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雪月花时最思友:白居易的诗歌如何深刻影响了《源氏物语》?

时间:2023-10-03 02:44:01

相关推荐

雪月花时最思友:白居易的诗歌如何深刻影响了《源氏物语》?

长假宅家里,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消遣了。这几天在重温《源氏物语》,看的丰子恺翻译的版本。重读的感觉很奇妙,大概的故事情节都知道,随意翻到哪个章节,都可以读下去,不会因为情节不连贯而影响阅读效果。重读还有个好处,不会为了揭秘后面的情节,迫不及待地赶进度,而是能够静下心来,领略很多细微美好之处。简言之,能够以从容淡定的心态,来享受读书的乐趣。

这本书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作者紫式部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和父亲都对中国文化很有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她自小就熟读《史记》和唐诗,对白居易更是推崇备至,有很深的中文造诣。

在这部煌煌巨作中,紫式部信手拈来许多中国古典诗词,比如,刘禹锡的诗、《古诗十九首》、还有屈原的相关典故、《礼记》中的论述,等等,其中运用最多的,还是白居易的诗。整部著作因为对白居易诗的引用,增添了不少古典雅致的气息,中国读者读来,也倍感亲切。

白居易诗歌的大量引用,不仅是点缀,更有其特定的作用。它们既能作为类比和隐喻,来表现人物的际遇,又能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让文风更加含蓄蕴藉。除此外,白诗的引用,还能让这部作品更加高雅,更具文学性。

用白居易的诗作为类比和隐喻,来表现桐壶帝和更衣的爱情和人生际遇

第一回《桐壶》,讲述的是桐壶皇帝和桐壶更衣的爱情故事,更衣出身不算太高贵,却生得风流婉转,深受皇上宠爱。后来,她还生下了荣华绝代的小皇子,皇上把这个小皇子当宝贝,让弘徽殿女御倍感威胁。更衣荣宠加身,奈何父亲去世得早,没有强有力的外戚撑腰,最终在激烈的后宫斗争中,被人嫉妒构陷而死。

这个回目里多次提到《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比如:更衣盛宠,朝中高官和贵族议论纷纷,说“这等专宠,真正教人吃惊!唐朝就为了有此等事,弄得天下大乱。”这些言论散播出去,更衣成为了众矢之的。民间认为这个现象很可怕,担心桐壶帝这样,会让更衣闯出杨贵妃那样的滔天大罪来。

皇上对更衣用情至深,在她死后郁郁寡欢,经常差遣命妇去更衣娘家,看望小皇子。命妇从太君(就是桐壶更衣的母亲)处返回,将更衣生前穿过的衣衫、梳具等带回来,给到皇上作为纪念。皇上看了,心里想着,“这倘若是临邛道士探得了亡人居处而带回来的证物钿合金钗……”

这里又化用了《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让临邛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最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杨玉环的魂魄,杨玉环将两人定情的钿合金钗托人带回来了,可见两人情比金坚。此处引用这个典故,也可见桐壶帝对更衣的依依深情。

因为惦念更衣,皇上每夜不能安睡。在那段时间里,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认为里面杨贵妃虽然“芙蓉如面柳如眉”,美则美矣,但缺乏生趣,不及桐壶更衣的妩媚温柔之姿。在这里,用《长恨歌》中的杨贵妃来反衬更衣之美,也从侧面刻画了皇上对更衣的爱。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桐壶帝的这种情况。

当年两人晨夕相处时,喜欢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见,更衣在世时,两人是有过许多山盟海誓、浓情蜜意的时刻,而今藤壶更衣香消玉殒,这些美好的誓言也都是镜花水月,桐壶帝只觉得更加伤感。

在这个章节里面,紫式部大量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意在用类比来阐释桐壶帝和更衣缠绵悱恻的爱情和不幸遭遇,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对两人产生深深的同情。这个类比很巧妙,这两组关系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桐壶帝对更衣用情很深,两人的爱情哀婉缠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很像。其次,更衣地位不高贵,却得到专宠,和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也颇为相似。最后,更衣和杨贵妃都被是红颜祸水,专宠太盛,遭人嫉恨,最后红颜薄命。两人最后的结局也很相似。

如果没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来做类比,铺陈和渲染桐壶帝和更衣的感情,在读者看来,他们的感情大概会失色不少,没有这种凄美哀婉的氛围。

用白居易的诗来抒发人物感情,让文章更加含蓄蕴藉,让人回味无穷

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说法。在他看来,情感的表达是诗的根本。情感强烈到需要抒发的时候,诗歌应运而生。可见,诗歌最初就是为了传情达意。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引用、化用了白居易的诗,是为了更好地抒发人物情感,增添文章含蓄蕴藉的风格。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试举两例来说明。

源氏流放须磨时,经过一个叫大江殿的地方,这里非常荒凉,只有几株松树。回顾来时路,云雾弥漫,群山隐隐,源氏触景生情,感慨自己是“三千里外远行人”。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冬至宿杨梅馆》,全诗如下: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白居易冬至时,拖着病体,流落在三千里外,孤单冷清,这种孤寂忧伤真让人动容。源氏因为和胧月夜的私情败露,又恰逢右大臣得势,不得已被流放到偏远之地,远离了昔日繁华的京都,这句“三千里外远行人”生动地刻画了他孤寂忧伤的心情。

源氏在须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又远离故人,异常孤单失落。少年时代的好友头中将来看他,当时的他已经晋升为宰相。彼时,朝廷当中大臣得势,是弘徽殿女御的天下。宰相是左大臣的儿子,源氏是弘徽殿女御的眼中钉,现在又是戴罪之人,两个人身份都比较敏感。故人相见,分外亲切,两人彻夜不眠,吟诗唱和,直到天明。

宰相着急要走,因为是偷偷来看源氏的,担心逗留过久,会让朝中非议。源氏公子命取酒来饯别,两人吟诵了白居易的“醉悲洒泪春杯里”,抒发自己别离的伤悲。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

这首诗很长,描述的是白居易和元稹各自在赴任途中 ,在夷陵峡口偶遇,逗留三晚后,依依惜别。整首诗都很悲戚忧伤。其中有些句子,让人回味悠长,比如: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描述的不正是宰相和源氏时的情景吗?

诗中还有些感叹,非常戳中人心,比如: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

这种对当下境况的忧伤、悲愤,对前景的迷茫和无奈,不正是源此时心境的写照吗?源氏用白居易的诗来抒情,点到即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知道白居易这首诗的背景以及内容,就能够更好地和源氏产生共情,理解他当时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让作品显得更加含蓄蕴藉,让人回味。

白居易诗歌的引用,可以间接地刻画人物性格,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

除此外,白诗的引用还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在《葵姬》这个回合,源氏的正妻葵姬被六条妃子的生魂袭击,最后去世了。源氏悲痛欲绝,在“旧枕故衾谁与共?”的诗句旁边批注,

“爱此合欢榻,依依不忍离。芳魂泉壤下,忆此更伤悲。”

在另外一张纸上“霜华白”一句的旁边写着:

“抚子多朝露,孤眠泪亦多。空床尘已积,夜夜对愁魔。”

这两处化用的都是白居易的诗,《长恨歌》里有一句是“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这里写作“旧枕故衾”,“霜华白”可能是根据别的版本,汉诗翻译成日文,版本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

葵姬虽然为源氏的正妻,但并不受源氏待见。事实上,葵姬也是绝色美女,但可能是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她性格比较拘谨,端庄而严肃,大概缺少了那么点情趣,不太讨源氏欢心,更何况源氏本性风流,外面莺莺燕燕的,不计其数,所以经常冷落了葵姬。

葵姬死后,源氏内心有愧悔,他的两处批注表达了对葵姬的悼念以及深情,这个批注被他的岳父看到,岳父因而对他改观不少。

个人认为,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也是在刻画源氏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多情又滥情,但从整体上来说,他是个善良、多情的人,他也有深情的一面。他多愁善感,内心柔软,如他自己所说,他并非薄情之人。

类似这样的引用,在作品中还有很多。诗歌纸短情长,含蓄蕴藉,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蕴无穷。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咂摸出其中的味道。

白诗的引用让作品更高雅,更具文学性,与和歌相互补充,让作品更有层次感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通常会引经据典,这样会让文章富有文采,提高bigger。那些诗句、典故,能够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其实,《源氏物语》引用诸多白居易的诗,也有类似的作用。白居易的诗风靡日本,将白居易的诗纳入《源氏物语》中,能让让整部作品显得更加高雅,更具文学性。

我们处在唐朝时,日本处于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唐朝对周边文化的输出非常强劲,对日本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影响,更是深远。那个时候的白居易,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收获了大量拥趸。

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和醍醐天皇,都是他的狂热粉丝。据说,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当成宝贝,放在枕头下,每天拿出来读。醍醐天皇也说过,“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掌权人物都如此痴迷白居易,下面的人自然会纷纷效仿。

当时,日本的民间也兴起了一股“白居易热”,当时的日本作家,没有不读白居易的。紫式部作为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也曾经给皇后讲授《白氏文集》。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白居易是一种很高雅、很时尚的事情,紫式部在作品中频繁提及白诗,至少有两个好处:

首先,能让作品更高雅,更具有文学性。在体裁上,《源氏物语》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叙事和和歌,叙事部分叙述情节的发展,和歌部分表达人物的情感。大部分和歌引用的日本古代的和歌,有些则是化用了汉诗。在整部作品中,汉诗可以与和歌互相补充,让作品更加音律之美,也更有层次感。

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源氏物语》的这种风格,有点像在看《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在播放故事情节的时候,会时不时穿插一些唱段,这些唱段唱词优美,更便于传情达意,和剧情互相补充,也增添了电视剧的看点和艺术性。

其次,迎合了当时的文化潮流,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为什么白居易的诗在日本如此受欢迎?其中有个原因就是,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老妪能解。汉语对日本人来说,毕竟是外语,通俗易懂的诗歌,他们接受度更高。除此外,白居易的闲适诗符合日本的审美情趣,所以,赢得了日本上下的欢心。也正是因为这点,《源氏物语》中数百处引用白诗,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像雪落在地上,能够很好地融合进作品中。

总结:

有“日本红楼梦”美誉的《源氏物语》,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精通汉文化的紫式部,巧妙地用《长恨歌》来隐喻桐壶帝和更衣的爱情,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哀婉凄美的基调。紫式部是白居易的忠粉,她将白居易的诗歌织进这部巨作中,不仅能描摹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感情,还让整部作品更加典雅,文学气息更加浓厚。虽然这部作品迄今已经有千年,但今天读来,仍然让人齿颊生香、获益良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6)
  1. 就到这里吧2024-03-16 18:52就到这里吧[吉林省网友]139.189.141.170
    @Sweet at heart]
    顶3踩0
  2. Sweet at heart2024-02-18 04:10Sweet at heart[山西省网友]103.237.25.220
    他情感表达与小中人物心理描写相呼应为作品赋予了更丰富内涵和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能沉浸中。
    顶0踩0
  3. 春天健平2024-01-21 13:29春天健平[海南省网友]119.233.16.142
    [白居易诗歌为《源氏物语》注入了种优雅深沉文学气息。
    顶0踩0
  4. 栢拉圖2023-12-24 22:48栢拉圖[北京市网友]111.85.121.123
    ]
    顶7踩0
  5. 怪我是个笨蛋2023-11-27 08:06怪我是个笨蛋[台湾省网友]203.175.140.139
    他作品中融合了对自、情感和人生深刻感悟与《源氏物语》中意境和情感相契合为小增添了种超脱尘世诗意氛围。
    顶9踩0
  6. ╭ァ期待沵、給的肯定丶〆2023-10-30 17:25╭ァ期待沵、給的肯定丶〆[云南省网友]203.191.1.61
    [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影响是不可忽视。
    顶38踩0
相关阅读
“红色文艺微评论”征文之五十三

“红色文艺微评论”征文之五十三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物哀思想都是文艺评论者们研究这部小说的重点,很多评论者以物哀为出发点,探索发掘源氏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奥秘

2009-01-14

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中国诗歌的语言之体和文化之用

汉语是富有诗意的语言——中国诗歌的语言之体和文化之用

编者按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

2023-10-12

世界通简史: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诗歌小说

世界通简史: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诗歌小说

诗歌和词唐朝最负盛名的文学题材就是诗歌,唐朝诗歌的繁荣 文学的繁荣离不开科举制的刺激

2009-08-28

唐朝诗歌与茶文化有什么渊源?品一杯香茗吟一首古诗

唐朝诗歌与茶文化有什么渊源?品一杯香茗吟一首古诗

从这几个字中可以得知,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且被当时的人们当成了蔬菜

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