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袁世凯原配于氏:老公跟她开了句玩笑 她的回答使她一辈子守活寡

时间:2023-11-24 03:16:01

相关推荐

袁世凯原配于氏:老公跟她开了句玩笑 她的回答使她一辈子守活寡

袁世凯曾在写给二姐的信中多次抱怨正妻于氏,说她“性情甚劣”、“时常生事”。其中的厌烦之意跃然纸上。

据袁世凯家的轿夫冯培德和曾经的家庭教师杨景震回忆,袁世凯的正妻于氏,不仅作风正派,而且性格极为敦厚。

这就奇怪了,在同一个人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化的评价呢?

于氏究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很多人说于氏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其实于氏却是出自于大户人家,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大家闺秀。她读过一些书,模样也很周正。于氏的父亲名叫于鳌,在当时的陈州是一位家产万贯的大户。他的家中曾悬挂过“双千顷牌”,其家的良田至少都有千顷。在地方上算是一名十足的豪绅。

袁世凯更是出自于官宦世家,他的叔祖袁甲三曾镇压过捻军,依此累官至漕运总督。他后来被过继给的叔父袁保庆曾经是江南盐巡道。而叔祖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后官至户部左侍郎,曾先后辅佐过李鸿章、左宗棠。还有一位长辈袁保龄曾任清朝内阁中书。

袁家子嗣非常多,与袁世凯同辈的少年就有十多个,但是袁世凯却独被家族看重。他们押宝袁世凯才是可堪造就之才,是袁家未来兴盛的希望。在袁世凯年少时,长辈们就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授、培养。

古人娶妻讲求门当户对,尤其是像袁世凯这种官宦世家。当袁家为袁世凯选择佳偶为妻时,很快便选中了于氏。于氏也不是随随便便被选中的,应该是袁家经过一番调查后决定将其作为袁世凯的正妻的。这说明于家在当地的地位应该比较高。

于氏的性格,袁家应该也曾调查过。如果她性格真的卑劣,性情不佳,袁家又怎么可能让其成为被寄托未来的袁世凯的正妻呢?从这一点来看,袁家轿夫与家庭教师说她作风正派且敦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如此,袁世凯又为什么这么不待见于氏呢?甚至在信中说出那样的话呢?这中间有个缘由,与一句玩笑话有密切关系。

袁世凯娶于氏时,正值自己刚刚科举落第,心情低落。

1876年是清朝乡试之年,袁世凯从京城回到河南老家参加科举。他觉得自己在那些叔叔等长辈们常年的言传身教下,自己已经学有所成,考取个举人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世事不可能都如他意,他这一次名落孙山了。看着张榜时考中的士子兴高采烈、相互庆祝的气氛,袁世凯心情无比落寞。

可能是当时袁家想着袁世凯必定会中举,来个双喜临门,也可能是他的生母跟养母等长辈想要鼓励一下他,安慰下他孤寂的心灵,于是便于当年开始张罗给他办喜事。于氏就是这时候进了袁家的门。

1876年底的新婚之日,17岁的袁世凯穿着丝绸马褂端坐在床边,对自己的第一位妻子充满了莫名兴奋。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自有一番甜蜜。此时袁世凯沉浸在新婚喜悦中,暂时忘却了科举落第的难过。

在结婚之后的头两年,两人的关系应该还是很和谐、恩爱的。就在这两年,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出生,初为人父的袁世凯喜悦异常。不过好景不长,美满的婚姻总是难以持久,矛盾逐渐开始出现。

一天晚上,袁世凯回家,于氏服侍丈夫洗澡睡觉。于氏自己也开始净身,准备睡觉。当于氏脱下外衣时,袁世凯看到,于氏的腰间缠绕着一条非常土气的大红绣花缎子腰带,可能不自觉想起了以前的一些风花雪月,张口就来了句玩笑话:

看你打扮的样子,活像个马班子。

马班子是河南的一句方言,并不是一句好话,乃是指青楼女子。

这于氏是一个作风正派的大家闺秀,哪里听得这样的话,当即生气地怼了一句:“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意思是我是你明媒正娶的妻子,我有娘家,不是你的姨太太。

这下子扎了袁世凯的心口窝,他万万没想到妻子会这样顶自己,他的生母就是一名姨太太,这也是他一直比较忌讳的事,自觉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和遗憾。他觉得于氏是在嘲笑自己是妾生子,非常恼怒,当即摔门而去。

从此之后,他几乎不再与妻子同房。

这一句玩笑话的一问一答其实反映了很多问题。

袁世凯的恼怒,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妾生子”这个暗讽。

他忘记自己开玩笑说对方是青楼女,这对于一个清白的良家女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侮辱。而妻子马上回答说自己不是姨太太,可能也是脱口而出的辩解,人家的意思,也并不一定就是讽刺袁世凯的母亲,只是他自己选择了对号入座而已。

自己拿这种话题当作玩笑,却不允许对方开玩笑。一着急就摔门,袁世凯的心胸无疑有些狭隘。

袁世凯在结婚之前,曾跟随长辈去过很多地方,见识颇广,有相当多的阅历。

1866年,捻军势力北移,河南战事稍歇,袁保庆终于得到休息,被调任至山东济南为知府。当时年届四十的袁保庆仍没有子嗣,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于是便将袁世凯过继给他为子。当时袁世凯已经七岁。

从这一年开始,袁世凯一直跟随叔父的官职调动在各大城市中辗转。从项城到陈州,又从陈州到济南,后来又从济南到了南京。

袁世凯生性好动,不喜欢约束,行事肆无忌惮,不是很检点。早在济南时,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这种种景观中,都可以经常看到袁世凯的身影,他甚至连街边的店铺都时常流连忘返。他的玩心之重,一度让袁保庆为其所请的老师王举人感到头疼。

后来袁保庆到南京署理江南盐运道,无论是地位还是财产,都比以前翻了一番。而南京又是六朝古都,经过太平天国之变后,迅速得到重建。亭台楼榭,纸醉金迷,南京逐渐恢复了其繁华。当时正处于热血方刚时期的袁世凯,一来到这个城市,就喜欢上了它。

袁世凯尽管有叔父的管教,但是处于少年天性,还是经常外出,与一些富家子弟、官宦子弟聚堆,下棋、赌博、骑马、游乐,样样精通。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袁世凯已经成为南京城内小有名气的风流公子哥了。

有史料记载说,袁世凯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对家中的婢女产生了兴趣,手脚不老实。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流连于青楼。后世的一些史学家评价袁世凯的少年时代为“游惰怡荡”,十足的公子哥。

在南京,袁世凯呆了六年之久。

后来他的叔父兼养父袁保庆不幸去世,袁世凯又应叔父袁保恒之约前去西北。当时袁保恒正在辅佐左宗棠在西北督办军务。袁保恒也是觉得袁世凯气质不凡,足可成器,才决定召他过来。

袁世凯在西北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跟随袁保恒到了北京城,之后又去了开封城。

这些经历对于十七岁还不到的袁世凯影响非常大,既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有了更高的见识。

夫妻双方如果经历相差太大,相互之间很难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就很难建立深厚且牢固的感情,关系破裂,是早晚的事。

于氏一生只生活在陈州老家,她接触的同龄男子估计也就是袁世凯了,并没有像袁世凯那般丰富的经历。不管是对于男女之事,还是对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认识,都与袁世凯相差太远。

我们合理推测一下,估计在这个关于腰带的玩笑之前,两人的谈话已经有些不太投机了。

至于这个玩笑,袁世凯也可能是想与于氏开开玩笑调调情,想要在睡觉之前烘托下气氛。按照他以往的经历,于氏应该会红着脸,拿起小拳拳捶打袁世凯,然后两人在打闹下,气息急促地共赴巫山。

可是于氏没有太多这种经历,她不明白这话背后的意义,只以为袁世凯是真的笑话自己的穿着。她没有回以温柔,反而是一句冷清清的嘲笑。而这个嘲笑,又恰恰戳中了袁世凯的痛脚。于是此事便成了夫妻二人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此事之后,袁世凯一心想要返回大都市,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出路。在后来的官场经历中,袁世凯便一直让于氏留在河南老家,自己则在官场闯荡的同时,到处拈花惹草,娶了一房又一房的姨太太。

他先后共有九名姨太太。

大姨太太沈氏是一位名妓,曾在袁世凯落魄时资助过他,他向沈氏承诺,苟富贵后,绝不相忘。他也的确如此,将其娶回了家。沈氏本人没有生育子女,袁世凯便让他的儿女称之为亲妈。重要的场合,她也以太太的身份出席。

袁世凯曾以“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身份驻于朝鲜。当地的一位朝鲜贵族为了讨好他,将自己的女儿金氏连带两位侍女一同送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根据年龄大小,将三人都纳为姨太太。于是便有了白氏、金氏、吴氏三位朝鲜籍姨太太。

五姨太太杨氏因为三寸金莲被袁世凯喜爱。她本身也擅长管理各项事务,袁世凯便将本属于正妻于氏的权力交给了五姨太太。这项“技术工种”在一个大家庭里相当难得,所以她一直备受袁世凯喜爱。

六姨太太叶氏是一位江南美女,同样是一位风尘女子,还是次子袁克文进献给他的。

在袁世凯五十岁时,又收了自家的使女为七姨太。

清末,袁世凯被收回所有官职,被打发回老家养老。为了缓解心中积郁,袁克文给他进献了一位风尘女。大姨太也将自己的丫鬟送给了袁世凯。这样,袁世凯就有了九位姨太太。

这九位还只是娶回家的。据说,袁世凯还与一位名叫小白菜的民间女子有过一段感情。他在朝鲜期间,与当时实际执掌朝鲜权柄的闵氏,还有过不清不楚的关系。

于氏作为原配妻子,在这期间一直显得没有存在感。袁世凯即便将其儿子袁克定带在身边,也不愿意将于氏带出老家。

后来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袁世凯才将于氏接过来,照顾母亲。清末,清朝册封于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同样没有改变她的地位。于氏即便跟在袁世凯身边,也一直充当了门面的作用。一直与袁世凯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家中的管理大权一直掌握在五姨太的手中。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于氏自然也搬进了中南海居住。在中南海怀仁堂延庆楼后面,有一处三进的大院子,叫福禄居,便是于氏跟她的儿子袁克定一家所居住之地。

袁世凯虽然不喜于氏,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在他担任大总统时,他隔三五天会到福禄居去看望下于氏。袁世凯先问候下于氏:“太太,你好。”然后于氏回礼:“大人,你好。”随后两人聊几句家常,一场对话就这样结束。

表面看上去相敬如宾,实际上已经形同陌路了。

长期处于这样的封闭环境之下,于氏的见识自然不可能增长多少,她甚至连很多社交基本礼仪都不知晓。

作为明面上的总统夫人,有时需要接见一些外国宾客,闹出一些笑话。

有一次,一位外国来宾初次与她相见,想要来个吻手礼,于氏急忙将伸出去的手收回,面露仓皇之色,外事无小事啊,这件事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此事被袁世凯的小妾们添油加醋地告到袁世凯那里,老袁的脸当即有些绷不住了。他下令,以后需要于氏出面接待宾客的,一律由次女及三女陪伴,由她们照料问答;于氏在公开场合不准开口说话。

于氏也是一个正常女人,袁世凯如此待她,她自然会有很多意见。从那个腰带的玩笑就可以看出,于氏还是会还击袁世凯的。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袁世凯自然会对她很是厌烦,觉得她性情卑劣,无事生非。

其实,于氏的性格是温吞不变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她,得出的结果自然不同。夫妻一场,鞋子合不合脚,你说她的老公袁世凯能不知道嘛?

在袁世凯过世之后的四五年,于氏也在老家去世了,她在死后仍然享受到了标准正妻的待遇。

据当时从北京特意赶来为她主持丧事的萧景泉老人说,于氏的丧事用得是“皇杠”,共64个杠夫。这与袁世凯去世时的规格是差不多的,也算是为自己“争得了一口气”。

于氏去世之后,与袁世凯埋在了一起,你老袁再烦我,我也待在这里不会挪窝,再也不用看袁世凯及其姨太太们的脸色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于氏作为袁世凯的原配妻子,没有像后来的陈诚发妻等一样被老公休掉,或被迫离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袁世凯虽然架空了她,但她正妻的名头却无人能够替代。

从这方面讲,袁世凯也还算是有些良心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沙园企划部メ罗'S2024-01-06 22:49沙园企划部メ罗'S[黑龙江省网友]43.240.62.71
    这是孟老爷子挽留马陵道的宝贝女儿,愿得罗带三生愿。
    顶4踩0
相关阅读
帝王之师于慎行——(4)于氏宗祠及于文定公祠

帝王之师于慎行——(4)于氏宗祠及于文定公祠

两侧楹联为:系出赤山锦世泽,世居东阿振家声

2019-11-30

小三寻死觅活要上位 原配回怼一句话 涂磊都忍不住大赞!

小三寻死觅活要上位 原配回怼一句话 涂磊都忍不住大赞!

在男女感情当中,现在真的是有了很多的第三者过来插足,但是感情的事又是不能被控制的,尤其是一些男子对于第三者,他们真的是特别的喜欢,从而就这样伤

2023-10-15

小三街头被原配打骂 路人上前劝架时 因原配一句话立马报警!

小三街头被原配打骂 路人上前劝架时 因原配一句话立马报警!

网友路过现场时,两个女人正在路边厮打,可以看得出白连衣裙的女子是原配,而黑衣女子是小三,原配对小三不仅出拳脚打,嘴巴也一颗都没有闲着,使劲的破

2023-05-08

穿越种田文:古代版灰姑娘 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穿越种田文:古代版灰姑娘 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穿越种田文:古代版灰姑娘,表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希望大家喜欢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