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南窖村是清代繁华古商业街 曾因赵拔贡一句谎话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时间:2023-11-29 03:13:01

相关推荐

南窖村是清代繁华古商业街 曾因赵拔贡一句谎话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初闻南窖村,是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之中,当时感慨在北京的郊区,居然零星分布着不少有特色的村庄,它们或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迹,或拥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它们,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

作者:岳强

南窖村就这样走进我的视野。它坐落于大房山西麓,大房山是北京地区的历史名山,秦代称大防岭,是一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因为大防岭主脉酷似房屋,自金代起改称大房山,北京市下辖的房山区即由此得名。

从秦朝到唐朝,南窖一带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宋、辽时期,大房山成为南北政权分界线,山脉东麓的宽阔平原便是当年双方鏖战的战场。南窖村在金代有驻陵守军,到了元代中后期,流离失所的难民在山脉西麓的小盆地聚居,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渐渐有了村落雏形。村舍沿山谷而建,因为那条山谷口窄腹阔,形状如窖,又地处南岭,故名南窖村。如今的南窖村隶属于房山区南窖乡,不仅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时至寒冬,虽无春天的绿意盎然、夏日的色彩斑澜、秋季的硕果累累,但在这厚重的季节,笔者前往南窖村一观,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清末驮煤商队带来繁华商机

南窖村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村里有一条繁盛一时的清代古商街。我在这条古商街上游走时,人去屋空的店铺鳞次栉比,一阵阵寒风掠过墙皮剥落的老宅以及瓮桥旁边枝丫稀疏的古槐,熹微的阳光把我的影子投射到整洁的街面和街边斑驳的墙壁上,恍如隔世。炎凉冷暖的岁月里,过往的山风不知收集了多少古商街上悲欢离合的故事。

南窖村的繁荣与辉煌,起始于清代光绪年间。那时,大房山的煤炭资源被发现,并且大规模开采。驮煤的商队熙来攘往,为南窖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巨大的商机也使南窖村的服务业迅速崛起,各种商铺纷纷开张营业,一条繁华喧嚣的商业街逐渐形成,南窖村也实现了由农耕村落向商业集镇的华丽转身。

我们把车停在后街,然后穿过一条胡同到前街去。前街在村子南面,也叫南街,著名的古商街就是这条街道。古街的商铺一家挨一家,孔家钱庄、赵家药铺、蔡家肉铺、陈记鞋铺、霍记米粮店、杨记羊肉铺、张记果子铺、孟记膏药铺、李记铁匠铺、赵家豆腐房、赵记炸货店、王记剃头店、黄酒馆、钟表店、首饰楼、嫁妆铺……还有经营油盐酱醋的本利增、经营锅碗瓢盆的小炉匠、经营布匹的北大楼、经营杂货的益民铺子、提供住宿的史家小店以及为婚丧嫁娶提供服务的轿子坊等。每一家店铺都用苍劲古朴的楷书写着牌匾,牌匾下面或旁边有一块木质标识牌,上面用醒目的黄字写着那家店铺的简单介绍。简介分中、英两种文字,中间还有一个茅舍篱墙的装饰性图案,看上去雅致而美观。标识牌是新近制作的,但牌匾却是当年遗留下来的,有的牌匾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遥想当年,这是多么繁荣兴旺的一条街啊。但如今,那些颓败的房屋以及悬挂在门楣上的牌匾,成了一个个生机殆尽的记忆符号。

在众多商家中,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人渐渐脱颖而出。他们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宅院也建得体面。村西的王家大院,主人叫王太元,因经营杂货铺子而发家致富。那座五进大院院门朝南,一进院正对二门,西厢房四间,东厢房三间,南房兼作过厅﹔二进院正对三门,西厢房两间,东厢房两间﹔三进院正对门楼过厅,门当上镌刻着“六合同春”四个大字,西厢房三间,东厢房三间﹔四进院正对五门,门上有老漆楹联一幅,内容是苏轼《三槐堂铭》中的名句: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西厢房两间,东厢房两间﹔五进院北房五间,中间是过厅,东西厢房各三间。整座院落气势恢宏,格调高雅。与王家大院相邻的郑家大院是一座三进院落,并有一座西跨院,主人叫郑文泽、郑文亮,也是商街上的大户人家。巧的是,郑家也开杂货铺子,经营杂货生意。两家的店铺名称仅一字之差,王家的叫益兴铺子,郑家的叫益民铺子。一个“益”字,让王、郑两家都受了益。

南窖成为河套沟一带的富庶村之后,民俗文化也空前繁荣起来。清代光绪年间,南窖村的真武庙、娘娘庙、龙王庙等庙宇先后重修。狮子会、银音会、灯笼会、吵子会、炮会等民间文艺团体演出的节目,取材于乡风民俗,因为接地气,深受村民们喜爱。每逢年节或求雨祈福活动,南窖村便呈现出一派鼓乐升平的景象。

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古戏楼,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房檩上绘有历史人物、珍禽异兽以及名贵花卉,油彩笔墨鲜艳。台前一片平坦场地,不仅是村民们看戏的地方,也是南窖村举行节庆活动的场所。如今,戏台后面的抱厦化妆间已经坍塌,两面山墙也已不复存在,只剩几根柱子支撑着颓败的戏楼。戏楼后面是被当地人称作瓮桥的过街楼,过街楼西侧为娘娘庙。娘娘庙前院正殿三间,有两株古槐,一株古银杏;后院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两间,院内有古柏三棵。尽管娘娘庙的建造年代不详,但从庙内古树推断,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娘娘庙被仁义局征用,那是一个管理骆驼运输收费的政府机构。1949年以后,娘娘庙曾被用作粮油店、小学校、村公所、育红班等。如今,因年久失修,房屋已经坍塌。

灯笼会曾是南窖最受欢迎的民俗

古商街东西两端各有一座过街楼,大青石垒砌,白灰浆浇筑,顶部为半圆拱形,中间建有佛堂,双向门对开。佛堂内供奉两尊佛像,一尊面向商街,一尊朝向村外。两座过街楼相距一华里,是南窖村的标志性建筑。

商街两侧的普通民房,沿袭了木架房、石板盖顶的传统。由于石板较重,人们在选择房梁、檩、椽时格外在意。有的人家信奉桑树、皂角树、杜梨木、槐树等木头不能上房,但不管缺少哪种木料,椿木必不可少。如果建房造屋的木料里没有椿木,那么在上大梁那天,即使选一截儿椿木砍成木楔,也要把椿木派上用场。据说,椿木为百木之王,受过皇封。封赏椿树的是汉光武帝刘秀,但他在饥肠辘辘中把救命的桑葚误作椿树籽。为此,桑葚气破了肚皮。左邻右舍的树们也纷纷打抱不平,松树一气之下进了寺庙,白杨钻了天,柳树下了河,柏树跳崖后在崖壁上生了根。尽管椿树成为树中之王是由于刘秀的疏忽,但南窖人仍然认可了刘秀的封赏。在他们看来,椿木是一种能够带来好运的神木,不仅带来了古商街的繁华,也带来了南窖村民间文化的繁荣。

在悬挂着“更楼子”牌匾的一座老宅旁边,一位老人跟我聊起当年南窖村的那些民间艺术。在所有民间艺术团体中,他最推崇的是灯笼会。“灯笼会规模大,组织严密,演出水平高。”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意。灯笼会由南窖古花会演变而来,每到临近年关的时候,灯笼会的成员便从集市上买来香烛、灯油、彩纸、绸缎,一丝不苟地修灯补彩。然后,扎灯靶、刷灯碗、摆灯阵、搭灯架,清扫街道。方形灯笼的木质边框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并涂有黑漆,显得古朴而庄重。四面衬白绸,白绸上绘有工笔画图案。图画内容取材于四部古书,代表四大灯笼教派,分别为黑龙教的《封神演义》、雨龙教的《薛仁贵征东》、青龙教的《三国演义》、火龙教的《岳飞传》。每盏灯笼四幅画,讲述一个故事,阐明一个道理,并注明出处。灯笼从西庙一直挂到东瓮桥,蜿蜒二里地。在正王庙东面的广场上,还有一座灯城。转完灯城要走1.08里路,隐喻一年365天、12个月、24节气、72候的108种变数。我想,这种灯城无异于一席文化大餐,当你游完了灯城,也就把四部古典名著通读了一遍,在提升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受到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熏陶。

老人告诉我,南窖村的最后一次灯笼会活动是在1979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举办过。他轻叹一声,脸上掠过怅然若失的神情。不过,灯笼会可能会恢复。他转而又说,前些日子乡里来人,宣传灯笼会的好处,承诺恢复灯笼会,还带来了四十盏南窖村传统灯笼。这是一个好消息,南窖村发展民俗旅游,怎么能没有灯笼会呢?

拔贡院在当地久负盛名

商铺义和祥东面,有一座拔贡院。所谓拔贡,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贡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朝考合格者一等封七品京官,二等封县令,三等为教谕。拔贡院主人赵联魁是清朝贡生,位居七品,人称赵拔贡。赵拔贡曾在外地做官,告老还乡后就居住在这座院子里。拔贡院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院落,一进院基本完好,二进、三进已是断壁颓垣。

在南窖村,赵拔贡是享有盛名的文化人物。相传,清朝的一位王爷曾到南窖村考察,负责接待和陪同的主要是赵拔贡。当看到村南馒头山的奇特景观时,王爷询问那座山的名字。赵拔贡答:“债子山。”王爷疑惑:“何谓债子?” 赵拔贡说:“穷乡僻壤,欠债颇多,所以叫债子山。”王爷转身又看北山,但见山梁平直,绵延数里,中间有三个小山坳,就问这条山梁的名字。赵拔贡答:“兔子嘴。”王爷又疑惑地问:“何谓兔子嘴?” 赵拔贡说:“山梁有三道口子,就像兔子的三片嘴唇,所以叫兔子嘴。”王爷长叹一声,悻悻而去。

其实,当时的南窖村因开采东山煤炭已经富甲一方,根本不存在什么外债。村南那座馒头形状的山峰也不叫债子山,而是叫纱帽山。村北的那道山梁不叫兔子嘴,而是叫金鸡嘴。那么,赵拔贡为什么要对王爷撒谎呢?原来,那位王爷到南窖村是挑选墓地的。他听风水先生说,南窖村左青龙马耳山,右白虎杨耳山,前朱雀馒头山,后玄武中窖梁,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与赵拔贡对话后,因为山名不吉,他打消了在南窖村修建陵墓的念头。

事后,赵拔贡说,南窖村头枕东岭,脚抵西山,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当然是一块风水宝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然一隅,何等安宁。但若修建陵墓,兵匪杂据,百姓充役,山川损毁,后患无穷。因为了解修建陵墓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赵拔贡预先知道王爷的来意后,便冒险说了谎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赵拔贡拯救了南窖村,使南窖村避免了一场劫难。所以,村民们对赵拔贡感恩戴德,有人把他看作大贤大德的圣人,也有人把他看作阿凡提式的机智人物。

偌大的南窖村,有正人君子,也有疯狂的赌徒。有的人做生意赚了钱,就开始放纵自己,沾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上瘾后渐渐荒废了生意。财路断了,开支却越来越大,穷极无聊,便怀着赢一把的侥幸心理走进了赌场。这一赌,就踏上了不归路,家产输光,妻离子散,有的人甚至在极度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昔日的南窖赌场大院门前,一位老人告诉我,这里的常客下场都很凄惨,村民们把这里叫做“狼窝”。赌输的想赢回来,赢了又想赢得更多,结果赌注越下越大,直到全部输光,最后赢钱的,只有赌场老板。

位于古商街中部的南窖赌场大院,曾经是一座豪华院落。门前一对石鼓,过厅装饰考究,照壁上绘有精美壁画,房檐上是香草兰花砖雕,窗户嵌有寿字、灯笼、花卉等木雕,东南西北各门绘有以比干财神为内容的精致漆画。如此奢华的场所,赚取了赌徒们多少血泪?如今,赌场大院早已荒废,满院都是零乱的枯草。当我踩着枯草穿过一条过道时,一只野猫似乎受到了惊吓,箭一般地窜上矮墙,窜到房顶上去了。当那只野猫蹲在屋脊上向我张望时,它的身后是一幢新房的红色墙壁。新与旧的强烈反差,使我感慨万千。

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

走过村西的千年古槐,转过弯去就是墙皮剥落的过街楼。在一里地以外的村东,也有一座同样的过街楼,两座建在要害位置的过街楼,成为古商街的门户。清朝末年,掌管税收的仁义局在这里设卡,一根横梁木拦住过往的驮队,逐个查验税收凭证。如今,过街楼上已经风化的青石凹凸不平,拱形门洞上方的“南窖”二字依稀可辨。落尽叶子的枝桠伸向楼顶,在蓝天的背景下,构成一幅线条坚硬的木刻画。

中午在农家院就餐时,我们选了个临窗的位置。窗外的褐色山峦间,点缀着一树树橙黄的柿子。因为没有了叶子的陪伴,枝头的柿子仿佛悬浮于空中,在色调暗淡的山峦间显得格外醒目。“那么多柿子,为什么不摘呢?”我与老板娘搭讪。老板娘正用一把特制的旋刀削柿皮,然后把削好的柿子用麻绳串起来,悬挂在向阳的屋檐下晾晒。那些即将成为柿饼的柿子,便成了农家院里一道红彤彤的风景线。听到我的问题,老板娘停下手上的活计,慢条斯理地说,有的柿子树长在崖上,不好摘。再说,现在柿子已经发软,一摘就破了。等到腊月,柿子冻实后再摘,就不会损坏了。她莞尔一笑,又说,到那时,柿子也被鸟吃得差不多了。

很多水果怕冻,但柿子不怕,越冻越甜。隆冬时节吃冻柿子,是绝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南窖村山野里的鸟蛮有口福的。

房山的磨盘柿遐尔闻名,是一种珍贵的土特产品。那么,为什么把一树又一树的柿子舍弃在山上呢?店家说,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了,老人们又干不了摘柿子这活儿,只能雇人。摘柿子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树上摘,一个人在树下用编织袋接着。雇两个人,一天的工钱是三百多元,还要管一顿饭,并且送一盒中档香烟。柿子摘下来后,销售也是问题。如果没有门路及时销出去,就得不偿失。

望着窗外满山的柿子,我不禁想起古商街上的山货店和果子铺。当年的南窖村人丁兴旺,不缺采摘人手,而摘下来的柿子刚好成为那些店铺的货源,销路也是现成的。南来北往的客商在一饱口福的同时,顺便把磨盘柿带到各自的家乡去,让他们的父老乡亲也品尝到京城西南山野里的美味。

我对柿子格外偏爱,不仅喜欢吃,还喜欢在阳台摆上几溜儿。过去冬储白菜,现在冬储柿子。寂静的冬夜,当晶莹的柿子在皎洁的月色中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南窖古商街以及古街南边山坡上那些无人采摘的柿子便浮现在眼前。

(原标题:繁盛一时的南窖古商街)

来源:北京晚报

摄影:岳强

流程编辑:TF02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漫步、悬崖边2024-02-20 06:13漫步、悬崖边[宁夏网友]103.228.204.86
    @#define NULL赵拔贡的一句谎言竟然影响了整个村庄的命运,太有意思了!
    顶7踩0
  2. #define NULL2024-01-09 16:43#define NULL[湖南省网友]202.38.149.66
    南窖村的历史真是丰富多彩啊!
    顶7踩0
相关阅读
曾厝垵 一片充满小吃的商业区 凭什么成为了厦门最文艺的地方

曾厝垵 一片充满小吃的商业区 凭什么成为了厦门最文艺的地方

做为热门的旅游城市,每年来到厦门的游客也是非常之多,常规景点除了鼓浪屿、中山路、南普陀寺、厦门大学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游客必定会来打卡的,那

2009-11-20

泸州:“千年画卷 醉享张坝”第六届桂圆文化节9月8日开幕

泸州:“千年画卷 醉享张坝”第六届桂圆文化节9月8日开幕

今8月20日,千年画卷 醉享张坝第六届桂圆文化节新闻通气会在张坝景区桂水山庄召开

2020-10-14

九寨沟鲁能胜地文化小镇 / 中建西南院

九寨沟鲁能胜地文化小镇 / 中建西南院

CSWADI项目简介鲁能胜地文化小镇项目位于九寨沟县打造的12个景区之一中查沟鲁能胜地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1018006㎡,总建筑面积132506 09㎡,地上达到近7万㎡

2016-08-10

「花好月圆话咸阳」厚重历史焕发活力 老街彰显文化自信

「花好月圆话咸阳」厚重历史焕发活力 老街彰显文化自信

依托辖区古朴的中山街、北平街、花店巷等老街,延伸至南阳街、果子市街等巷道,中山办积极探索新的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商业概念重塑、创意产业导入、历史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