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苏轼一首经典的听雨诗 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这一生至少要读一遍

时间:2023-11-25 05:26:01

相关推荐

苏轼一首经典的听雨诗 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这一生至少要读一遍

苏轼的才华足以比肩盛唐时期的李白,当时的宋神宗就拿他与李白相比,读过了苏轼的文章之后,他问身边的大臣:“苏轼可以与哪个古人比作?”有人说是李白。宋神宗听后不以为然,他说:“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这个故事也是记录在《庚溪诗话》中。可见在宋神宗的心目中,苏轼的比李白更有才华,还更有学问,李白虽然有苏轼的才华,但是没有读苏轼那么多书。

宋神宗的评价很高,也说明他极为推崇苏轼,当然这也是有历史原因,其实唐朝的诗人普遍没有宋人读书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刊印书籍成本比较高,只是到了宋朝之后,书籍才普遍流传,苏轼读书多是一定的,李白肯定没有他读得多,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那在我看来两人都是伟大的诗人。

虽然宋神宗对于苏轼极为推崇,但是他并没有重用苏轼,反而还把他流放到外地,直到晚年苏轼,宋徽宗继位之后,为了大赦天下,苏轼才得以从儋州回来,但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是垂垂老矣。纵观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少年时代名满乡里,此后去到京城,名气越来越大,可是他的人生之路又走得极为艰辛,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宋神宗先是贬到黄州,此后又是惠州和儋州,吃尽了无数的苦头。

苏轼特殊的人生经历,也让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往往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实有着他对于人生更为深沉的解读,以这首《雨夜宿净行院》来说写得就很深刻,通篇不仅非常的抒情,同时那份哲理,还有他对于人生的解读,那也是达到了出神入的境界,所以这首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复杂的情感变化。

《雨夜宿净行院》宋代:苏轼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那这首诗写于什么时间,各种文集里没有明确注明,从字面上来看,应当是属于后期的作品,当时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借宿在净行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对于苏轼来说可谓是百感交集,所以他从中也是有所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从中告诉了世人很多的道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读这样的作品,也应该要有所悟,只有这样读诗才有意义。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有趣,同时也非常的深刻,“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我现在是穷困潦倒,但是我的芒鞋不踏利名场,对于那些我早已不感兴趣,只希望拥有一叶轻舟,这样我就可以寄情于山水,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短短的两句可谓是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还有对于未来的展望。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最后这两句则是紧扣主题,去突出夜里的“雨”,以此来展开来描写内心的变化,一个人在林下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这个地方异常的安静,也没有灯火去照亮我的凄凉。在这两句诗中,也足以感受到苏轼的无奈,还有骨子里的忧愁,但是写得却很含蓄。

苏轼的诗也是和他的人品一样,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这首《雨夜宿净行院》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同时又有着一种深刻的哲理。苏轼通过自身对于人生的感悟,以此来告诉世人,一个人最好的归宿,那就是寄情于山水,去拥抱大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放下,去过最真实的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洞庭居士2024-01-07 12:11洞庭居士[西藏网友]203.0.43.144
    苏轼的听雨诗真是经典之作,每一句都蕴含着大智慧,读一遍绝对不够,这一生至少要读上百遍!
    顶9踩0
相关阅读
苏轼最奇特的一首诗 首尾两句完全相同 后人夸奖不已

苏轼最奇特的一首诗 首尾两句完全相同 后人夸奖不已

华夏大地,文化灿烂,英才辈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骄子

2010-06-28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 其中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更是成为至理名言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诗 其中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更是成为至理名言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天才来说,他她们都是生活中的智者,可能往往写下一首诗,或者写下一首词,可能作品看似很普通,但是诗人那种高超的表现手法,以及诗人

2023-07-04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 读一遍受益终生!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 读一遍受益终生!

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二、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2007-03-23

苏轼洞房花烛夜有感而发 写下首词 句句“香艳” 读完令人脸红

苏轼洞房花烛夜有感而发 写下首词 句句“香艳” 读完令人脸红

在我们后世人看来,苏轼能拥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么他的一生肯定也特别辉煌,其实不然,苏轼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一生不被重用,屡次被贬

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