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

时间:2009-10-16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如同母亲一样我也时刻想念起他老人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6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严父的一生

文/每小平

父亲每增(曾)辉生于1924年农历九月十二,卒于1999年十一月初三,享寿76岁。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如同母亲一样我也时刻想念起他老人家。每当回到故乡老屋睹物思亲,不由得想念起他的严厉和养育之恩,我总是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的哭泣。

22年来,我写过怀念母亲的文章数十篇,但很少写过严父的文章,这源于小时候挨过父亲尺子打手的事情,至今仍耿耿于怀的缘故。

记得6岁那年,我在父亲口袋里偷偷掏出伍角一张的纸币,严厉的父亲发现后令我伸出双手,连续狠狠用尺子击打我的小手心,痛得我撕心裂肺、手肿发红痛苦不堪而嚎啕大哭,严历的父亲板着冷峻的脸继续抽打、后被母亲强行夺下戒尺……另一次是因同小伙伴在麦场上贪玩至夜晚,寻不见书本未完成作业而挨打!教训深刻,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父亲严厉,也有仁慈和爱心。我是家中的长子,铭记父亲喂吃喂喝,将他碗内的好吃食用筷子喂到我嘴里的幸福记忆。儿时父亲将我双脚并拢双手举过头顶抛向空中的惊险儿戏,双手接住后再将我抛向空中逗我高兴的动人情景……

父亲聪明但生不逢时,命运不佳。父亲生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身高1.74米,体健雄伟高大。姊妹六人,上有姐和兄,下有二个弟弟和妹妹。民国时我的大伯在西安经商,父亲上过初小,学习认真刻苦、学业优秀,聪慧的他双手能打(算盘)会写、无论钢笔、毛笔都是一笔好写,特别是拿手的樱桃小揩,那真是绝咧。在解放初期负责给单位行文刻蜡板(当时无打印设备)。

由于其兄经商,二个弟弟年幼,父亲先后替兄弟们当过四次兵(卖壮丁)。前面三次开小差回家,不愿当兵打内战。第四次当兵因他有文化在西安军官队,皇甫军校王曲分校担任过上尉秘书。解放前夕,随部队到四川后该部队集体向解放军投诚后返回故乡……

1950年父亲先在西安市习武园省农业厅工作,1952年支援地方到长安县畜牧兽医站当干部。县畜牧兽医站初期先后在申店村、水磨村海神洞等地方办公、艰苦创业。由于长安县耕畜数量少,父亲先后到甘肃、西藏等地为长安购买回上百头马匹,有效缓解了畜力不足的问题。他自学畜牧兽医理论,写出了大量读书笔记。他和其它干部跑遍了长安各公社的乡村。建国初期,长安县还没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父亲组织民间兽医创建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充实技术人员,指导畜牧生产和防疫治病,为发展长安县畜牧兽医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父亲虚心好学,除学习书本理论外,还向长安县四大“活马王”讨教,很快掌握了马牛防病治病的经验。特别是治疗马类结症,身高胳膊长的父亲不怕脏和苦,用手反复伸入患病马的直肠掏出结粪,直到肠道畅通,解除病症为止。即就是寒冬天,父亲也照常脱衣光胳膊在外受冻仍然救治患病畜,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我曾见过父亲到藏区购马时同藏民在一起亲切的合影,获得过村和生产队赠送的数面红锦旗,还获得过农牧渔业部的奖励(荣誉证书和胸牌)……

父亲为人友善正派,与干部职工和谐相处,没有文化人的架子,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1957年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向上面反映单位和乡村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他敢于谏言、直接指出不正之风,得罪了某些领导而受到打击并被戴上右派帽子,同母亲和俩个姐姐一道被遣送回杜曲老家务农。

从我记事起,父亲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学会了耕种管理等农活,能打算盘的他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测量土地面积,因条件限制父亲用步丈量效果快又好,无论分地、承包地等事项都有父亲忙碌参与的身影。每年队上的预、决算,夏秋两季的分粮核算父亲也参加其中,公平合理对待每家每户每个人,在利益分配上可谓是全心全意、事事公道。

架子车顶半个儿!这是父亲对架子车形象的比喻。当时,架子车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或运输,每天计五分工,而一个男壮劳力每天才计十分工。曾记得,高个子父亲弓背驾辕,母亲用绳系在车帮上拉偏套,给地里拉土粪,每天要拉十几趟,连装带卸、汗流浃背、直干得人困马乏。

最辛苦劳累的是冬季后半夜给少陵原上拉土粪,面对三四十度的陡坡,父母亲和众人佝偻着腰,喘着气吃力地拉着五大筐土粪,一步一步挪动着艰难的脚步,车轮在慢慢的转动着。半个时辰,才从坡下拉到袁家沟,众人缓口气歇息又弓腰拉车向少陵原的田地前进。因为出汗内衣湿透,再不出力流汗人就冷得不行,甚至倒头想睡觉。众人埋头拉车,齐心协力向原顶慢行……

父亲拉着架子车拉过沙石,运过土和粪,从王莽、太乙等河道给杜曲村修潏河拉运过大石头。天不明就出发,三五人一帮,五六人一伙,到很深的河道搬运五六十斤重、甚至上百斤重的大石头,装满一车后众人帮忙拉运到公路上,然后各人拉各人的重车,一步一步拉到杜曲村修潏河指定处,过磅按重量计工分,每车能装700——800斤。有一次,父亲和我因拉的太多,返回时一个窝子把车轴闪断了,父亲和我只得卸下满满一架子车石头,扛起下件去修车铺换车轴。修好后再返回原处,重新搬石头装车,返回家时已到夜晚。父亲因拉沉重的架子车先后磨断襻绳七八条,损坏车轴十多个,这还不包括换架子车辐条、内外车胎、补气眼、换轴珠等等修理费用。

因村上大部分田地在少陵原上,夏季收割、拉麦捆(麦个子)也是最辛苦、最费神的事情。有人宁愿在炎阳下用麦镰割麦,也不愿用架子车拉麦捆(麦个子)。上原要出力流汗拉架子车,还要会装车才行。好多有劳力的人,不会装车,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或者不是朝前就是朝后,下S形陡坡稍不留神就容易翻车,造成更多的麻烦。

父亲是装车的好把式,他人一车装四五十个麦捆(麦个子),我和父亲就装五六十个,最多的一次,竟然装了73个麦捆(麦个子),老远看,还以为是拖拉机在拉麦个子,近看令人咂舌。

每年给生产队摞大麦秸积子也是父亲的拿手戏。只见父亲拿根二丈长的细竹竿,指挥摞麦秸积子的人,达到上下一致,不凹不凸,形似庵间房样。除在下面指挥外,父亲还登上一丈多高的梯子在大麦秸积子上指挥,将多余或凸出的麦秸括掉。摞好的大麦秸积子比三间庵间房还高大,既雄伟还有气势,并确保不塌陷、不倒塌、不渗雨水,确保麦秸干燥不变质能够喂牲口。

撒种是个技术活,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地是靠茬地还是回茬地?犁的深浅、耙过没有?撒种力求均匀,土块大或犁沟深、势必造成麦苗的出苗率。父亲给竹篮内按亩定量倒入满麦种,左手挎竹篮、撒麦种时先迈左脚,右手在竹篮内抓把麦种再用力由后向前水平均匀抛撒成弧状,走一步撒一把麦种,做到步子大小一致,扬撒麦子的量相同似彩虹般飘落。土地的四周可来回撒,以防空地没苗现象。出苗后,满地麦苗均匀茁壮成长,没有空白地,就连四边和角落也有麦苗。每当忆起父亲撒种的情景,真正是个种地的好把式。

插秧竖看是行行,横看是样样。割过大麦或小麦后的地先放水泡软,再用马骡牛等家畜犁地、糟地并用大木椽拉平后再插秧。

父亲讲:插秧早的田块,每窝插7支秧苗,迟插时逐渐增加。插秧时须弯腰躬背退着插、每排5窝,每次插秧时要看前排秧苗对齐后再插,将根部插入泥水中,必要时用清泥护住,以免秧苗被风刮而漂起。每天在稻田泥水中插秧,对高个子父亲是很难受的苦累活。队长说你秧苗插得好,但整天弯背躬腰这可累坏了父亲的腰,每次结束插秧看着难以直起腰的父亲,我的心里也挺难受。

麦场上碾打谷物后的扬场,就是把麦秸、麦糠等异物通过抛撒而分离出麦子的过程。我姊妹6人,父母整天劳动也挣不够养家糊口的工分,只有通过加班劳动以获得更多的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白天忙完农活后,吃过晚饭父母亲会拖着疲倦的身子,胳膊下夹上被子来到麦场休息片刻。扬场多在半夜起风时,麦粒容易同麦糠分离。扬场前先穿上长袖衣衫,戴上草帽护住头和脸。在很大麦堆旁先确定立足处不动,在此处要一木锨一木锨原地迎风扬完比人高小山似的圆形麦堆。风小或无风很难分离麦糠,每次扬起麦锨的力量、弧度需一致,以免因力小而将麦子落入麦糠中再重新返工、加大劳动量。麦糠身轻多落到扬场人的周围,为了及时分离麦子上的麦糠等杂物,母亲给父亲拉下手,用竹扫帚轻轻扫除半月形麦子上的小秸秆、麦穗等。父亲在原地不动扬场,母亲在一旁供堆子,将四周麦堆推到父亲跟前。一锨一锨地向空中扬,一下一下将麦堆上异物清扫……黎明前,辛勤忙活了大半夜的父母亲,从头至脚被麦糠包裹成形似兵马俑,认不出真面孔。疲乏至极的双亲,扬完麦场后洗掉麦灰,吃点早饭又连轴转下地劳动去。每当回忆起这难以忘怀的场景,我双眼的泪水就止不住向下流淌。

分粮喜煞人,慧眼估重量。春种秋收,分粮到户。每次2米多高的麦堆,按人咋分?按工分咋分?队长发愁……如果一秤一秤的称,既担误时间又费工费力。队长发愁?急忙请来父亲排忧解困。只见父亲背着手围着麦堆走上一圈,目测其高度和周长;然后用右手猛插进麦堆抓一把麦子摊在左手心,用嘴吹麦糠和尘土,看纯净度并用牙齿咬麦粒干潮。然后闭目养神几分钟,经过心算估出总重量,再根据人数或工分数计算出分配量,每次估重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此外,秋季队上给社员分谷子、稻子等也请父亲到场估重,此举深受俺队干部群众称赞。

是金子总会放光,父亲用言行放出他人生的光和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光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回到农村父母亲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照常参加生产劳动。解放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父亲一笔好写。时常有乡亲们来家让父亲给其亲友写信,如申请入党、入团或申请庄基地,写毛笔字等,父亲再累也不耽搁动笔之事,有时还用自家纸笔写出,以此为荣。父亲爱学习善钻研、见多识广与群众亲密交流,乡亲们尊称父亲为“孔老二”。

至今,回村时有的老人不知道我是谁家娃,当闻知“孔老二”即刻就明白了,因为父亲在弟兄们排行老二有文化,用聪慧和善念争得好名声。

父亲爱好广泛,除读书看报外,还喜爱下象棋,并直接影响到俺弟兄三个。父亲下象棋在故乡很有名气,常有爱好者到我家切磋比试,父母亲烟茶招待,到饭口时还管饭!

下象棋是一种最公平的游戏之一,很适合父亲诚实守信的性格。父亲下象棋在故乡有名气,他下象棋果断迅速,稳中求进、不拖泥带水,很少悔棋成了他的风格!父亲常讲:做人要诚信,要说到做到!下棋不能翻悔,即就是赢咧,也无啥意义。而经过慎思后走出妙招,会对棋局、人生大有益处。父亲晚年,身体很好,假日晚饭后常同我兄弟三人轮番下棋,谁输谁下场,好几次都下咧个通宵。

向父亲学习他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我兄弟三人下棋也秉承父亲的棋风,落地生根,输赢无所谓,因而进步也快,收益良多。

改革开放好政策,平反冤案得民心。落实政策后,父亲以高昂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下乡防疫,畜牧生产调查;写材料,汇总报表和总结,有时忙到深夜,好多星期天还在加班加点忙活着。单位开会他给领导写发言稿,就连会场上的会标和标语,也是他用正楷毛笔书写而成!

父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属于份内的事他也抢着干,包括办公区的环境卫生等事情他早起床也干。领导给他配备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自行车上下神禾原、少陵原分别到王曲、五台、子午和杜陵、大兆、引镇等地骑上车子调研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并将实际情况向领导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退休后,同时将配备的自行车上交,受到干部职工的好评。

因意外事故剥夺了父亲的生命。埋葬时有四五百乡亲们前来送行,单花圈就有37个,装咧几车,待客40多桌。房屋内外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应接不暇,都是前来送葬的亲朋好友。……纪念父亲的一生,我很难用文辞将我最亲爱严厉的父亲表述于人,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家风家训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发扬光大!

父亲的一生,与世人无争;与人人为善,落个好名声。作为儿子,我当继续发扬光大、尽力传承。

父亲,我的好父亲!您是我人生的好榜样,我要做您的好儿子!

天堂的父亲,祝愿您安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协理事,民俗委员会副主任,市作协会员,市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省散文学会会员,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研究者。

往期推荐【三秦文学】每小平:【杜曲社火】

【三秦文学特刊】每小平:【鸡子殿大蜡花】

【三秦文学】每小平:【窗外飞行的鸟雀】

三秦文学团队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 学 总 顾 问:鹏鸣

平 台 总 顾 问:边士刚

平台 法律 顾问:李木子

顾问:段恭让白忠德邓汉章罗旭初

孙德科朿宝荣李爱霞胡遵远

顾盛杉崔启昌昆仑史波

李静

策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英子王迎旭慧质

总编:鱼儿姐姐徐萱波

主编:白云故乡杨洪民高涛

副 主 编:长青山人陈杰

编委:水云天唐桂英米兰花刘马陵

张巧莉凤尾竹吴远红张小鱼

刘旭平冯彪谭文群刘军英

王宝群润隆梦而诗张晓强

秦岭人家 莲生 秋日私语

孙传志吴风平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因作者原因要求删除已发作品的,需向平台支付费用,每删一篇200元。

7、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白云故乡,微信:baiyunguxiang1472589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秦文学」何荣:「2021年夏秋十首」(诗歌)

「三秦文学」何荣:「2021年夏秋十首」(诗歌)

...过人间一幅画】(散文) 【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 【三秦文学】李若冰:【从黄土地奋起的诗人——读诗人鹏鸣及其情诗选】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电话那端的你——不哭】(长篇小...

2024-01-13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中小学作文」杨昱逸:「小猫咪成长记」

「三秦文学●中小学作文」杨昱逸:「小猫咪成长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秦文学,ID:sanqinwenxue】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小猫咪成长记西安市高陵区通远小学 杨昱逸 上个月我真幸运,中了五十元彩票,连着好几天没有作业……但最幸运的是我...

2014-10-03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中小学作文】曹佳乐:【我的“动物”家庭】

三秦文学●中小学作文】曹佳乐:【我的“动物”家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秦文学,ID:sanqinwenxue】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我的“动物”家庭西安市高陵区高家小学四年级 曹佳乐如果我说我有一个动物家庭,你们会好奇吗?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下...

2023-08-05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袁胜民:「断桥 请许我一丝怀念」(散文)

「三秦文学」袁胜民:「断桥 请许我一丝怀念」(散文)

...片来于网络作 者 简 介袁胜民 ,辽宁沈阳人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 , 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高级政工师 ,喜爱散文 ,有作品见媒出版 。《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

2007-05-09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宋银良:「秋过人间一幅画」(散文)

「三秦文学」宋银良:「秋过人间一幅画」(散文)

...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简介宋银良,现居西安,文学爱好者。不图名和利,写着就是玩。闲静喜诗文读写,《文化艺术报》《文学陕军》等报刊网络散见微文。往期推荐【三秦文学】宋银良:【老城根下】(散文)【三秦...

2024-01-20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冬日小山村

「三秦文学」冬日小山村

隆冬时节,秦岭山里的小村庄进入了睡眠模式,山变得枯黄了,连出入的行人也少了。我喜欢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晒暖暖,赏时光慢慢流淌,品日子静静划过。夜里下一场雪,整个山川银装素裹,村庄内、山坡上,宁静壮美。一道...

2015-01-11 #经典句子

「三秦文学」又见柿儿红

「三秦文学」又见柿儿红

在乡下老家后院不足半亩的菜园子里,每年寒露节气一过,几棵柿子树上总是果实累累。经过秋阳烘焙、寒风考验、初霜浸染的柿叶,渐渐变得一片通红。红彤彤的柿子傲立枝头,晶莹剔透,宛若一盏盏火红的灯笼,迎接着金秋...

2015-01-14 #经典句子

西安铁一中分校丨快乐出发!畅享白鹿原研学之旅 感悟三秦民俗文化

西安铁一中分校丨快乐出发!畅享白鹿原研学之旅 感悟三秦民俗文化

...色的老宅,体验家族的祠堂宗法,感受着关中民俗文化和文学创作之美。参观关中大地震体验馆,现代科技让地震的场景生动呈现,同学们感触深刻,学习了防震知识,增强了避险意识。农场体验农耕,看似简单的劳作做起来并...

2012-04-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