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说文解字》第91课:《诗经》里的“如履薄冰” 你能读准吗?

时间:2008-11-14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91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1、。读f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浮水中皃。字意给的很清楚,就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8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91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1、。读f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浮水中皃。”字意给的很清楚,就是草浮出水的样子。如图:

字可以同“泛”字同记,泛是浮的意思,比如:泛舟,就是船浮在水面,而是草浮在水面。的小篆写法如图:

2、薄。这个字有四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bó。给的解释是:“木薄也。”仅看这句,很难理解。好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吴都赋》:‘倾数薄。’刘注曰:‘薄,不入之丛也。’按:林木相迫不可入曰薄。”就是林木密集丛生处,密集的程度到了“不可入”的程度。《楚辞.九章.涉江》有:“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露申(有人考证说露申就是玫瑰)、辛夷花死在荒野里,因为林木密集,它们受逼迫得不到营养而死。这里比喻贤人被放逐在山野,以致困顿而死。王逸对这句话里薄的注释是:“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也就是说,薄的本义是:草木密集丛生处。这跟现代汉语里的薄,意义相差很大。

本义之外,薄还有很多意思:(1)迫近;接近。比如我们平常说的日薄西山。《楚辞.九章.涉江》里还有这一句:“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洪兴祖补注说:“薄,迫也,逼近之意。”(2)急,紧迫。比如《战国策.韩策》里有:“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用的就是这个意思,鲍彪作注说:“耿,犹迫。”(3)停止;依附。《战国策.楚策》:“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用的就是这个意思;(4)轻微;小。比如《颜氏家训》里有:“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同技,就算有再多的钱财,也比不上小小的技能傍身更好;

(5)淡弱。与“浓”相对。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用的就是此意;(6)土质贫瘠。农村人评价土地,说某块地薄,就是指这片土地相对贫瘠。比如王祯的《农书.农桑通诀.播种篇》里说:“地不厌良,薄即粪之”土地不怕优良肥沃,如果贫瘠了就给它施肥(粪是肥料);(7)粗陋。比如我们请人吃饭时会说的薄酒淡菜、薄酒淡茶。(8)命运不幸。比如我们说的佳人薄命,用的是这个意思。

(9)不厚道。比如《史记.商君列传》里有:“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说:“刻谓用刑深刻;薄谓弃仁义,不悃诚也。”说商鞅这个人(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

(10)减轻,减损。《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用的就是此意。(11)轻视;看不起。比如:厚此薄彼。(12)晦暗。《史记.天官书》里有:“日月薄蚀。”裴駰《史记集解》解释:“孟康曰:“日月无光曰薄”;(13)束缚。《释名.释言语》里有:“缚,薄也,使相薄著也。”(14)努力。意出《方言》卷一:“薄,勉也。秦、晋曰钊或曰耿,故其鄙语曰薄努,犹勉努也。”郭璞作注说:“如今人言努力也。”这一条,是方言,在各地并不通用;

(15)惧怕。《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纍然而静”用的是这个意思。(16)买。意思出自《广雅.释诂》“薄,买也”,没有找到例句。(17)帘子。后来写作“箔”《尔雅.释宫》里有记载:“屋上薄谓之筄。”郝懿行《尔雅义疏》解释说:“薄即帘也,以苇为之,或以竹。”竹帘样子如下图。此外,薄还是一个姓。在此读音下,还有一些冷僻的字意,不再一一列举了。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báo。指物体厚度小。相对“厚”来讲。这个读音只用于口语,在书面语里,还读第一个读音bó。比如《诗经.小雅.小旻》有:“如履薄冰。”

(三)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是bù。专用于一种草:蓾薄,究竟是什么草,暂时存疑。

(四)这个字的第四个读音是bò。专用于一个词:薄荷,多年生草本。薄荷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科,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叶和茎有清凉味,可以入药,功能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样子如图:

薄字字义较多,字音较多,汇总一下,简言之:薄字现代汉语书面语有三个读音,本义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挨得近,读bó;引申指迫近、接近;又引申为轻微、少、轻视、看不起;读bù仅用于蓾薄这种草;读bò仅用于薄荷这种草;第四个音非书面语,是假借指厚度小,读作báo,但此音仅用于口语。也就是说,当书面语中遇到这个字,应读bó,而在日常口语中应当读báo。

薄的小篆写法如图:

3、苑。这个字也有四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yuàn,给的解释是:“所以養禽獸也。”段玉裁《说文解字》:“古谓之囿,汉谓之苑。”即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多指富贵人家或皇家的园林)。比如李商隐的诗《即日》:“小苑试春衣,高楼依春晖”。我们读杜甫诗时,也无数次提到过唐代皇家园林上林苑(来源于汉代上林苑)。这是苑的本义。

在这个读音下,苑字本义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会集地。一般指学术文艺的中心,比如艺苑,翰苑。杨炯的诗《王勃集序》:“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其中的“翰苑”指文翰荟萃之处,亦指翰林院的别称。(2)枯萎;病。《淮南子.俶真》有“是故形伤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苑而神壮。”高诱作注说:“苑,枯病也。”《淮南子.本经》里有:“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高诱作注说:“苑,病也。”枯与病两意有微小差别。

(3)花纹。《诗经.秦风.小戎》里有:“蒙伐有苑,虎韔镂膺。”《毛传》解释说:“苑,文貌”,就是花纹的意思。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yuān,用于姓,见于《通志.氏族略二》。遇到姓苑的朋友,不要读错声调。

(三)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是yù。读这个音是通“菀”。《国语.晋语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韦昭作注说:“苑,茂木貌。”显然,在这一句里,苑与枯是反义词。

你看,一个汉字,在读不同的音时,既可以是枯萎,又可以是茂盛,一定不能读错音。

(四)这个字的第四个读音是yùn。读这个音时,通蕴。积聚;郁结的意思。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有:“苑,假借为郁、为蕰(蕴)。”《诗经.小雅.都人士》里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我见不到往日的景象,心中郁结难忘。郑玄有笺:“苑,犹屈也,积也。”

苑的小篆写法如图:

4、薮。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sǒu。给的解释是:“大澤也。从艸数聲。九州之藪:楊州具區,荆州雲夢,豫州甫田,靑州孟諸,沇州大野,雝州弦圃,幽州奚養,冀州楊紆,并州昭餘祁是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了一些补充资料:“《地官.泽虞》:‘每大泽大薮……’注:‘泽,水所锺也,水希曰薮。’此析言则泽薮殊也;《职方氏》云:‘其泽薮曰某。’《毛诗》传曰:‘薮,泽。’此统言则不别也。《职方氏》注曰:‘大泽曰薮。’与《说文》合,盖薮实兼水锺、水希而言。“大意是:泽与薮分开讲,有区别,泽是水多的地方,薮是水少的地方,泽薮放在一起讲,就是泽的意思,就是水多和水少的放在一起讲。

其实《说文》的说法,用现在的话讲,薮的本义就是湖泽的意思,特指有浅水和茂草的沼泽地带。用处举例有《水浒传》中有:“触目晚霞挂林薮,侵人冷雾弥穹苍”,一首古风,对武松打虎时的场景描写,气势全出。依照说文的解释,中国的地理概念上的九州,其实是以湖泽为地理核心的。只是现在地理发生了变化罢了。

本义之外,薮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人或者物聚集的地方。比如我们学习篆刻,第一部木刻印谱就叫《印薮》(《顾氏印谱》的木雕版),就是汇集了古印章的印谱。张岱的《陶庵梦忆.仲叔古董》里有:“河南为铜薮,所得铜器盈数车。”河南这个地方大量产铜(河南不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铜也并不是现在的金属铜),薮是矿产聚集的意思。(2)草。《诗经.小雅.伐木》里有“洒酒有藇”《毛传》说:“以筐为酾,以薮曰湑”孔颖达注疏说:“薮,草也,漉酒者,或用筐,或用草”过滤酒,用筐的叫酾酒,用草过滤的叫湑。

(4)草野,乡野。晋代湛方生《后裔》里有:“解缨复褐,辞朝归薮。”除去簪缨而穿回平民的衣服,辞去官职重归乡野。(5)通“搜”。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有:“薮,假借为搜。”《广雅》里也有:“薮,求也”的解释。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còu。指车毂的空腔。《集韵.候韵》里有:“薮,车毂空也。众辐之辏。”《周礼.考工记.轮人》里有记载:“以其长为之围,以其围之阞捎其薮。”郑玄作注说:“郑司农云:‘薮读为蜂薮之薮,谓毂空壶中也。’玄谓此薮径三寸九分寸之五,壶中当辐菑者也。蜂薮者,犹言趋薮也者,众辐之所趋也。”车轮的辐条向中心汇聚,聚集的地方叫薮。如图:

薮的小篆写法如图:

5、菑。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zī。给的解释是:“不耕田也。从艸甾。《易》曰:“不菑畬。”其中“不耕田也。”的“不”字,不同的注家认为是不同的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不’当为‘反’,字之误也。《尔雅》‘田一岁曰菑’,毛《诗》传、马融虞翻《易》注皆用之。《韩诗》、董遇《易》章句皆曰‘菑,反艸也’,与‘田一岁’”义相成。”按:通作“菑”。海寧陳氏鱣曰:“不,當爲才。才耕田,謂始耕田也。才財材皆訓始。”不管这个不是不还是反,还是才,字意争论不大,本义都是初耕一年的田,这跟《尔雅.释地》里的:“田一岁曰菑”相通,郭璞作注说:“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

我们看,郭璞的注解很全面。初耕一年的地又种新长了草,反草,跟段玉裁的注解相通,而才种了一年的地跟海寧陳氏鱣的说法又一致,我们认为这应当就是菑的本义。其实,从许慎的角度来说,不耕地显然列合乎菑的字形,菑的字形是田地里长了草,既然长了草,当然是没有耕种的田地,也说得通,所以这个字,《说文》后面还跟了一个不带艹头的“甾”。

本义之外,引申生发出来的意思还有:(1)开荒。《易.无妄》:“不耕,获;不菑,畬”大意是:不要在刚耕作时就期望立即获得丰收,不在刚开垦荒地时就期望它立即变成良(熟)田(畬,一般指开垦两年的土地。)孔颖达作疏说:“不敢菑(首)发新田,唯治其菑熟之地。”(2)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里有:“其浸菑,时。”郑玄作注说:“菑出莱芜”就是现在的淄水,在山东省中北部,渤海水系,小清河支流。如图:

此外,菑还是一种姓氏。《通志》有记载。

(二)这个字的第二种读音是zì。依照用法不同,也有几个意思:(1)直立着的枯木。《诗经.大雅.皇矣》有:“作之屏之,其菑其翳。”《毛传》解释说:“木立死曰菑。”(2)树立;插入。又指植物于地中(植是动词)。《汉书.沟洫志》里有载:“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颜师古作注说:”石菑者谓臿石立之,然后以土填塞也,菑亦臿耳“插石、竹、木用来防范了河水的漫流,水利搞好了,可不就是万福来。(3)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不解释,看上面那个牛车的图,就理解了。(4)矮墙。《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既哭,以人为菑”何休作注:“菑,周埒垣也。所以分别内外卫威仪。” 埒垣是围墙的意思。(5)剖析,《周礼.考工记.弓人》:“居干之道,菑栗不迆,则弓不发。”戴震作补注:“菑斯声相迩,析也,今方俗语犹然。栗,裂假借字。讲弓的制作方法。

(三)这个字的第三种读音读zāi。同“灾”,即“災”《集韵》中有:“烖,《说文》:‘天火曰烖。’或从宀,从‘巛’亦作菑。”比如《诗经.大雅.生民》里有:“大拆不副,无菑无害。”讲生孩子产门不破也不裂,对身体无灾无害。

菑的小篆写法如图:

6、<上艹下>(这个字GBK字库无此字)。读作y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盛貌。……《夏书》曰‘厥草惟<上艹下>”。的字义是“随从也”。猜想如果依会意字来解,艸有很多随从,应当理解为草很多的样子,也就是草盛的样子。“厥草惟<上艹下>”有的读本写作“厥草惟夭”,有的写作“厥草惟(或繇)”这个字的意思都解作茂盛。如图:

<上艹下>的小篆写法如图:

我们看,其实,当遇到多音多义字时,每课讲六个字,内容还是相当多的,每课六个字,真正掌握,也并不容易。

(【说文解字】之9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说文解字》第91课:《诗经》里的“如履薄冰” 你能读准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说文解字》第187课:“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中 嘤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187课:“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中 嘤是什么意思

...正体作虓。《集训》云:虎怒声也,从九从虎。”比如《诗经.大雅.常武》现行本有:“阚如虓虎。”吼声如猛虎。又比如杜甫《石龛》:“熊羆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本义与引申义外,又指呼吸道的一种疾病。即哮喘。元代...

2012-11-06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76课:《诗经》里“四月秀葽”中的“葽”是什么

《说文解字》第76课:《诗经》里“四月秀葽”中的“葽”是什么

...认为葽指的是苦葽,是一种味道很苦的草。就叫苦葽。《诗经》里的“四月秀葽,五月鸣蜩”指的就是这种草,它跟狗尾草是两回事。苦葽现在我们已无法确认所指何物。、徐锴的说法:就是上面说的狗尾草。禾本科,一年生草...

2007-04-12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408课:详说“诚”字 成语“修辞立诚”何解?

《说文解字》第408课:详说“诚”字 成语“修辞立诚”何解?

...:‘天难谌斯。’”形声字。本义是相信。现在版本的《诗经》,《大雅·大明》写作:“天难忱斯。” 天命真的很难相信。钱坫《说文斠诠》:“应云‘诚也,谛也。’” “谌”与“訦”、“忱”音义皆同,互为异体字。王...

2008-07-14 #经典句子

文和字的区别你知道吗?春风说文解字第二期

文和字的区别你知道吗?春风说文解字第二期

...含义就是道路。当然这个行有时也读作银行的行。比如在诗经《卷耳》中有这样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说的是一个妇人在采集卷耳这种野菜,没一会儿就装满了一整筐,此时她想起了远方的丈夫...

2011-05-21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中 各部所列汉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吗?

《说文解字》中 各部所列汉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吗?

...‘威仪秩秩。’”形声字。本义是走。这里许慎引用了《诗经》的句子:“威仪秩秩”,原句出自《诗经.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原指仪表堂堂威风凛凛,政教法令清明。【猜想】由许慎的引用及字形是否可以...

2024-01-09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 “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148课:成语“万马齐喑” “喑”究竟是什么意思

...嶷。’”形声字。本义就是小儿懂事的样子。许慎举的《诗经》的例子出自《诗经.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这里的山字头的“嶷”,段玉裁认为是后人不识字,从岐字改定的字。《毛传》称:“岐,知...

2010-10-20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378课:古人怎样创造了“廿 卅 卌”这些字?

《说文解字》第378课:古人怎样创造了“廿 卅 卌”这些字?

...揖揖兮。’《传》云:‘揖揖,会聚也。’现在版本的《诗经》里,这句诗写作“辞之辑矣。”即政令齐备或政令汇聚。亦有抄本《毛传》称:“辑,和也。”那么,(咠十)的意思就是和谐、和缓,可作参考。为什么从“十”...

2010-11-10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59课:“牵牛花”在古时候为什么叫“恶菜”?

《说文解字》第59课:“牵牛花”在古时候为什么叫“恶菜”?

...:“,雋,草名”,也没有线索。向文学作品里找找,《诗经.小雅.我行其野》里说:“我行其野,言采其葍”《毛传》给的解释是:“葍,恶菜也”这算找到点线索,就是“恶菜”,前面课程讲到“藑”字时,说,恶菜也称藑...

2023-01-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