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20年江苏高考名师猜题卷1(语文)

时间:2023-11-11 03:39:01

相关推荐

2020年江苏高考名师猜题卷1(语文)

2020年江苏高考名师猜题卷1-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国学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________的国学著作,凝聚了很多古人的智慧,难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国学的________决定了国学阅读必须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唯有细嚼慢咽,拒绝________,才能真正领悟慢慢领悟,融会贯通。

A. 卷帙浩繁 鱼龙混杂 生搬硬套

B. 洛阳纸贵 参差不齐 生搬硬套

C. 卷帙浩繁 参差不齐 囫囵吞枣

D. 洛阳纸贵 鱼龙混杂 囫囵吞枣

1.C 【解题思路】“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洛阳纸贵”形容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生搬硬套: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机械地搬用他人的经验做法,结果事与愿违。也泛指机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怎样处理学生,如果不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是了。

①家长对此有异议

②如果老师违规或者存在师德师风等问题

③还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或者投诉举报

④都属于教育方式方法的范畴

⑤涉及违法犯罪的则有相应的法律解决渠道

⑥可以通过与学校、老师沟通的方式来解决

A.⑥②④①③⑤ B.⑥⑤②④①③

C.④①⑥②③⑤ D.④⑤①⑥②③

2.C【解题思路】本语段侧重阐述老师处理学生不当的应对方法。从相关语句可以看出,老师处理学生不当有三种情况:“不涉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空缺前语);“违规或者存在师德师风等问题”(②所言);“涉及违法犯罪”(⑤所言)。作答时先按处理不当的程度,由轻及重安排语句的基本顺序,同时找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3.下列联语从上下两句的关系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B.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杜荀鹤)

C.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D.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

例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3.A 【解题思路】A项,上句“请看”是前提,下句“已映”结果,前后句为条件广西,为流水对。例句“唯将”句是手段,是“报答”是目的,也为流水对。而B、C两项的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对比分明,是反对。D项为正对。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社会难免会没有阴暗面,我们常常喜欢放大黑暗,然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义愤地谴责和鞭挞黑暗。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做那束光,那束在黑暗来临的时候照亮他人的光。谴责和鞭挞让我们高尚,但没有后续行动,高尚也仅仅是口头的。

A.客观公正地对待阴暗面

B.用积极的行动影响世界。

C.用大爱之心去温暖世界。

D.要做名副其实的高尚者。

4.B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从文段整体着眼进行考察,找出关键句,其次要弄明白比喻句的含义。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叙述社会现象,第二句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句话围绕提出的观点进一步阐述理由。三句话,第二句是关键句,应据此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而这一句又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核心词语是“照亮他人的光”,根据上下文,应指“积极的行动”,而不是“大爱之心”,所以排除C。

5.下列各项中,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是( )(3分)

A.成功产生于长期的坚持中。

B.人生安全不能靠虚幻维持。

C.讽刺无所作为的消极等待。

D.临溪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5.C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认真读图,看清画面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图中某君在垂钓,鱼竿的垂线与悬崖之间已经结了蜘蛛网,说明垂钓者长时间一动未动,在垂钓过程中,他没有采取任何主动行为,只是在消极等待。由此可知答案C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

《鸿雪因缘图记》序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发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第二卷。其第一卷,阮相国、祁尚书序之矣。道光辛丑秋,自珍游淮,以内阁后进礼谒公浦上,睟乎其容,慰劳有加,使自珍缀言于第二卷之简端。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古今名臣硕辅所遇之世不齐,为承平之臣易乎?为优劳况瘁、盘根错节、立奇功、勘大变之臣易乎?则必曰为承平者易矣。虽然,固有辨。今使所遇而永承平无事也,起家功名,致身华贵,一切勿问,固不得预于贤大夫之数。其人固良易贤矣,不甘以科名华贵竟矣,不过博览书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备人主燕闲之顾问,宦辙所至,宏奖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奋舞之,其人虽贤,诚无甚难及者。若乃内韫含韬略,外示纾余,蓄孟门、积石于方寸,可以谈笑生风雷,而汪洋澹涵,冲乎夷易,使人不见驶疾惊骇之迹,猝有事变,投袂而起,若劲弩激箭之发,若储之数十年于其怀抱间者。之人也,盖于天下可以常、可以变之全局大势,烂熟于胸中,而不可方物以逶迤于承平华贵者也,斯岂寻常意计所能以臆轩轾者?今我麟公,殆其人哉,殆其人哉。

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回翔之态。公弱冠通籍于全盛之朝,家世翔华,山川清晏,宜其然也。然而微窥公行部所及,山川形势,人民谣俗,古迹今状,皆备载之,弗为无本之说,与不急之言,而又问民生之疾苦,讨军实之有无,天下形势,半在于是。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勘大变之臣易乎 勘:平定

B.殆其人哉 殆:赞赏

C.侈门内之祥和 侈:显扬

D.与不急之言 急:紧要

6.B 【解题思路】殆,差不多。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自珍是作为后进内阁的官员拜见麟公的,麟公和蔼可亲,给了他很多安慰和鼓励,且让龚自珍为他的第二卷画作序。

B.作者认为,天下太平时的臣子好当,但是他们也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一生平庸,无所作为。

C.作者认为,麟公是太平时代的官员,却不是只知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能用寻常的意想和估计去推测他的为人。

D.《鸿雪因缘图记》内容丰富,有人间亲情,有家族情况,也涉及人民困苦的生活,军备虚实,以及天下的形势。

7.B 【解题思路】天下太平时的臣子“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一生平庸,无所作为”的概括不当,文章只叙写三种官员的状况,并未言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没有说明天下太平“容易滋生贪图享乐、追求荣华富贵的思想”之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微公命,自珍固有所欲言,重以公命,乌能无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即使没有麟公的要求,我本来也想讲几句话,现在再加上他的要求,我又怎么能够不说话呢?

(2)然而麟公有意隐藏自己的学问,不想在形式上加以夸张,只是将它们寄托在自己的那一百六十幅绘图记事中而已。

【评分标准】(1)得分点:微,即使没有;固,本来;重,又加上;乌能,怎能;语意通顺。(2)得分点:姑,暂且,有意;韬晦,隐藏;名目,形式;托,寄托;语意通顺。

9.作者分析了哪三类“承平之臣”,请利用文中词语进行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示例】致身华贵、一切勿问者(或:非贤大夫之数者);不甘以科名华贵竟者(或:博览书史、宏奖士类者。或:无甚难及者);蕴含韬略而外示纾余者(或:非寻常意计所能以臆轩轾者)。

【解题思路】仔细阅读全文,明确答案在第二段。对第二段进行层次划分,进一步明确答案在“虽然,固有辨”至“今我麟公,殆其人哉,殆其人哉”之间。其间共四大句话,一、二句各说一类“承平之臣”,三四两句说第三类“承平之臣”。然后抽取关键词语,组织语言,其语言形式须为“……者”。

【参考译文】

《鸿雪因缘图记》是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山满族麟庆公的大作。从梳小辫丫儿的幼年时起,到四十岁,麟公把自己的经历绘成八十幅图画,这八十幅画就作为第一卷。从四十岁到五十岁的经历,麟公又绘成了八十幅画,把他们作为第二卷。相国阮元,尚书祁隽藻已经为第一卷画写了序言。道光辛丑年(1841年)秋天,我到淮河沿岸游历,我作为后进内阁的官员按照礼节到浦口拜见了麟公。麟公和蔼可亲,给了我很多安慰和鼓励,他又让我在第二卷画的前面写几句话。即使没有麟公的要求,我本来也想讲几句话,现在更加上他的要求,我又怎么能够不说话呢?

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大臣,辅佐皇帝的杰出人物,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是在天下太平时作臣子容易,还是作一个历经优患、鞠躬尽瘁,在盘根错节的复杂形势下,建立伟大的功勋、平定剧烈的事变的臣子容易呢?答案一定是在太平时期作臣子容易。即使这样,我还想再分析分析。假如今后我们经历的是永远太平无事的时代,依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开始起家发迹,获得高官厚禄,于是其他事情就不闻不问了,这样的人是不能算在优秀的治国人才行列中的。那些固然是优秀高尚的人,不甘心满足于经过科举考试,获得荣华富贵生活一辈子的人,也不过是广泛地阅读各种经典著作和历史著作,很全面地了解以往的典章、制度。这样,他们对上面,就可以作为皇帝休息时闲谈的顾问,而他们不论去哪里作官,都会广泛地奖励读书人,向皇帝推荐有真才实学的人,并且鼓励他们奋发上进。这些人虽然很好,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地方;而如果有人内里蕴蓄着杰出的计谋和策略,外面看起来却很悠闲平静,把孟门、积石这一类险要的地形,牢记在心里,就能够在闲谈中表露出自己惊天动地的见解和抱负,而又心胸宽广,微波荡漾,谦和平易,使人感觉不到他的波浪起伏、奔腾万象的思维的痕迹,一旦情况突然出现变化,可以马上挺身而出,好像强劲的弓弩射出的利箭,好像应付事变的办法已在他胸中筹划积累了几十年。这样的人,对于如何处理天下可能是平常也可能是突然变化的全局形势,在心里已经盘算得非常非常周到了,人们是不可以把他当作在太平时代,在享受高官厚禄的人群中混来混去的人,怎么能够用寻常的意想和估计去推测他的高低呢?现在,我们的麟公,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

在一百六十幅图中,虽然也谈到了人间亲情的快乐,渲染家族的吉祥和睦,带着笔墨去上朝,接受任命去外地巡视,没有激昂慷慨的话,而有温和舒展的仪表。麟公刚刚成年就在全面兴旺发达的朝代,到中央政府作了官,而又出身一个世代华贵气派的人家,天下也很太平、安定,自然养成了他这样的风度。然而稍微注意一下麟公任职所到的地方,他在图中都记载下了当地的山脉河流,地形地貌,百姓的风俗习惯,以往的陈迹和现在的状况,不说没有根据的话和没有什么要紧的事,而又注意询向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研究军队和军备的虚实,天下的形势,有一半在图中反映出来了。然而麟公有意隐藏自己的学问,不想在形式上加以夸张,于是,只是在自己的那一百六十幅绘图记事中反映出来。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

王沂孙

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0.“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示例】一别经年,几次在梦境中欲回故乡,却终究梦不到家,写出友人飘零的身世,令人怅惘;想见旧居的池沼,在这春日也应已是一池绿水,生满了春草,褒扬周密词句有清丽别致之意,写出有人才思的敏捷。

11.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答案示例】在清风明月下交游,山川万物引发慨然怀抱,友人酷爱自然,笔触多及清风明月、山川美景,风雅情致,倜傥潇洒,令人羡慕;可后来风月依然,山川破碎,词人身世浮沉,行踪无定,满腔愁情却无诉说之处,不堪其苦。

【白话译文】

草窗词有白石飞仙的飘逸清空,兼紫霞翁的凄迷谐婉之调。岂料如今一曲歌罢,赏音寂然,知音顿少。想必草窗曾几番幽梦,魂归故里,但见旧家池馆,人物两非,丛生青草。

往昔在清风明月下交游,山川万物引发慨然怀抱,此时凭借什么才能告知你春天又已来到?空留下写满江南离恨的词卷,夜夜思念故人,萍花也凋残衰老。

【诗歌鉴赏】

词从草窗的艺术渊源与师法门径落墨写起。开篇扣词卷,而草窗平生之事业正在于此。上片立意于草窗的师法渊源,下片则概言草窗词作的主要内容。起句以“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来总结周密词的特色。既有姜夔词的“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又有杨缵词凄婉的情韵。“几番”二句,写南宋亡国后两人一别经年,友人几次在梦境中欲回故乡,却终究梦不到家,令人怅惘。而想见旧居的池沼,在这春日也应已是一池绿水,生满了春草,又实有褒扬周密词句清丽别致之意。“风月”“山川”二句八字,将草窗笔下万千景物与心情笼于其中,清雅而凝重。风月依然,山川破碎,词人身世浮沉如雨打浮萍,行踪无定。即便有满腔愁情,却无诉说之处。用笔简炼,而草窗之性情毕现。“风月”句,重在“交游”。既指周密词中描写清风明月、山川美景的词作,也借词回忆了二人昔日共赏春风秋月的往事。“空留”两句收归作结,突出表现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 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6) 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 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赵翼《诗论》)

(8) 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论语 微子》)

12.(1)汩余若将不及兮 (2)乃不知有汉 (3)城阙辅三秦 (4)唯见江心秋月白(5)相与枕藉乎舟中 (6)雕栏玉砌应犹在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来者犹可追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除熟记课文及相关名句外,还须注意一些字的写法,如“汩”不要写成“汨罗江”的“汨”字,“城阙”的“阙”字不要写成“阕”字,“枕藉”的“藉”字不要写成“籍”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自力正直,巍巍德荣。”

吟诵着久远的诗句,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跨过一条淡淡的小溪,那一排岩石后面,就是父亲种的两棵梧桐。青绿色的树皮光润洁净,细直的树干像挺拔的腰杆。春天,满树紫花,恍若云霞;夏天,浓荫蔽日,凉风飒飒;秋天,风吹叶落,满地金黄;冬天,墨枝披雪,遒劲沧桑。

“一棵是我师傅的,一棵是你的。”

“你的呢?”

“我是这片石头,守着你们。”

说话的是父亲,问话的是我。

父亲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家里穷,十几岁不得不出门学艺。从没听说过古琴,到对古琴如数家珍。从第一次选料做琴,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父亲整整用了二十年。靠着斫琴以及古筝等其他乐器的制作,父亲吃饱了饭,有了积蓄,成了家。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一台学习机的许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我长长地替父亲叹了口气。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而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3日 )

13.父亲种下两棵树,为什么要一棵给师傅,一棵给儿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示例】 ①一棵给师傅,表达对师傅的爱戴和对前辈匠人的敬仰,以及多年来对师傅的愧疚和弥补;②一棵给儿子,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工匠精神。(每点2分)

【解题思路】 作答本题,要结合故事情节,从主题思考入手。文章实际写三代人斫琴的故事,重点写自己跟父亲学习斫琴,据此可知本文旨在歌颂民间艺人和工匠精神。梧桐树是斫琴的良才,象征工匠精神,而父亲的师傅是前辈匠人,“我”是继承者,父亲是梧桐树的守护者。如此思考,可有正确答案。

14.文中“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案示例】 ①交代对父亲教诲的态度,点明少年时学习斫琴的结果,以便与成人后学习斫琴形成对比;②标明叙写少年时学习斫琴的结束,自然引出对成人学习斫琴的叙写,使文章节奏分明。

【解题思路】考查的句子在文中,作为独立一段出现。分析这种句子的作用,首先要从内容上考虑,说明其实际意思,其次要从行文结构上考虑,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这一句将自己学习斫琴历史的叙写分为前后两部分,可从点明学习态度、便于前后对比、自然引出下文、显化文章节奏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15.标题为“斫琴心语”,根据文本,概括“心语”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示例】 ①斫琴要艰苦奋斗、长期坚持的精神;②要有虔诚敬畏之心,不可轻侮万物;③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④深爱自己的职业,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答出3点,每点1分,答出4点得5分)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通读全文,抓住体现三代匠人品质的行为进行概括。父亲15岁学习斫琴等的情节,可以概括出答案所示的第①点;毁木的情节可以概括出所示答案的第②点;父亲关于斫琴的教诲可以概括出答案第③点,“我”对斫琴的新体悟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④点。

16.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案示例】 ①先写父亲弹出的琴声,再写幻生出的美好画面,虚实结合,以便歌颂斫琴匠人;②问答句用四言体古诗句的形式,与开头的诗句相呼应,庄重典雅,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③“琴为心声,人琴合一”的回答,以“心”和“人”暗扣“斫琴心语”,点明歌颂民间艺人和工匠精神的主题。(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根据“恍惚中我似乎听到”,可有虚实结合的赏析;根据位置和四言体古诗句,可有首尾照应、庄重典雅的赏析;根据“琴为心声,人琴合一”,抓住“心”和“人”,可有扣合标题、点明主题的赏析。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於可训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因此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但是,当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现实中遭受挫折、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又无力抗争、不愿屈服时,也有转而以一种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或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态度对待现实者。这固然也被古人视为一种骨气或风骨,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一种比较消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历代都有这样的隐士或逸人,但魏晋时代的士人似乎于斯为甚。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骨又有性质上的区分。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侧重于人的主体性,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风骨也指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具体到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员来说,风骨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心为公的品格,是光明磊落的胸襟,是清正廉洁的作风。

17.以松、竹、梅中任一对象为例,具体解释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6分)

(1)对象的性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质力量的性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示例】(1)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如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2)人根据对象的自然属性而联想到某种人文精神,如从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想到的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结合划线词语所在句前的“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可知“对象的性质”就是对象的对象的“某些特性”,即对象的自然属性,如下文说到的“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而“本质力量的性质”就是“人格力量”,即某种人文精神,如上文所说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和“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散的情怀和意趣”。

18.松、竹、梅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①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松、竹、梅容易被人格化;②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松、竹、梅易于成为文化和人格的象征;③松、竹、梅的某些特性与中国人的文化和人格诉求相对应。(或:松、竹、梅的某些特性即既能体现“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能体现“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散的情怀和意趣。)

【解题思路】本题答题依据在第1段,可从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的特点以及松、竹、梅特性三个角度作答。第1段的一、二两句分别从哲学和文学的角度予以说明的,第三句以及其后的内容是从松、竹、梅特性的角度来说明,抓住这三方面的意思进行概括即可。。

19.简要概述“风骨”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体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①古代的“风骨”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等,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侧重于人的主体性,如人格或个性,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等。②古代的“风骨”包括“出世”这种较为消极的人生态度;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多指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等。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兼顾全文,抓住关键句进行比较。抓住第二段中“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和第四段中“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侧重于人的主体性”等关键句,可有答案第①点。抓住第三段中“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一种比较消极的人生态度”和第四段中“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风骨也指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革命精神”等关键句,可有答案第②点。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些人以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真正的努力与体力付出的差别在于有无智慧的投入以及是否有高比率的回报。

对于“努力”和“体力”,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20.【题目解读】本题作文,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努力”和“体力”的内涵,明确它们的差别。努力要有一定的体力付出,但体力付出不是真正的努力,真正的努力与体力付出的差别在于两点:一是“有无智慧的投入”,二是“是否有高比率的回报”。在这里,“体力的付出”相当于“勤奋”,而“高比率的回报”则是指以较小的“付出”获取较大的“回报”。这就是说,仅有勤奋是不够的,真正的努力应当是有智慧的投入,不能只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同时还应当讲究效率,以较小的付出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能只顾付出,不管收获。综合起来看,这则材料是告诉人们两层意思:一是人们的努力不应当只是简单的体力支出,必须伴之以思想;二是努力必须创造价值,否则无论怎样努力也都一文不值。据此,可以有如下立意:开动机器,学会思考;遵循规律,力戒蛮干;讲究效率,不作无用功;等等。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节选自朱熹《诗集传序》)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4分)

21.自《郡》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

2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____、____三个部分是(2分)

22.雅、颂

2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周南》《召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答案示例】特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因:两地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怀有纯正的性情。

【参考译文】凡《诗》中称作《风》的,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是各人表达自己感情的作品。只有《周南》、《召南》中的诗篇,由于这两地的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都怀有纯正的性情,因此通过言语表现出来,欢乐而不流于沉洒,悲哀而不至于伤身,所以唯独这两篇成为《国风》中的正经。自《郑风》以下各篇,则因为各国的治乱不同,人的贤与不贤也不一样。人们感于外物而表现出来也就有邪正是非的差别,所谓先王之风,在此发生了变化。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边城》里的天保和傩送,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B.《茶馆》以写人来带动情节发展,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C.《哈姆莱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莉娅,深爱着哈姆莱特,但因哈姆雷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抑郁成疾,最终不治而亡。

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嫁给德·篷风,她只给丈夫友谊而不和他同居,几年后丈夫去世,欧也妮成了富有的寡妇,她将大量的金钱用于慈善事业。

E.《三国演义》中,孙坚被刘表部将率伏兵乱箭射死,尸首也被夺走,年幼的孙权入城和刘表讲和,刘表被孙权真情打动,同意以孙坚尸首换回被俘的黄祖。

24.CE(C项,奥菲莉娅溺水而亡。E项,入城讲和的是和刘表有旧交的军吏桓阶。)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了盘子,还更了不得呢。”这话是谁说的?请结合这一情节,概述其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答案示例】(1)这话是晴雯说的。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骨,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表现了晴雯自尊心强、率直任性的性特特点。

(2)《呐喊》中的《白光》,主人公是谁?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陈士成。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寻宝却坠湖而死。小说批判了封建社会病态的科考制度,揭示了旧时代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我老觉得,我们现在的阅读很像是投食模式。一到周末或月底的进食时间,流水线一样的资讯平台就开始推送了,详尽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切成很小的碎块、撒好了提神的调料和悦目的花边,排列整齐地进入到我们各自所趴着的笼子里。投食而来的那些书单,挤挨挨地进入视线,爱恋的感觉就此稀薄了,似已没了起初的忠贞和虔诚,因它们不是我日思夜盼、苦苦求索而来的,甚至可能是并不需要的、伴有轻微质疑的。当然,是可以看的,足可以翻上大半天,直看得挺胸凸肚,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饿了,加倍的饿,空洞到极点的饿。我饿着。我羞耻于这种饿。这怨不得别人的,为什么会在大丰大收、供给丰沛到过剩的背景下如此之饿?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去荆棘、去莽原、去冰雪中捕食的能力,从被抛弃的垃圾堆里、从加锁的门背后、从被打包变卖的废品中,翻找到那些破旧、残缺、没了用处、味淡如水的,但真正适配自己的东西。我只能吃大路货,叼起降落到眼跟前的发亮玩意儿,哼哼唧唧地表示津津有味,以大合唱、团体操的标配方式来阅读、思考、发声。每次看到书单和排行榜,看到几乎像课堂作业般整齐的赞美式反馈,我总升腾起一阵迷雾般的焦虑,我不知道我能否有勇气立即站起身、跑出去,趁着肢体与脑力尚未完全绵软,离开这无需任何心力的富足之地,跃入旷野,跃入干涸,激活被干扰和驯化过的视觉与嗅觉,恢复那种挑剔但准确的灵敏,重新长出野蛮有力的肌肉……最终,在视线尽头的大地深处,在被忽略被冷落的地方,在依稀可辨的光线中,遭遇到我一直寻找和渴求的那本书。(选自南报网《投食下的阅读饥饿》)

26.文中所说的“切成很小的碎块”,具体指什么情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答案示例】①切成很小的碎块,是指将作品拆分肢解为若干零零碎碎的内容,如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等,提供这些碎片,使读者不能接触原著,无法了解作品的原貌。(解释2分,举例1分,说出危害1分)

【解题思路】作答时,一要抓住“碎块”,明确“碎块”即前文的“内容简介、写作特色、章节摘要、专家评说”等内容;二要抓住“切”,就是对作品的拆分肢解;三要明其要害,即使读者无法接触作品的原貌。

27.作者说“我饿着”是何意思?为什么又说“我羞耻于这种饿”?(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答案示例】①“饿”是指精神上的饥饿,读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书,精神上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说“我饿着”。(2分)②这种精神上的饥饿,不是没有书可读,而是丧失了根据自己需要而找书读的能力,所以对这种精神饥饿感到羞耻。(3分)

【解题思路】作答第一问,根据“直看得挺胸凸肚,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饿了,加倍的饿,空洞到极点的饿”等语,可知“饿”是精神上的饥饿,即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作答第二问,要明确“羞耻”的原因,抓住“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等语,即可有准确答案。

28.请分条阐述“投食下的阅读”的危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答案示例】①资讯平台推出的书,不适合个人需要,无法满足阅读者的精神需求,浪费读者的时间;②人人读同样的内容,丧失个性化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难有独立的个性化表达;③读被推荐者精心安排的内容,容易被驯化,脑力绵软,难有雄健发达的思想。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和作者观点以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要根据文中相关语句进行归纳。抓住“可随后只消半个黄昏,就饿了”,可有答案第一点的归纳;抓住“是我的无能,是我自个儿丧失了觅食和追求的能力”“只能吃大路货”等,可有答案第二点的归纳;抓住“趁着肢体与脑力尚未完全绵软”“激活被干扰和驯化过的视觉与嗅觉”“重新长出野蛮有力的肌肉”等,可有答案第三点的归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蛋糕的味道2024-02-07 20:39蛋糕的味道[云南省网友]203.19.68.239
    作为高三学生,准备好了这么久,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相信自己的实力,加油!
    顶0踩0
  2. 逍遥的云2024-01-09 06:59逍遥的云[浙江省网友]103.26.162.180
    猜题卷的题目涉及到了很多经典文言文,虽然平时接触较少,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
    顶0踩0
  3. 爱傻笑的菇凉2023-12-10 17:19爱傻笑的菇凉[江西省网友]103.251.163.152
    这份猜题卷有些难度,但挑战也是一种乐趣,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顶0踩0
相关阅读
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怎么考?一线名师:抓住3个字就能拿高分

2020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怎么考?一线名师:抓住3个字就能拿高分

我相信我的专业,也相信我的判断,毕竟,高考作文也是人出的考题,也有思想,也有判断,研究高考作文出题人的思想,就是抓住2020年高考作文

2013-01-02

“网红”名师张雪峰衡中演讲  关于早恋 分数 大学!句句真话

“网红”名师张雪峰衡中演讲 关于早恋 分数 大学!句句真话

张雪峰对将来同学们高考志愿填报,谈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2019-06-14

八省联考第一名的“苏大强” 高考总成绩吊车尾 表示:语文太难

八省联考第一名的“苏大强” 高考总成绩吊车尾 表示:语文太难

今年是新高考模式3+1+2施行的第一年,各省份对于新模式下的高考都没有很多的经验,正在摸索前进,江苏省也是八个施行新高考模式的轻重一个省份,为了让了

2023-12-03

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江苏历年考生追忆永远的江苏卷」

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江苏历年考生追忆永远的江苏卷」

你的手机上是否有着许多娱乐应用软件? 你的娱乐应用软件是否日复一日地给你推荐相似的内容? 你向往快乐,那么各种各样的搞笑视频可以让

2007-08-30

高考写下古白话文 阅卷老师有些“傻眼” 最终经过评定给出满分

高考写下古白话文 阅卷老师有些“傻眼” 最终经过评定给出满分

高考也是一件绝对公平的竞争,但对于考生们来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会通过这一场考试来展现出来,所以考生们为了这场考试也是准备颇多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