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唐代的诗人们 在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中品茗 充满无限的机理与雅趣

时间:2008-04-30

品茗有景、有人、有物、有心、有艺、有情、有境,这共同构成了品茗的情境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唐代的诗人们,在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中品茗,充满无限的机理与雅趣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古代诗人们品茶时的环境,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品茗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艺术活动。品茗有景、有人、有物、有心、有艺、有情、有境,这共同构成了品茗的情境。唐代品茗的情境追求自然的情趣、温雅的氛围以及天人的合一。茶中有活泼的生活情趣,有风趣的文学底蕴,是有闲一族充满闲趣的艺术。《茶经》对品茗的情境甚少着墨,但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品茗充满了无限的雅趣,讴歌甚多。唐人十分重视品茗环境的选择,或幽居雅室,或小桥流水,或岩间树林,或青山翠竹,说不尽的品茗之雅,道不尽的品茗之美。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茶产自大自然,在山清水秀的自然之中,品尝一瓯香茗,是赏心乐事。

唐代的诗人们,在竹下松间、花前月下、白云深处等自然环境中,品茗、对弈、作诗、作画,充满无限的机理与雅趣。自古文人爱竹。白居易《养竹记》称赞了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品质,以其像君子之德,称“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品茗有竹为伴,自然是赏心悦目之事。文人品茗要在竹间进行。陆羽云煮茶要以炭为上,劲薪次之。诗人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不蹈常规,伐竹烹茶,以青竹助茶香。文人爱竹之清幽,也爱松之浑厚。文人从松树上体悟到自身的品格,白居易曾以松自喻作诗《和答诗十首·和松树》。除了竹林、松林这些特定的品茗环境外,一些诗人的作品只笼统称为“林下”。无论是松林,还是一般性的树林,环境优雅僻静,空气清新,自然是品茗的好去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畔是清幽之地,或湍急瀑流,或涓涓溪水,或暗泉涌动,或碧渊临风,在其间品茗,有说不尽的趣味。这些地方的水本来便是净洁无比,水畔品茗更可以就地取水烹茶,达到天与人的合一。泉水是诗人们的钟爱,皮日休的《题惠山泉二首》便是在无锡惠山泉边品茗。跑虎泉是唐代另一名泉,成彦雄《煎茶》便是在跑虎泉畔煎茶品茗的情景。山脚潭水边也可品茗。陆羽虽不认同用瀑布水煮茶,但唐诗中在瀑布附近品茶也有诗作。

花香在鼻目之间,茶香在唇齿之间,如果意在品茶,则茶香为花香所掩,如果意在赏花,则花香被茶香所夺,两者无论如何是不能兼得,都不能品得个中三昧,这是李商隐将对花啜茶视为杀风景之事的原因。尽管如此,唐代诗歌并不乏花下品茗之事。月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独特的地位。月是宁静,是恬适,月下品茗则“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皎然六人曾在月夜品茗以联句形式成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人交游广泛,彼此往来颇多。在漫漫旅途,他们囊箧必备之物,是可以减缓他们旅程的困顿与劳累的茶。甚至外出寻幽访胜,文人会担荷茶具以行。当他们身处野外时,往往就地取材,以石为灶,以泉为水,以枝为柴,便可随处煮饮。黄滔《送陈樵下第东归》:“青山烹茗石,沧海寄家船。”伍乔《林居喜崔三博远至》:“野石静排为坐榻,溪茶深煮当飞觥。”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茶本是嘉木灵草,号之瑞草之魁。诗人在野外取泉煮茶、野煎寒溪、静坐品饮,白云掠影,天幽山静,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自有一番高致野趣。

园林满足了士大夫阶层足不出户便可徜徉山水、乐在其中的情趣,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园林建设极为兴盛,其构建法则为“数尺之间,含纳大千”。规格建制不大的园林之中,往往山峦迭起,峰回路转,瀑布奔涌,水转九曲,自然山水千变万化、斗转星移,煞是精致考究。山水之景配以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尽得自然之盎趣。唐代诗人品茗自然不会错过园林这个造自然之法、尽人工之妙的好景观。陆羽曾在杼山妙喜寺建三癸亭,成为人文品茗聚会之所。

凉亭是半开放性的人工建筑,既能遮风避雨,又能观山川之秀丽、乘风纳凉,自然成为品茗的理想之地。宫廷女诗人鲍君徽曾在宫廷外的东亭举办茶宴,作有《东亭茶宴》。天人合一是文人的最高理想,但凡人与自然交融的场所,唐代诗人都乐于前往品茗,他们的品茗场所不拘成规。观景台是品茗的去处,香阁茶棚同样是品茗的场所,台、轩、棚等建筑物都是半封闭式的结构,既有人工建筑之美,又有自然风景之胜,在这些场所品茗充满了闲云野逸之感。

饮茶要求清幽空寂、自然淡雅。寺院道观一般依傍僻静的深山大川,风景或俊秀隽永或气势磅礴,这自然成为诗人品茗之理想场所。在寺院道观既可以欣赏院落美景,心境澄明,又可以与僧人交流佛学,还可以品茗题诗,静心养性。在诗中,僧人在禅室中焚香打坐,啜茗悟道;漫漫长夜中,有炭火和佳茗为伴,在时光的流逝中,参透人生的真谛。唐代在寺院道观中品茗的诗歌数量极多。

唐代以大众化和商品化为特点的茶馆文化刚刚崭露头角,尚未成为流行的文化样式。因此,唐人的品茗主要是在私人宅邸中进行的。在自家宅院品茗既有几分闲适,又有些许慵懒。闲居静室品茗,会做玄冥之想,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之三“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人青冥。”这是在厅堂中以茶代酒,回忆远方故友,历历在目。在私人宅落中,招三五好友,共同畅聊品茗,亦是风景无限。喻凫《蒋处士宅喜闲公至》:“尝茗议空经不夜,照花明月影侵阶。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唐代的诗人们 在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中品茗 充满无限的机理与雅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锦堂花笺香 云端上书房”:唐代文房小件 承载了哪些文化内涵

“锦堂花笺香 云端上书房”:唐代文房小件 承载了哪些文化内涵

...事,那就是书画琴棋诗酒花。每一项都代表了唐代文人的雅趣,“书”是书籍、书法的简称;“琴”既是指代古琴,同时也寓意文人抚琴的雅韵;“棋”自然是代指下棋或棋艺;诗、酒在唐代文人眼中不分家,作诗之时少不了酒...

2015-06-10 #经典句子

中日学者对谈从“茶诗”中看文化差异

中日学者对谈从“茶诗”中看文化差异

...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诗,勾勒出古...

2012-03-04 #经典句子

第1796期「郭敏利专栏」古代娱乐雅趣对初中语文古诗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第1796期「郭敏利专栏」古代娱乐雅趣对初中语文古诗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 ID:cgqmsgzs999」编者按以古代娱乐雅趣作为切入口,将古人的娱与今日学生的娱对接,以游戏活动为形式,让古诗教学充满古味和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古代娱乐雅趣对初中语文古...

2012-09-04 #经典句子

飞花令——寻找诗词中的“茶”(十句)

飞花令——寻找诗词中的“茶”(十句)

...:童子解吟长恨语,胡儿能唱琵琶篇。五.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修云倦,烹茶更细论。——清·曹雪芹《红楼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此诗出自《红楼梦·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2022-12-19 #经典句子

唐朝诗歌与茶文化有什么渊源?品一杯香茗吟一首古诗

唐朝诗歌与茶文化有什么渊源?品一杯香茗吟一首古诗

...很多文人墨客也都有“品茗”的习俗。饮茶作为一种文人雅趣,在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多有体现。并且茶文化也成为了文人群体的代名词。因为文化饮茶之后就会用诗词作品,去不断描写饮茶的趣味和感觉。因此当茶文化与诗...

2012-12-15 #经典句子

文徵明山水画赏析(下)

文徵明山水画赏析(下)

...品画,用笔温润静美,构图溪山深遂。体现了作者的文心雅趣。真赏斋图卷 明代 文徵明图绘茅屋两间,左侧屋内有几案,书架上摆放着书籍画卷。中间屋内两位老者傍案对坐而语,以僮倚立其右,右侧单独的一间的茅屋内两童...

2023-12-23 #经典句子

《秋天的童话》太平洋/摄 金秋/模特 东东/文

《秋天的童话》太平洋/摄 金秋/模特 东东/文

...东东/文 一篇童话在秋天,曲径铺金水云闲。 漫步徜徉多雅趣,惬意逍遥融自然。《秋天的童话》太平洋/摄,金秋/模特,东东/文 一篇童话在秋天,曲径铺金水云闲。 漫步徜徉多雅趣,惬意逍遥融自然。《秋天的童话》太平洋/...

2022-12-12 #经典句子

古人讲“酒是粮食精 越喝越年轻” 下句同样经典 老祖宗智慧高

古人讲“酒是粮食精 越喝越年轻” 下句同样经典 老祖宗智慧高

...时代。饮酒品味的是文化与人生,而饮茶则品的是韵味与雅趣,二者虽然酝酿工艺不同,味道、口感、意蕴皆不同,但相同的却是一脉相承的文化风尚。古往今来,以饮酒而闻名的酒仙,酒圣、酒鬼可谓不计其数。但能够说出“...

2023-06-0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