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郎朗辟谣国籍 看似与高晓松没关系 其实一句话就戳中他的“死穴”

时间:2008-10-24

郎朗和娇妻吉娜,作为国籍知名音乐艺术家,受邀参加了这次线上慈善演唱会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近日,郎朗闹出了一场"国籍风波",起因,还要从前几天的慈善公演讲起。

郎朗和娇妻吉娜,作为国籍知名音乐艺术家,受邀参加了这次线上慈善演唱会。

陈奕迅、张学友等人出场,一旁皆是中国的英文,可到了郎朗和吉娜,却变成了美国。

这可不得了,不明所以的网友纷纷以为这是国籍标注,顿时关于郎朗国籍之说流言四起。

但是,这只是大众的误解。

字幕并不是国籍标注,而是郎朗和吉娜的拍摄地点。

并且当时郎朗和吉娜的视频就是在中国拍的,是主办方失误,标注成了美国。

如今,限籍令等规定,让国籍问题成为了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朗朗工作室火速辟谣,发出了律师声明,称郎郎先生唯一国籍是中国。

这句话简短有力,力争清白可以说是"求生欲"满满。

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再加上他的国际影响力和音乐贡献,郎朗是当之无愧的"国人骄傲"。

这一举动,不仅间接狠狠"打脸"了那些移居海外享清福的中国艺人,更是对高晓松这样,坐着东方的船,歌颂西方的海的人的"高级羞辱"。

相比朗朗的火速辟谣,态度坚定,而高晓松的国籍问题一直是他的"死穴"。

他本人一会说自己是中国国籍,一会说自己拿了美国护照。

还曾说自己为奥巴马投过票。

您到底是哪国人?这不是自己"打脸"自己吗?

还有就是他的一些胡言乱语。

他公开示爱过很多次,他太爱美国了,美国就是他第二故乡!

在访谈节目中也多次歌颂美国的制度多么完善,多么民主、多么有人权。

主持人听了忍不住说他:那你回美国,你不是有绿卡吗?

他立刻就慌了神,下意识反击道:""你不也是吗?"

这让我想起上学时同学作弊被发现,下意识高喊"你们不也都作弊"的趣事。

更过分的是,高晓松曾经说过:"中国应该允许外国声音骂他,不要像土财主一样,别人骂你,你就关门放狗!"

如此言论,何不回美国发展?

高晓松又说了:"美国现在特别萧条","你们中国人特别有希望"

这一句"你们中国人"就足够看出他的心根本就不在中国。

高晓松其实在民谣音乐方面有一点天赋,可是这类音乐放在美国不一定能吃香。

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凭专业能力或者创作能力赚钱了,说白了就是不想努力。

于是他投机取巧选择了一种最省时省力又赚钱的方式——"唠嗑"。

他唠的那些内容,放在美国,基本没人愿意听。

放在中国则如大力神丸一样,虽然没有任何营养,但是也毒不死人,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基本也没太大危害。

一个人能在中国靠卖大力丸过上有车有房的好日子,哪里还会去美国辛苦搬砖?换你干不干?

高晓松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的家世——硕士在他们家算文盲。

他确实算是顶尖知识精英世家出身了,按辈分来排。

外祖父张维为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外祖母陆士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者之一。

母亲是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张克群,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高立人。

堂舅父张克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外舅父为知名中医师施今墨。

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百度百科的。

虽然家世如此,但是知道内幕的人都记得高晓松怎么上的清华,又怎么拍屁股走人去学电影学音乐。

他的节目《晓说》里谈及的历史、社会常识等等是有很多漏洞的。

如果他做的是喜剧节目,那我没有意见。

可是他拿个扇子一副学者做派,转身从嘴里吐出错误信息,灌输给观众,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高老师说明朝唐伯虎就没有文豪了。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宋濂、解缙、唐伯虎、杨慎、徐渭、汤显祖、冯梦龙,皆是耳熟能详的大作家。

难道除了唐宋八大家以外的都不算文豪?

他从小成长环境丰沛,做节目将已知的50吹成100,反刍给普通观众。

很简单,他选择了一个降维打击的简单模式,显得他既知识渊博,又胸怀广阔。

王朔书里有个比喻高晓松这种人的说法:就跟一抽水马桶一样,一拉绳就哗啦哗啦没完没了。

马未都评价是:这人太能说,一桌人就听他的了。他自己一人对着空气都能说半天。

所以高老师能说,会说,喜欢说,这辈子没别的拿手功夫,全在嘴上。

北京城里能聊能说的大有人在,但是高晓松绝对是个中翘楚。

从他和前妻的相处模式中就能看出来,降维打击是他的惯用手法。

他的前妻夕又米,与他认识时年仅17岁,结婚时年仅18岁,完全是一张白纸。

高晓松觉得这样特别合他的心意,以前曾经这样炫耀过:

"我老婆和我在一起时很年轻,没有进入社会,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他与前妻夕又米的关系类似于养成系。可是最后他腻了,与前妻离婚,摆脱之。

高晓松曾经说过:我一看女知识分子就头大。

他虽是才子,但不喜欢聪明的人,尤其是聪明的女人。

大家对他如此争议就是国人都希望他这种人能和郎朗一样,成国之栋梁,奈何他在风花雪月的路上越走越远。

高起点,好家世,一手好牌,不想着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反而拿着美国绿卡,回国降维打击,割韭菜吸血。

前阵子高晓松还在微博上晒一张「哈佛研究员」的证,特别强调自己「入职」哈佛研究员。

结果却被懂行的网友揭了老底,其实那就是「校外人员图书馆借阅证」,没工作、没工资,更没有职位,哈佛普通学生都有,校外人士只要英语过得去,找个相关的老师花点钱就能办。

这就好比我拿着「演唱会门票」改印成「音乐鉴赏员」,然后高调宣称自己「应邀入职」音乐协会一样乌龙。

当然这些都不及高晓松对待国籍的态度,如果有一天他能打心底认同中国,热爱中国,我想大家或许会对他宽容许多。

如果真的要形容高晓松,大概是:

看似满腹经纶,多是一知半解。

一向好为人师,却是不自量力。

您的点赞、评论、转发、是小编创作的动力哦

注: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郎朗辟谣国籍 看似与高晓松没关系 其实一句话就戳中他的“死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莫名其妙成了韩国人 李娜遭群起攻击 事实澄清后她一句话了结

莫名其妙成了韩国人 李娜遭群起攻击 事实澄清后她一句话了结

...籍问题惹来了舆论争议,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大概便是高晓松了。近年来,高晓松在国内的口碑几近完全崩塌,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几乎都是骂声一片。2020年6月28日,高晓松和史航、马伯庸、马东等人一起出席了"名人读名著"...

2023-11-09 #经典句子

文化人高晓松被怼 知识觉醒下的年轻人 不再好忽悠

文化人高晓松被怼 知识觉醒下的年轻人 不再好忽悠

最近高晓松直播翻车上了热搜,让不喜这号人物的许多人精神振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甚至喊话高晓松“读书前先学会做人”。可见高晓松的翻车不是偶然,是一群对公知们的忽悠长期不满的读书人的愤怒。而这场...

2023-11-24 #经典句子

高晓松:直播翻车 文艺青年变了?

高晓松:直播翻车 文艺青年变了?

#高晓松直播翻车#6月28日,在一个名叫“名人读名著”的公益领读直播活动中,邀请了高晓松、麦家、马东、江南等八位“名人”,直播开场后,因为下面的网民太过“热情”,尤其是对高晓松,活动主办方不得已中途关停了直...

2012-04-18 #经典句子

高晓松一句话道出婚姻本质:爱情不是最重要的

高晓松一句话道出婚姻本质:爱情不是最重要的

前段时间,高晓松在自己50岁生日当天发《半生倏忽而过》的人生感悟。恍然间才发现,岁月真的不经叹,才华横溢的才子高晓松,也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经历了两段婚姻后孑然一身的高晓松,看似游戏人间,却依然发自内心...

2007-07-04 #经典句子

高晓松“溃逃”阿里:合格的文人 不合格的商人

高晓松“溃逃”阿里:合格的文人 不合格的商人

作者:猪九诫出品:IT爆料汇高晓松的阿里之行,终于正式走到了“尽头”,继年初卸任杭州阿里音乐董事长以后,最近两天又卸任了北京阿里音乐董事长的职位。谈起高晓松在阿里搞音乐的这几年,业内人士称之为“阿里音乐...

2011-12-04 #经典句子

《奇葩大会》高晓松爆金句 找高晓松话语中的Bug本身就是个Bug!

《奇葩大会》高晓松爆金句 找高晓松话语中的Bug本身就是个Bug!

...线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尤其是自带《晓说》系列粉丝群的高晓松的再次加盟。高晓松虽然以音乐出道,却在说话类型节目里赢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以文青翘楚之姿也出过几本非常畅销的书,可见高晓松闲暇之余也是奋笔疾书的...

2023-08-25 #经典句子

高晓松发文:永别了……丁香医生diss高晓松 拔牙并不能瘦脸

高晓松发文:永别了……丁香医生diss高晓松 拔牙并不能瘦脸

...晓说》的节目嘉宾也是越来越大腕,前一期的《晓说》中高晓松请到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高晓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在高冷和逗比之间切换。作为大知识分子家庭的高晓松,一家都是教授、学者。那句著名的生活不...

2015-07-05 #经典句子

高晓松《双子杀手》文案被盗 发文斥责:干这种无脑活 应该开除

高晓松《双子杀手》文案被盗 发文斥责:干这种无脑活 应该开除

高晓松,大家都不会陌生,身为音乐制作人的他写过不少我们都曾听过的歌曲,像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就是高晓松写的!不过高晓松可不仅仅会搞音乐,做起节目来也是有模有样的!在专门为高晓松打造的节目《晓说》中,...

2012-02-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