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时间:2007-06-04

勇敢担当文化使命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救国救民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逆转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劫难中,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选择并传播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样式、中国内涵和中国魅力;就是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过程中紧紧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现代性活力和文化延续性张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当代性。

勇敢担当文化使命

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救国救民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逆转“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劫难中,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选择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闹革命、求解放,谋中华民族复兴。因此,中国共产党成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实践主体,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的主动选择,“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在紧要历史关头和紧迫社会需求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有着极不平凡的历史担当和使命承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解放、领土完整、经济繁荣、民生保障,也包括文明发展进步、文化繁荣昌盛。只有赢得文化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优势,全面实现文化“走出去”,使文化软实力、巧实力、锐实力、盾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和保障,做到中华文化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才可以说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担当者、组织者和发动者,具有“一身二任”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她又要传承发展、复兴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条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逻辑链,它极大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复兴使命上“一身二任”的身份认同和身份自觉,也极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有力担负这一文化使命的政治自信、实践自信和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在“四个自信”话语体系中,理论自信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是思想的发动机和实践的总开关,它贯穿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有力指导,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就没有实践的深化和成效,也就谈不上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主导、引导、领导并推动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理论自信气度和理论创新勇气,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又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还是理论的视野来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使命担当者;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取其养分,奋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科学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历史的赓续者、书写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创新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主线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把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放在党的建设、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形成一体两翼协同格局,这如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所论述的:“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存在的民族形式和发展的文化活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现代性时代性文化资源,明确创新发展的方向。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方法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历史认同感、文化自豪感,增强延续历史的责任感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毛泽东早在《论新阶段》报告中就指出,要重视“我们的历史遗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总结,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研究中国历史,“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强调,“吸取历史经验”“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可见,能否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研究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是衡量一个现代政党是否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具有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试金石。

二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内涵的民族形式、表达方式。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借用民谚、俗语,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精辟阐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借用《汉书》中的成语“实事求是”,精辟揭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借用《礼记》中的“小康”,精彩论述“小康之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中国风格。这种文化的借用融通、共生创新实践,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人民群众欢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三是鉴往知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正确的历史总结“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程,做到“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强调,共产党人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必须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懂得中国的今天,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述往事,知来者”的继承和发展。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一条真理:要追赶时代,跟上时代,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走在时代前列,从而不负时代,就必须回望历史,研究历史,继承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与时代对话、融入时代、驾驭时代,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文化发展提供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伟大成就”源自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走向成功的中国道路,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制度。一百年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经验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生根、运用取得成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无比威力和广阔前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成功,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源自中国共产党人将她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百年党史和实践成果表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厚实的文化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开辟了新的文化道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内容、智慧要素和民族文化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指引和共生。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对立起来,或者有所偏颇,或者采取机械唯物主义的态度;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排斥主义”、“全盘西化”论等反动的、错误的思潮或论调。两者有机结合,为新时代先进文化发展提供了正确途径;坚持两者有机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中国当代文化前进的正确道路。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新的文化成果;坚持创新性发展,就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找到新的方法、新的路径、新的理念。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古代希腊哲学成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有用的文化资料,并为近代西方文化发展“开辟道路”的思路,具体说来,要在三个维度上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性上,处理好古今关系,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二是在开放发展包容性上,处理好中西关系,做到本土与外来相结合;三是在融合发展丰富性上,处理好旧新关系,做到时代先进性与传统优秀性相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在新成果产出中,我们要使文化形式、内容和成果有助于守牢中国心、具有中国情、不失中国味、滋养中国人、产生中国风。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活力,也“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研究重点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艳国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风家训 传统文化 扶贫攻坚 中华美德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家风家训 传统文化 扶贫攻坚 中华美德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意义,无非是让厚重的传统贴近生活,让看似遥远的历史回归时代。提醒我们,历史无非是我们的过去,...

2016-04-25 #经典句子

高二学生练笔:中华文化专题 传承从接触开始

高二学生练笔:中华文化专题 传承从接触开始

...意义非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们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然而如今,时代高速发展,非遗文化也因工业化浪潮地冲击而陷入窘境。故,我们更应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谨之风,重立古今坐标...

2015-09-20 #经典句子

助力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承

助力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承

...典籍,这是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时代呼唤着今人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一次精选中国常用而重要的典籍,以当代人的学术水平和智慧进行细致、严谨的整理,编出一套满足当代社会需要而又足以传世的...

2023-09-22 #经典句子

三明建宁:古村孝廉文化焕发新活力

三明建宁:古村孝廉文化焕发新活力

...千年的孝廉文化。在此基础上,上坪村将“研学+”等新时代元素与孝廉文化有机融合,相继开展了“书香水村寻乡愁·上坪研学公益行”“牵着妈妈的手·廉孝家风伴你走”等特色活动,让孝廉文化口口相传。同时,借助“乡村...

2009-06-06 #经典句子

“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

“古建美 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

...关心和对中华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此次学术研讨会学者云集、群英荟萃,研讨的主题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给渭南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提出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2020-01-17 #经典句子

广饶: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广饶: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家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广饶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充分梳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得以存续、发展。齐笔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我县南部一带,有着2000多年的传承历...

2023-12-17 #经典句子

我为群众办实事|山东曲阜市总工会举办趣味运动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山东曲阜市总工会举办趣味运动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鲁网11月1日讯 每年此时,曲阜都会掀起全民学习儒学、践行儒学、乐享儒学的热潮。儒家文化的浸润让整个城市更加和美向善,让民众真正学儒学、用儒学、讲儒学,推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提升民众文化获得感、幸...

2011-02-05 #经典句子

「视频」“我是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在苏外开讲: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

「视频」“我是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在苏外开讲: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

...,单霁翔不仅是故宫文物的守门人,也是故宫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守门人,讲座为师生打开故宫的一扇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也把传承文化的信念带到了校园。相信苏外学生会接过对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未来...

2018-08-0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