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1936年 陷入绝境的陈毅写下绝笔诗 其中名句 大家都听过

时间:2007-01-06

其中以陷入绝境的陈毅写下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最广为人知,最具军人血性,最慷慨激昂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4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众多开国将领中,陈毅有诗人元帅之称,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里,挥笔写下了很多不朽诗篇。

其中以陷入绝境的陈毅写下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最广为人知,最具“军人血性”,最慷慨激昂。

尤其是“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句名言,令读者读完,热血沸腾。

陈毅元帅礼服照

01、赣南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中央主力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约8万人被迫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掩护主力突围,中央命令项英、陈毅等率领红24师和地方武装及工作人员约3万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

这些留守部队,以红24师战斗力最强。

红24师,原直属红军总部,是由罗荣桓等人负责组建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红军队伍。

由周建屏任师长、杨英任政委、龚楚任参谋长,下辖红70、71、72三个团,其中70团长由周建屏兼任,史犹生任71团团长,李天柱任72团团长。

红24师武器装备较好,兵员充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期间,多次配合红 一、三军团作战,是支功勋赫赫的部队。

中央红军长征后,蒋介石声言“竭泽而渔”、“铲草除根”,决不让红色政权“死灰复燃”,他调集重兵,加紧围困留守红军。

1935年2月至3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项英,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以及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赣南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等人率部分散突围、转移至赣粤边油山山区,同先期到达该地活动的信康赣雄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乐天部会合,组成红军游击队,转入游击战争。

面对日益险恶的军事局势,陈毅终于说服项英,决定将仍被围困在江西苏区中心的红军部队和地方干部共1.5万余人,分11路转移到江西与各省的交界地带。

红72团被拆成多股小部队,分别编入其中的几路;

红71团主力9个连,则由师参谋长龚楚等带领,前往湘南地区收容红34师掉队人员;

红70团则作为机动部队随项英、陈毅活动,见机行事,准备突围。

赣南红军游击队

在分散突围过程中,留守红军损失惨重,红24师政委杨英,71团长史犹生,72团团长李天柱,独立师师长兼闽赣军区司令员毛泽覃等人壮烈牺牲。

陈毅等人,满怀悲壮,以顽强的意志,在赣南地区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间长达3年。

3年中,陈毅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让这支部队没有被打散,让这星星之火,没有熄灭。

后来,陈毅曾回忆道:“

(这3年)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02、致命的叛徒

当时光来到1936年12月,驻扎在梅岭斋坑的中央分局项英、陈毅等人与中央失去联系已有两年多了。

正当他们热切地期盼与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时候, 赣粤边特委内线交通员黄亚光给中央分局送来一封机密信。

这封信是在敌粤军第46师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写的。

陈海, 本是红六军团长征时的掉队人员。

1935年冬, 他受湘赣省委的委派到敌粤军50师做兵运工作。

陈海曾几次到特委报告工作,和陈毅颇有交情。

陈海在这封信中说:党中央派人来了, 带来了重要指示, 要分局负责同志到大余城南一个大饭店里见面。

项英、陈毅等人看到这封信后, 喜出望外,连忙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 让陈毅进城,去联系中央特派员。

第二天凌晨,在梅山区委书记黄占龙带领下,乔装打扮的陈毅直奔大余城。

陈毅

为求稳妥,他们决定先到陈海家中探探虚实。

当陈毅和黄占龙来到陈海家门前, 只见一妇女正在洗衣服。

黄占龙问她道:“陈海先生在家吗?”

这个女人神气十足地答道:“到团部去了。”

结果,陈毅误把这个女人说的“团部”听成了“糖铺”。

因为,陈毅知道大余城有个广启安糖铺, 这是赣南特委设在大余城的一个秘密交通站。

于是,陈毅就往广启安糖铺走去。

可他们刚到广启安糖铺前,竟然发现敌人正在店铺里搜查。

陈毅大惊,赶紧停住脚步, 走进一家茶馆喝茶,观察形势。

不久,一个在广启安糖铺当伙计的地下党员,走到陈毅身边,悄悄告诉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陈海叛变了,秘密交通站被敌人破坏了。

这个消息,把陈毅吓了一大跳。

陈海叛变了,就说明之前他送传递的信肯定是假的。

更致命的是,陈海知道红军游击队指挥机关驻地所在。

想到这里,陈毅心急如焚。

他支会黄占龙一声,不动声色地离开茶馆, 然后避开敌人的戒严,穿过一户居民的小屋, 从小路绕出城去。

出城后,两人分道而行, 各自取道回梅岭,赶紧通知部队,紧急转移。

03、凶险万分

此时的陈海把信送出后, 便在大余城城南那个大饭店里设下埋伏,可他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带着敌人悄悄上了梅岭斋坑,把红军游击队指挥机关驻地包围起来。

幸亏,游击队警卫员曾忠山发现了敌人,紧急报警

项英、杨尚奎、陈丕显等人听到警讯后,赶紧率部转到一处树木不多, 但茅草很茂盛的小山包上隐藏起来。

敌人赶紧搜山,搜了近两个小时, 却搜不到红军。

敌人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一条毒计, 命令士兵在草地上放起一把火。

企图把红军烧死在山包里。

幸亏老天有眼,火势刚起来不久,天降大雨,把火给淋灭了。

敌人还不甘心, 命令士兵继续搜,直到时近黄昏, 这才吹号集合, 排队下山。

敌人在山下呆了一会, 看看山上毫无动静, 眼看天快黑了, 这才怏怏地走了。

而此时的陈毅还不知道斋坑已经出事,他还由小路转回梅岭,不想正撞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敌人抓住了陈毅,幸亏他们并不认识陈毅,只是让他带路。

陈毅不慌不忙地推托道:

“老总, 对不起, 我是外地人, 路不熟。”

敌军一个士兵又问道:

“你不是本地人, 跑到这里干什么?”

陈毅灵机一动,笑着说道:

“我是城里的教书先生, 想到这里买几十斤茶叶。”

赣南地区是江西著名的产茶之地,陈毅临时找的借口,骗过了敌人的怀疑。

尽管如此,这位士兵还是蛮横地说:“教书也好, 买茶叶也好, 先带我们走近路回城。”

这时,敌军的军官听到声音,走了过来,这个军官也是学生出身, 他听说陈毅是位“教书先生”, 便以礼相待。

这个军官为了附庸文雅, 便跟陈毅攀谈起来。

以陈毅的水平,自然很容易打发这个军官,一路上,陈毅引经据典,谈笑风生,还和军官聊起唐诗宋词,并教他如何填词写诗。

三言两语下来,这个军官对陈毅再也没有任何怀疑,并且对陈毅肃然起敬。

陈毅表面上风轻云淡,实际上却忐忑不安,陈海是认识他的,一直跟着这个军官,万一遇到陈海,自己就暴露了。

陈毅趁敌人军官放松警惕后,假称肚子疼,要方便。

敌人军官不疑有诈,也没派人跟踪。

陈毅于是趁机溜之大吉,很快他就找到了部队,开始和部队一起转移。

04、梅岭三章

陈毅和部队汇合后,知道敌人肯定不甘心失败,他们好不容易才得知红军游击队指挥机关所在,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叛徒陈海很有可能还会带领敌人杀个回马枪,。

于是,陈毅和项英等人遂决定马上离开斋坑,率领部队一口气走了30多里路, 才在斋坑北边的一座山里隐蔽下来。

果然, 敌人又摸黑开来大队人马, 重新把斋坑包围起来。

这一次,敌人准备充足,先放出猎犬寻找踪迹, 同时打起探照灯四处照射, 还乱打枪炮, 乱喊乱叫。

当时情况万分危急,红军游击队能清晰地听到敌人的对话。

经过一夜搜捕,敌人没有找到红军游击队,可他们又调集4个营的兵力, 把梅岭团团包围了20多天。

红军游击队忍饥受冻, 翻山越岭, 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不幸的是,在转移过程中,陈毅大病一场。

游击战时期瘦骨嶙嶙的陈毅

这病来得不是时候,游击队根本无法为他治疗。

陈毅当时都已经快虚脱了,可他只好打起精神,抱病率部日夜伏在丛莽间。

这加重了陈毅的病情,当时陈毅真的以为自己随时有可能牺牲。

九死一生之际, 陈毅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迸发的更顽强的意志。

诗人秉性的他,诗情喷薄而出, 挥笔写下了三首豪气入云的“绝笔诗”藏在衣底。

这三首诗就是著名的《梅岭三章》

第一首: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二首: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三首: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陈毅不愧是诗人元帅,以其崇高的革命信仰,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了不朽的壮烈诗篇。

尤其是“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句名言,惊天动地,壮怀激烈,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

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梅岭三章》这是信仰坚定的陈毅在金戈铁马、枪林弹雨中真实的心声,至今读来,拍案叫绝,热血沸腾。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1936年 陷入绝境的陈毅写下绝笔诗 其中名句 大家都听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陈毅很罕见的一首七律 首句就气势磅礴 结尾更令人振奋

陈毅很罕见的一首七律 首句就气势磅礴 结尾更令人振奋

...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喜欢文学创作,一生写下了无数诗篇。即使在战争年代,虽然经常出生入死,却依然在闲暇时间积极创作。建国后,诗人一边投身于经济建设,一边歌咏身边的人和事。国庆十周年时,作者以...

2023-11-25 #经典句子

暮春时节李清照写下一首词 全篇都是名句 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暮春时节李清照写下一首词 全篇都是名句 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了一段艰难的生活,先是丈夫赵明诚的去世,让她的生活陷入低谷,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又经历了与张汝舟的再婚和离异。李清照暂居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心中交织着对赵明诚的思念,对张汝舟的憎恨和无奈,以及...

2023-10-21 #经典句子

陈毅之子回忆岳父粟大将:谁的一句话让他在陈毅的葬礼上落泪?

陈毅之子回忆岳父粟大将:谁的一句话让他在陈毅的葬礼上落泪?

陈不离粟在华野,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句话是用来形容陈毅和粟裕这两位首长的密切关系的。其实,陈粟二人的渊源很深,他们当年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朱德和陈毅带着残部在江西大...

2023-09-09 #经典句子

“浩然正气”历代歌颂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诗文选录——陈毅华书法作品展开展

“浩然正气”历代歌颂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诗文选录——陈毅华书法作品展开展

8月21日上午,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长沙图书馆、开福区文联、开福区书法家协会协办的“浩然正气”历代歌颂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诗文选录——陈...

2013-04-12 #经典句子

中国开国元帅陈毅:武能上阵杀敌 文能对弈吟诗!

中国开国元帅陈毅:武能上阵杀敌 文能对弈吟诗!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能挺过一次次战争的摧残,抵挡住敌方的一次次进攻,除了有无数的爱国先烈前仆后继,更少不了优秀将领的运筹帷幄。优秀的将军才能带领士兵打胜战,幸运的是,中国有不少优秀的将军。新中国...

2009-06-29 #经典句子

陈毅亲笔信劝杜聿明投降 他在旁边多了句嘴 杜聿明不敢投降

陈毅亲笔信劝杜聿明投降 他在旁边多了句嘴 杜聿明不敢投降

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不少国民党有识之士纷纷选择起义或是投降,陈明仁、董其武、曾泽生等人起义后仍继续带兵,并成为了开国上将和中将,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然而不少国民党将领原本可以起义或投降,他们...

2023-10-12 #经典句子

唐爽引用陈毅诗句 打脸谁?真相已到“雪化时”

唐爽引用陈毅诗句 打脸谁?真相已到“雪化时”

周立波在美涉枪藏毒案,已于6月4日落下了帷幕,法院撤销了对周立波四项指控,轰动娱乐圈一年之久的周立波涉枪藏毒案终于划上了句号,关爱周立波及周立波节目的人也松了一口气,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了。当这个事件慢慢淡...

2023-12-22 #经典句子

陈毅的一首绝句 用典无痕 寓意深刻 不愧为戎马诗人

陈毅的一首绝句 用典无痕 寓意深刻 不愧为戎马诗人

陈毅元帅是著名的诗人,他一生经历曲折,却一直坚持读书和创作。他从小就特别爱阅读,随时随地都把书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看。他如果偶尔得到了一本好书,总是爱不释手,甚至会感觉如获至宝。有一次他在亲戚家发现一本...

2014-09-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