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苏轼半夜失眠写了一篇小散文 全文不足100字 却意外成千古名篇

时间:2008-11-21

苏轼半夜失眠写了一篇小散文,全文不足100字,却意外成千古名篇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苏轼半夜失眠写了一篇小散文,全文不足100字,却意外成千古名篇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在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写了一篇散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天晚上,苏轼本来是要脱衣服睡觉了,忽然一缕月光照进屋内,他就又起来了,“欣然起行”。

苏轼虽然自己欣然起行,可是具体的感受还是想跟一个人分享一下。“念无与为乐者”,于是苏轼不自觉地就来到了黄州城内的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命也不好,是个官员,这一年刚刚被贬谪到黄州。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所以暂时就住在了承天寺。

苏轼来到承天寺,用了轻描淡写的五个字, 就写出了张怀民在干啥:“怀民亦未寝”。刚好这时候张怀民也还没睡觉,苏轼这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于是有了下面这句:“相与步于中庭”。

这时候月光倾斜而下,照在庭院当中,好像流水一样的空灵,明亮而清澈。

苏轼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里的月光好像平静的湖水。院中的竹柏在地上投射的影子,好像水草往来摇曳、曲折纵横。如此美景怎不令人神往?

苏轼的下一句说的好:“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辽阔大地处处有明月,竹柏更是随处可见。

那么为什么苏轼觉得月色如此美好呢?因为苏轼和张怀民是两个“闲人”。被贬谪之人,手头可能没事,但心中有事,如果心中常常挂着这流放之事、贬谪之事,那必定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又哪来的心情,欣赏这如流水般的月光呢?

所以我想,东坡在这里说的“闲”,并不是因为被贬谪闲得发慌而引起的自嘲,而是说到了这个地方,便要“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只有把心放得安定、安闲了,才能真正洞见自己的本性,才能摆脱名利的诱惑,从而关注到身边那些以前看似细碎却有着巨大美感的事物。

这就像王维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苏轼和张怀民的安闲当然是被迫的,但是即便是被动的选择,也要努力地、主动地在这安闲当中寻找一份美的情绪,享受这份安逸和安闲。这不正是苏轼的可爱之处吗?也正是我们喜欢他的地方。

毫无疑问,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当中的一个低谷,但也是他的精神经历当中一次艰难的升华,他在这里,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洒脱。闭塞的环境,反而造就了他开放的心灵,黄州也成为了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面对高悬夜空当中的明月,他回想世事的变迁、宦海的沉浮,把这一切的感悟都用一篇篇像《记承天寺夜游》 这样的小散文表达出来,流传至今,抚慰着无数躁动而不安的心灵。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谨慎的旅行,所谓的盛大,或者凋零,都是匆忙的过往,如欢歌前行。

就像名垂千古的苏轼,即便生活再困难,境遇再坎坷,苏轼依然是苏轼。哪怕生活拮据到了一家人只能住在驿亭的地步,他依然能够写出“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的苏轼。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而苏轼显然给这个问题,写上了最完美的解答。能做到这种境界的,除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的大宋词人辛弃疾,对此,正是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

难得的是,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辛弃疾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 词有柔情”。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书才45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实在是个机会呀!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苏轼半夜失眠写了一篇小散文 全文不足100字 却意外成千古名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朝名相的一首望月诗 不输苏轼《水调歌头》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唐朝名相的一首望月诗 不输苏轼《水调歌头》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儿女情长。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被视为千古爱情诗词中的佳句。其实,除了这苏轼的这首词,唐朝还有一位宰相写过一首与“明月”、“爱情”相关的诗句,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背这首诗的头两句。每逢中秋佳节...

2023-08-28 #经典句子

苏轼问美女过得怎样 美女回答的一句话 让苏轼留下千古名篇

苏轼问美女过得怎样 美女回答的一句话 让苏轼留下千古名篇

...少的共鸣感,顿时让他才思如泉涌。于是作词回赞,写下千古名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

2019-06-02 #经典句子

温庭筠写了个千古名句 苏轼和李清照都来模仿 苏轼终不敌李清照

温庭筠写了个千古名句 苏轼和李清照都来模仿 苏轼终不敌李清照

...来看,苏轼其实是不敌李清照的。我们来看他们对同一个千古名句的化用就明白了。晚唐大文人温庭筠曾写过你一首词作,名叫《更漏子》。这是花间词的代表作,温庭筠有个外号叫“温八叉”,意思是八次叉手即能完篇一篇八...

2014-02-19 #经典句子

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 全篇句句经典 充满哲学 被誉为千古佳作

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 全篇句句经典 充满哲学 被誉为千古佳作

...中汲取到温暖的能量,随后将这种温暖写进诗词里,光辉千古。比如因“乌台诗案”而几次差点被处以极刑的苏东坡,都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抵达被贬之地黄州以后,一连写下数篇绝唱,在其中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

2023-09-04 #经典句子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 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苏轼绝妙的一首诗 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千古名句

...也还有着“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引领宋朝的时尚风气。而宋朝的诸多诗人之中,苏轼毫无疑问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辰。他不仅是绝世的天才,首次参加科举便高中进士,更是一名乐观的...

2010-08-10 #经典句子

苏轼被贬黄州 写下宋词中最豪放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苏轼被贬黄州 写下宋词中最豪放的一首词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为称赞的佳作:江水源源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名传千古的风流人物。回想起那遥远的战场,说是周瑜大破曹贼的赤壁。四面被乱石和崇山峻岭环绕,两岸的悬崖高耸入云,波涛汹涌,浪花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像冬日里的千...

2012-12-17 #经典句子

才子半夜睡不着写下这首绝美之词 全文无一“雨”字 却句句是雨

才子半夜睡不着写下这首绝美之词 全文无一“雨”字 却句句是雨

...从开始的“一声声,一更更”到结束的“空阶滴到明”,全文没有一个“雨”字,但是当人读之却感觉句句是雨,贯穿本词,由此可见词人高超的笔力。全词单独赏析很难懂词人想要表达什么,其实万俟咏作这首词的时候,恰恰...

2016-11-20 #经典句子

苏轼令豪杰心折的一首水调歌头 末两句“无人敢道” 是千古名句

苏轼令豪杰心折的一首水调歌头 末两句“无人敢道” 是千古名句

...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中,一起步行于月色之下,苏轼写下了千古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这年十一月,张怀民新居落成,在其家西南又修建了一座用来观赏长江景色的亭子,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于是为该亭取名“快哉亭...

2023-11-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