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这些古老而伟大的文明 您和孩子都应该知道

时间:2008-04-05

上学时读到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觉得唐玄宗、杨贵妃太任性,吃个荔枝,还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3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上学时读到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觉得唐玄宗、杨贵妃太任性,吃个荔枝,还要让人大老远送过来,日子未免过得太骄奢!

不过,骄奢是骄奢,这首诗,也确实体现了杜牧的讽刺意味。但我忽略了诗里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

骑手为了让荔枝新鲜可口,想必是快马加鞭拼命往前赶。可是,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大致产自涪陵一带。

从涪陵到长安,少说也有七八百公里的路程,路途如此遥远,骑手不得累死,马儿不得跑死吗?

后来大点儿了才弄清楚,送荔枝的,岂止一个骑手呢?

人家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叫驿传,骑手每到一个站点,就可以换人、换马,让第二个骑手接力跑。

第二个骑手到了下一个站点,又可以换人换马,让第三个骑手继续跑。

这样一来,时间不被耽误,送到杨贵妃嘴里的荔枝,就很新鲜了。而骑手和马儿们,也不至于累死了。

杜牧这首二十几个字的诗句里,不仅体现了自己的态度,还囊括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真是妙哉!

不过,唐玄宗和杨贵妃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我至今仍是没有原谅的。

通过骑手送荔枝的事儿,我们也知道了,历史和地理,往往都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历史事件,要联系着地理问题来说,才更容易弄明白。

比如,西汉名将卫青北征匈奴这件事儿,属于历史;而朔方郡、阴山山脉呢,毫无疑问,属于地理。

把这两个元素加在一起来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卫青大军北征的路线,到底是什么样儿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读到鸿门宴的故事时,如果多问一句:鸿门在哪里?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时候,能问一句:鹳雀楼在哪里?

那么,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地理知识,就可以一次性学到手了。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唐晓峰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在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再加问一些地理问题,是个很好的习惯。

看他这本书的书名我们就知道,“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孩子的家长看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唐晓峰,没有把这门复杂的学科说得太深奥,他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和家长们,能通过这本书,建立一个最基本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这本书,认识一下这门神奇的学科吧。

既然讲的是历史地理,那我们必须要讲到一个重要元素,山。

打开中国地图,你会看到无数山脉,遍布整个祖国大地。咱们中国人这辈子看得最多的,也是山,这是我们独有的文化。

曾经有美国导游说,有三分之二的中国游客,看到美国大峡谷的时候,完全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这不奇怪,毕竟,中国人看过华北太行山,登过陕西秦岭,还有泰山、黄山、张家界......

这些山的壮美秀丽,丝毫不比美国大峡谷差。所以“中国归来不看山”这句话,毫不夸张。

由于我们山体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的发展史,也就成了一部征服山的历史。

靠着山,我们产出了无数文明成果,最被大家熟知的,要属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著名的遗址,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考古学家在那儿,发现了不少具备国家形态特征的东西,比如铜器、宫殿等等。

有人会说,打铜器、造宫殿,这不是高等动物应该会干的事儿吗,有什么稀罕的?

这话没错,但我们别忘了,二里头文化距今有多少年呢?答案是:大约4000年。而二里头文化的地理特征,还横跨了一座大山——中条山。

也就是说,那儿的居民,要在一个完全没有高超通信手段的年代里,翻山越岭,然后,把中条山两面的文化联系起来,融合起来。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简直是人间奇迹!考古学家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都对我们的祖先,产生强烈的敬意!

除了平民百姓喜欢征服山,各位天子、皇帝们,也喜欢跟山联手。五岳,就是他们最爱合作的搭档。

皇帝巡五岳这件事儿,大约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周人励精图治,战胜商之后,立刻面临一个大难题——统治这片辽阔的东方疆土。

于是,他们打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旗号,然后分割出一批诸侯国,作为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权威。

但是,天子是有危机感的,国土这么大,诸侯国这么多,怎么才能控制得了呢?

他想了个办法,就是下民间巡查,下去了解各诸侯国的风土人情。当然,更重要的是,向那里的人民展示天子的威仪。

怎么展示威仪,是有大规矩的。

天子每到一个诸侯国的地盘,那个诸侯首先得干一件事儿——除道,就是把道路清理得干干净净,让天子的车啊马啊,风风光光踏上去。

然后呢,诸侯要跑到边境,老老实实地等天子驾到,随他一起进入国家。

进入国家之后,怎么招待天子呢?作为东道主,你得大度,把自己的正殿腾出来,让给天子用。

这还没完。除了本地的诸侯,邻近的诸侯也得跑来朝拜天子,不然,就是对天子的不尊敬,要受惩罚。

有一次呢,周襄王巡查到了河阳,邻近的齐、鲁、晋、秦、魏、陈、蔡都来朝拜天子了,唯独有一个许国,明明距河阳不远,却没有去。

结果,就被河阳的诸侯狠狠教训了一顿。

奇怪,这些事儿,跟五岳有什么关系?

别着急,咱们先一起仔细回忆一下著名的五岳,来,一起背诵一遍: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发现了吗?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都被五岳覆盖了,空间上很是完整,那么,它就具有“普天之下”的意义;

在礼法上呢,又有“安地德者也”的意思。所以天子们有事儿没事儿,就会去五岳走走。

说起来也有点儿意思,天子巡狩,本来是冲着诸侯去的,时间一久,倒让岳成了巡狩的对象。这,其实就是一种五岳思想的发展。

但是,古代的交通条件毕竟有限,天子不可能把精力都平分给每一岳,那么,个别的岳就幸运一些,深得皇上恩宠,比如东岳泰山。

据记载,汉宣帝时,对于五岳就有明确的祭祀制度,要求泰山是每岁五祠,其他的四岳则是三祠。

于是泰山慢慢地,就成了最受宠的山。皇帝去泰山的祭祀活动,还渐渐有了一个专有的词儿:封禅(shàn)。

泰山封禅这件事儿,对当时的人来说,是百年不遇的盛大典礼,是件天大的事儿。

《史记》里记载,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就因为没能跟汉武帝去泰山封禅,最后郁闷而死了!

后来,司马迁继承父业,写出《封禅书》,使五岳巡狩封禅的思想,传于后世。

既然谈到了山,咱们免不了再谈一谈山水艺术。很多现代人表示,在钢筋水泥里住久了,尤其向往承载自然之灵性的山野。

现在,咱们不妨放松一下心情,跟着古人们,体味一下自然之美。

其实早在南朝以前,很多诗歌中,就出现了对自然的吟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了。我们多少能背出几句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几句,就出自《诗经》的《小雅·采薇》。咱们仔细读会发现,诗意的最后落在了“我心”,离开了自然。

包括其他的篇章也是一样,它们描写自然,不是为了吟咏自然,而是想借自然之物,达到“比兴”的目的。

《楚辞》里也有自然,但多是人的幻想,就算有一点点的写景或者借景生情,也只是次要的。

到了辞藻华美的汉赋时期,关于自然的描写,也少之又少,顶多写一写君王的游猎场所,或者宫廷都市附近的山川。

至于真正自然中的千姿百态,基本上是没有的。

真正的变化,始于东晋。

当时的文人们,大多对官场的尘垢产生了厌倦情绪,都想到山水间去洗洗自己的身心。于是,他们的文字开始有了灵性。

东晋玄言诗人孙绰有一首作品叫《游天台山赋》,里面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悟遣有之不灵,觉涉无之游间;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

“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

仔细读,那些描写自然风景的句子,实属佳句!但最后他笔锋一转,抽象难懂的玄情又来了。

这是受西晋玄言诗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突破出来,但我们必须承认,变化,已经开始了。

让山水审美诗彻底独立出来的,是两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是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另一个是山水派诗人谢灵运。

读他们的诗,总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细胞得以呼吸的感觉。

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句平实上口,美也美了,该抒发的感情,也抒发得恰到好处。

再比如谢灵运《入彭蠡湖口》的那句“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初去郡》里的那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描写的都是自然最纯粹之美,读诗的同时,脑海里也有了一幅绝美山水画。

所以说,咱们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诗歌开始的,它关乎历史,关乎地理,也关乎自然美景。

从最开始的比兴、借景抒情,到最后的直接引用自然本身,这种变化,正是后世中国人喜闻乐见的。

想想看,外国人去看庐山瀑布,他们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震撼吗?

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只是觉得“哇,太壮观了!”领略不到真正的中国风景文化。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其实咱们对于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教育,都不能忽视了“诗”这一元素。

诗放在现在,是个极其小众的东西,可是读诗,尤其读对大自然描绘得极好的诗,可以让一个人写起东西来,显得更有文采,更有灵性。在欣赏起风景来,也会比别人多一层领悟。

当然了,除了山水诗,山水画呢,也是表现山水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白,就算画框无限地小,它给你的想象空间,也可以无限地大。一个不留神,观赏的人就会被请到画中,饱览一回大好山川。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中国的艺术家作山水画,总要添加一点儿人的痕迹。

乍一看,满眼都是青山绿水,再仔细一瞧你会发现,原来,画里还有一个微小的痕迹,它可以是一座小屋,也可以是一个旅人,或者一个船夫......

总之,一定要有人文的痕迹在,这点儿人文痕迹,就是点睛之笔。

你也许会说,有的画,不一定会有这些东西啊!但是你发现了吗,就算没有房子、人,也会有另外一种表现。

或许,山下会有半截儿小路,小路通向哪里呢?谁会走上小路呢?就任由你的想象了。

这画中小路就是点睛之笔,它一出现,人文的东西就来了,但很快,它又消失、融入于自然中。

以后咱们观赏中国画的时候,可千万不要看一眼就走了,记得去画里穿行一番,方得山水画的奥妙。

说起来,咱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他们多么欣赏自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何等的豪情壮意!

他们通过写诗和画画儿,打通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而这放在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中,就是一个关于“审美”的精彩篇章!

说完山山水水,咱们接着说一说中国的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应该就是长安了。

长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其实,历史上有两个长安,一个是西汉的,另一个则是唐代的。

“长安”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听,还显得大气、吉祥,是给京师专门起的名字吗?其实不是。

这个地方,以前有个小聚落,它原本的名字就叫长安。后来,汉朝和唐朝在这里修建大都城,就沿用了这个名字。

当然,如果原来的名字不好听,也不会接着用。看来古人在起名字这件事儿上,也挺注重美感的。

西汉长安城的历史,是刘邦揭开的。刘邦是农民出身,那时候不习惯奢华,所以呢,他把秦朝留下的几座旧宫殿稍微装修了一下,自己就住了进去。

后来到了儿子惠帝那儿,北方匈奴的侵犯愈加严重,惠帝为了加强防护,就在原有的长安城外边,又修了一道围墙。

这样,长安城就有了一个明显的轮廓形状。

长安城真正繁华起来的时候,是在汉武帝那儿。汉武帝雄才大略,也积攒了一些财力,从他开始,宫殿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他修啊修啊,一直修到城墙里边的地面都被宫殿占满了,还没停手。紧接着,又在西墙外面,修了一座巨大的建章宫。

现在,咱们在很多书上见到的汉代长安城平面图,就是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城。

这个长安城相比以前,自然气派很多,不过,要跟唐朝的长安城比,还是差得远呢。

我们刚刚也说了,汉朝的长安城,是汉朝的历代皇帝这里修一点儿,那里修一点儿,才成形的,没有一个长远规划。

而唐朝长安城的建城操作,明显要高级一些。

唐朝的长安城,是隋朝时期建立起来的,那时候不叫长安,叫大兴。

当时隋文帝手下有个了不起的建设部总工程师——宇文凯,这个工程师高瞻远瞩,一次规划完毕,一次建成了长安城。

看看唐长安城的平面图,你会叹为观止:

整个城市轮廓十分清晰,基本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格子,空间秩序极其严谨。

最中间的皇城,就像一条中轴线,以这条线为参考,所有的门啊,宫啊,街道啊,方位井然有序。

我们著名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就是在这个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的长安城里,开创了长治久安的大唐盛世!

说到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对比。汉朝的皇帝,是没怎么考虑老百姓的需求的,他们把大部分城市空间都给了宫殿,留给居民的空间很小。

而唐朝的皇帝呢,就良心多了,他们给自己留的活动区域只在城市的北半部,而把南面的广阔空间,都留给了老百姓。要不怎么说唐朝开明呢!

南面的居民区跟北面的宫殿,名称上肯定得区分,于是,这些居民区被叫做“坊”。一眼望去,好几十座坊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菜地一样。

这些菜地一样的坊,引起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注意。

看着这片菜地,白居易忍不住吟了一句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不过,唐朝再开明,对长安城的管理却很严格,住在长安城里的居民,每天都有十分规律的作息。

早上城鼓响起,代表坊门要打开了,居民可以出去了。但是,一定要记得,晚上城鼓再响起的时候,坊门就要关闭了,你要再不回家,就别想进城了,自己找地儿睡去吧!

所以,唐朝晚上的长安街,就有了一种寂静之美,街上空空荡荡,看不到一个人影儿,这时的月色,也显得更加清净了。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的老百姓喜欢这种居住方式吗?我想,大概是觉得有点不自由的。南面有威风凛凛的君王端坐在那里,只要想想,还是忍不住打个冷战呢。

而且呢,还不准老百姓在街上做生意,想挣钱的商人那真是气个半死!他们若是知道宋朝的人多么逍遥自在,估计巴不得赶紧穿越到未来去啊!

那么,宋朝老百姓怎么个潇洒法儿呢?

确实也挺让唐朝人羡慕——你就算日上三竿才出门,皇帝老儿也不会管,就算三更半夜才回家,恭喜你,坊门永远为你而打开。

大街上也热闹极了,五花八门的店铺让人眼花缭乱,想吃什么想玩儿什么,应有尽有。

有时候连住在城里的皇帝,都禁不住诱惑,溜到街上来耍一耍。

这种热闹的街市盛况,被我们伟大的画家张择端画在了《清明上河图》里,你仔细瞧瞧那幅画,便会嗅到当年浓浓的烟火气。

画里的那些店铺,那时候也是有专门的名字的。放在今天,这些店会被叫做“俱乐部”“夜总会”“KTV”什么的。

但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洋气的名儿,人家那时候叫“瓦子”。

为啥要叫这么个土土的名字?南宋末年的吴自牧在《梦梁录》里回答了我们:“瓦舍者,谓其来者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意思就是说,这些在夜市上玩闹的人们,犹如砖瓦一样忽聚忽散,那干脆就叫“瓦子”好了!

您可别笑瓦子土,现在的这些俱乐部、夜总会、KTV,放在古代,可不就是正宗的“瓦子”嘛!

关于瓦子,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据一些古人细心观察,但凡热闹的地方,都是没有蚊子的。这是为啥呢?

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说在热闹的街市上,满地流油,人马乱叫,灯火要晃瞎眼了,这不是蚊子喜欢的环境,蚊子当然不愿意光顾!

从这一方面讲,倒是挺好的。但是呢,瓦子也有它的弊端。

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提到,很多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会在瓦子里流连忘返,以至于坏了自己的前程。

就连佛门里的和尚尼姑们,也把持不住,赚起了外快,把佛门搞得乌烟瘴气。

瓦子的出现,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儿,城市的规划,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如果我们的名胜古迹、清净园林,也都变成了瓦子,那可就糟糕了!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地理知识,比如它会告诉你,为什么中国的老虎都在山里,而狮子却立在大门口呢?

都说黄土高原培育了华夏儿女,难道,它就没有培育其他儿女吗?

还有,你一定不知道,原来“一元二次方程式”里的“元”“次”这些词儿,竟然是脑瓜子极其好使的康熙发明的!

读了这本书你便会知道,“历史地理”这门学科,竟然这么有趣!

你更能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脚下的这片大地,以及我们的祖先,与这片大地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这些古老而伟大的文明 您和孩子都应该知道》,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类文明史》讲述文明的“跨界”|读+

《人类文明史》讲述文明的“跨界”|读+

...他在自己的领地待了十年,还与本地少女通婚,生了一个孩子,游历各部落,逐渐被同化,后又踏足大夏,看到城市繁荣、马路宽阔、公共建筑林立。天穹之下不只有一种文明,历史的发展演进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中心”。4万...

2023-12-19 #经典句子

“趣巴西”文化课堂走进中国小学 促两国文明对话

“趣巴西”文化课堂走进中国小学 促两国文明对话

...国儿童对巴西历史、地理和文化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中巴友谊的种子,构筑中巴两国交流的桥梁,传递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文化价值观。(完)

2022-12-02 #经典句子

加深文明交融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来自中法文明对话会的声音

加深文明交融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来自中法文明对话会的声音

...尼斯女婿,我太太在中国也会被叫作东北媳妇。我的两个孩子喜欢读唐诗,也喜欢唱《艾维尼翁的桥上》(法国著名童谣)。孩子是未来,中法友谊的未来要靠他们。基亚拉·科拉扎基亚拉·科拉扎 (法国妇女经济社会论坛主席...

2023-10-19 #经典句子

南书房夜话|常彧:征服者的叹息之墙上 写满了人类文明冲突的冰与火之歌

南书房夜话|常彧:征服者的叹息之墙上 写满了人类文明冲突的冰与火之歌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魏沛娜近期,深圳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常彧做客“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117期讲座,以“征服者的叹息之墙”为题,讲析高加索的资源与历史。“征服者的叹息之墙上,写满了人类文明冲突的冰与火...

2022-12-12 #经典句子

融创中国 旅梦中国西海岸 探见大地秘境与文明地理之美

融创中国 旅梦中国西海岸 探见大地秘境与文明地理之美

...全世界的探访。走进北海,随处能感受到大海开放熔铸的历史文明。这座因海而生的城市,早在千年前,就书写着古丝路的传奇。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汉朝南海对外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即在此。《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

2016-01-07 #经典句子

多彩·平等·包容——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

多彩·平等·包容——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际

...数以千计的患者送去光明;中国援建的小学让更多的老挝孩子背上书包,走进知识的殿堂;青岛“海水稻”在迪拜沙漠实验种植成功,为沙漠地区实现粮食自给、打造“人造绿洲”带来希望……文明之光,照亮前路,启迪未来。...

2023-12-21 #经典句子

古代4大文明古国 为何仅中国没中断过?美国学者一句话一针见血

古代4大文明古国 为何仅中国没中断过?美国学者一句话一针见血

...。多尔衮能征善战,为何一生却只有 1个女儿?是不想要孩子?1994年那一夜,彗星木星相撞,威力相当20亿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北齐为何被称为“禽兽王朝”?皇帝暴虐荒淫,怪不得仅存在了27年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窍,眼耳口...

2023-05-24 #经典句子

玩游戏还能重温历史?在《文明6》中引领你的国家崛起吧!

玩游戏还能重温历史?在《文明6》中引领你的国家崛起吧!

...将获得许多盟友也可能结下不少仇敌,如果你准备好跨越历史的长河,那么下面就随我一同前往《文明6》的世界吧。选择你的国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一无二的,只不有些来得太早退场的也太早。在《文明6》中那些曾被黄沙所吞...

2017-02-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