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今日作家」凌其友 ‖ 千年海城(散文外一篇)

时间:2008-09-19

壮话汉译,那海就是田地的海洋,田地就是富庶的象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千年海城

文/凌其友

如今的平果市海城乡,在过去叫做“那海”,古壮字在汉字“那”的下面还加上一个“田”字。壮话汉译,“那海”就是田地的海洋,田地就是富庶的象征。后来由于辖区的扩大,过去近邻的田东县祷午、进化等乡村以及平果市的同老、耶圩等乡村都曾经归那海管辖,加上那海有1条城墙3座城门,于是顺理成章地改称“海城”。虽经时代变迁,至今海城乡仍保留那海街(村)。

有一年,那海村里有一农户拆除青砖碧瓦的祖屋改建楼房,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坛子锈迹斑斑的铜钱。当时我乡文化站任职,我将铜钱上交县(市)博物馆,经过专家考证得知,铜钱均为1000年以前世上流通的货币,其中还有几枚是古朝鲜通用的钱币,可见千年前海城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文明。

如今60岁以上到过海城的人都记得,海城有金碧辉煌的观音庙,雄伟壮观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及石拱桥和富丽堂皇的土司祠堂。观音庙建在今海城乡政府南面观音山山腰上,据当时庙存碑碣记载,明清年间有过修整,故古观音庙始建年代应为明清之前。民国时期黔桂军阀混战,黔军屡战屡败,逃经海城时进驻观音庙休整,因悉心进奉神灵,后来化险为夷。

海城古城墙自东向西全长约3公里,城墙外面是护城河,护城河的南边分设“古丽”“绍兴”“古榕”3座城门。每座城门都用成吨重的大石块砌成,在当时科技、装备的条件下,很难想象这些城门如何施工。每座城门都有多孔石拱桥跨越护城河,形成了防御盗贼匪患、抵抗外来侵略的防御体系。相传,当年倭寇进犯时临城止步,还真不敢冒犯海城。

土司祠堂座落在绍兴城门右侧,面向观音山,前后3进各5间,两侧厢轩各1间,形成了合院式建筑。天井通道用料石铺设,庙宇青砖碧瓦,屋架为本地最坚硬的铁木隼卯交接,梁、柱、檩、椽均雕龙画凤,柱子以精雕细刻的石礅作垫。祠堂占地20多亩,古老的砖木结构,历经数百年仍保持完好。土司祠堂为当地的一位开明清官韦氏土司所建。解放后,韦氏土司后人将祠堂移交当地人民政府,后来改成海城中心小学。

可惜,后来,海城的观音庙、城墙、城门、护城河和石拱桥等文物古迹均遭到彻底破坏,从此销声匿迹,人民群众痛心疾首。

那海村巴棉屯有位姓凌的长者,他的一位祖先是海城的一名科举进士,头名文科状元。据他的后人说,有一次这位先人到州府办事,州官为了考他的记性,带他从前殿走到后殿,每到一处都要看对联,走完36个殿堂后,他竟然能从头到尾背诵完72副对联,一字不差,让州官羡慕不已。先人钉在家门头上的那块写着“进士及第”的金匾,一直到“文革”动乱时期被“造反派”以“破旧立新”为名拿走,后来下落不明。

据海城当地一些族谱、家谱记载,海城有部分居民的祖先是从山东、河南、福建等汉族地区迁徙来的,如凌氏家族从山东迁来海城后至今已延续了18代人,同时,这里还有从都安、大化等地迁徙过来的瑶族同胞。在海城,壮、瑶、汉等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和谐共处,各族文化相互渗透交替共存。在每年的传统节日里,有共同过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还有瑶族“达努节”和壮族“二月初二,土地晒龙袍”等;在节庆活动中,有壮族的抢花炮,还有汉族的舞龙舞狮、瑶族的打螺砣等;在民间医学中,有中药、西医,还有壮药和瑶医;在婚嫁习俗里,有壮族的女婿上门,还有汉族的近亲不婚、瑶族的“先育后娶”等。千百年来,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传唱着山歌、嘹歌和“瑶欢”,难怪每年举办的歌圩、歌节,各族人民群众连唱几天几夜还意犹未尽。

回忆“更衣桥”

文/凌其友

在广西平果市海城乡至旧城镇柏油公路和同老乡至太平镇柏油公路两条公路干线相交的地方,海城街东北面那海村巴楼屯的旁边有一座桥,桥的下面是川流不息的百布河。前不久的一天,已在县城工作和定居多年的我驱车路过家乡的这座桥边,此时此地车水马龙、人流若市的场景让我心潮澎湃,不由自主地回忆起40年前关于这座“更衣桥”的“城东往事”。

百布河因发源于海城乡龙奶山脚的一口山泉而得名。壮话中“布”即泉,“百”为口,故名“百布河”。百布河又名“达西河”,壮话中“达”是河流,“西”是洁净。百布河以其童贞洁净的身躯,循着自然规律向东流去,它把古老的海城分成南北两半。这里的祖先在百布河上搭建起许许多多、形形色色、南来北往的桥,这座“更衣桥”为其中之一。

40年前,海城乡北部山区的荣方、六作、雄烈等行政村以及毗邻的黎明、同老、榜圩等乡镇的部分百姓数万人口,每逢赶街、经商、探亲访友,往来海城都要经过这座宽1米多、跨度10多米的石拱桥。当时海城乡北部山区不通公路,人们外出靠步行,运输靠肩挑马驮,爬山坡、过草地行走在崎岖小道上,每走一程,都要弄得人们汗流浃背,面目憔悴。因此,年轻人经过这里来往海城乡时,为了保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姑娘、小伙子都要提篮子的、背行包的带上另外一套衣服、鞋袜、梳子、镜子,走到这座桥的时候稍停一会,习惯地“男左女右”分开,到桥下的河旁洗漱、梳理一番,然后换掉身上满是污泥、尘土的衣服、鞋袜,打扮一遍然后进城。办完事后,有的人回到此处又要“还原”一次然后出城。所以,无论是道路泥泞的雨季,还是尘土飞扬的晴天,这座桥都能发挥其“更衣”功能,“更衣桥”也就这样名扬四方。

40年后的今天,“更衣桥”已经成为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物”。代替它的是旁边的一座宽敞的大跨度的公路桥。改革开放以来,海城乡的老百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公路建设高潮。上个世纪80年代乡里有了两条公路干线,90年代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进入新世纪,海城乡境内有了“一纵一横”两条柏油公路干线,与周边乡镇和县城联通,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一个村村通、屯屯通柏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的蓝图已经成为现实。公路交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海城乡客车、货车、农用车、私家车、摩托车与日俱增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出门踏“硬路”,走进了以车代步的时代。在南来北往的旅客里,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已分不清谁是干部谁是群众,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住山区谁住城里。如今,海城的“城区”已经“吞并”了40年前距离“城区”1公里的“更衣桥”,“更衣桥”旁边有客运候车的上落站,路上有10米一柱的太阳能路灯,“更衣桥”附近有人们闲游的“江滨公园”,有灯光灿烂的夜市……来往海城的人,再也没有人进城出城要“更衣”了。

想到这些,我凝望百布河水感慨万千。家乡的百布河就像一部史册,它实事求是地记载着家乡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的光辉篇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今日作家」凌其友 ‖ 千年海城(散文外一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散文随笔:叶子(外一篇)

散文随笔:叶子(外一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作者简介:胡晓宁,山东烟台人喜爱读书、写作,文学的海洋丰富而浩瀚,希望能够在海边捡到几枚美丽的贝壳。叶子人们喜爱五彩缤纷、馥郁芬芳的花朵,往往忽略了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叶子。柳叶如眉...

2008-11-28 #经典句子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斌 ‖ 稻田边的母亲(外一篇)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斌 ‖ 稻田边的母亲(外一篇)

...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原标题:《【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斌 ‖ 稻田边的母亲(外一篇)》

2010-01-31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李金田 ‖ 又到金桂飘香时(散文)

「今日作家」李金田 ‖ 又到金桂飘香时(散文)

...生。中共党员。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黄赵社区人。诗歌散文作品多次发表在《老山》《大江之北》刊物上。“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2015-06-13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梁晓敏 ‖ 走来!——写在“八一”节前夕(散文诗)

「今日作家」梁晓敏 ‖ 走来!——写在“八一”节前夕(散文诗)

走来!——写在“八一”节前夕文/梁晓敏你们从河南抗洪抢险第一线向我们走来;你们从大雨滂沱的福利院怀抱小婴儿满脸温情的向我们走来;你们从风雨交加的泥泞中背负着老人、孩子沉稳的向我们走来;你们从大水漫灌的...

2009-07-28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孟泽辉 ‖ 清明寄思(散文)

「今日作家」孟泽辉 ‖ 清明寄思(散文)

清明寄思文/孟泽辉清明是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这个节气总是怪怪的,来临之际,苍天总要呼几股风,唤几点雨来装饰,仿佛只有这样的天幕,清明才更能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说实话,我喜欢这种味道! 鹿城...

2009-11-17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冯新生 ‖ 难忘的酱菜(散文)

「今日作家」冯新生 ‖ 难忘的酱菜(散文)

...真真难以言表。作者简介:冯新生(心声、望春居士),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闻纸媒资深记者。多家影响力网媒专栏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

2014-01-31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饭米粒 ‖ 我们是青春里的两片叶子(散文)

「今日作家」饭米粒 ‖ 我们是青春里的两片叶子(散文)

我们是青春里的两片叶子文/饭米粒午饭后,我刚躺在床上,手机滴滴地响,有信息来。是哪个朋友的?重要的朋友,我一般不设置信息免打扰功能。哦,原来是朋友苏发来两张图片,我心里想,难道有什么好玩的东东要共享给...

2009-03-01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李金田 ‖ 送给母亲的一份祝福(散文)

「今日作家」李金田 ‖ 送给母亲的一份祝福(散文)

送给母亲的一份祝福文/李金田辛丑七月初五,是妈妈一百零一岁诞辰,时光飞逝,书不尽的想念,言不尽的离愁。妈妈在世的时候,每当早上《东方红》,晚上《国际歌》的辛苦工作(注释: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装...

2014-05-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