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三句话让钱伟长论文走红 你不知道的一件事:他曾是国足一员

时间:2023-10-21 03:05:01

相关推荐

三句话让钱伟长论文走红 你不知道的一件事:他曾是国足一员

共和国的脊梁,“三钱之一”,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院士,曾经在2002年发表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在2021年4月引发了媒体热议。这篇文章中,有三句话尤其引人注目。第一句叫做“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第二句叫做“本人未见过甬江大桥的设计,但曾到现场参观过”,第三句叫做“未曾听见有关技术人员具体解说过.....只是目测估计...”。

为什么这三句话会引发热议呢?因为通常来说,论文必须有参考文献,完全独创性的文章少之又少,而钱老的这篇论文,自称不必参考任何文献。另一方面,作为一篇解释工程问题的论文,钱老既没有到现场看过,没有看过设计图,也没有详尽准确的数字,只是目测估计写论文。

这也让很多人提出了“论文不够严谨、不值得借鉴、不值得吹捧”的观点。

一、这篇文章什么性质?

看过这篇论文之后,我认为这并不是钱老一篇重要的学术大作,而应该是钱老随手所写的一篇小文。看起来就像是杂志的编辑跟钱老联系,说:钱老,您看,咱们能不能约篇稿子呢?这个甬江大桥的工程问题好像值得一写,有不少人关心。钱老皱了皱眉头说道:唉!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吗?我来写个文章给你看看吧,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工程问题。

由此判断,这篇文章没有参考文献的确不够完整,但这可能跟它特殊的性质有关。

钱老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要求学生们抱着严谨的态度去做科研,做科研之前一定要先学习前人的成果。他一生中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总字数超过300万。但除了这篇文章之外,你很难找到一篇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这不恰恰说明了参考文献对于论文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嘛。

如果一定找问题的话,我认为杂志的编辑是有工作疏漏的。文章被发表之前,编辑应该对文章的完整性进行考量,不能因为是钱老的文章就只管发不管审。而且2002年的时候,钱老已经90岁了,咱们也不能指望耄耋之年的老科学家把所有事情做得妥妥贴贴、滴水不漏吧?

二、参考文献有啥作用?

为什么说参考文献对于论文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呢?对于论文的作者来说,可以在参考文献当中说明自己的成果建立在哪些人的研究成果之上,让文章“师出有名”;对于论文的读者来说,看完这篇论文之后,可以再读一读参考文献。思考一下作者的创作思路,完善对于整个论文的知识体系的了解,建立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文章的编审来说,参考文献可以协助他来判断文章是否可靠,有哪些理论依据,方便审核。

所以你看,论文如果有参考文献,会显得对读者更负责,对编审更友好。

三、有谁干过类似的事?

当然,论文也不是必须要有参考文献。有些学术大牛写过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但是客观来说,想要这么干,还能干得成,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你的论文属于绝对创新型,在你之前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理论,或者是前人提出的理论都不足以拿来做你论文的基石。第二是你本人在学术圈要具有崇高的地位,鼎鼎大名之下人人都对你尊敬有加。

所以如果你是学术圈的小白,可千万别这么干,你肯定过不了编审的那一关;如果你还是一名学生,可千万别这么干,你会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

四、文献也能从心所欲?

学术研究是严肃的,是严谨的,但也并不是开不起玩笑的。极少数论文的参考文献当中,充满了趣味性。上面是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打眼一看似乎非常正常,但当你看到第五项和第六项的时候会发现,这两项竟然是参考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你确定这不是开玩笑?

下图也是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前三项倒也没什么,第四项竟然出现了“private communication”,这不就是私人聊天的意思?我是不是可以写一篇论文,叫做《窃窃私语的学术价值》?

下图是一本书的参考文献,这本书的书名是《工业4.0革命》。这本书曾经被官方广为推荐,也当选了当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的“中国好书”。你看看前七项参考文献,既有百度百科,也有百度贴吧,还有百度文库和百度词条。对,这真的不是开玩笑。

五、钱老竟是国足队员?

钱伟长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对理科就不感兴趣,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典型的文科生。1931年,钱伟长考上了清华大学,他的专业是历史学,这不就是典型的文科吗?想当年,他的考试成绩也算是清华网红级别的。他在中文考试里面,就题目《梦游清华园》写了一篇赋,老师们看后作出评价,“改无可改”。什么叫“改无可改”?就是整篇文章在老师们眼里无懈可击,毫无瑕疵。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次考试中,钱伟长的物理只得了5分,英语得了0分,数学和化学加在一起只有20分。

一个伟大的文科生在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变成了一个更加伟大的理科生。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从文科变成理科的这个人,就是钱伟长。他的一句话令人热血澎湃:“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从那个时候开始,钱伟长正式成了一名理科生。他与“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并称“三钱”。这个站在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男人,参与开创了新中国科学发展的新道路。他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科学家。

不为人知的是,钱老还曾经是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的一员。虽然他在1931年考进清华的时候身高还不到1米5,但他的身体素质特别好,速度快、平衡好、很灵活,所以担任了清华大学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并在1934年入选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了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那届运动会上,他进过球,也曾参与战胜日本男足国家队。不知道现在的男足队员们看到钱老的经历会有何感想?

对钱老这一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你怎么看?对钱老的“前男足队员”身份,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黑川瀑布2024-02-13 04:38黑川瀑布[上海市网友]192.188.170.222
    钱伟长论文真是让人眼前亮原他还有这样身份实在是令人意。
    顶0踩0
  2. 无一真人2023-12-17 15:51无一真人[海南省网友]202.127.41.23
    钱伟长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曾经是国足员这让人产生了更多好奇心。
    顶31踩0
相关阅读
又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先感谢了大哥

又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先感谢了大哥

澎湃新闻近期连续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和北京大学博士肖清和的博士论文致谢、后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位博士用自己的求学之

2011-08-24

感动!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文章走红

感动!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文章走红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博士黄国平,黄国平在文章中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经历的诸多磨难,一度面临退学压力,但最终一步步坚持下来,完成了博士学

2023-10-21

黄国平转发深圳商报/读创报道再引热议 无一“谢”字的论文致谢何以走红?

黄国平转发深圳商报/读创报道再引热议 无一“谢”字的论文致谢何以走红?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2023-01-19

因论文致谢走红的博士回母校演讲:认真活一次 才对得住这一生

因论文致谢走红的博士回母校演讲:认真活一次 才对得住这一生

虽然起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终点由我不由天

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