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郭景昉:李沐心散文印象

时间:2023-10-07 05:21:01

相关推荐

郭景昉:李沐心散文印象

李沐心散文印象

文/郭景昉

偶然看到李沐心老师的散文《沽河随想》,就激发了我的好奇,沽水本来是我家乡的河,细小弯曲,普通平凡,要写出大几千字的文字,在我是想都不敢想的。一条河能写那么长吗?写那么多内容能驾驭的了吗?带着疑惑,一口气读完了文章,我被作者成熟的表达深深折服。文章既有生动的现实景物,也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既有历史资料的客观呈现,又有河滋养万物的功利生发。作者既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也能在一条河上绣花,可谓构建立体,呈现丰满,给人鲜活又厚重的感觉。欲罢不能,随即又找来他的其他作品,《明月独石》《回望云州》等文章,一气读完,更是让我深感作者拥有史料之丰富,驾驭材料之成熟、表情达意之到位、解题立意之高妙,并由此产生了对这类历史类文章写法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要搞清,作者要写的不是历史,而是散文,体裁属于文学。所以,如果没有精彩的文学表达,没有经得起推敲的文学处理,那文章是立不住的。而作者文中关于文学的表达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可以说随处都是。

一条白河,源头水很小,怎么表达?作者写道:“沽水跃出地面的时候犹如一群没有见过阳光,但又很害羞的孩子,在石缝间躲躲闪闪地前行。”动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活解决了这个问题。白河沿途不断吸纳支流,逐渐壮大,奔流到海,怎么表达?作者写道:“她们寻到了一条与地下完全不同的道路,便携起手来前进。后来的沽河,有了先辈探险般地开拓,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在河川里奔涌,一直到了大海,找到她们永远的归宿。”还是动用比喻、拟人,既生动形象了河流的汇聚奔涌,更使得这份奔涌和先辈探险开拓精神互相衬托,不显山不露水,生动形象,提升了一条河的人文内涵。怎么让眼前景承载历史?作者写道:“置身沽河,隐约听到散落在沽河两岸的一个个原始部落的先民们,高举着石块打造石器的声音;仿佛看见蒙元帝王及其政治集团大驾卤薄旌旗招展地在沽河通道中缓缓前行。沽河,俨然成了一条历史的通道,任历史的车轮去层层碾压。”通过联想想象细节,轻轻松松,实现了现实和历史的对接。白河的昨天、今天,河与人关系呈现完了,怎么收?作者情不自禁,动用第二人称,直接和白河倾诉:“沽河,有谁知道你流淌了多少年?你曾带来了塞外的黑土,又带走了小城的泥沙,在河道里婉转,与时间一同流逝。从春天流到了冬天,从溪流堆积成冰河,再一点点地融化、集结、吸纳、渗透、蒸发。”“你从沽水流成了白河,淹没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所留下的历史脚印,又一层层地出露重叠,聚落、城址、驿道、关塞、战场、道观、寺庙,都在白河的串联中浮现。”这样的收,可以说收得智慧。既把前边的所写做了个总结提升,更使得语言有了感染力,从而调动读者的感情参与。作者月夜登长城,如何体现长城的独特之处?作者写道:“阳光下的独石长城固然气势磅礴,但在月光之下,却也刚健依然。虽然夜色降低了长城的明度,但月光却锐化了条石的棱角。”,动用对比,干干净净,三言两语就突出了月下长城的独特风貌。写云州旧址上的陶罐,他是这么想象制作过程的:“他们在从白河的清水中汲取生存的时候看见振翅飞鸟的婀娜,看见了摇摆树叶的飘逸,看见了河水中的波纹此消彼长地追逐。因此,他们提取了这些元素描绘在陶器的表面。”面对陶罐的感受,他是这么表达的:“他们与我们仅仅隔了一层薄薄的黄土,但透过那些已经零碎了的画面,窥见了他们热气腾腾的生活。他们采摘、渔猎,他们耕种、饲养,他们繁殖后代休养生息或是操戈争斗剑拔弩张。他们的生活竟也过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流动画卷,在云州川地诸多的河流边展现。”。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想象。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没有联想、想象,散文的“散”就无从谈起。一篇散不起来的文章,一定不能很好的表达该表达的东西。而作者此处动用想象,扎扎实实、生动形象地解读了陶罐的文化含义,而排比句的使用也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这样的例子只要你耐心去读,是很多的,可以这样说,作者的语言很有表现力。

我发现,作者还特别擅长制造具有空间感的画面。要完成一篇《沽水随想》,一定要把沽水之美做足了才行,作者心里明白,所以,他不止一次的对白河之美精雕细刻。比如,他写道:“沽水从丹花岭下溢出,汇聚到了一起,像绸带一样在草地上飘动。柔软的身躯在同样绵软的河床上游荡、扭曲着,就像柔软的白云在辽阔的天空中漂浮。一个在我的脚下,一个在我的头顶,却一样地撕来扯去,分开又合,合了又分。一样地携了不同形态的水漂移。”“有时候,但见白云落在了沽河,浮在了平静的水面,却又被一阵微波击散,融化在冰凉的河水中。正要为白云而叹息的时候,一抬头,看见白云还在天空悠然自得地浮动,好像反在嘲笑我的幼稚。”这样的描写使得白云与河水能双向打开,上下交融,构成一幅立体画卷,营造出开阔的优美意境,充分展示白河之美。在写独石口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句子,“清冷的月,挂在天宇冷冷地看着世界。宁静的关,卧在山巅静静地守着长城。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遥遥相对五六百年,他们的对话被岁月完整地镌刻在了墙体。”两个意象并置,交相映衬,构成非常干净立体的画面,增加了文学的美感。后来听说作者是学美术的,我恍然大悟,美术和文学本来是相通的,难怪作者勾勒画面的能力这么强。

作者文章的开头也很独特。仔细品读,会发现作者每篇文章的开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用心良苦,含义深刻,为全文的厚重丰富定下了基调。比如《沽水随想》一文,是这么开头的:“在朋友看来,我是突然想起要去追溯沽水之源的。但事实上,这个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通过纠正朋友的疑问开篇,既顺理成章引出作者是被一种和历史有关、和人类血脉相关的声音召唤去看河的深刻原因,更显得大气从容。再比如,《明月独石》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承认,我在独石口长城上看到的是有生以来最为明亮的月光。”,地点、主体意象,通过自我感受的陈述,利利索索表达出来,入题之快,点题之准,用墨之少,令人叹服。在《回望云州》中,他这样开头:“是,该有好多年了,总是和云州这个名字打交道。”既快速点了题,也很顺当的进入对云州历史的呈现。不知为什么,我想起《百年孤独》的开头,总觉的它们有相似的地方,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读到的这些文章就像《百年孤独》一样的高大上,而是说,一篇好文章,作者其实在开头上是很下功夫的,而一个好的开头对于整篇文章的表达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既是立足当下,文章不能不关注当下,在《月下独石》中作者给自己的文字加了一笔人间烟火:“在我的不远处,是长城的一处坍口,大小不一的条石无序地坍落着。它们终于承受不住岁月的捶打,而疲倦地倒下了。由此向北望去,可以看见远处山下村庄微弱的灯火,分明还有人没有睡去。是在等待晚归的家人?或是在为圈中的马匹添草?”明月不是一个人的明月,长城不是冷冰冰的石头,纵目所见,当下可触可见之生命,与历史很好的焊接,既增强了在场感,又非常好地完成了历史现实交融。应该说,这样的段落我们不嫌多。

使具象的生动起来,使平面的立体化,在该用心处理的地方用心处理,已经决定文章是一篇很具文学性的好作品了,但一篇文章的成功,更在于立意的高远,这实际上在体现作者的哲学历史的学养和格局。通读这些文章,你会发现,作者始终没有置身事外,他个体生命的思考、感受始终在场。他追寻水,是因为“如同追问自己的生命”,“一条河,一段历史,一道生命的轨迹,在这种追溯中便一一对应起来”。我们与其说作者在追寻水,不如说,他借此在追寻生命的血脉之源,追寻生命的律动。他之所以要只身月夜访长城,是作者认为自己“在明月的眼里,也许就是一块从长城上掉落下来的条石。”这种强烈的天人合一意识、自我归属感使得长城和个体生命发生紧密关联。他不仅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还由己及人,由具体的这一个,最终将意境提升到人与河流、人类与长城、人类与明月的历史高度。比如,由自己在白河里游戏、摸鱼,而联想到老师和母亲也是在河边长大,又感悟到河“是历史的长河,是文明的腹地,她孕育的两岸文化,为我们提供一种值得自豪的精神动力”,这样由浅入深,水到渠成,升华了文章的意境。像作者在面对一条河奔流不回时就感慨“一些痛苦不回永远停留,一些快乐也会逐渐消失,智者乐水取其动,沽水不是也在演绎智者之乐吗”,这种顺势,这种趁机,这种合情合理的哲理阐释,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展示了作者的人文素养。像作者握住了一柄石器,就表达为“在我对它的崇拜中仿佛一下子握住了先祖的大手,粗糙坚硬,带有绒毛和深褶。”一句话就直接打通了石器与人、历史与现实的血脉,可以说,我们惊叹的不仅是作者语言的凝练表达,更惊叹作者透过现象触到本质的哲学洞察力。诸如此类的有很多,这无不显示着作者的学养实力。

对于历史散文,其实最难处理的恐怕是历史材料的使用了。作为一名博物馆馆长,作者得天独厚的拥有了充足的历史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一体两面,伴随着这些丰富的材料,要解决的首先就是材料的运用问题。拥有史料众多,放在哪,放多少,,怎么放,上下怎么贯通,这是个难题。处理不好,就会喧宾夺主,或者掉书袋,分不清是历史还是文学,再有衔接不好,也会水是水,油是油,融不到一起。而因为深厚的学养,作者眼里的河流,长城,村镇都是集历史文学现实与一身的活标本,作者就像得道的庖丁,解起这些“牛”来,总是那么穿梭自如,开合有度,浑然一体,生动鲜活。比如《沽水随想》中,由上一节的的“沽河,俨然成了一条历史的通道,任历史的车轮去层层碾压”。顺利过渡到下一节对御夷镇的史料使用。由对御夷镇的地理位置众说纷纭,引出《水经注》的相关史料。如《月下独石》中,既有和这段长城关系直接的关于康熙亲征的史料,更有康熙的诗作《过独石》,还有贝多芬的《月光曲》,现代人的摄影作品《独石夏梦》,甚至还提及《哈利波特》这样的科幻类作品,这些材料,作者运用的详略得当,看似随意,仔细想来都紧紧围绕“长城”“明月”展开,既使文章有了厚度,也不显得支离。云州是个古镇,资料实在是太多了,怎么用,作者都做了精心取舍,从一块石器,引出旧石器遗址的历史,从一个陶罐,带出一段历史。通过引用《云中君》中的句子,引出云州原名产生的过程。由一名现实中的精神病患者引出历史人物祁志诚。等等,不一而足,都体现了作者处理详略、谋篇布局、穿针引线的功力。

一边读,一边想。享受着精彩表达带给我的审美愉悦,回味着驾驭剪裁、纵横捭阖的匠心,感受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哲学笼罩,充实着诸多一无所知的历史知识,我要说,读李沐心老师的文章,收获很大,真得觉得很开心,谢谢李沐心老师。

(注:文中摄影作品作者为:赵永春)

作者简介:

郭景昉,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教师,2009年出版诗集《云在青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枫兰2024-01-09 12:29枫兰[西藏网友]203.19.255.174
    通过郭景昉解读李沐心散文更加鲜活她对生活细节描绘令人回味。
    顶0踩0
  2. 花蕊丶花蕊丶2023-11-23 08:55花蕊丶花蕊丶[甘肃省网友]45.112.134.240
    李沐心散文是给人种清新自感觉她文字仿佛是大自呼吸。
    顶2踩0
相关阅读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长城篇(下)|我的长城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长城篇(下)|我的长城

对于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人们来说,长城是家乡,是漂泊之后的人生归宿,是柴米油盐的生计所在,也是苦苦追寻的精神寄托

2012-11-14

脑筋急转弯:为什么1+2不能等于3(猜句话)?这答案笑得肚子痛!

脑筋急转弯:为什么1+2不能等于3(猜句话)?这答案笑得肚子痛!

脑筋急转弯可以开发人们的智力, 让人学会快速的逆向思维

2023-11-07

别出心裁!宁波这位班主任把全班学生名字串成一份四字词语的期末评语

别出心裁!宁波这位班主任把全班学生名字串成一份四字词语的期末评语

6月29日早晨,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108班的语文老师吴锡把一份别出心裁的期末评语发到家长群,让家长们激动不已

2012-01-27

虐文:“或许 代替他痴迷的初恋死的话 他还会感谢一下吧”

虐文:“或许 代替他痴迷的初恋死的话 他还会感谢一下吧”

今天小编继续给书迷们介绍好看的小说,分分钟让书迷朋友们看上一宿!看好的话记得收藏,不怕以后再书荒了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