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秉公执法张释之(一)

时间:2008-02-15

汉文帝年间,张释之任公车令,负责掌管司马门的保卫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01

秉公执法张释之

张释之(生卒年月不详),字季,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法学家,法官。

汉文帝年间,张释之任公车令,负责掌管司马门的保卫工作。司马门是进入皇宫的大门,自然非同小可。每天进出的多是皇亲国戚、权臣显贵,因此,张释之这个守门官自然不好当。

有一天,西汉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同乘一辆车急速而来,丝毫没有停车的迹象。而汉宫规定:任何人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款。

如果是其他人,这件事也许就算了,除了梁王,闯门的毕竟还有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皇上,要是得罪了他,怕是难有什么好下场。但是张释之却不管这些,他只管履行自己的职权。于是,面对已经飞驰而过的马车,他挺身而出,快步追了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进宫。太子和梁王自然不肯听从,双方在司马门附近僵持起来。张释之只好把此事立刻禀告给了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的“不敬”之过。

汉文帝虽然也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甚至想通融一下,但面对公正执法的张释之又难以启口,所以,便肯定了张释之的做法。

汉文帝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了,没想到却迅速传遍宫廷,最后竟然传到了母亲薄太后的耳朵里。薄太后十分生气。文帝只好来见母后,解释说,此事都是因为他本人管教不严所致,以后定会严加管束。

见皇上致歉,薄太后的气消了一半,但还是派人到司马门送赦免诏书。见了太后的谕旨,张释之才放太子和梁王入宫。

太子和梁王十分震怒,本想着皇上能处罚张释之,但汉文帝十分公允,不但没有治张释之的罪,反而对他大加褒奖,让张释之连升三级,直至廷尉之职,主管朝廷司法工作。

张释之做廷尉时间不久,就接到一起与文帝有关的案子。

原来,文帝一行人狩猎之后骑马回宫,行至渭桥时,有一男子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惊得御马险些跌倒。文帝大怒,命卫士将此男子拿下,交给张释之严惩。

张释之将男子带上公堂,详细了解经过。男子申辩说他并非有意而为之:他本是渭河边上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当日其妻让他到集市上购物,刚到桥头,远远地就看到皇帝的御车到了,吓得就钻到了桥底下。他在桥洞里待了好久,听着似乎没什么动静,以为皇帝已经走远了,就跑了出来,不料却惊吓了皇驾。

此时,勘查现场的衙役也回来了,调查结果与男子所说相符。

张释之马上进宫面奏文帝,禀报说冲撞御马的男子非故意所为,依据法律规定,应罚金四两。

文帝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拍案怒曰:“此人吓惊的是朕的御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不然朕定会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犯这么大的罪行之人仅罚金四两,你眼里还有朕吗?”

张释之看着气急败坏的文帝,没有一丝退缩,义正词严地答道:“卑臣只是按照法律处理。法律是国家定的,不是我张释之所定,既然是国家制定的,那么就该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此人冒犯了皇上,冲撞御马,法律规定就是应该罚金四两。皇上要重惩,可法律中没有此规啊!如果不依照法条规定去做,任意加重或减轻刑罚,老百姓就会对法律失去信任。您既然交给廷尉处置,作为国家的最高执法机构,就必须依法量刑。最高国家执法机构不依法办事,因人而异,不能一碗水端平,百姓如何看待法律?如果执法的人都不依法办事,以后怎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百姓呢?”

文帝沉思许久,终于低声说:“朕赞同你的做法,你的判处是正确的。”

但时隔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张释之和文帝之间产生了更大的分歧:有一个人竟然偷盗了高庙神座前的玉环,被当场抓获。汉文帝听说后,暴跳如雷,马上责令交给张释之严惩。

原来,汉文帝向来以仁孝著称。当年,其母亲薄太后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3年之久。3年中,汉文帝不论公务多么繁忙,每天都要抽空去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边;而且,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文帝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温度合适,才会放心地给母亲喂下。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母亲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前,他对于自己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将窦皇后和儿女们叫到床前,反复叮嘱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弥补这个缺憾,他还留下遗言,要求将自己的陵墓按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足见文帝对薄太后的大孝有多深。

所以,当听到有人居然敢到祖宗的供座上偷盗时,文帝愤怒至极。

张释之接到圣旨后,马上开始审问、调查,很快便查明了案情。依法量刑后,他裁定此盗贼“以盗皇室宗庙御物罪判予死刑”。

汉文帝知道后十分不满,愤愤然对张释之说:“此人无道德已经达到这种不堪的地步,胆敢偷盗先帝的神器。我让你张释之审理,就是要你治他灭族之罪的!”

当时的汉代,灭族之罪是最重的刑罚。汉文帝指着张释之怒吼:“你不加重处罚,却以平日的常法处理,如此丧尽良知的盗贼,不加以严惩,以后还怎么让人恭敬祭拜高庙呢?”

张释之当然深知文帝最深恶痛绝这种人。但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也不顾自己的安危了,免冠顿首地与文帝争辩说:“法是国家的根本,依法量刑怎可妄自而为?当今有人偷了宗庙的器物,陛下就要灭族,若有人在皇陵上取了一抔土,陛下又该如何治罪呢?按说盗皇陵之土自然比盗宗庙器物的罪要大吧?”文帝一听,无言对答,虽然不悦,但也勉强同意了张释之的做法。

下朝后,文帝将此事告知薄太后,薄太后深以为张释之是个难得的忠臣,对他赞不绝口,对文帝说:“有张释之,既是大汉的荣耀,也是我百姓的福分呀!”

后来,班固在《汉书·张释之传》中记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可见,廷尉张释之不仅在当时受到天下人的拥戴与称颂,而且在历朝历代的官员中,也成为严格执法、不畏权贵的典范,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下期 | 抱公洁己

总策划:侯公涛、张卫东

统筹:胡淼、刘法启

校对:李坤、许铭君

编辑部主任:王千一

供稿:虞城县纪委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

关注网信商丘 了解权威发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原标题:《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秉公执法张释之(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秉公执法张释之(一)》,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宁波:挖掘特色家风文化 推进清廉家风建设

宁波:挖掘特色家风文化 推进清廉家风建设

...剧讲述了北宋宣和年间,御史陈禾不畏权势、反腐倡廉、秉公执法的廉政故事。为深入弘扬清廉家风,宁波市纪委监委编制了“宁波市清廉文化地图”,推动全市各地各部门举办特色性清廉家风活动。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市发...

2007-01-03 #经典句子

宁波:挖掘特色家风文化推进清廉家风建设

宁波:挖掘特色家风文化推进清廉家风建设

...剧讲述了北宋宣和年间,御史陈禾不畏权势、反腐倡廉、秉公执法的廉政故事。为深入弘扬清廉家风,宁波市纪委监委编制了“宁波市清廉文化地图”,推动全市各地各部门举办特色性清廉家风活动。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市发...

2011-07-16 #经典句子

岳塘区:廉政文化墙润“廉”细无声

岳塘区:廉政文化墙润“廉”细无声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在工作中要秉公执法、公正廉洁,以优良作风,带动党风政风……步步为“廉”,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悟廉洁”的浓厚学廉氛围,在干部和群众心中筑起清正廉洁的“防火墙”。...

2018-07-05 #经典句子

成都金堂县建设廉政文化矩阵 征集全国“妙笔”传播清廉之风

成都金堂县建设廉政文化矩阵 征集全国“妙笔”传播清廉之风

...活动,旨在讲好廉政故事,弘扬清风正气。”10月15日,中国故事节·金堂廉政故事会成果发布会在成都金堂县顺利举行。传播清廉之风收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作品800余篇发布会上,相关领导为前期评选出的30位优秀故事创...

2015-04-05 #经典句子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尧舜节俭之道(一)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尧舜节俭之道(一)

...廉政文化历史丛书。它多达8本,160多万字,生动讲述了中国古代近500名清官廉吏的感人事迹。我认真翻阅这套丛书之后,心中更加感慨。廉政文化历史可以说是一块精神和文化的沃土,数不清的精彩篇章都在深深地感染我、打...

2023-11-28 #经典句子

全文来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推进清廉长沙建设的实施意见》

全文来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推进清廉长沙建设的实施意见》

...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人民...

2012-01-03 #经典句子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孔子的节俭精神 (七)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孔子的节俭精神 (七)

...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极力提倡克己复礼。他在回答林放关于礼的根本是什么这一提问时,说:“这是...

2010-11-08 #经典句子

汴梁文化|包公文化传千载 青天故里话传承

汴梁文化|包公文化传千载 青天故里话传承

...公的孝文化等,要突出家乡的特点。贾玉英认为,包公是中国监察制度的重要代表。她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世界政治文化有很大贡献,包公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中国古代第一清官,后代人一直对...

2023-06-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