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21年河南中考语数英三科试卷分析后 2022年命题规律有点眉目了

时间:2023-10-14 02:14:01

相关推荐

2021年河南中考语数英三科试卷分析后 2022年命题规律有点眉目了

2021年中考试卷语文真题分析

一、中考真题分析

2021年河南省中招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同时紧密契合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融入生活,或者是说将语文素养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给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导向,培育学生“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河南中招语文试卷的传统。

本试卷充分发挥了中考在引导学生在思想价值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正可谓“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整卷分为积累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模块,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层级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于2020年的语文试卷,在结构、题型、题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延续性,也有一定的创新,考点分布科学合理,难易度适中。

具体来说,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文载道化人,培植大爱担当

语文关乎文化传承,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次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引导考生传承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写的人。

试卷涉及到的优秀古诗文有《论语》、《送东阳马生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己亥杂诗》、《行路难》、《出师表》、《渔家傲.秋思》,传统经典名著《西游记》。

孔孟、宋濂、辛弃疾、李白等先贤们用文言构筑的诗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前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这些诗文中所体现出的责任担当、清高自守、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等精神,不但有利于丰富考生的精神世界,更有利于传承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需要。

名著阅读中涉及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保尔精神的品质的考查,以及现代文阅读中军旅题材的小说《舵链》,则是红色精神、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综合性行实践活动部分选用“太空舱”语料,说明文 “光刻机技术”语料的选用,都在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和科技创新,参与社会生活和关心国家进步。在阅读与答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这些语用材料,始终围绕道德化育、道德培养、人格完善以及劳动精神的塑造,考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感染,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厚植家国情怀、社会担当。

二、稳中求新,渗透素养

河南中考考点相对稳定,但每年都会谨慎地求变求新,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探究能力。学生在审题时要格外认真,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要求。

【名著阅读的第二个小题】要求学生“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谈一谈“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乍一看这个题目就是在考察人物形象。但不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只是泛泛地去写保尔的经历,或者只会关注保尔经历的一些考验,却没有写清楚保尔面对这些考验时的具体表现。

【第5题】让学生“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学生首先要能全面而准确地观察出画面特点,才能用简洁的四个字为其命名,其次还要能发现示例的表述结构及重点,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简述理由。试题的设置在切入角度上追求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巧妙渗透核心素养。

《渔家傲秋思》中让学生说一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这道题非常棒。它来自学情:混淆“雁”和“燕”是学生默写中常见的错误,而且有些学生订正过后又会出错。机械订正收效不大,真正能让学生写准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理解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

正如“燕”和“雁”,在古诗词中常见,学生如果明白“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就能准确书写“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果能明白“鸿雁”是相思的载体,就能准确书写“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道题不但渗透了语文核心素养,也以考促学,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古诗背默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延续优秀传统,稳步改革创新

在新的育人理念以及近几年启用部编教材的大环境下,语文学科中考命题改革一直稳健的前行。一方面保留原来优秀的、久经考验的题型,一方面也在力求改革创新,以求得语文学科命题更大的社会价值。

如:把字音字形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考查,并且摒弃了原来常见的选择题形式,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并且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比单纯割裂开来记忆字词更有实用价值;文学性文本阅读和实用性文本阅读则更多的保留了原来的传统考查方式,但是在设问上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如记叙文阅读《舵链》中“如何表现人物形象”,说明文中“两篇文章侧重点为何不同”等问题的设置与统编教材课后题的关联度相当高,考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需要真正的深入思考,深入阅读,从而仔细探究语篇本身,需要学生有平日训练出来的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真正理解文本,理解作者。

这样一来,也就给授课的语文教师提了个醒:押题绝无可能,能力才是关键。任何投机的路子将来都是走不通的。

再比如古诗文阅读的考查篇目《出师表》《渔家傲 秋思》,分别在2019年和2017年中招试题中考查过,《出师表》更是七年考了三次,很多老师往往凭借所谓三年、五年内中招试题不会重复的经验,给学生押猜一些重点篇目,结果造成学生在复习中因受经验主义的影响,也有不少绕开了这些篇目。

《考试命题意见》强调“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这意味着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统编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会涉及的范畴。课程标准才是导向。押题和套路的时代将会一去不再复返。

其实不管任何时候,变的都是形式,而语文实质考查的内容是不变的。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关注课程标准,关注育人理念,帮助学生构建合力的能力结构和素养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才能真正凸显母语在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作用。

四、尊重个性,引导深思

作文要求围绕“开始”这一话题选取不同的写作任务:

(一)请以“从 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二)“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开始”这个话题,很自然地就能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每次收获成长、启迪的时间节点,是开始;每次遇到新的人、事、物,是开始;每一次清零再出发,是开始……人生中有太多的开始。

今年河南省中招作文仍然充分注重了作文的“选择性”“导向性”和“可写性”,给孩子们充分的写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作文稳中出新,注重情境的设置,一个情境下设置两个任务,自由选择。

一个情境统摄下的两个任务有关联又有区别:

关联主要体现在两个写作任务的展开都要围绕“开始”这一话题;区别主要体现在文体要求上,记叙文“从 开始”要求学生要叙成长经历,抒内心情愫;议论文给了一段材料,材料前后呈现并列的关系,且带有明显的观点性,暗示学生要从材料出发,凝聚自己的哲思,形成鲜明的观点。

一个情境,话题给定,两个任务,两种文体,可叙可议,审题难度不大,距离学生生活不远,想要有话可写不算太难,便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但若想写好,则需要精心构思:

1.“从 开始”这个半命题记叙文从任务目的——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上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我”这个故事和情感的主人公是暗含其中的。因而学生在构思时要以“我”为中心,挖掘和筛选出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开始节点。

横线处可填的内容很多,如时间词“此刻”、“那一天”、“那个夏天”、“这一秒”等;如表事件的词或短语“那一抹微笑”“那一次摔倒”“那次落泪”……

开始就意味着是一个转折点,而转折的指向是成长变化: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懦弱到勇敢,从偏激到宽容,从心灰意冷到点燃斗志……呈现出成长变化是关键,写作中要注意依据填写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叙事的详略,此外若能选材新颖、以小见大、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则会更胜一筹。

2. 议论文以“开始”为话题,材料给出了相应的写作角度和启示。准确立意,先从解读材料着手。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是一个前提条件,即身处迷茫时,如何开始呢?材料给了一些建议:“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在暗示我们要从当下开始;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一个前提条件,即身处迷茫时,如何开始呢?材料也给了一些建议:“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这就是在暗示我们可以用静心多思、询问他人、敢于尝试等方式打开局面。

由此,紧紧扣住“开始”这一话题并紧密联系材料提示的角度,择取其中一点或者多点构思行文即可。行文时要论点鲜明、思路清晰,若能结构严谨、论据丰富、论证充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

总之,热爱生活和思考的学生总能写出真情实感,热爱阅读和积累的学生总能写出深刻的见解。

二、中考真题试卷知识点分布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整体结构与往年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变化向我们指引了中考的新方向。

从分值上看,填选的分值保持不变,解答题方面16题分值从8分改为10分,21题由10分改为9分,23题由11分改为10分;略微调整了基础题与难题之间的分数比例。

从题型来看,15题没有延续去年最值问题的考查,回归了折叠问题,不过也有创新点,出现了2次折叠,但分析角度并没有太大变化;16题由化简求值改为分别进行数的计算与式的计算;22题去年的新函数问题今年没有再延续,但探究函数本身相关性质仍是主要考查点;同时23题由经典的类比探究改为探究尺规作图的原理及应用.从这些变化的角度来说,题型的变化更灵活,更重视数学基础,数学思维的考查,而弱化了题目的综合度.这个方向是要引导学生更重视课本,扎实基础.培养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而不是死搬硬套知识套路,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题目背景来看,很多题目都融合现实背景.例如第2题体现了河南人民互相帮扶的可贵品质;第8题的北斗,天问,高铁,九章唤醒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13题和17题体现了数据统计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19题、20题、21题从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到现代的经济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二、试卷分析

【选择前7题】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也是不能出错的,涉及绝对值,科学记数法,三视图,整式乘法运算,平行线的性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根的判别式!没难度,易得分!

【选择第8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概率,基础题型,一般都可以答对,易错在是不放回的抽取,前后的概率不一样!

【选择第9题】,考查三角形的相似,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边的比值关系列式,得解!

【选择第10题】,考查几何动点函数图像分析,难点在不理解动点运动过程中的线段差值如何变化,找出拐点的实际含义即可求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小木瓜2024-01-12 10:43小木瓜[山西省网友]203.24.43.85
    这些消息挺有意思期待更多相关讨论和分析。
    顶8踩0
  2. 落繁华2023-11-28 06:28落繁华[陕西省网友]117.74.65.11
    2021年河南中考语数英三科试卷分析+2022年命题规律有点眉目了。
    顶3踩0
相关阅读
「2021河南中考·英语点评」郑外名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021河南中考·英语点评」郑外名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试题既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重点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难度适中,做题体验比较平稳,兼

2023-05-22

「2021河南中考·历史点评」郑外名师: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著名人物和人类文明进步 贴

「2021河南中考·历史点评」郑外名师: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著名人物和人类文明进步 贴

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7-12-30

河南:叛逆女孩跳楼 只因妈妈不让玩手机 骂了她几句

河南:叛逆女孩跳楼 只因妈妈不让玩手机 骂了她几句

民警赶到现场了解到,秦女士的女儿芳芳今年读初三,明年就要中考了

2023-12-04

2021年河南中考现代文猜押【第1期】 赶紧收藏起来吧!

2021年河南中考现代文猜押【第1期】 赶紧收藏起来吧!

点明对象、情感,设悬念这天早晨,船房河上不见了海鸥的踪影,我的心情如同气喘吁吁赶到火车站台送别亲人不得见,只有火车尾巴留下的背影一般怅然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