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史英华】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登锦城散花楼》诗歌背景 ‖ 马睿

时间:2009-02-18

以下文章来源于为愚书屋 ,作者为愚书屋为愚书屋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读书心得欢迎关注方志四川!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登锦城散花楼诗歌背景马 睿登锦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1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以下文章来源于为愚书屋 ,作者为愚书屋

为愚书屋.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读书心得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登锦城散花楼》诗歌背景

马 睿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

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

珠箔悬琼(一作银)钩。

飞梯绿(一作缘)云中,

极目散我忧(一作愁)。

暮雨向三峡,

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作夜)一登望,

如上九天游。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十九

今 译

朝阳映照在成都的城墙头上,朝霞使散花楼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窗户夹杂着雕梁画栋的门户,珍珠帘子悬挂在玉钩上。楼梯高耸入云,极目远眺使我忘记了忧愁。傍晚的雨水流向了三峡,郫江和流江环绕着这座春天的城市。今日我登临远眺,犹如于九天之上遨游。

成都散花楼

诗歌背景

人活一辈子,最大的运气不是捡到钱,而是在某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打破了你固有的思维、提高了你的认知水平,进而提升了你的眼界,带你登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这就是你一生的“贵人”。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正月辛巳,宰相苏颋改任礼部尚书(刘昫《旧唐书》卷八八《苏颋传》、宋祁《新唐书》卷一二五《苏颋传》、卷六二《宰相表二》)。不久,他又被唐玄宗派往蜀地兼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颋《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彭定求《全唐诗》卷七四)。

《苏氏宗谱》中的苏颋像

益州大都督府驻地在成都,一把手叫“都督”,例由亲王或近支宗室遥领,驻京而不赴任。二把手叫“长史”,相当于主持工作的西部战区常务副司令员。同时,“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例兼“剑南道按察使”,相当于四川省省长(李隆基《授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董浩《全唐文》卷二〇)。

《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唐代剑南道北部》

益州西与吐蕃接壤,有唐一代,战事频繁。因此,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多由武将出任(如刘德威、高士廉、卢承庆等)。但自开元二年(714年)以来,吐蕃遣使请和,唐玄宗“厚赐赞普,自是岁朝贡不犯边”(宋祁《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这一次,唐玄宗让苏颋这样的文人充任此职,或许与当时唐蕃关系有所缓和有关。

虽说眼下唐蕃无战事,但与长安相比,益州毕竟是前线。因此,在得知自己即将入蜀的消息后,苏颋喜忧参半,用诗笔记录下了自己忐忑的心情:“怀印喜将归,窥巢恋且依。自知栖不定,还欲向南飞”(苏颋《咏礼部尚书厅后鹊(时将重入蜀)》,《全唐诗》卷七四)。

临行之际,霰雪乱飞,覆盖了整个关中平原。朝中好友宋璟、郑惟忠纷纷赋诗相送(《送苏尚书赴益州》,《全唐诗》卷六四、卷四五),依依惜别。

苏颋此番入蜀,先发兴州(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全唐诗》卷七四),走的是陈仓道(苏颋《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继而由汉中转金牛道经广元(苏颋《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入成都。

唐代成都城模型

蜀道艰险崎岖,一走便是两个多月。待他抵达成都时,已是次年(721年)的二月中旬(苏颋《慈恩寺二月半寓言》)。

就在赴成都的途中,苏颋见到了一位专程前来拜谒自己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便是李白。

干谒之风,由来已久,尤以唐代最为流行。

这是因为,唐代文人为官之路主要有五条:参加科举考试、依靠祖宗门荫、流外入流(主要是胥吏)、经由权贵推荐和赴边从军入幕。

由于科举制度未尚完全成熟,唐人入仕还残存着一些汉晋荐举之风。因此,无论是否参加科举,士子们都热衷于向朝中权贵、文坛领袖进献自己的诗文,以求汲引。

在当时,人们把这类谒献活动称之为“干谒”,将所进献的诗文称作“行卷”。若参加科举,考生在参加礼部侍郎主持的正式考试之前,还要向主试官再献一次,称之为“省卷”(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第十章《进士行卷与纳卷》)。

干谒之风不仅促进了唐代诗文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但难免徇私舞弊。到北宋初年,随着殿试、考卷糊名、封弥、誊录等规定日臻完善,干谒之风才退出历史舞台。

“行卷”的种类多为赋、诗、骚体等杂文,内容涉及碑、铭、赞、论、书、序。所献数量多少则因人而异,少者仅一两篇,多者可达数十卷、二百篇(如皮日休《文薮序》、李观《经日帖上侍郎书》)。

李白没参加过科举,一是因出身商人家庭,没考试资格;二是也不屑于走寻常路,只愿一飞冲天。所以,他要想当官只能走“经由权贵举荐”这条路。

“刺”就是现在的名片或自荐信,李白此番“路中投刺”瞄准的对象——苏颋,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唐中宗、睿宗、玄宗年间朝廷里最牛的“笔杆子”,响当当的文坛领袖。

苏颋自幼聪明,上千字的文章只需看上一遍,立马就能背下来。吏部侍郎马载夸奖他说:“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

《李白路中投刺》木雕

唐少帝唐隆元年(710年),唐玄宗发兵剿灭韦氏。事后,需要为数百名有功人员填写《委任状》,当时只有中书舍人苏颋在太极宫,他一边口授一边命书吏填写。功勋轻重,无一差错。累得书吏韩礼、谭子阳等人纷纷哀求说:“求求您说慢点,要不然我们的手腕都要写脱了”(王溥《唐会要》卷五五)。

中书令(宰相)李峤见此情景,不由感叹道:“苏舍人思若涌泉,我赶不上啊。”不久,便被晋升为中书侍郎。

当时,苏颋与李軿是唐玄宗身边两支最红的“笔杆子”。唐玄宗说:“前世李峤、苏味道文擅当时,号称“苏李”。如今朕得到苏颋和李軿,何愧前人哉!爱卿每次所拟的文诰,可抄录一道副本封进,朕要留中披览。”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宰相),与另一位宰相宋璟同掌大权。宋璟为人刚正不阿,二人齐心协力,合作非常愉快。自唐中宗景龙年间以后,苏颋与张说均以文章显达于世,并称“燕许大手笔”(宋祁《新唐书》卷一二五、《旧唐书》卷八八《苏颋传》)。

既然能号称“大手笔”,自然得有几把刷子才能服众。

苏颋现存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有:《唐中宗孝和皇帝谥议册文》《睿宗受禅制》《睿宗大圣真皇帝哀册文》《和恩皇后哀册文》《惠文太子哀册文》《封东岳朝觐颂并序》《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制》《上开元神武皇帝册文》《开元元年赦书》《授宋王成器太子太师制》《授姚崇兼紫微令制》《授宋璟御史大夫制》《授姚崇都检校诸军大使李义甫副使制》(董浩《全唐文》卷二五〇至二五八)……

也许有人会说:“只不过是些公文而已嘛,有啥了不起的?”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几篇公文!从古到今,皇帝身边历来不缺“笔杆子”。对于一般的公文,往往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但凡能在翰林院里混饭吃的人,个个都能写。

而上述这几篇公文,不仅要颁发全国各地州府衙门和驻军,还要颁发给番邦属国、四夷使节传阅,国史馆还会存档,甚至载之史册,传之后世。故而尤为皇家所重,必须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笔头功夫最硬的人,才有资格起草。

如果苏颋只是偶尔起草一两件这样的公文也就罢了,他起草的数量如此之多,可见他在中宗、睿宗、玄宗三位皇帝心中的分量。

除公文写作外,苏颋在文学的造诣也很高。

在苏颋小的时候,父亲苏环并不太重视他。常让他待在马厩,成天与奴仆杂役混在一起。有一天,一客人来拜访苏环。在门厅等候通报时,苏颋从前面走过,袖中不慎遗落了一卷诗文。客人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首《咏昆仑奴》,诗曰:“指头十挺墨,耳朵两张匙。”客人顿时刮目相看并向苏环谈及,苏环这才开始对这个儿子有所重视。

不久,又有人进献了一只兔子,苏环命人将其挂在廊庑间并让苏颋以此为题作诗。没想到,苏颋脱口而出:“兔子死阑殚,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苏环听罢大吃一惊,骤加礼敬(王谠《唐语林》卷三)。

一千多年来,许多唐人诗文都已失传,而苏颋的许多作品却保存了下来,被《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所收录,可见其文学水平之高。譬如:“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苏颋《汾上惊秋》),便是唐诗佳句之一。

由于史料缺乏,李白献给苏颋的诗文内容已不可考,但我们通过苏颋的读后感,大致可推断出来。

苏颋读罢李白的作品,对左右群僚赞叹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官场之人说话,往往词约而意丰,话短意思长。

细品苏颋这段话,至少就包含了好几层意思。首先,他赞扬了李白的文学造诣很高(天才英丽,下笔不休,且见专车之骨)。其次,他很委婉地指出了李白的文章还欠点火候,还须加强学习(风力未成,广之以学)。第三,他为李白树立了一个比拼的目标和榜样(可以相如比肩也)。

请注意,苏颋特地提到了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

众所周知,司马相如最擅长的文体是《赋》,而李白早期的赋作有《拟恨赋》《大猎赋》和《明堂赋》,其中《大猎赋》一开头便是:“相如、子云竞夸辞赋,历代以为文雄,莫敢诋讦。臣谓语其略,窃或褊其用心。”大有凌驾其上之意。

但老实讲,李白这篇《大猎赋》虽写得也还算不错,但毕竟系早期之作,比起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来说,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上林赋》(明·仇英绘)

苏颋是何许人也,乃饱读诗书的文坛领袖,对二者的差距自然是一看便知。但他又怕打击了年轻人的创作激情,伤及李白的自尊心,因此才会说出“若广之以学,可以如比肩也”这样的话。

通过上述语境分析,笔者推断李白所献的很可能正是《大猎赋》。

那么,李白是在哪儿拜谒苏颋的呢?

苏颋入蜀走的是陈仓道和金牛道,李白家住剑南道昌隆县清廉场(今四川江油青莲镇)。据李白回忆,他当初是“路中投刺”。从地理位置来看,从昌隆县上金牛道,直线距离最近的驿站是奉济驿(今四川游仙沉抗镇)。

古代接官亭

奉济驿,乃金牛道中段的一座大驿。凡唐人出入川陕,每每选择在此迎送亲友(如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达官贵人途径此驿也会稍事休整,以解鞍马劳顿。假如我是李白,欲迎候苏颋,奉济驿当是最佳之选。

李白见了苏颋,自然会交谈。具体谈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妨猜测一二。

现在的青年作家见了文坛老前辈,除了展示作品外,肯定还想请教请教创作经验,以求进步。推而论之,李白见了苏颋,想必亦如此。

圣人云:“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轲《孟子·尽心章句》)。苏颋见了李白这样天才英丽的文坛新苗,自然也愿意倾囊相授,奖掖后进。

一个年轻人,欲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有刻苦认真的精神,文学创作尤其如此。

苏颋少年时,不受父亲重视,任其与奴仆杂役相处。但他却好学不倦,每欲读书,但又苦于无灯烛,便常在马厩里借着灶中的火光诵读诗书。其刻苦认真如此,方才荣登相位(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

苏颋这样的经历,对李白的内心深处,必然会产生莫大的刺激。

据李白后来回忆,尽管自己家境富裕,但他“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而且,他还曾“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

这表明,李白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个极其刻苦认真的人。

不难想象,这两位既聪明早慧又刻苦认真的诗人见了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苏颋对李白的指点和奖掖,无疑使他受益匪浅。奖掖后进,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项优良传统。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李白应邀在好友韦冰(历任南陵县令、著作郎、苏州司马)府中做客。当时,韦冰的次子韦渠牟刚满十一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渠牟)墓志铭》,胡可先、杨琼编著《唐代诗人墓志汇编》第259页),尝试着写了一首《铜雀台》绝句。李白见了大为惊讶,遂主动传授韦渠牟“乐府之学”,且以环奇轶拔为己任(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卷三五《左谏议大夫韦公(渠牟)诗集序》)。

众所周知,李白最擅长写乐府。他一见韦渠牟有作诗的天分,便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招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毫不因韦渠牟只是个小孩儿而轻视。这何尝不是继承和发扬了苏颋的品格和做法,只要稍有机会,便对后辈加以奖掖和指点。

不愧是经李白亲授之人,韦渠牟后来果然成为了唐德宗时期的文坛翘楚(刘昫《旧唐书》卷一三五、宋祁《新唐书》卷一六七《韦渠牟传》)。

《韦渠牟墓志铭》拓片

除了探讨文学,苏颋肯定还会对李白谈及一些人生经历和奇闻异事。

有一次,唐玄宗要起草一批诏书,便问苏环谁可当此重任。苏环回答说:“别人我不清楚,但我儿苏颋才思敏捷,可备指使。但他嗜酒如命,这会儿如果没喝醉的话,倒是可以了事。”玄宗遂召其入宫,苏颋恰好大醉如泥,只勉强拜舞了一下,便当着皇帝的面呕吐不止。

在帝制时代,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若按“大不敬”治罪,搞不好苏颋是要被杀头的!但玄宗不以为忤,反而还让自己身边的小太监扶卧于御前,并亲自将被衾盖在他身上。

苏颋醒后,手持简笔,一气呵成。才藻纵横,词理典瞻。玄宗大喜过望,一边抚其背一边说:“知子莫若父,有如此耶!”(郑处诲《明皇杂录》上)。

年轻的李白听了这样的事儿,心里肯定会说:“哇塞,苏大人您简直太牛逼了!晚生我若也能这样,死也瞑目了!”

果然,李白后来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奉召入京。玄宗曾“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潜草诏告,人无知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魏颢《李翰林集序》)。

这还不算,二人最相似的一件幕发生在白莲池。

有一天,唐玄宗在白莲池泛舟,李白不在场。皇帝玩得高兴,便召李白作序。李白当时已在翰林院喝多了,玄宗便命高力士搀扶着他登舟,优宠如是(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当李白被高力士搀扶着登舟之际,脑子里会不会想起苏颋呢?

我觉得,以李白的性格,不仅会!说不定心里还要得瑟一下:“当年,陛下派去服侍苏老前辈的只不过是普通的小太监,如今陛下派来服侍我李白的却是炙手可热的总管太监——高力士!哈哈,看来我比苏老前辈更胜一筹!苏老前辈啊,长大后我就成了您呀!”。

游历成都期间,李白不仅仅是拜谒了苏颋,还曾居住过一段时间。宅子的具体位置就在合江亭附近、状元街以南的一条巷子里。后人为了纪念李白,便将其命名为“青莲巷”。

成都青莲上街城墙遗址(2009年 袁庭栋 摄)

人民南路建成后,这是一条几乎与之平行的小巷,除了与状元街交汇路口有两家小餐馆外,没有一家商铺,庭院深深,花木掩映,是市中心十分难得的一处幽静小巷,可惜已在近年的城市改造过程中被拆除了(袁庭栋《成都街巷志》第695页)。

成都青莲上街、青莲下街位置图

成都青莲上街位置图

李白是个闲不住的人,一生喜欢四处游览。当时,成都附近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就要数摩诃池与散花楼了!

摩诃池,得名于一位西域僧人。

隋文帝开皇二年(586年),封皇四子杨秀为蜀王、益州刺史、益州总管,展筑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为池。可还没来得及命名,杨秀就被隋文帝调回了长安,废为庶民。

有一天,从西域来了一位胡僧。他见后大呼:“摩诃宫毗罗”!“摩诃”,意为大宫,“毗罗”为龙。意思是说,此池广大有龙,堪比龙宫,遂名“摩诃池”(卢求《成都记》)。

成都摩诃池位置图

考古发掘表明,摩诃池的水面很大,大致囊括了今天的羊市街、西玉龙街、东城根街、成都博物馆、四川科技馆和天府广场,约有1200余亩。

成都摩诃池、散花楼、合江亭位置图

杨秀开掘摩诃池后,意犹未尽,又在池畔建起了一座散花楼。

在隋唐时期,散花楼在成都的地位,就好比今天埃菲尔铁塔在巴黎的地位,绝对是锦官城里首屈一指的“地标性建筑”。

成都散花楼

当时,成都郫县有个工匠名叫何稠,他技艺高超,构思精巧,主持兴建了许多重大皇家工程。正是经他反复实验,才使失传已久的琉璃工艺得以重现。散花楼很可能也采用了琉璃瓦工艺,楼身的反光效果特别好,所以李白才能看到“朝光散花楼”的壮丽景象。

在听了苏颋的婉言劝告后,李白思想上有所冷静,逐渐也意识到自己与司马相如之间的差距。作为青年人,意识到了不足,才是发奋开始。

此时的李白,且喜且忧。

喜的是,初出茅庐便能得到苏颋这样的大文豪的鼓励与鞭策,从而使自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踌躇满志,一心要有一番作为。

忧的是,没想到自己的文学功底竟然还如此稚嫩,之前确实有点儿自视过高了,在《大猎赋》里的口气也确实大了点儿。而司马相如的文学造诣似乎又高不可攀,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与之比肩啊!?

作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李白既未经历社会的毒打,又没饱尝岁月的摧残。此时登临高楼之巅,极目西眺,雪山尽收眼底。转身南望,春江浩浩双流。

是的,在我的万丈光芒照耀之下,司马相如、苏颋又算得了什么!都将黯然失色。我乃是煌煌大唐独一无二的李太白,未来定要独步文坛、超迈前贤!

想到这里,好胜之心战胜了自卑之感,他的心情立刻转忧为喜。

于是,李白朗声大呼:“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经典名句

暮雨向三峡,

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

如上九天游!

名家点评

叙来如画。(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由近及远,语言精美,体物工细,确是诗人早年的代表作之一。(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六册第2558页)

对比阅读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上李邕》《春感》《登峨眉山》《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夜泊牛渚怀古》《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登新平楼》《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登太白峰》《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登瓦官阁》《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秋登巴陵望洞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況之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书记)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文史英华】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登锦城散花楼》诗歌背景 ‖ 马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史英华】长大后我就成了您——《登锦城散花楼》诗歌背景 ‖ 马睿》,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史英华】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 ‖ 蒋从华

【文史英华】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 ‖ 蒋从华

【文史英华】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 ‖ 蒋从华 原创 蒋从华 方志四川欢迎关注“方志四川”!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摭谈蒋从华内容提要:陈子昂家族家风文化的形成,与他家人所处时代善行儒家文化,崇尚道家精神,从奉纵...

2017-07-25 #经典句子

【方志四川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方志四川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媒体所有。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原标题:《【方志四川文史英华】章夫 ‖ 在李密故乡探寻另类味道的《陈情表》》

2008-01-27 #经典句子

【文史英华】艾芜:中国杰出的南行“流浪文豪”(下)‖ 黄慧清

【文史英华】艾芜:中国杰出的南行“流浪文豪”(下)‖ 黄慧清

...纂委员会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2.《四川文史资料》文化人物专辑。3.《重庆文史资料选辑》。前期回顾原标题:《【文史英华】艾芜:中国杰出的南行“流浪文豪”(下)‖ 黄慧清》

2024-01-12 #经典句子

文艺星空丨黄发滨 古梁 张志保 宋名竞 沙柳 田光伟诗词合集

文艺星空丨黄发滨 古梁 张志保 宋名竞 沙柳 田光伟诗词合集

...却的纪念那么地刻骨铭心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地方文史学者。.五月的语言文/未来.呼吸尽春天的花季吐露出油绿初夏的气息摆脱了春寒的尾翼温和自然是夏的说词.花落地了幼果的问世呵护赋予了日月的重责爱是母亲...

2011-01-30 #经典句子

清风入怀 诗路话廉 浙江绍兴举办“清白泉·鉴水吟”清廉文化主题活动

清风入怀 诗路话廉 浙江绍兴举办“清白泉·鉴水吟”清廉文化主题活动

...诗之路精华地浙江绍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文名家、文史专家和本地干部群众共聚鉴湖之畔,以诗写廉、以文述廉、以曲唱廉,从浙东唐诗之路走出新时代清风廉路和新诗之路。“吾爱清白如水,又爱德义斯深,这一盏泉声...

2023-07-31 #经典句子

子殊陪你聊文史|子殊如何赏诗词(第五讲:诗法)

子殊陪你聊文史|子殊如何赏诗词(第五讲:诗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欣赏也是如此,也应注意把握其客观规律性。赏析诗歌最好能有一点写作诗歌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如完全没有写的经验,至少应该懂一点诗歌创作方法。今天子殊继续和大家聊聊诗词那些事儿...

2011-08-25 #经典句子

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诗的上一句你知道吗?原来大多人都错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诗的上一句你知道吗?原来大多人都错了

...一笔宝贵的财富。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白某观文史

2019-09-04 #经典句子

宇文所安:后代批评家总是劝告有抱负的诗人仿效杜甫 而不是李白|纯粹阅读

宇文所安:后代批评家总是劝告有抱负的诗人仿效杜甫 而不是李白|纯粹阅读

...奇人生折射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文史学者陈子善、《百家讲坛》主讲人彭玉平诚意推荐!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均在大量张爱玲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将张爱玲的个人生活与文学生涯对...

2023-12-2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