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探讨蜀汉黄散的历史知识与商榷

时间:2024-02-01

蜀汉黄散商榷是一项关于蜀汉历史的重要讨论课题。黄散是蜀汉时期非常著名的古代商贾,他在政治、军事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课题中,学者们对黄散的身世、成就以及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蜀汉黄散商榷”是一项关于蜀汉历史的重要讨论课题。黄散是蜀汉时期非常著名的古代商贾,他在政治、军事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课题中,学者们对黄散的身世、成就以及与蜀汉政府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商榷。这个议题的探讨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历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蜀汉黄散商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蜀汉时期的政治格局、商业运作,以及社会风貌,对于解读蜀汉时期的历史变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门(侍郎)与散骑(常侍、侍郎)合称“黄散”,皆侍从皇帝,故为要职。

两汉黄门侍郎多用出身贵族者。据《后汉书》卷四十三《朱穆传》:

后穆因进见,口复陈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皆用姓族”句李贤注曰:“引用士人有族望者。”)

杨鸿年先生在《汉魏制度丛考》中统计,两汉四十四例黄门郎中有二十六例皇亲国戚,故杨先生讲:“汉魏充任黄门郎者,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将相子弟;至于其他人士,那就要有一定的条件了。” 蜀汉少有皇亲国戚,故多用将相子弟。

《三国志》卷三十九《董允传》: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后主袭位,迁黄门侍郎。

《三国志》卷三十九《陈祗传》:赐子粲爵关内侯,拔次子裕为黄门侍郎。

《三国志》卷四十一《霍峻传》: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

《三国志》卷四十四《费祎传》: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子承嗣,为黄门侍郎。

以上《三国志》所见蜀黄门郎,皆是达官贵人子弟:董和子董允、陈祗子陈裕、霍峻子霍弋、刘璋表兄弟费伯仁(可能是费观)侄费祎、费祎子费承。这样看来,《华阳国志·后贤志》中的几位黄门郎就很可疑。

《华阳国志》卷十一《后贤志》:

常勗,字脩业,蜀郡江原人也。……从父闳,汉中、广汉太守。勖少与闳子忌齐名……忌字茂通,蜀谒者、黄门侍郎。丧亲,以至孝闻。察孝廉,为郎。使吴,称职。历长水参军,什邡、雒令。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

寿良,字文淑,蜀郡成都人也。父祖二世犍为太守。良少与犍为张微、费缉并知名,治《春秋三传》,贯通《五经》,澡身贞素。州从事,散骑、黄门侍郎。

此处未载陈寿家世,若依《晋书》其父为马谡参军而被髡之说,陈寿必然无缘黄门郎。常忌与寿良虽出身蜀大族,但其地位仍难以与上述诸位颉颃。又,《华阳国志》中的陈寿与寿良都曾仕蜀为“散骑、黄门侍郎”。

《宋书》卷四十《百官下》:散骑常侍,四人。掌侍左右。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并乘舆车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并为加官。汉东京初省散骑,而中常侍因用宦者。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始以孟达补之。

(案:据《三国志》卷二《文帝纪》,曹丕置散骑在汉延康元年二月,而非魏黄初初。)

《三国志》中不见蜀有散骑常侍或散骑侍郎。东汉省散骑,袁绍政变诛杀宦官后不复置中常侍。至延康元年曹丕乃复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蜀汉初年虽不置中常侍,但也未见散骑踪迹。以散骑之近密,不应失载(黄门都有如上几条记载),故蜀汉很可能不置散骑。由此,陈寿与寿良仕蜀为“散骑、黄门侍郎”的记载很可能并非史实。

又“黄散”二职之并称始于晋。

《唐六典》卷八:散骑侍郎,四人。……晋代此官选任愈重,时与黄门侍郎谓之“黄散”。

很可能晋代士人潜意识中认定“黄散”宜并称,故编排陈寿与寿良在蜀为“散骑、黄门侍郎”,而忽视了蜀汉黄门出身的问题与有无散骑的问题。

附,对统计方法的质疑:

从曲柄睿先生《<三國志>列傳編纂的内在理路》中对列传对应时代的统计可以看出,《三国志》书写的侧重点都在开国领袖时代(曹操、刘备、孙权)。

刘禅时代(尤其是诸葛亮死后)的记载偏少。蜀汉后期得入《蜀志》列传的官员多是蜀汉前期重臣的子弟,就连车骑将军夏侯霸、骠骑将军胡济、右大将军阎宇这样的后期重臣也未能专门立传。对《蜀志》黄散的统计肯定是片面的,《蜀志》传主范围的限制很可能导致了重臣子弟以外的黄门郎未得到记载。

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曾统计蜀汉后期的官僚数量,指出“嗣侯袭官及以父为官的现象是刘备政权后期的普遍现象,意味着已经参加政权者其子孙有高度的保障,使统治阶层局限于一个小圈圈内。”这个结论就受到了《蜀志》传主范围的限制,很可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探讨蜀汉黄散的历史知识与商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一抹泪倾城。2024-02-01 16:35一抹泪倾城。[国外网友]203.13.233.16
    历史知识本来就有很多争议,对于黄散的商榷也是很正常的。希望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顶9踩0
  2. 闪烁的星空2024-02-01 16:25闪烁的星空[海南省网友]203.5.61.132
    有人说黄散是当时的良药,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有害的,这个话题还真不容易定论。
    顶0踩0
  3. り偶的心丶有誰能懂ゞ2024-02-01 16:16り偶的心丶有誰能懂ゞ[湖北省网友]59.82.78.224
    我觉得了解黄散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文化,挺有意思的。
    顶26踩0
  4. 岁月了无痕2024-02-01 16:06岁月了无痕[西藏网友]117.89.188.233
    蜀汉黄散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历史话题,很多人对其起源和用途都有不同的看法。
    顶4踩0
相关阅读
张飞临死前一句话 折损了蜀汉75万士卒 从而导致蜀汉逐渐衰落!

张飞临死前一句话 折损了蜀汉75万士卒 从而导致蜀汉逐渐衰落!

像是吕布典韦这样的猛将,可以说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将领,不过这些将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勇无谋,让人觉得也就是一冲锋陷阵的印象,但是在刘备麾下

2016-07-04 #经典句子

毛主席评三国:诸葛亮的这句话为五十多年后蜀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毛主席评三国:诸葛亮的这句话为五十多年后蜀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毛主席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

2023-11-15 #经典句子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 预示了蜀汉结局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 预示了蜀汉结局

不过这些人的名气远没有诸葛亮的名气大,其实早在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司马徽就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意思就是得到诸葛亮或庞统任意一人就可

2023-05-31 #经典句子

此人对蜀汉忠心耿耿 却因诸葛亮一句话而丧命 事后刘备悔恨不已

此人对蜀汉忠心耿耿 却因诸葛亮一句话而丧命 事后刘备悔恨不已

不过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刘备其实有两个儿子,虽然另外一个是义子,但此人却非常了得,他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

2023-12-07 #经典句子

千古雄文《出师表》表达了蜀汉忠臣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

千古雄文《出师表》表达了蜀汉忠臣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

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023-10-12 #经典句子

诸葛亮神机妙算临 死前最后一句话 预测了蜀汉的灭亡

诸葛亮神机妙算临 死前最后一句话 预测了蜀汉的灭亡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让很多小伙伴们都纷纷表示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实在蜀汉失去荆州之后,对曹魏的威胁就已经瓦解了,诸葛亮当

2007-07-26 #经典句子

诸葛亮儿子死前说1句话 戳破蜀汉灭亡的原因 诸葛亮也曾劝刘禅

诸葛亮儿子死前说1句话 戳破蜀汉灭亡的原因 诸葛亮也曾劝刘禅

刘备手提三尺之剑,在乱世中艰苦奋斗,最终三分天下,打下了一片江山,可谓是三国第一人杰

2016-10-07 #经典句子

他是东吴的阶下囚 如何用一句话就从孙权手上脱身 回到蜀汉?

他是东吴的阶下囚 如何用一句话就从孙权手上脱身 回到蜀汉?

当时孙权遣诸葛瑾向刘备求和,但蜀汉不同意,于是孙权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2018-08-07 #经典句子

《三国演义》此人说了一句话 就化解了蜀汉和东吴的误会

《三国演义》此人说了一句话 就化解了蜀汉和东吴的误会

原文的翻译如下:刘禅回到成都后,忽然有臣子上奏说,边庭来报,东吴让全琮带领军队数万,于巴丘界口屯兵,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023-08-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