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农村俗语“豪不过三 富不过六 穷不过九” 句句经典 引人深思

时间:2023-10-11 04:38:01

相关推荐

农村俗语“豪不过三 富不过六 穷不过九” 句句经典 引人深思

孟子曾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一个人辛苦创下庞大的家业,最多也不过五代人就会把它消耗殆尽。民间也有类似的说法,而且还更详细,把家业分了等级,它是这么说的: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比起孟子的不作区分,这句俗语把豪门跟普通的富裕家庭做了区分,但不管怎么区分,结局是相同的。

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农村俗语句句经典

豪不过三里的“豪”,在古代指的是世家大族,比如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袁术家族),以及同样四世三公的杨家(杨彪杨修家族)。相比之下,同时代的曹操虽然也出自官宦之家,却只能勉强够上豪这一标准,在他发迹之前,只有父亲曹嵩担任过三公职位,而且还是花钱买来的,含金量明显不足。

明白了豪指代的对象,自然也就不难理解豪不过三说的是什么,即世家大族很难兴旺超过三代。同样的,富不过六、穷不过九就是指富裕家族很难富过六代,穷人的家族则很难穷过九代。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如果仅仅是找反例的话,那很容易找出来,比如上面列举的袁家杨家就是,既然号称四世三公,那当然是超过三代了。

然而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更多的世家大族,确实如同民间俗语所说的那样,很难撑过第三代。同样的,富不过六、穷不过九也都所言皆实,并且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豪不过三?一旦过三,就会威胁到最顶层

为什么富不过六,而豪却不能过三?难道世家大族反倒不如普通的富裕家族了吗?从影响力以及财富的角度来看,当然不是这样,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是事实,那就是这两类家族对最顶层,也即皇家的威胁。

世家大族之所以很难“过三”,是因为一个家族一旦豪过三代,就势必威胁到皇权。东汉末年的袁家就是典型的例子,袁绍、袁术都曾是一方诸侯,其中袁术甚至还称过帝。如果没有曹操,二袁对汉王室的威胁可想而知。当然了,曹操本身也不是什么善类,但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所以古代的皇帝但凡还保持理智,就一定不会坐视世家大族持续掌权,必然会想尽办法削弱它,否则就会落入皇室被世家架空的危险之中,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为了打击世家大族,历朝皇帝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则以汉武帝执行的“推恩令”以及降爵继承法最为有效。

推恩令的宗旨就是分化大家族的力量,使其成为一盘散沙,而降爵继承则是让世家大族一代不如一代,并最终自然消亡,沦为普通的富裕阶层。正是因为有这两大法宝的存在,世家大族才很难豪过三代,否则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世家,而是有资格成为下一个皇家了。正所谓“不进则退”,留给世家大族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迅速没落,要么转型为权臣甚至篡位。

富不过六?出了五服,宗族纽带就弱了

明白了豪不过三的道理,那富不过六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就得说到“五服”的概念了。所谓五服,就是指高祖到自己这一代的所有男性后代与自己属于五服内的近亲,比如曾祖父的兄弟的曾孙,就是你没出五服的堂兄弟,而如果是曾祖父的堂兄弟的曾孙,跟你就出了五服了。在古人看来,一旦出了五服,亲缘关系就彻底断绝,宗族纽带也会减弱,甚至不被视为族人。

而从高祖到自己,则刚好是五代人,再到下一代,也就是第六代便正好出了五服。所以当一个富裕家族传承到第6代的时候,大部分成员彼此之间已经出了五服了,没有了宗族纽带的联系,自然就很难形成合力,家族也就很难继续保持以往的兴旺了。

穷不过九?要么崛起,要么消亡

至于穷不过九,则是最好理解的。因为当一个家族穷到第九代的时候,哪怕是单纯靠基因突变,也该出一个人才了,自然会引领家族走向兴旺。反之,如果到了第九代都没能发达起来,那么这个家族就基本走到尽头了,族中的男性甚至连娶妻生子的资本都没有,家族当然也会自然走向消亡了。

结语:

短短十二个字,就道尽了各阶层的兴衰,可见老祖宗的智慧之高。但这句俗语却也有些美中不足,那就是没有把最顶级的家族,也就是皇家包括进去,不过也并非不能理解,毕竟在俗语产生的那个年代,妄议皇家可是要杀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幻想帝国2024-01-29 13:50幻想帝国[广西网友]223.252.157.125
    @月下西楼这句俗语教导人们谦逊与节制是生活智慧晶。
    顶0踩0
  2. 月下西楼2023-12-23 18:46月下西楼[火星网友]203.26.143.156
    “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字字珠玑值得反复品味。
    顶0踩0
  3. 七米海岸°独家记忆。2023-11-16 23:42七米海岸°独家记忆。[山东省网友]203.33.64.54
    这句农村俗语虽简单但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
    顶3踩0
相关阅读
农村俗语:“艺多不养家 儿多不养娘”啥意思?古人的话值得揣摩

农村俗语:“艺多不养家 儿多不养娘”啥意思?古人的话值得揣摩

而有一些人文化不高,但是他们又想记录一些东西,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总结,文字简单易懂,通俗化,字数不多,词藻不华丽,但是其中的内涵却是非常

2007-05-22

农村俗语兔子不吃窝边草 下一句话才说出人性的黑暗

农村俗语兔子不吃窝边草 下一句话才说出人性的黑暗

很多具有哲理的话语,往往是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但是更多的生活哲理则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2023-07-03

农村老人常说的几句老话 每一个都很有道理 快来看看你知道几条

农村老人常说的几句老话 每一个都很有道理 快来看看你知道几条

今天,这些谚语依旧具有研究价值,许多历史学家在研究农耕文化时,总是会从谚语入手,深究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016-01-04

俗语:“宁让狗咬 别让鹅啄” 下半句才是经典 引人深思

俗语:“宁让狗咬 别让鹅啄” 下半句才是经典 引人深思

很显然,这句老话颇耐寻味,一般来看,大鹅雪白的身躯,长长的脖颈,模样优雅,温顺可人,加之大白鹅走路摇摇晃晃,嘴里嘎嘎作响,翘起的尾巴左右甩动,

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