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好好的娃让书读坏了” 虽是戏语却话糙理不糙

时间:2023-10-28 02:56:02

相关推荐

“好好的娃让书读坏了” 虽是戏语却话糙理不糙

戏语说“好好的娃让书读坏了”,话糙理不糙!

读书是人们继承学问、启迪智慧、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形容一个人举止得体、言行优雅、通情达理、道德良好,人们也喜欢用“知书达理”来形容。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完善人格、提高修养、提升德行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但在历史上,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人品卑劣、行径荒诞的人并不鲜见:秦朝的中书令赵高,熟悉秦国的法律、刀笔娴熟,擅长处理政务,却是一个为满足个人的权力欲,弃秦王朝的安危于不顾,玩弄权术的权奸;

南宋时期的秦桧,文章精彩,书法一流,是流传后世的“秦体字”(宋体字)的创造者。但恰好是这样一个学问、才干堪称标杆的人,却成为残害忠良罪魁祸首,加上弄权卖国、祸国殃民,被人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用再举历史上的事例,即便在现在,一些知识分子品行不端,或者举止有违常情常理,或者为非作歹,与人们心目中“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的人格设定相去甚远。甚至一些高学历、高智商、高职位的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让人心寒齿冷。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或者智商越高,也就意味着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遇。倘若这些人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和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地做好事,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无疑会比普通人更大一些。相反,如果这些人利用这些优势为害他人、祸害社会,其后果和造成的罪孽也自然比普通人更加沉重。在人生的不归路上,越是高学历、高智商、高职位的,就越是下滑得更快、更深、更远。

在面对这些个人和社会的悲剧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反过来想:“要是这些人当初没有去读书,该有多好”。不但别人会这么想,当事人自己也会做如是想。曾经有一位因职务犯罪深陷囹圄的人,在回首自己的不堪往事的时候,就曾经无比悔恨地说:“要是当年没有好好读书,要是当初没有那么力求‘上进’,让我做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我至少现在可以陪着家里人,过着安闲而幸福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身陷囹圄,让家人和祖宗蒙羞”。

按照常理,读书是对一个人的能量“加成”,但这种“能量”加成为什么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效应,并造就不同的人生格局和社会效益呢?这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很多人针对这样的现象,却说出了“娃是个好娃,就是让书读坏了”的戏语,虽然这句戏语并不能完全包涵所有那些读书人人生悲剧的原因,但话糙理不糙,的确揭示出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道理。

人需要吃饭,人也需要读书。读书于人,就如同吃饭于人一样,一个是物质食粮,一个是精神食粮,一个滋养肉体,一个孕育灵魂。如果细细想来,会发现读书和吃饭之间,居然有着莫大的关联性。吃饭的道理,完完全全可以“乾坤大挪移”到读书这件事上来。

吃饭,首先是吃什么的问题。一个人的没有饭可以吃的时候,肌体的运行就没有营养和能量支撑,人就很有可能活不下去。但一个人没有书读的时候,却不会发生“活不下去”的危机。相反,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很有可能天生一股淳朴,简单而纯真,没有那么多思想,也没有太多的欲求,虽然一生可能平庸一些、平淡一些,但更容易快乐而平安地度过一生。饭不能不吃,书却可以不读,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吃饭与读书唯一的不同点。

对于一个有条件的人,当然最佳的选择是饭也要吃,书也要读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吃饭除非万不得已,对于所进食的食物自然要有所选择,腐败、变质、有毒、劣质的食品吃进肚子里,人就会不舒服,就可能生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同样的,一个人读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并非“开卷有益”,书必须有选择地读。特别是对于那些人格尚未形成、阅历尚且不够,缺乏明晰的鉴别能力和知识宽容度的人,读什么样的书这个问题尤为重大。人们吃饭是因为食物里有自己需要的养分和能量,人读书则是因为书也是有“营养”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等都是读书的长远的目标,汲取书里的“营养”才是读书最直接、见效最快的目的。

书的“营养”就是书里的语言、词汇、情节,以及以这些为载体所显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本优秀的书籍就好比一个高级厨师做的饭菜,色香味俱全,让人在精彩和愉悦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那些理念、观点和思维方式。这个过程恰如吃饭对肌体构架和运行维系的作用一样,读书的过程,就是读书者自己人格构架、精神重塑、心灵启迪的过程。

对于今天的很多人而言,读的大部分书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学校配置的课程,更加侧重于智力培养和生存能力提升,当然关于人格干预的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必备。如果拿吃饭这件事来比喻,学校的课程就好比是基本营养套餐,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立身处世的资本,离不开学校给予的这部分“营养”。

学校教育之外的读书,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偏好,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保证一日三餐的供应之后,也需要额外进食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一则丰富营养,二则可以活跃自己的味蕾。课外书的选择,人们都喜欢选择一些阅读轻松的文学、娱乐类书籍。在这里,这些课外书看似“零食”,有的的确可以提供“营养”,有的仅仅是追求一种乐趣。但实际上,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闲书,却往往对一个人的精神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闲书不闲”,因为看“闲书”是读书者的自主选择,阅读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更高,其造成的结果自然而然就更深刻。很多人成年之后的人格特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那些陪伴过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闲书”有关。

当然,读书包括阅读“闲书”,与吃饭一样,是伴随终生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重视书籍的选择。吃饭我们也会挑饭馆、点菜,读书这件事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未成年人读什么书,做父母的一定要把关;成年人读什么书,自己一定要头脑清醒、选择得当。一些价值观偏离、审美情趣低下、粗制滥造、艺术品质差的书籍,一定要杜绝在孩子的书桌之外,即便是成年人,也要慎之又慎,不要自选“中毒”。“好好的娃让书读坏了”,一个首要的情形就是选择了错误的书。

一般情况,为了确保书籍“营养丰富”、无毒无害、有益身心,建议在书目的选择上优先选择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和读者鉴别的经典之作、文学名著,特别是对于懵懂而单纯的青少年,一定要以这些“正气磅礴”、手法精彩的书籍“打底”。以这些书打底,就有助于一个人形成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正确构架,将来他在面对一些是非曲直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底线和评判标准,怎么取舍就不在迷茫和艰难。

现在一些人的读书取舍让人感觉有点难以理解。一些人不是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不是去学习前人遗留给我们的修身处世之道,而是以《厚黑学》等一些专讲权谋诈术的书作为自己的日常必修课。甚至一些人以提高自己孩子的生存能力为借口,给自己的孩子讲授或者引导阅读《厚黑学》类书籍。顺带一下,当初李宗吾创作《厚黑学》一书,本义是讽刺世情,至于后世的人以此为人生教科书,估计是李先生始料未及的。

并不是要排斥这些权谋的书籍,斗争的智慧也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权谋与诈术似乎并非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正道和坦途。智慧大体可以分为出世的智慧和入世的智慧,入世的智慧又可以分为王道、霸道和诡道。王道和霸道属于正道,而那些以《厚黑学》为代表的权谋诈术,则属于诡道,是出奇的法门。一个人立身处世成业,必须以正道为主,以诡道为辅,这两者的主次、轻重、前后关系前往不能搞反。纵观历史,那些真正能成事的人,哪个不是以正道作为根本的?

选择正确并非万事大吉,读好书、读正确的书是前提,但并不能确定效果。同样的饭,不同的人吃了,会有不同的结果。读书也一样,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其感受也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古人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积痞”。这个差异就是“消化”的不同造成的。

饭吃下去,必须消化了、分解了、吸收了,变成自身肌体构架和生命运行的能量,这饭就算没有白吃,饭就会转化成支撑自己身体的“精神”。读书不能入心入脑,仅仅是过一下眼,其效果就如同囫囵吞枣,饭吃下去不咀嚼、不消化、不吸收,白白走一遭“五谷轮回”,吃什么拉什么,等于是白白浪费时间和资源。要是真正处于“走过场”的情形,倒也不会危害身体,怕就怕在吃进去,不消化,反而堆积在肠胃里,造成积食。倘若这些食物发酸、发臭,人就生病了。

读书的要义也在这里,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不能仅仅是为了充实自己的记忆而读书,也不能为了炫耀和卖弄而读书。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读书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明理,明白书所要给你提供的道理。读书成癖但食古不化,就会造成“尽信书”的书虫或书呆子,这也算是“书读坏了”的情形。进而让学问在肚腹之内发酸、发臭,酸臭之气与体内的各种气息冲突、混杂,让人变得迂腐不堪、不可理喻,轻则被人诟病“百无一用是书生”,重则被人贬斥为酸文人、臭文人。

读书要有鉴别,更要有思考和实践。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就好比食物进入肠胃之后的分解和吸收。书要有取舍,书中的观点、理念、思想也要有质疑、有鉴别、有思辨,不能笼而统之、兼容并蓄。无原则的累计和兼容,很有可能造成一个人思想的杂乱和纷争,反映在言行上就是无所适从、是非不分,让心灵变得更加迷茫,让人生变得更加仓皇,这就远远违背了读书的初衷。不同的书籍,思想或多或少会有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业已建立的价值体系进行评判和选择,有益、精华、精彩、正确的,就虚怀若谷、坦然接受;有害、糟粕、平庸、错误的,就“排泄”出去,丝毫不留。

纸上得来终觉浅,书上学到的还必须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去印证和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书本的知识和学问通过实践这个熔炉锤炼一下,甚至千锤百炼,才能真正让书籍的“营养”变成滋养灵魂、指导人生、引导前进的力量。一个人倘若能够做到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那么读书这件事绝不出造成“把人读坏”的结果。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读者朋友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peng 鹏2024-01-18 08:37peng 鹏[湖北省网友]103.242.160.16
    这话说得太有趣了,看完之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顶0踩0
  2. 光零2023-12-08 05:46光零[内蒙古网友]106.0.94.21
    真的,书读坏了不一定是坏事,至少有了常识和见识。
    顶17踩0
相关阅读
一针见血的现实句子 话糙理不糙 太经典了!

一针见血的现实句子 话糙理不糙 太经典了!

2、懒,一个字足以毁了你,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梦想,多好的天赋

2023-01-24

2021心情句子 话糙理不糙

2021心情句子 话糙理不糙

2 活得很累,夜晚的时间太长了,足够应付难过的情绪,天一亮就又是假装快乐的一天

2023-02-02

8句传统民间谚语 话糙理不糙!

8句传统民间谚语 话糙理不糙!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2008-02-10

话糙理不糙的15个句子 堪比毒鸡汤 拿去怼人用吧!

话糙理不糙的15个句子 堪比毒鸡汤 拿去怼人用吧!

2、你一定要记住你并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

2023-07-11

《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火遍朋友圈 网友:话糙理不糙

《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火遍朋友圈 网友:话糙理不糙

而这部剧一播出收视率就非常的好,口碑也不错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