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寒假短促 拿文言文怎么办

时间:2023-10-02 04:28:01

相关推荐

寒假短促 拿文言文怎么办

李易安词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虽是深冬,扑面的寒气中却已经露出春的端倪。寒假来了,经历了艰苦的2020,却没有人感到松懈。同学们稍作休整,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经历了整个秋季学期,大家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面对这位来自古代的“朋友”,虽然对其“外貌”已不再陌生,但很多同学对他的“内涵”——内部规律——还是不甚明了。要想从本质上学好文言文,夯实文言基础,为理解即将到来的更加深厚的文言文作品做好准备,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寒假,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揭开神秘面纱—不怕文言文

说到文言文,只要回到华夏文明之初,去了解几个必须知道的真相,再来看文言文,就应该不会怕了。

真相一:汉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造出来的,文言表达是以单音节词为基本单位的。

意思就是说,古人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时候,一个字就要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比如:“然后”,现代汉语是一个词,古汉语则是两个词,“然”是“这样”,“后”是“以后”。比如读下面这个故事: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如果用现代汉语思维读它,就可能误读为:子胥离家出走,一个叫边候的人得到他。子胥说,你在我身上索要东西,是以为我有美丽的珠宝吧?今天我已经要死了。我就跟别人说说:是你要夺取我的珠宝并要吞下它。那个叫边候的人很害怕就放走了他。

如果你这样来理解,那就太可拍了,因为这和作者的原意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了。但是如果以单音节为基本表达单位来读(专有名词除外)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第一句话,用单音节思维,出是出,走是走,由后文“边/候”——“守卫边境的小官吏”可以推测,“出”是出国界、“走”是逃跑的意思;“得”在这里结合语境,应理解为“抓捕到”,而不是一般的得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用单音节思维,就不难理解为上是圣上,索是追捕,者,什么什么的原因,圣上追捕我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颗美丽的宝珠。“今我已亡之矣”,应理解为,现在我把它弄丢了,而不会理解为今天我已经死了或者逃跑了,死了不可能再说话,逃跑后面不能接宾语“之”;“子取吞之”,不难理解为是你夺取并私吞了它;最后一句就很好理解,边候于是就放了他。由此,我们就能读懂这里其实是要表现子胥的冷静机智。而不是前面我们瞎编的故事。

真相二:文言实词的四大特殊现象之间有关联,而且是必然的。

文言实词的四大特殊现象是哪四大现象?对,就是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和规律可言呢?

我们刚才说过,汉字最初是一个字一个字造出来的,不是像雪花一样一夜之间就铺满中国大地的。换一句话说,当时汉字的数量非常有限,而要记录的生活又很丰富,字儿不够用怎么办呢?这就意味着一个字往往要当成几个字用。

举个例子:比如“亡”,最初是这样的

,本义是“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逃着逃着没退路了咋办?就可能被杀死了,所以引申出“死亡”的意思;一个士兵死了不打紧,所有士兵都死了呢?国家是不是就没了?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灭亡、覆灭”之意;不管是人死了还是国亡了,都意味着没有了、消失了,所以又引申出抽象的含义“失去、遗失”。所以各位看看,只要跟“士兵逃跑”巴得上边的意思就都由“亡”来承担了,也就有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还没完呢,刚才说过,汉字很有限,“亡”除了要承担自己的任务以外,还要被借去当别的字用呢,比如“所过亡wu得虏掠,秦民皆喜”。这里的“亡”其实是给“毋”字帮忙,是“不要”的意思;当时有可能是“毋”还没造出来,要么是作者也想不起怎么写,或者写了错别字等等,于是有了“通假字”的现象;那“亡”的任务结束了吗?还没有呢!它还有可能被抓来当一下临时工,就好像班长不在的那天,学习委员临时代理一下,也就是活用为班长;比如“追亡逐北,流血xue漂橹”,“亡”本来是动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名词“逃跑的士兵”,因为你不可能说是追死亡赶北方啊,所以这里只能是临时活用了一下,也就有了词类活用的现象等等。

通过这个“亡”字词义的解析,大家是不是就清楚了,原来所谓的一词多义、是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的,重在理解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演变关系,有很多词的意思是需要根据它所在的前后语、上下文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境决定字词句的含义;而通假字也是不需要你死记硬背的,本字和通假字之间也是有规律的,要么音同、要么形近或既同音又形近,既不同音又不形近的通假字数量非常少,你真正要记的是这一部分,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句子里某个字明显说不通,就立马想想和它长得相似或读音相同相近的字,说不定正好用通假就能解释清楚,“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很显然,没有关弓这个说法;即便有,想想弓关了还咋射呢;所以这里是通“弯”;另外,词类活用说白了就是取决于它所在的上下文环境,根据语境推测就行。

当然,这并不是说平时就不需要积累了,我说的意思是,期末来临的这段时间,你不是毫无头绪地死记硬背,而是学会带着规律去理解、去梳理整合,比如课内老师强调经常考的字,就要打通本义到各种引申义之间的关联,真正理解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区分哪些是要记忆的,哪些要根据语境理解即可,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你对文言的理解。

真相三:汉字最初的书写工具很简陋也很缺乏,所以文言表达追求极简至精。

汉字最初是一个字一个字造出,造一个就可能立马用到生活中去了;所以一个字就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独立承担着不同的含义;加之最初记录文字多用龟甲,镌刻很费力;后来人们用竹简、丝帛等物记录,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丝帛价格昂贵,为了能在“一卷”竹简或丝帛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务必追求极简至精:不重要的字一概删掉,能用一个字说的,绝不用两个字;能省的字一定省;能用虚词指代的就一定会指代;能用成语或典故代替的,绝不再啰嗦;如果重复出现某个字,必定是表意重点;只要是倒装句,放在前面说的一定是重点等。

后来即便“纸”大规模使用,但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所以文言文极简至精的追求也就沿袭下来。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文言的时候,除了养成以单音节词为基本单位、逐字咀嚼的思维习惯以外;还要随时做到瞻前顾后,上下关联,才能理解单字与单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因为造成我们阅读障碍的往往就是其省略、指代或倒装的那些内容。这方面我就不再举例说明。

第二、把握本质关联—会读文言文

刚才我们说,不能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思维来读文言文,那是基于文言最初的特质而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汉语表达的某些基本规律来去理解文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毕竟,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他们之间有着太紧密的关联。很多同学说不知道文言文在写什么;那我们不妨想想,现代文经常在写什么,其内容是不是无外乎:记人、叙事、状物、绘景、言理;那么,文言文是不是也都在写这些?有同学说,不知道文言文在表达什么?那我们想想,现代文往往在表达什么?是不是无外乎在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有句话叫“言为心声、文以载道”;那文言文是不是也往往就在表达这些?有同学说那我不认识不了解那个作者,我咋知道他在表达什么?那我们想想,读现代文你是不是先查了作者才去读懂文章?不是,你是在字里行间就把作者的基本意图读懂的是不是?那文言文也一样,它的表达意图或者中心也是在字里行间就渗透的,你要学会咬文嚼字,在文章中就把文章读懂。

我们上过文心课的孩子应该知道现代文阅读理解的二十个字:“质疑问难、以心契心、咬文嚼字、瞻前顾后、以文解文”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的阅读。

举个例子: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你咋理解这么短的一个文言故事?作者是赞美博士学识渊博?还是讽刺博士卖弄学识?好呢,那让我们先以心契心、咬文嚼字地读一读,并提出问题?“博士”是我们现在的学历比较高的博士吗?还是“掌管古今史事典籍的官儿,后来指学识渊博的人”?根据注释是后者。博士买驴?为什么偏偏写的是买驴而不是买马呢?一说到驴有什么感觉?书券是做什么用的?瞻前顾后根据注释知道是古代买卖双方的契约。既然是契约,结合生活想想,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写什么内容?当然首当其中的就是要写清楚买卖的是啥东西吧!不然到时候拿什么做凭证呢?但是博士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咀嚼一下,作者是什么用意?是想赞美这个博士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用语高妙?还是讽刺这个博士空有陈旧知识、思想迂腐而无实际效用,简直跟驴一样愚蠢啊?或者说讽刺博士故意卖弄学识、学风虚浮而无实际意义?我想,你应该更同意是对博士的讽刺吧?

你看,我们借助现代文的阅读办法,也可以读懂文言文。所以,虽然文言文和现代文虽然有区别,但也不是完全不同;我们要利用他们之间的本质关联去想法读懂文言文。

第三、拿到五把钥匙—会做文言文

这里,老师给大家几把好用的钥匙,你不妨试试:

第一把钥匙:看标题,明类型。标题多半能揭示文章的内容和类型,是写人?叙事?状物?绘景?还是言理?比如看到《桃花源记》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写景游记类,看到《五柳先生传》,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判断是哪一类作品,就用哪一类作品的特质去读。比如人物传记,就要重点关注对人物的描写句,是正面还是侧面,是动作还是语言等,由此分析其品格形象;如果是山水游记,就特别关注景物描写,尤其关注流露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词句,喜怒哀乐都藏在用词间;以此类推,属于哪一类文章,就要用哪一类文章的特质去解读它。

第二把钥匙:看作者,猜意图。作者的生平遭际、性格为人不一样,因此文章传递的情感、表达的主旨也不同,虽然我们最终读懂文章不是根据作者而是根据文本本身,但是想想这个作者的生平经历或者文学风格也未尝不是一个帮我们正确理解文本的途径,所谓知人论世、文如其人嘛!比如我们知道陶渊明厌弃官场,选择归隐田园、种豆赏花,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归隐的思想。

第三把钥匙:看注释,解大意。注释里面有作者介绍,对于不太了解的陌生作者,我们从中寻找蛛丝马迹,比如注释中表明某某受贬谪或者升迁或隐居等信息,那么对文意理解就直接有帮助;注释里面有时代背景,如果特别交代的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就说明这个背景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相关背景介绍,就意味着只需要在文章中去理解文意;注释里面有出处,当然有点是附在文章末尾,比如《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史记》是纪传体史书,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是属于写人叙事类文章。刚才我们读的《博士买驴》出自《颜氏家训·勉学》,由此我们便可以确信,这是颜之推为了劝勉孩子们要有真才实学而引用的一个民间故事。利于我们准确理解主旨;注释里面更有难字难词,这个直接帮助我们疏通文意等等。

第四把钥匙:看炼字,明主旨。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考查,离不开对文本中心主旨的理解,虽然命题的形式各不相同,但一定都会有至少一道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而且往往比较有难度。但是,大家也不要怕。

我们说过,文言文极简至精,那么短小精悍的篇幅,怎么才能言传出深刻丰富的思想或情感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对文字千锤百炼、字斟句酌,一字当十。所以我们要想读懂主旨,就要咬文嚼字,多在作者刻意的炼字炼句处多琢磨,多思考,看看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是不是用得比较特别或者其暗含褒贬情感。比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很明显,湖心亭怎么可能是一点呢,人怎么可能是几粒呢?这里的数量词很明显都小词大用了,写出了天地苍茫间“我”的渺小与孤独,为后文巧遇知音的惊喜奠定情感基础。还比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为什么是飘飞的飘,而不是漂流的漂?这里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因为文本后面紧接着是“任意东西”,说明飘荡的是心灵而不是船只,是心灵的自由自在与精神的轻松解脱,正好与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相照应,表达的是对山水的热爱和隐退的向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同学们好好领悟定有收获!

第五把钥匙:细读题,巧答题。文言文常考题型有实词或虚词的意义、文言断句题、翻译题、文意理解题, 然后仔细读清题干的范围、限制、提示,比如断句的时候断几处啊?使用斜线还是用逗号啊?是根据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在读题目的时候有意识地勾画,让重点突出醒目,确保自己清醒答题。答题时按相应题型的规范要求和方法作答。比如实词推断基本方法、比如断句基本方法、翻译六字诀等等,这些相信学校老师都教了大家,就不再赘述。

宋代大儒朱熹写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学习,始终是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只要大家静下心来,掌握规律,哪怕只是利用这短短的七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定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大收获,能让这位看似扑朔迷离的“朋友”渐渐变成能够和我们的气脉相承、帮助我们“文心致用”的“挚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爱园不爱方2024-01-07 08:14爱园不爱方[重庆市网友]103.230.30.67
    拿文文重要是要掌握基础多多读多理解不断练习相信定会有进步。
    顶3踩0
  2. 星闪闪2023-11-19 18:21星闪闪[西藏网友]43.249.137.34
    寒假虽短但是间足够充裕抽出些间学习文文也是好选择。
    顶0踩0
相关阅读
12岁女生用文言文“谈二孩” 解答了千万家庭的疑问

12岁女生用文言文“谈二孩” 解答了千万家庭的疑问

但是当孩子出生之后,或大或小的问题接踵而至,现在的家庭一般是夫妻两个都要在外工作,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两个孩子的话,既要顾及大孩子的学习、生

2013-02-03

有才又走心!湖南这名高中数学老师用文言文写期末评语获学生点赞

有才又走心!湖南这名高中数学老师用文言文写期末评语获学生点赞

原来是班主任杜丽老师用文言文给全班55名同学写了期末评语,真诚别样的评语迅速在朋友圈传开

2023-11-12

文言文入门 罗永浩为啥极力推荐《聊斋》?

文言文入门 罗永浩为啥极力推荐《聊斋》?

刻意100系列思考之七十对于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和英语一样令人头疼。总是做了大量的题,成绩却不见提升。这两项都是语言,语言的习得都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做

2011-07-18

初三如何逆袭中考?看完这篇你就懂。原创干货(语文基础文言文)

初三如何逆袭中考?看完这篇你就懂。原创干货(语文基础文言文)

很多同学在面临中考时都会迷茫,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各科目学习时的一些技巧和知识点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