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做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时间:2009-07-06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孙百如说,党代会报告对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出新的号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对照报告,沈阳要全面承接国家赋予的国资国企改革发

市直部门负责人解读党代会报告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孙百如

“争”改革落地“抢”工作进度“拼”胆略韧劲

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党代会报告提出,沈阳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全面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孙百如说,党代会报告对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出新的号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对照报告,沈阳要全面承接国家赋予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集中攻克沈阳市国资国企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争”改革落地,“抢”工作进度,“拼”胆略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孙百如说,今年11月底前,沈阳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的80%以上,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重点任务。到2022年末,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区域性综改试验任务,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立起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党代会报告对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工作都提出明确要求。孙百如说,沈阳要将国资国企改革进行到底,今后五年着力攻坚股权、治理、组织“三大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

优化国资布局。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巩固重要领域国有资本地位,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深化央地、省市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集中。

提高混改质量。坚持股权结构与股东结构同等重要,“引资本”和“转机制”有机结合,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竞争类企业和竞争性业务板块全面混改,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

完善公司治理。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配强,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全面推开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分类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

加强国资监管。聚焦管资本优化国资监管机构内设机构职责和工作内容,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资产配置、资本运作、价值投资和风险管控“四个能力”建设。完善国资监管平台,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追责、内控和稽查制度,扩面外派财务总监。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希岩

让更多“沈阳蓝”提升

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获得感

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抗霾攻坚,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开展重点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对此,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裴希岩解读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十四五”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五年。

未来五年是沈阳市水、气、土环境质量推进全面达标的“蜕变”窗口期,也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推进环境质量达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提升生态品质,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任务目标,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202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沈阳基本建成”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有责任推动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裴希岩表示,沈阳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总抓手,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抗霾攻坚,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全力突破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瓶颈问题,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实现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双提升”,让市民拥有更多“沈阳蓝”,提升群众对优良大气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将强化区域协作和重污染应对,强化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管理,推动建立以沈阳为核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绿水碧波也是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为了让沈城水清水美,全市以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推进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裴希岩说,沈阳市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环境安全为核心,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目标导向,为沈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更大力度、更深层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明确指引。沈阳将推动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为提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奠定基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此外,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为此,未来五年,沈阳将致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邱菊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戈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代会报告提出,沈阳市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服务型经济,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积极发展“夜经济”。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

沈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解读说,沈阳市将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促进高端消费,培育壮大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工作。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报告中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服务型经济,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赵戈说,如今,沈阳市的商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商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在不断增强。今后5年,在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面,将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促进消费增长。培育壮大自助售货、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推动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建设一批新型商圈和消费地标,提升会展业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

优化消费需求、增强城市品质。实现传统商贸服务与现代服务品牌价值并行提升,进一步加速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发展城市“夜经济”

打造特色经济街区

报告中提出沈阳市将积极发展“夜经济”。赵戈说,如今的沈阳,城市的商业布局进一步明晰,已基本建成了中街、太原街等16个市级重点商圈、44个特色商业街区,完成中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在此基础上,未来5年沈阳市将继续积极发展城市“夜经济”,重点打造中街、太原街、1905文创园、塔湾兴顺国际夜市等特色经济街区,培育“一街一特色”,形成“夜沈阳”品牌载体。重点推进八卦街、老北市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改造升级,促进商旅文化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高质量推进国际级、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夜经济街区和场景。

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报告中提出,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赵戈说,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传统贸易流通方式,沈阳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丰富了贸易流通渠道。2018年获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4.8亿元,内贸电商全面普及。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了15家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2020年电商直播交易额达到85.6亿元。

未来,沈阳市将重点培育一批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联动各大直播电商平台,打造鹿鸣春、重工香肠、桃李面包等沈阳“老字号”品牌。实现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提升沈阳商业品牌活力。

促进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推动五爱南塔直播产业带等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沈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知名电商平台和龙头企业落户综合保税区。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晓婷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博

力争实现沈阳制造业规模达万亿目标

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沈阳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韩博说,今后五年,是沈阳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关键时期。市工信局将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工业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作用,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突破口。

通过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打造“1133”万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制造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其中汽车产业达到5千亿元,机械、航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达到1千亿元,医药、石化、电子信息产业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力争实现沈阳制造业规模达万亿,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就报告中提出的,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韩博解读说,沈阳要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作好“老字号”示范,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培育地,作好“新字号”表率。

充分依托沈阳制造业的产业数字化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全方位、全链条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从数字化精益管理推广着手,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上云用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灯塔工厂。同时,大力推进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硬件支撑;辅以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和“首台套”政策,提升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价值链和创新链,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即每年实施100个精益管理数字化咨询项目、推进100个重大技改项目、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升级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充分发挥沈阳丰富科研资源与雄厚产业基础优势,制定并实施新兴产业策源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提升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聚焦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有核心技术、有市场前景、有成长潜力、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在政策、融资、产业链条、市场、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100户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形成一批国内同行业领域内有“独门绝技”和“单一市场”的标志性骨干企业群。

报告提出,聚焦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围绕“5+3+7+5”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韩博说,“十四五”时期,沈阳将针对产业链短、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低、中小企业配套能力弱等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个重点,推进产业配套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方面,实施龙头企业配套率提升三年行动。从“老原新”20条产业链中优选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推动企业释放本地配套份额、建设配套园区等方式,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建设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配套园区,着力提升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倍增行动,优选一批“5000万元以上”规模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户、亿元以上中小企业100户。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凤霞

全力打造“幸福教育”民生品牌

党代会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现代化,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对此,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凤霞介绍说:“提升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同时科学地安排作业,在这三个方面,沈阳教育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高质量完成“双减”试点任务

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完成“双减”试点任务,加强中小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享受到舒适、兴趣、充实、安全的教育。

今年7月,国家公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双减”工作实施。作为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沈阳市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了“1+N”系列文件,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全面落实“5+2”课后服务时间要求,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时长和难度,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教育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闫凤霞说:“‘双减’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育质效,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同时让学生回归校园,大大减少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下一步,沈阳市将从严治理校外培训,年底前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工作,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有效减轻校外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确保学生和家长的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必将引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闫凤霞说,沈阳市主要聚焦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幸福,让教师在教中能有尊严,体会到幸福。与此同时,我们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老百姓在教育过程当中有获得感。

沈阳市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预计到202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5所,新增学位21.1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3所,提供7.21万个幼儿学位,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覆盖,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中心,沈阳市围绕“舒适、兴趣、充实、安全”四个维度,打造“校园有品质、教师有活力、学生有笑容、家长有好评、社会有认可”的幸福教育。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封葑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左志清

写好乡村振兴发展大文章

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左志清说,报告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目标更加精准、路径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是做好全市“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报告提出,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此,左志清说,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狠抓种子这一农业“芯片”,建设现代种业强市。调优特色种植,建设新民等设施农业优势区,发展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特色花卉等特色产业。提质规模养殖,稳猪鸡、扩肉牛、兴奶业,做精现代渔业。

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产业

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左志清说,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加快培育4个“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构建“一环、一带、四区、五链”的“1145”发展新格局。做精农业产业链条,实施5大农业产业链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做亮特色品牌。

乡村建设落实在项目上

报告提出,要高质量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左志清说,沈阳市把乡村建设行动切实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体现到真金白银的支持上,将用五年时间,梯次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全域覆盖美丽村,沿辽河流域建设100处美丽田园,全面提升农村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示范样板。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报告中提到,要深化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探索“三变改革”成果利用新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左志清说,聚焦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好试点试验手段,利用好现有改革成果,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市将抓好于洪区、沈北新区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利用农村改革成果,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通讯员杨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