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杨开慧就义惨烈细节:身中两枪后又被补一枪 临死前留下两句遗言

时间:2023-10-22 06:16:01

相关推荐

杨开慧就义惨烈细节:身中两枪后又被补一枪 临死前留下两句遗言

“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只要你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能获得自由。”

杨开慧的回答只有“不”,她直言革命是要死人的,未来的路是靠一群群坚贞不屈的人踏出来的,那些用肉身堆积的阶梯,总有一天会让人民群众登上顶峰,到那个时候,革命才算真正的成功。

跟随多年的保姆孙嫂看到这场景,忍不住背过身去,双手捂(wǔ)住脸,不让眼泪流得太凶猛。她也曾多次劝说过杨开慧,每天被碗大的棍棒打晕,又被发臭的冷水泼醒,到底是为了什么?

图|杨开慧

其实从很早以前,杨开慧就做好了为革命赴死的准备,舅妈来探监的时候,她拜托舅妈为自己做一套青布衣衫,她想有骨气地上路。杨开慧打小就知道,家父曾在家嘱有训诫:身为杨家人,就算死,也不做俗人之举。

1930年11月14日,三个孩子的母亲杨开慧身负枷锁,被刽(guì)子手押到浏阳门外识字岭。一阵枪声响起,年仅29岁的杨开慧沉重地摔倒在地,飞扬的尘土没住了伤痕累累的身躯。她临死前只留下两句遗言:“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荒草地上血液四溅,杨开慧只有一丝微弱的气息。身负两枪的她强忍着疼痛,用双手在地上抠出两个大坑。中午时分,卫兵向姚楚忠报告:“那个女人没有彻底断气!”然而,敌人是不会心软的,驳壳枪的声音在空荡的地方再次响起,杨开慧冰冷的身体又被一颗坚硬的子弹穿过,鲜血在太阳下闪着红光。这一场死刑,她竟然身中两枪后又被补一枪!

杨开慧就义细节,真可谓惨烈!

图|杨开慧(油画)

倒在屠杀场的那一刻,时间退回了开慧和润之的恰同学少年时期。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在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出生,其父杨昌济是致力于救国救民的学者,尽管当时的社会仍旧封建落后,女性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杨开慧却拥有别的女娃没有的字(云锦)、号(霞)。

父亲杨昌济两袖清风,周遭的人常常尊称他为“板仓先生”,他的先进思想很早便对杨开慧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师,早年为投身爱国事业出国游学。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备受学生欢迎,在众多学生中,毛泽东和蔡和森尤为出色。

毛泽东和杨开慧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相识。毛泽东常来到家中做客,和杨昌济分析当下时局,说到被压迫的农民,他常常义愤填膺,一身浩然之气,说到国际大事,他又肃坐沉思,拍拍身上的长衫。那年杨开慧12岁,看到这样充满朝气的大哥哥自然就被吸引了。

图|杨昌济

一年又一年过去,杨开慧出落得更加水灵,毛泽东还是和以前那样,常常把民生大事放在心上,并且愈发地风华正茂。好些时候未见,毛泽东再度拜访杨昌济时,见到了小大人杨开慧。杨开慧早已对他心生好感,莫名的情愫蓬勃生长。

见多了共议社会局势的场景,杨开慧心里也萌发了革命的念头,她相信毛泽东口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能破解中国羸弱的现状。在19岁那年,她明确了想要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工作者的理想,自觉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1920年,她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省最早一批加入共产党的女子。

同年,她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两人决定“不做俗人之举”,一不办嫁妆,二不置新房,三不坐花轿,四不摆酒席。当日,连婚房都是租的,吃了桌酒席就算结婚仪式了,杨开慧和毛泽东正式结为革命伴侣。

毛泽东和杨开慧不同寻常的婚礼,在当时也引起巨大反响,两人的婚姻被好友百般称赞。两人婚后生活虽然十分幸福美满,但是都关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两人互帮互助。但是毛泽东没有过多沉溺在甜蜜的婚后生活,很快他接到任务,告别了娇妻。杨开慧虽然不舍,也没有抱怨,她知道身边这个人心里装着的是整个民族。

杨开慧把有限的时间贡献给社会和人民,她经常和其他共产主义组员探讨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联系,在担任学联干事后,杨开慧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为“船山学社”筹集资金。

图|船山学社老照片

杨开慧在毛泽东身边担负起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务,成为毛泽东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毛泽东常常夸奖杨开慧说:“我这个秘书,抄写起来比打字机还快。”

毛泽东来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杨开慧分类整理有关运动的大量资料,为了方便保存,还工整地抄写下来。杨开慧把毛泽东起草的党内指示、罢工宣言等文件,看得比家里的物质财产都重要,她把文件放进一个用来放耳环等用品的首饰箱里,她知道一旦文件泄露,中国的革命将面临怎样的威胁,直到被捕前,杨开慧都一直珍藏着这个“枕头箱”。

杨开慧不仅在工作处理上十分认真负责,对毛泽东的人身安全,她也十分上心。他们居住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清水塘的时候,为了掩护中共党员们的身份,杨开慧把母亲杨老夫人也接了过来。

杨开慧甚至在客堂后壁挂了一面大镜子,通过镜子观察周围的动静,她从不嫌麻烦,就连晚上也要起身看好几回,时刻观察屋外的情况,生怕有敌人悄悄潜入,威胁到毛泽东的生命安全,只要毛泽东在屋里开党的会议,杨开慧就一定要到屋外来回走动放哨。

毛泽东在外日夜操劳,身体渐渐吃不消了,杨开慧打心眼里难过,看着丈夫日渐单薄的身形,焦灼和心疼的情绪在肚子里打转。她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同时尽全力保障他的人身安全,先后随毛泽东辗转上海、韶山、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尽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却一直支持着毛泽东,为了减轻毛泽东的工作量,她愈发努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杨开慧被堆积如山的事务缠身,她没有觉得疲惫,因为这种劳累是有价值的,她在里头找到了别样的幸福,毛泽东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不断激励着她,中国光明的未来在远方向她招手。

图|南昌起义(油画)

1927年8月,一场起义在南昌爆发,共产党吹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号角。次日,国民党意识到中共党的实力不容小觑(qù),开始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痛下毒手,明面上维持一副国泰民安的样子,集结兵力驻守周边,背地里聚集数量众多的密探,试图潜入共产党内部直捣黄龙。

9月,在湖南与江西交界的萍乡爆发了秋收起义,共产党人高举“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旗帜,率先在井冈山设立了革命根据地。不出多长时日,红军乘胜追击,对长沙进行了主动攻击,试图解放部分农村,然而彼时的胜利,却为国民党更为猛烈的反击埋下了伏笔,革命形势愈发急迫。

这几年,毛泽东走遍中国各地,从北京沿路返回湖南,深入农村体察民情,一双布鞋走遍湖南各个县城和农村,最终确立了农民才是革命主力军的观点,与周恩来在湘江边对坐讨论,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从此,革命的星星之火从农村烧起,走着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期待可以燎原的那天。

毛泽东作为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东奔西跑集结各方农民力量,革命斗争搞得如火如荼(tú)。国民党眼见着共产党的革命之火越燃越旺,湖南也显现出大规模起义的局势,对毛泽东的痛恨又加深了一分,尤其是湖南军阀何键,接到上头的命令,于是重金悬赏,极力追捕毛泽东。

此时的毛泽东早就自身难保,一边是革命前锋需要他去指导,另一边国民党紧追不舍,妄想挟制到毛泽东。革命开始前,毛泽东就做好把人头挂在裤腰带上的准备。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奔赴前线,他早已顾不上家中的妻儿。

妻子杨开慧守在家里,她和毛泽东唯一的单向联系就是每日关于剿匪的报纸,她迫切想获悉毛泽东的消息,但又不想他的名字出现在报道上,因为那就意味着他可能身陷狼窝。

杨开慧没能等到丈夫回来,而白色恐怖已经蔓延到了自己的老家长沙,她担心母亲的安危,于是带着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子毛岸龙回到了老家板仓,没想到这一离开就真的永远也等不到了。

杨开慧在老家的日子也十分不平静,外边局势动荡,家中又贫困不堪,此刻的她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三个孩子又嗷嗷待哺,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杨开慧也没有忘记毛泽东,时时刻刻想着他。当地的许多共产党员也遭到了迫害,杨开慧愈发担忧在革命前线的丈夫的安危。

湖南军阀何键没能捉拿到毛泽东,只好拿他的家人开刀,作为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不可避免地被“杀人狂魔”何键盯上了,然而杨开慧并不畏惧反动派的镇压,哪怕何键公开悬赏,扬言用1000大洋奖赏捉拿杨开慧的人,杨开慧也不为所动,只是家中老小的安全牵绊住了她。

图|何键

杨开慧生怕他们有危险,连夜潜回家,怎知行踪被密探发现,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保姆陈玉英于1930年10月24日被敌人逮捕。

入狱整整二十天,敌人用尽酷刑,没日没夜地折磨杨开慧,妄图强迫她交代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去向。看着当年意气风发的杨开慧一天比一天虚弱,凌乱的头发塌在杨开慧的脸上,那张面庞没有一丝血色,身上的衣服被皮鞭抽烂,干巴巴的血块布满衣裳。

何键看杨开慧不吃硬的这一套,于是请来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想利用这层友谊关系劝说杨开慧。然而,杨开慧异常坚决,她叫李淑一别再说下去,不管怎么样,她都不会和毛泽东脱离关系。

纵然在分别多于相聚的婚姻生活里,杨开慧始终对爱情抱有美好的信念,她打从心底崇敬自己的丈夫,于她而言,毛泽东已然不是爱人那么简单,他们更是生死不离的战友,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杨开慧没有丝毫动容,身为毛泽东的妻子,她一生受尽苦难,却有一份责任肩负在身上,始终保持一副大义凛然的党员气魄,表现出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

严刑拷打她从不喊痛,也从不求饶,只是面对8岁的毛岸英,她心生愧疚。她这一生从不怕死,甚至觉得是一种解脱,可就是这样一个烈女子,却唯恐家人没有得到好好照顾。

当她被狱警押着走出牢房,毛岸英从后面扯着她的衣角,那双稚嫩的小手一秒也不肯放松,豆大的眼泪叭叭地滴落在杨开慧的手背。她没能忍住不回头,一把抱住毛岸英开始哽咽。

这是母子间最后一场对话,句句都是杨开慧对家庭的不舍,她鼓励儿子要坚强地生活,照顾好弟弟,要心疼奔波在外的爸爸,让杨开慧放不下的,还有共产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她遗憾以后再也不能为毛泽东分担工作了。

几声枪响,几多抱负都在暂时的遗憾中结束,多年以后我们回忆起这位铁骨铮铮的女战士,同时也不会忘记她也曾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贤内助。在毛泽东革命的过程中,开慧一直扮演着贤妻、好帮手的角色,纵使大量的工作压在她身上,她也能把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但是面对远在千里外的心上人时,她却无法将心中潜藏的思念传达到他的心里。

那时革命形势愈发不容乐观,毛泽东在外地的时间也更长了,到后面一点消息也收不到,杨开慧与毛泽东失去联系将近一年,直到有一天收到一封地下党员转交的信。

杨开慧激动地拆开信,是许久不见的熟悉字迹,上面是一句暗语:我在这里做买卖,现在生意有好转。捧着毛泽东的信看了好久,杨开慧擦去眼泪挥毫写了一首诗,题为《偶感》,诗里面充满了对他的思念:“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hé),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谁也没能想到,这封信竟然是杨开慧写给丈夫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寄出去就再也没有回音。

在那个战火四起的年代,一封信背负着多么厚重的情感,一个人的生死却又显得尤为渺小。走南闯北的毛泽东在杨开慧死后一个月才看见报道,白纸黑字印在毛泽东眼前,他放下报纸,静静地站在窗边,开始回想与杨开慧的相识,相识近十年,可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自己连年在外,经常忙得忘记妻儿,更别提常有书信寄回家了,妻子独自带着几个年幼的儿子艰难过活。

图|毛泽东

想到这,毛泽东悲痛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过了好一阵,他给杨家写去一封信,寥寥几字承载了千万悲伤,他在信中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的死来得很突然,却又不是意外,仿佛早已注定她要为革命把鲜血流尽。她曾说自己除了为母亲而生,也为毛泽东而生,如果毛泽东和母亲都先行离去,又或者毛泽东被敌人捕杀了,不管怎么样,她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死亡,和他们在黄泉下相聚。可是她没有预料到,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她竟然是先被迫害致死的那个人,两手空空奔赴刑场,留下牵连不断的思绪。

多少个瞬间,毛泽东都想回到从前,多陪陪长时间被冷落的妻子,提笔为她写下好多好多情诗,也让她真正做一回不用整天为丈夫提心吊胆,不用独立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的娇妻,他有太多的话没有和杨开慧说,有太多的亏欠还没有弥补。他想看看自己不在家的日夜,杨开慧都在做什么,是不是为了照顾孩子彻夜未眠?是不是在为柴米油盐烦恼?是不是还总是靠在窗边想念他?

毛泽东没有想到,妻子杨开慧也有千言万语想和他促膝长谈。她把故事写进日记本和书信里,藏在卧室墙壁的缝隙里,直到1982年才被修缮故居的工人发现。那些尘封的记忆得以缓缓地流淌,遗憾的是,此时的毛泽东早已逝世6年,再也没机会翻开一摞摞(luò)的书信,看看杨开慧对他的牵肠挂肚。

图|杨开慧手迹

泛黄的书信记载了她和毛泽东相识相知的甜蜜,毛泽东生日那天,她在情书里写道:“教我如何不爱你?我要吻你的眼睛,吻你的眼,我要吻你千遍万遍。”面对相处时的小矛盾,她俨然是个小姑娘,话语中也多了点俏皮,她写下:“我们骨子里都是骄傲的人,那时我想藏起我爱他的心,让他瞧不见。”

她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自己能保卫这个家庭,可她用行动证明,她一直都可以。在亲人面前,杨开慧总是独当一面,从来没有显示出脆弱的一面,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一个坚强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忠贞的党员。

可是夜晚降临,漫漫长夜只有昏暗的灯光陪着她说话,看着床上昏睡的孩子,杨开慧也会想:我要是离开了,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呀?可是打开日记,篇篇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她也会想:他会不会已经遭遇危险了?她虽然是个柔肠女娇娥,却有一颗钢铁般的男儿心,千万的深情都给了家庭和共产党。自由,对她来说就是革命的成功,于是她面对威逼利诱,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

毛泽东这一生写了不知道多少份关于革命的文件,但是写给妻子杨开慧的诗却不算太多,有记录并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人生第一次,毛泽东为他和杨开慧炽(chì)热的爱情,写下绵长细腻的情诗——《虞美人·枕上》:“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923年,他面露愧疚,强忍着悲痛写下第二首,那时毛泽东接到任务要去广州参加会议,而杨开慧有孕在身,无法一同前往。分别那天,杨开慧还是挺着肚子把毛泽东送到车站,毛泽东深知,投身革命后危机重重,每一次的分别都格外珍贵,此时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图|李淑一(前排左一)和毛泽东(前排右一)合影

1957年,杨开慧逝世将近三十年,他写了一首词赠与李淑一,其中有一句这么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yáng)直上重霄九。”

这首词一出来,和毛泽东颇具默契的章士钊(zhāo)不解了,为什么杨开慧明明是个女子,却用“骄”而不是“娇”,毛泽东的说法是,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原来在毛泽东心里,杨开慧的存在早已不是家中娇妻那么简单,更深的革命情谊融进了爱情中。

毛泽东甚至找到当年和杨开慧一起被关进牢狱的保姆陈玉英,询问当年妻子身陷牢笼的一点一滴,每一次对细节的挖掘,都让毛泽东更深刻地认识到妻子对革命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献身精神,同时,内心的愧疚和无尽的思念又来得更为沉重。润之革命已成功,当年誓死护家的霞姑却还没回来。

图|杨开慧和毛泽东合影

随着《1921》的热映,当年革命的热血青年杨开慧再一次走进我们的生活,如今山河秀丽、天下太平,那些举着旗帜开辟道路的人可以舒心常笑了。

电影里杨开慧的饰演者李沁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杨开慧仿佛就是那个年代,看似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人,但实际上心里装满了国家大事。她可以为了家庭和革命奋不顾身。在那种情况下,她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同龄女性。她既能经营好家庭,又能将工作做到极致,可以说非常完美了。”

直到如今,忠贞贤惠的杨开慧同样是女性的楷模。对待革命,她是巾帼不让须眉;对待爱情,她是小家碧玉翘楚儿;对待家庭,她又是饱受孤独扛起一片天。

世人不仅要谨记润之伟,也要不忘霞姑生前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可可西里的夏天2024-02-13 09:49可可西里的夏天[内蒙古网友]49.128.3.171
    生命有候是如脆弱愿逝者安息。
    顶3踩0
  2. ˊ嗯,我有罪!2023-12-18 08:02ˊ嗯,我有罪![河北省网友]203.2.127.186
    这样情节确实令人心碎杨开慧遭遇令人唏嘘。希望她能在个世界得到安宁。
    顶2踩0
相关阅读
王孝和烈士狱中写下50封家书 据此创作的文艺作品广为传颂 感悟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

王孝和烈士狱中写下50封家书 据此创作的文艺作品广为传颂 感悟家国情怀 汲取奋进力

图②:听闻敌人以连续教唆、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的所谓罪行判处自己死刑时,王孝和含笑以对

2023-07-28

七一文化|抗“疫”家书:万千缕牵挂 千万句叮咛|郝安专栏

七一文化|抗“疫”家书:万千缕牵挂 千万句叮咛|郝安专栏

让每一个中国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都加入到了战斗中

2019-05-01

赵匡胤死后留下3条遗言 最后一句成废话 结果坑了宋朝!

赵匡胤死后留下3条遗言 最后一句成废话 结果坑了宋朝!

从一个小兵,做到军旅大将,被周世宗看好,还带过御前禁军,随后逼得恭帝下台,自己坐上龙椅!当了开国皇帝,肯定都得想着给自己的后代们留点东西,有的

2014-11-02

纸短情长 战争时期那些抗战烈士家书背后的故事 哭着读完了……

纸短情长 战争时期那些抗战烈士家书背后的故事 哭着读完了……

家书的内容有很多种,有的书写自己的平常琐事,有的表的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孤身一人的寂寥,或者表达对心上的爱意书信的内容很多很多,无一例外的是

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