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独家」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时间:2009-01-31

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学月刊教学考试中学语文作文等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几十篇,已完成省市级课题多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2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钱华南

钱华南,浙江省淳安二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学月刊》《教学考试》《中学语文》《作文》等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几十篇,已完成省市级课题多项。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李悦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也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这句话中涉及“现实生活”“个人”“家庭”“社会”这四个概念,以及“落差或错位”这两个关键词。命题人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现实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明确了作文的时代性;“个人”有给自己定位的人生坐标和对理想的美好期望,“家庭”有对“个人”的预期,“社会”赋予了“个人”的角色,这三者明确了作文的范围;“落差或错位”则指出了“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作文的内容。考生需要在文中厘清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写作主体是“个人”,阐述的是“个人”的定位、期望,“家庭”“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对由此产生的“落差或错位”的认识。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是题目给出的典型任务,“对此”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体验与思考”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由此产生的深刻认识。针对材料涉及的真实情境,要写出自己对“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会产生“落差或错位”的“体验与思考”,考生写作时要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落差或错位”这一问题。不能脱离这一要求而只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思考立意。

3.价值判断的限制。“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内容要求考生在阐述个人的定位与期望时,必须要将其放在家庭、社会这个背景下,正确面对两者之间产生“落差或错位”的现象,从而去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而这也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所倡导的“立德树人”宗旨。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考生立足“个人”与“家庭”“社会”这两者产生“落差或错位”的关系,可以侧重写个人定位或期望是什么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可以侧重写家庭、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还可以两者兼顾——如何正确面对由此产生的“落差或错位”。关键词为“落差”或“错位”。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毋庸置疑,2020年的浙江卷作文题是2019年浙江作文题的延续和提升,更接地气。相较于2019年的浙江卷作文“作家”“作品”“读者”,2020年的浙江卷作文涉及的“个人”“家庭”“社会”显得更贴近考生,提出的“落差或错位”关键词显得更接地气,更能激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体验,考生可以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生坐标和期望如何;家庭对自己有什么预期,社会赋予自己什么角色;两者之间会产生怎样的落差或错位;自己该如何看待或解决这些落差或错位,如此等等。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暗示文体是自由的。“体验”,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写成记叙文;“思考”,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当然,考生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同时又带有任务驱动性质,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先从个人角度入手,阐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有自己的期望,这是引子;接着从家庭、社会角度入手,阐述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更多的是从限制这个角度来设定,与前一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紧接着从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角度入手,阐述两者之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落差或错位是难免的;最后从作文的写作任务指向角度,明确考生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在这四个层次中,第一、二两个层次只是为了引出第三层次的内容;第三层次是本次作文的内容重点,不仅要关注个人的人生成长,更要关注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键词要体现出“落差”或“错位”;第四层次则指明了写作方向,包括文体的选择。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考生可以分析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对个人的预期、社会赋予个人的角色之间产生“落差或错位”的原因,也可以阐述寻找解决“落差或错位”的办法,还可以合二为一。

本题探讨的是考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与家庭、社会所产生的“落差或错位”的问题,审视的是考生在“落差或错位”面前如何进行个人(自我)和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思考。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应该合理处理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

2.正视落差,肩负责任,展示自己的风采。

3.无惧人生变化,笑对错位落差。

……

偏题立意: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未准确抓取关键信息)

2.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只强调了个人作用,忽略了家庭、社会的影响)

3.“小我”与“大我”。(刻意联系,生搬硬套)

……

下水文一

正视落差,肩负责任,展示自己的风采

浙江省淳安二中

钱华南老师

从呱呱坠地开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影响。我们常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不向我们阐明了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难免会产生落差或错位的道理。

面对这样的落差或错位,作为00后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目前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湾区儿女》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主人公澳门女青年麦斯钰从打工、读夜校开始,到成长为一名引领“中国智造”的优秀女企业家。她的经历,既有自己要上岸生活的人生坐标,又有受父亲的影响而失去读大学机会的生活轨迹,更有紧紧抓住澳门回归、港珠澳大桥建造、“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时机到珠海创业的艰辛之路。她的故事,很好地回答了我们在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产生落差或错位时应拥有的态度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人生坐标的确立,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让自己释放更大的价值。年轻的申怡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为自己追逐的梦想努力付出,15岁读名牌大学,在他获知中国半导体行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自己的“芯”时,便立下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的人生坐标,顽强拼搏,21岁时便成为中国5G核心技术最年轻的开拓者!

面对落差,需要我们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团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创造出更优秀的成绩。中国女排告诉我们这一切。女排国家队的每一位队员,在各自的省队,哪个不是主力?不是核心?但到了国家队,她们消除了落差带来的心理影响,重新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红花绿叶相衬,从而造就了完美的中国女排团队,铸就了女排精神的辉煌。

面对错位,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找寻方向。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由起初的学医救人到后来的弃医从文的决定,31岁时便成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投入微软创业的举动,既有他们自身对人生坐标的定位,更有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是他们的人生坐标与肩负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是他们对错位的正确面对,让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最大的社会财富,助推了社会的发展。

如今来到了新时代,面对如何解决落差或错位问题,我想,各种最美逆行者的举动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因此,在现实生活中,00后的我们应正视落差或错位,肩负责任,以实际行动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

下水文二

无惧人生变化,笑对错位落差

闻洋老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指出人生应当有的追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人生于平凡,累于人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当选择“无惧变化”的态度笑对人生中错位和落差。

无惧变化,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2020年伊始,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病毒和疾病的挑战,中国上下一心,全力抗疫,不仅迅速控制住了本国的疫情,还积极投身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事业,帮助全人类共渡难关。大凉山的火灾无情,十九位消防员的生命有爱,当生活带给这群逆行者挑战时,他们选择从容无惧,直面应对。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期待,但生活中的变化往往使人措手不及:人生的潮起潮落,颠沛流离,坎坷崎岖;人生的迷惘困惑,茫然失意,抑郁苦闷,风云莫测。面对变幻无常的人生,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心。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面对落差或挫折,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选择?

当个人的努力和家庭的预期之间出现了落差,我们可以消沉一时,但绝不可从此消极沉沦。史铁生和她的母亲原本都期待着他能奔向自己的梦想,用双手去创造属于青年人的一片天地,可是命运选择捉弄史铁生,不仅让他双腿残疾,更让他和家人的预期落空,母亲在担忧和疾病中逝世,史铁生也因此消沉很久。但是,在地坛的阳光下,在地坛的角落里,史铁生从昆虫的鸣叫中惊醒,从过往行人的背影中顿悟了母亲的爱,从此不再沉沦,用笔杆写下了激励万千青年的文字。笑对落差,是对不可重复的人生的负责。

当一个人的付出与社会赋予的角色之间产生了错位,不要悲伤,不要逃避,峥嵘岁月需要不惧风流、不言愁苦的壮志少年。阿里巴巴成立之初,少有人看好师范毕业的马云,更多的人对马云投来的是质疑、哂笑的目光,但是时间证明了这个曾经被社会赋予讲台上的教师、地摊旁的商贩、西湖边的导游等角色的追梦人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马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自己的峥嵘岁月。笑对错位,是对风华正茂的少年的要求。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只有无惧人生变化,笑对错位落差,才能做到“观泰山而小天下”,在平凡中孕育出伟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独家」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21年高考作文解读| 2021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1年高考作文解读| 2021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年浙江卷作文。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景的限制。题目的材料部分是人们对得失问题的三种看法:有人把得...

2016-03-02 #经典句子

朱学东:我为什么会给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打高分

朱学东:我为什么会给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打高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昨天一早醒来,看一些网友留言问我对浙江满分作文看法。如厕时认真读了两遍。为什么读两遍?因为第一篇有些懵,没反应过来。我很惭愧,这样的文章我写不来,好在我还读得懂,虽然读了两遍才明白。毕...

2014-09-21 #经典句子

独家!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漫看得失 前路有光

独家!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漫看得失 前路有光

「来源: |作文导写 ID:gh_b47952ece65e」浙江卷题目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

2009-11-29 #经典句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对阅卷组长教育腐败的质疑?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对阅卷组长教育腐败的质疑?

...屈原、苏东坡的话都属于套话作文”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之口。难怪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没有一句话引用自中国古圣先贤的名言佳句,全是外国人的话。难道中国人没有这方面有哲理的话吗...

2017-12-27 #经典句子

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

这篇作文拿满分,是浙江高考语文阅卷组之耻。看了这篇满分作文,作为一名接受过多年人文社科学术训练的学生,我只能很遗憾地表示,该文完全是不知所云。除了堆砌了一堆高大上的名字(海德格尔、卡尔维诺、维特根斯坦...

2023-10-13 #经典句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汇总及2021年高考作文16道热点预测

...,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

2014-01-29 #经典句子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 深度解析 好文笔你也可以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 深度解析 好文笔你也可以

...己。今天学姐分享的就是广州省考生的满分作文,加内容深度剖析,考试时直接套用,真是美滋滋。但篇幅有限只能分享部分,完整电子版私信(满分作文)免费领取,学姐要做你学渣路上的绊脚石,学霸路上的推动机。

2012-09-02 #经典句子

颠覆传统 一篇范文 为您剖析高中高分作文 祝您高考作文55分

颠覆传统 一篇范文 为您剖析高中高分作文 祝您高考作文55分

...立意”的问题、“情景”的问题、“身份”问题、“语言深度”等问题。可能大家注意到一点,就是我没有说“思想”,即“青年的思想”,这个是贯穿所有的点,不管是立意还是情景或者身份还是语言,都要符合青年的身份,...

2017-04-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