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罗锡文院士:自称“开直播机的老头” 让无人农场成为现实

时间:2008-07-22

这段时间,这位老头先后到清远清城区和湖南长沙望城区等地,为无人农场的建设与推广而奔波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76岁的罗锡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却自称只是个“开直播机的老头”。这段时间,这位“老头”先后到清远清城区和湖南长沙望城区等地,为无人农场的建设与推广而奔波。

当地土壤有什么特点?农民在使用农机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技术细节需要改进?罗锡文说,这些问题只有“赤脚踩在田中”才会有切身感受。

今年7月,罗锡文被评选为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从197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贵州铜仁农机厂起,罗锡文与农业机械结缘已经超过50年。“终生结缘农机永不悔”,罗锡文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生。他始终有着这样的理念,那就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

罗锡文院士。

结缘农机永不悔

罗锡文的办公桌上,摆着几件农业机械的模型,这是他毕生事业的缩影。

谈到研究农机,罗锡文首先联想起的是自己孩童时的经历。“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们常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水稻插秧就是典型的写照。”罗锡文说,小时候在田里插秧,他总是累得直不起腰来,他就想:“什么时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

1970年,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罗锡文被分配到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一干就是9年。

“虽然是一个县里的小小农机厂,但对我一生的影响非常大。”罗锡文回忆道,在铜仁,他曾参与10多种农机产品的试验和研制,深深感受到技术与实践的重要性。

1979年,罗锡文来到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攻读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启了农机科研之路。

从事农机科研,罗锡文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农业生产的实际。他常常想的是,如何让自己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尽快为农民所用。

罗锡文的微信昵称是“开直播机的老头儿”,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是他数十年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罗锡文发现,类似插秧这样需要大量人力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较大影响,许多地方开始用人工撒播代替插秧。这令他思考,能否研制出一种农机代替人工撒播?

2014年1月,罗锡文在现场研究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应用。王辉 摄

自1998年起,罗锡文带着团队投入水稻直播机研究,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攻克了从无序撒播到有序播种、从田面撒播到将稻种播入播种沟中等关键技术。自2006年首台直播机正式下田起,这项技术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份推广应用。

2017年,罗锡文团队的科技成果“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让无人农场成为现实

“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管理1300亩水稻生产;在中国,平均一个人只能管理六七亩,且亩产量还比不上美国。”罗锡文说,这组数据对比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差异。

正是看到了无人农场在解放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质量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近年来,研究和推广无人农场成为罗锡文的工作重心。

无人农场描绘的是这样一幅智慧图景:根据规划的路径,各种无人驾驶农机从机库开到田间作业,无人驾驶旋耕机完成土地耕整,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完成播种,无人驾驶喷雾机和直升机负责施药和施肥……

“无人农场是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罗锡文说,包括智能感知、智能导航、智能作业、智能管理在内,采用无人农场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无人操作的自主作业。

去年8月30日,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研科学基地,罗锡文团队的水稻无人农场喜获丰收,这也是首次见诸报道的真正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无人作业。

但在罗锡文看来,无人农场目前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预计5年后开始大量推广,10年后进入快速推广阶段。

罗锡文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为1.0—4.0四个阶段,分别解决的是农业机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从好到强”的问题,“在我国,这4个阶段是并行发展的。”

“大面积的农田与较好的基础设施是推广无人农场的先决条件。”罗锡文说,发展无人农场切忌头脑发热,需要在政府支持下,由龙头企业牵头,科研力量参与攻坚核心技术,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一生有三个“好老师”

农村、工厂、学校,在罗锡文看来,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三个“好老师”。

在湖南株洲农村成长的经历,让罗锡文深知农民的艰辛,也坚定着他用科技为农民服务的决心;在铜仁县农机厂,与工人们一起做试验和搞研制的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校里的老师则给他种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探索的精神。时至今日,他还记得小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讲居里夫人的故事,鼓励他们勇敢质疑、锲而不舍……

在农机领域孜孜以求数十载的同时,作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还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他经常思考的命题。

任教生涯中,有两堂课他记忆犹新:一次是1982年硕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的第一堂课。“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这堂课上得并不成功。”罗锡文说,这使他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另一次是在美国进修听课期间,在电工课上老师讲完欧姆定律后,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二层楼的民居图,图中有各种电器的型号规格,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特别是注意电线的粗细和保险丝的选择等。这种教育方式令罗锡文耳目一新。

“过去人们总认为‘异想天开’是贬义词,我认为它至少是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没有‘异想’何来‘天开’?”罗锡文说。

罗锡文院士的微信头像。受访者提供

罗锡文曾担任华农副校长长达10年,在他看来,本科生要培养创新思维,硕士生要培养创新能力,博士生要培养创新成果。“总之,人才培养要落实到‘创新’二字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用厚重的书本和繁重的作业‘压垮’学生。”罗锡文如是说。

来源:南方+

作者:卞德龙 梁钜聪

原标题:《罗锡文院士:自称“开直播机的老头”,让无人农场成为现实》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罗锡文院士:自称“开直播机的老头” 让无人农场成为现实》,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筑梦无人农场!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罗锡文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筑梦无人农场!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罗锡文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我国智慧农业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使用该项技术,无人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先欣赏一波无人农机“搭档”作业无人驾驶收获机与无人驾驶运粮车配合作业央视《开讲啦》邀请罗锡文院士以无人农场为主题...

2007-11-23 #经典句子

习近平到北大荒考察时引用的这句电影台词 是人们对这最初的记忆

习近平到北大荒考察时引用的这句电影台词 是人们对这最初的记忆

前不久,在黑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查看水稻收获情况,和收割机驾驶员们亲切交谈:“看看很感慨。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啊!过去看的电影《老兵新传》,‘棒打狍子瓢舀鱼,...

2024-01-07 #经典句子

88岁两院院士告全体退休人的10句话 退休人必看

88岁两院院士告全体退休人的10句话 退休人必看

秦老是我国唯一一位获准退休的两院院士,他的退休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令人羡慕,而且年近90高龄,还耳聪目明,一身无病,这辈子都没住过一天医院。别人都好奇他是否有什么养生秘诀,对此他只回答了四个字——顺其自然...

2023-11-18 #经典句子

曾与袁隆平面对面交流 51岁农民大叔靠种田评上副高!论文咋写的?

曾与袁隆平面对面交流 51岁农民大叔靠种田评上副高!论文咋写的?

...审通道,把农民专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农创客等纳入职称评审。“职称改革拓宽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人员的评审渠道,让新型职业农...

2009-07-21 #经典句子

钟院士这句话 大快人心!

钟院士这句话 大快人心!

...命。一条短貂皮大约需要35张貂皮和90件长衣服。在许多农场,水貂在笼子里度过一生,吃不好的食物,忍受着恶劣的卫生条件。为了保证皮肤的完整性,水貂通常会被数次肛门通电杀死。由于缺氧,还有毒气使水貂昏厥,所以...

2023-08-14 #经典句子

王哥庄街道:以特色节庆激活山海小城文旅资源

王哥庄街道:以特色节庆激活山海小城文旅资源

...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艺队进行了获奖节目展演。在二月二农场的馒头房里,来自王哥庄的15位馒头巧媳妇们同台技艺大比拼,居民、游客、媒体参与制作,最终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最佳人气奖、最受媒体关注奖、最具...

2016-09-29 #经典句子

“赞美师娘”论文作者称 涉事文章发表后师生关系受影响

“赞美师娘”论文作者称 涉事文章发表后师生关系受影响

...原编委、徐中民同事金会军则对徐中民评价说:“不管程院士也好,同事也好,现在只能说是痛心疾首……”《冰川冻土》封面。 官网图论文内英文语法错误明显新京报此前报道,引发关注的论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

2020-09-11 #经典句子

王晓琮: 探索成长的旅程——王晓琮个人简历

王晓琮: 探索成长的旅程——王晓琮个人简历

...近期非常火的北大天才,手提馒头、矿泉水。二、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三、哈理工教授王晓琮他在哈理工任教的期间,一年四季只有三套衣服。夏天穿着拖鞋,冬天穿着胶鞋。他不修边幅,...

2024-01-25 #大杂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