忽啦啦地从我耳畔穿过,四周除了几处灯光,只剩下黑。我们仨站着少聊了一会。

老者指着右手边小山岭上暗灰色的碑状物告诉老夏,那是孙中山纪念碑。山叫观音山,以前有座观音庙,拆了。纪念碑对下去一直往南,是广州的旧中轴线。

我插话告诉老夏,纪念碑对下是中山纪念堂,再对过去马路对面是广州市政府。下午去的花城广场所处南北一线是广州新中轴线。

老者接着说,山脚下中山纪念堂建立之前在民国时期建有总统府,孙中山在此办公。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当时宋庆龄就是沿着总统府左边一大片低矮民居的蜿蜒曲折小巷道撤离的。

他又说,我们脚下的越秀山体育场以前就有,是大会场,现在是广州富力足球队的主场。

他又指着镇海楼说,清未时镇海楼是广州北面军事要塞,两边建有围墙东西两边逶迤而去围住整个广州城。再过去点是四方炮台,鸦片战争时期,这里驻扎有清军,楼下前面不远区域驻扎有侵华英军大本营,大家相安没事。后来英军到三元里一带抢掠物资,侵犯民众,引发极大民愤,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最终爆发震惊中外的三元里抗英时件。

他还说,清未时三元里一带多小山包,解放后建机场和火车站,推平了。他深刻地指出,当时的情势就是:清庭怕英军、英军怕民众、民众怕政府,三方纠缠在一起。后来英军要求清庭出面干预、制止三元里民众反抗,清庭屈服,经双方内外交结、串通,才最终平息事件。

老者在我们相聚短暂的时间里,简短、扼要地讲解了一些在我们眼皮底下真真切切发生过的,还没消失多久的历史,虽肤浅、表面,但由于我们正身处历史现场,在浓厚夜色的笼罩、渲染下,那历史的烽烟似乎又穿透时空,滚滚而来,我更加是听出一种历史另外的厚重与沧桑,更加是由衷暗暗佩服起老者知识的广博,人之热情与作为地主之谊的厚道与深遽。

他说他祖籍北方,他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俩,“啦啦啦,你们看我的身材,南方人哪有我长得这么高的呢!”

告别了老者,我与老夏往坡下右边五羊雕像的方向走去。我一边走一边若有所思地跟他说:“我俩与这老者萍水相逢,一转眼,就又各隔烟水,这辈子永远是不会再见第二次面的了,你看,他于这瞬间向我们展示了多么精彩的人生啊,但无论如何,我们终将是这人世间的匆匆过客罢.……”

老夏,是上海文友夏明,他因生意事宜来广州办事,我前去陪他。我俩虽是首次见面,却仿若故友--有文学的红线将彼此共同追求文学的心紧紧拴在一起,令彼此感受到人生的富足、人心的多情与温暖。

老夏50多岁,微胖,发稀,言语慢,而性子刚脆,衣着朴素而混身上下略带些许风尘仆仆之感。他性情温和、深沉而见解精辟,对文学有独立见解。我俩中午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我俩写作的共同毛病就是太注重词语,过于用力了,这样反而不好。我认同,并暗暗惊叹其独特之洞察力。他当是一个睿智的人。他认同我的写作,特别是对我刚发表的《人间茶事》一文赞许有加,鼓励我好好写下去。后来我了解到,他年青时当兵,复员恢复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本想在政界发展,未果,后来下海从商,从事广告事业。事实上,从读他之前的文字,我早就意识到他文学造诣的深厚与不凡。他当然是一个极具文学功底的人,擅现代诗歌和散文,而我更欣赏他那极富想象张力与丰富情感的散文诗。略加接触,他之性情仍令人感到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文人底色之隐约,沉静与广博。我们本同属一介书生,我们惺惺相惜。文人经商,多不容易,我俩虽接触、交流不深,但这我倒隐约能感受到。

我之后专门带他上去参观五羊雕像。在不陡而长长的石阶上,我不无感慨地告诉他,41年前,我第一次来广州时,曾紧紧拉着爸妈的手,也攀登在这条石阶上,现在我俩再度攀登前行,而这一切,只是光阴的一瞬间啊..…

作者简介:

姓名:林海亮,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道办事处公务员,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业余喜爱古典、现代诗歌和散文创作

来源:广东省文化学会何媒工作室

发布:何金德导演工作室(媒体矩阵)

责编:何金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有朋自远方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写不尽的越秀山(张惠娴)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写不尽的越秀山(张惠娴)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写不尽的越秀山(张惠娴)一天,朋友把一篇助力越秀山非遗《我的越秀山故事》融媒征集启动的连接发给我,建议我写一篇关于越秀山的文章。我便发觉,无论我如何极力从脑海中拼命地打捞一...

2018-12-27 #经典句子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与民同乐的“镇海楼之夜”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与民同乐的“镇海楼之夜”

《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选登:与民同乐的“镇海楼之夜”历史上的镇海楼多为军事禁地,对老百姓开放的时间并不多,从留存下来的诗篇可知,民众一般在春日清明、秋日重阳方能登临,即便在成为公众博物馆后,由于安全保...

2008-04-16 #经典句子

写一首小诗 唱一首歌 送给我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征文选登

写一首小诗 唱一首歌 送给我敬爱的老师|教师节征文选登

...。昨天教师节的征文启事(征文︱写一封信,我和老师的故事,对你最爱的恩师“表白”...)一经刊登,邮箱里就收到了同学们的来稿,有信笺式的祝福,有一首小诗的赞美,还有我想为你唱首“歌”的深情厚意……让我们为这...

2014-09-21 #经典句子

国庆征文选登丨国庆大阅兵思絮(翁源县仙鹤学校七年2班   吕建宏)

国庆征文选登丨国庆大阅兵思絮(翁源县仙鹤学校七年2班 吕建宏)

虽然国庆节已经过去了几天,可是阅兵仪式的画面还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一步兵整齐的踏着30厘米的正步从天安门前走过,接受着习近平主席的检阅。他们手中紧握着钢枪,眼中燃烧着激情。他们骄傲、自豪一一骄傲着...

2015-08-28 #经典句子

国家举重队“祖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选登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国家举重队“祖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选登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满怀深情吹响号角……”一首《红旗飘飘》,唱出所有运动员的心声: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第一次看到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坐在地上,电视屏幕里举重赛场上...

2012-08-31 #经典句子

「征文选登」程峥“创清廉大冶 树新风正气”征文:清风明月 伴我前行

「征文选登」程峥“创清廉大冶 树新风正气”征文:清风明月 伴我前行

...及祖父对他们的熏陶。从父亲口中我得知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80年代初期,父亲正读高中。那时,祖父担任学校分管后勤的主任。食堂面临改造,很多老师的家属就隔三差五把里面的盘子“顺”走了。青瓷花边图案的白色盘子...

2012-08-24 #经典句子

“杯酒乡愁 记忆里的家乡铁盖荞酒”征文选登

“杯酒乡愁 记忆里的家乡铁盖荞酒”征文选登

作者:段家彦上周末,几个朋友应哀牢山潘橙果业有限公司老板潘总邀请,去当地景点游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冬时节,火遍全国的哀牢山橙子,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当天傍晚在“绿里飘香”农家乐就餐时,...

2013-11-30 #经典句子

金华山征文获奖作品选登⑤︱双龙洞景区已蝶变

金华山征文获奖作品选登⑤︱双龙洞景区已蝶变

...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读美文、写美感、赏美景”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已经正式揭晓,总计163篇作品从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余份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奖,其中特等奖3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100篇。浙江...

2020-05-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