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李佩甫文集》研讨会新鲜分享: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杰出作家

时间:2023-10-01 07:28:01

相关推荐

《李佩甫文集》研讨会新鲜分享: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杰出作家

11月27日上午,《李佩甫文集》发布会暨研讨会在河南省文联热烈举行。

《李佩甫文集》发布会暨研讨会现场

参加研讨会的有:作家李佩甫,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守国,作家张宇、墨白、冯杰、乔叶、赵瑜、李清源,评论家孙荪、刘海燕、刘宏志、孔会侠、任瑜,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中原传媒股份公司出版与国际合作部主任许华伟,以及河南文艺出版社原社长陈杰,社长薛冠华,总编辑马达,副社长杨莉,小说编辑部主任、《李佩甫文集》责编陈静,宣传编辑牛文丽、张丽等人。到场的媒体有:央视“中国作家文库”节目组,《大河报 》《河南工人日报》《河南青年时报》《郑州日报》等。研讨会由文艺社总编辑马达主持。

作家李佩甫为到场记者签名留念

以下为研讨会嘉宾发言摘要,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耿相新:李佩甫老师是我们中国作家中顶尖的。他获过茅盾文学奖,这也代表了文学的一个走向。我们出这套书应该是空前的,至少在文艺社和我们集团之前都没有出过。

佩甫老师的这些书,包括前期的《学习微笑》,以及后来的《羊的门》《生命册》等,基本都是反映中原精神,也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佩甫老师对中原文化的解读,让河南在全国有了一个新的影响。文艺社出版这套书,是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王守国:首先我要对这套书的出版、对李佩甫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从读《李氏家族》开始,到《羊的门》《城的灯》《等等灵魂》《生命册》《平原客》《河洛图》,河南作家里李佩甫老师的作品我读的是比较系统的,他所有的长篇我都认真读了。

现在反复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觉得佩甫老师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根扎得最深,泉眼最旺盛的。与此同时,他也是最勤奋的、最持之以恒的作家。佩甫老师不像是跑100米、200米能得冠军的选手,但跑马拉松他一定是冠军。他年轻时精力旺盛时没有井喷,年过五十之后,年纪大时也没有减速,而且越来越炉火纯青。

薛冠华: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策划与编辑,15卷本的《李佩甫文集》于今年8月出版上市。《李佩甫文集》的出版,是当代河南文学的阶段性成果,是厚重河南、文化河南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收获。

回顾这套文集的出版,可谓多年合作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在此之前,去年底,我们出版了李佩甫最新完成的长篇小说《河洛图》;今年2月,他的首部散文集《写给北中原的情书》,在我们“小说家的散文”系列里出版;另外还有5年前出的新版《李氏家族》。2015年8月《生命册》获茅盾文学奖后,我社的老社长陈杰带着编辑陈静第一时间上门祝贺李老师,同时表达了希望出版李老师文集的愿望。在此之后,我们社一直与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缘于多年与李老师的愉快合作,我们终以家乡出版社热切、真诚的态度,踏实、严谨的作风,得到李老师的支持,有机会出版这套文集。

自去年5月以来,优秀编辑陈静及小说编辑部全力以赴投入《李佩甫文集》的编、审、校,后期著名设计师刘运来在装帧设计上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思考,竭力以设计传达出这套书的分量与特色,诠释我们中原及中国文化的特色。

《李佩甫文集》出版后,中国作家网、《中华读书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今年10月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三季度影响力书单,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20余家出版单位联合发布的文艺联合书单中入选月度好书。在南阳等地做的宣传推广活动,也深受读者欢迎。

孙荪:作家是靠作品说话,别的头衔都有意义,但是意义都不大。李佩甫是文学豫军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家,李佩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代表性作家,李佩甫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李佩甫用自己的作品,说了这样三句话。

20年前,2000年的时候,李佩甫在一次谈话中,回顾自己前20年创作上经历的艰难跋涉过程,他说,1985年几乎是他的崩溃时期。“此前的写作几乎是一堆废纸,写这有什么意义?”

经过严厉地拷问自己,他悟出了三点:

第一,人是不可超越过程的,不能一天之内走完从业余写作到专业写作的过程。

第二,语言就是思维,认识就是生活。文学语言与体验、认识、思想一起生长;如果没有思想的容量,没有认识的容量,特别是没有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感觉和发现,文学就没有意义。

第三,作家需要不断地反叛自己,不断更新,不断实践,不断产生思想,才能不断地走近文学。

接着,1986年,李佩甫创作出《红蚂蚱,绿蚂蚱》。这是李佩甫痛苦思考后的第一篇作品。然后,有十几部中篇小说、三部长篇小说、三部长篇电视连续剧本和不少短篇小说问世。

佩甫当时说,很多年以来,没有站直腰说自己是个作家。完成《羊的门》以后,他才感觉到“完成了对一块土地的认识,才敢于对地球说,我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真正的中国作家了”。

张宇:孙老师曾说,李佩甫就是河南的文学王。从全国的文学版图来说,真正把中国新时期文学推向高峰的是50年代的这一批作家,例如北京的莫言、阎连科、刘震云,代表河北的铁凝,代表上海的王安忆,代表山东的张炜,代表陕西的贾平凹……代表河南的是李佩甫,他当之无愧。

与佩甫相交40年,他比我出道早,我比他红得快,他比我后劲足。从文品到人品,他都是一流的。远学老杜甫,近学李佩甫。

评论家、书法家孙荪现场展示他为研讨会挥毫写就的书法作品《望岳》

墨白:我对李佩甫的作品进行了跟踪式的阅读,我想说三点:

第一,李佩甫一直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从最早的短篇小说到“平原三部曲”,他的这种写作是有根的。他掌握了文学的根本的东西:一个作家必须得写自己最熟悉的那个部分。

第二,他书写自己生命的体验,写命运里无法避开的东西,把这种体验升华到作品里。

第三,佩甫这么多年的文学作品,他最终找到了一个点:中原。他把他所有的人物都安放到了中原这片土地。

冯杰:李佩甫是用小说形式在写诗,他小说的句子、语言灌满诗的意象,除了大地丰厚还有水意。有的小说家写诗,要把自己硬弄成诗人,李佩甫则属于“小说家里不写诗的诗人”。

《李佩甫文集》组成中原大地的“文学物候表”。河流,大地,社会,人物,里面有文学四季,文学二十四节气。

在当代文学史上,李佩甫会是和李准、沈从文、老舍一样优秀的作家,比起外省贾平凹、莫言、陈忠实的文学成就毫不逊色。在时代长廊里,他用文字宣告中原文学没有缺席。这是《李佩甫文集》的文学意义所在。

李清源:佩甫老师的作品之所以让人有很多思考、外延,可能更多的是有一种精神理念在,这种精神理念我认为应该就是中庸的思想、中庸的价值。因为许昌是中原之中,对中庸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和继承。中庸并不是和稀泥,走中间路线,而是中不偏,庸不易。不管社会怎么改变,我坚守中正之道,我不动摇。所以他的作品里面,经常会在平淡之中实现奇崛,日常里边偶露峥嵘。

赵瑜:最早看佩甫老师的作品,是他的《学习微笑》,大概是1998年。当时看到这个小说,一下子把我曾有过的自以为正确的认知给纠正了,它让我看到生活的很多切面,不能用对错、道德来判断。也让我认识到原来文学作品可以用故事来纠正人的认知。

佩甫老师的小说都是世情小说,写的都是人情世故。佩甫老师本人就是一个特别本土的河南人:厚道、中庸、谦虚,这样的人写作,就是以一种非常优秀的河南方式与世界对话。

刘宏志:佩甫老师等于说是把中原这块土地嚼碎了,咽下去,又重新反刍出来。他的书写其实也是对中原人格的发掘,对中原文化密码的一种呈现。而且他的写作也由中原进而进入到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书写,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佩甫老师的书写对现在的作家有一种示范的意义。

本雅明说“远行者必有故事”,讲的就是作家的一种独特经验对写作的意义。但是媒介的便捷性带来的是我们生活经验的同质化,这时候远行者就未必能讲出新故事。佩甫老师坚守在本土,坚持讲本土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价值会逐步呈现。

刘海燕:佩甫老师是一个无视外部关注的作家,这是一个用减法生活的作家,不是刻意,是天性和境界使然。

那种生活和艺术呈一致性的作家越来越少。生活没有大气象,作品也不可能有大气象。因此,近年来,我无法忽略对于一个作家生活品质的记忆和考证。

他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大气象,在当代中国文坛,他属于极少数具有大责任、大情怀的品质型、厚重型作家。他有着这个时代最值得珍惜的诚恳与质朴,他广阔的心性带着他去发现和思想。他作品里那种罕见的描述和揭示,震撼着或者惊动着不同读者的心。

孔会侠:感谢河南文艺社出了这样一套好书,对我们做评论的人来说,一套收录齐全的作家文集,是很有帮助的事情。

我在201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随笔《写意中原》。现在想来,这个名字,可以用来概括李老师的创作成就。佩甫老师为读者呈现什么了呢,我想应该是“写意中原”。在他的文字中,呈现了中原这片土地在这几十年的变迁史,包括社会关系和人类精神的动荡。他是以“小说”来表达他的“大说”的,他的作品厚重而指向大时代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他专注在对社会时代现象和人们思想变化的归纳与概括上。

好像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一代作家,内在精神诉求的构成中,对自我生活的关注都淡弱于对国家民族命运变迁的忧患。

佩甫老师笔下的人、物、细节,是不能用现实层面的经验来比对或推敲的,他们托生于现实,许多甚至有原型,但他们是写意性的,负载了作家的认识和思想。因此,他写植物,从植物身上提炼的是生命形态与土壤的生成关系;他写“人场”,在人情关系的透视中显露的是与现代社会标准相悖的生存规则;他写过去,在怀恋的一点一滴中寄托的是一颗无以安身的惶急灵魂,反思的是中原传统文化重负对当代精神的浸压;他写现在社会中的种种世态,是想勾勒驳杂时代图景的精神轮廓……

呼天成、刘汉香、虫嫂……这些人,都有原型,但都有其超脱现实层面的写意性,而李老师的精神苦旨,就在这与现实不一、有时显得重复有时显得生硬的“虚”里。

李老师身上有几个特征值得我学习。

一个是他身上有“正”和“信”。他决定做什么,基本不会动摇和改变,主意正,人也很有正气。至于“信”,“信念”“相信”,很虚的东西,但是精神上的作用,是挺好的。

另一个是“知行合一”。在写作经验上,为人处世上,他是将所悟诚恳认真地贯彻在行为中的,所以他一路走来的道路,一步是一步,扎扎实实。

任瑜:早上过来的路上我在想,一个人要写出多少作品,才能成为作家;一个作家要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成为杰出的作家。

我对佩甫老师的一个宏观的理解就是,他的写作是一种在中原大地滋养下的写作。他的现实主义写作包括了理想、想象这种建设性的东西。

抛开专业角度,我想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说一下对佩甫老师作品的感受。在微博上搜李佩甫老师的相关评论,我看到的99.9%的都是认可、喜爱和赞叹。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很质朴,都说小说真实、动人、真切甚至直白地说好看。有个相对专业的评论是:现实生活的骨干,人性人心的温暖。这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能普通读者的评论比专业评论家的评论更有价值。

许华伟:我想从出版的角度谈一点想法,就是出版全集、文集是我们出版界的大事,因为只有大的规模、大的影响力,才能传递给读者。

现在正在提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高地,没有文化高人,没有文化的标志性的地标性的作者,难以成就高地。这套文集就是文化高地,李佩甫老师就是文化高人。

乔叶:我一直记得佩甫老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当我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在得了一些奖以后,佩甫老师说“你们这些作家还不足以让我们恐惧”。我觉得这句话有勉励的成分,但其实也有鞭策的成分。

我觉得前辈们走得那样稳健,身影那么高大,我们跟在后面,有轨迹,有车辙,有方向,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当然也很有压力。

陈杰:感谢李老师把文集放到我们社出。因为当时好几家出版社都在盯着,尤其是李老师得茅奖之后,我们多次去拜访,李老师很谦虚地说怕我们赔钱,我说李老师你放心,我们肯定用心做,而且您这种代表河南创作水平的作家的作品,一定得放到河南。

文集出来以后正好是李老师创作40年,当时我们就说想做个活动,今天研讨会的召开,是个非常好的事。佩甫老师在《生命册》里说:“我是一粒种子”,但是我要说,李老师您是中国文学界尤其是河南文学界的一棵参天大树,我们期盼着您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陈静:记得好多年前,我对佩甫老师说,我退休以前能不能做你一部原创长篇的责编,佩服老师当时就回答我说,能。果然我这个愿望实现了,并且还提前实现了。佩甫老师给了我一个大礼包:有最新的长篇《河洛图》,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写给北中原的情书》,还有这套文集,我非常有幸能够做这套文集的策划和责编。

我对这套文集的投入既有编辑职业的责任,同时又有非同一般的私人感情。除了张宇和佩甫二人40年的老感情,还有我们20年前就是邻居,也正是这种长年积淀的感情,变成我做这套文集的动力。我没有理由不把这套文集做好,所以我在这里要谢谢佩甫老师对我的信任,谢谢陈杰社长的全力支持,也谢谢参会的各位。

杨莉:今天是文艺社的高光时刻。我在认识李老师之前,就是李老师的读者了,从读《羊的门》开始。之后我和我身边很多写作的人,以及热爱文学的人,都深受他作品魅力与人格魅力的照耀。

在我看来作家可能是分两种:一种是一看就特别像作家的,像张宇、李洱、刘震云、王朔这种,他们在生活中就充满了小说感、戏剧感与游戏感;另一种是李老师这样的,看起来特别平实的、家常的、平易的,甚至是朴拙的。李老师这种,貌似很平实,但是他内心的力量和韧性可能却更加饱满,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虔诚也是唯一的,不会被任何别的东西分神,所以就有了像《李佩甫文集》这样庞大的、磅礴的文字江山,以及他的文学地理。

我对李佩甫作品的感受,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意味。

第二点是他在平原上精耕细作,他对这块土地既有深深的理解和懂得之后的热爱,又有富于理性和智性的批判与审视。他没有因为热爱而有损批判性,也没有因为深刻的批判性而丧失他情感上的温度,与接纳。

第三点是李老师对这块土地的叙事极具地域性,但是又超越了地域性,击中了中国文化的内核。他塑造的小说人物,有很多会让我们联想到现实中的人物原型,他们背后所体现的人心的走向和人性的沉浮,都是他对重大的时代节点,对于时代流变和社会变迁对人的冲击和播弄,进行极具思想力度的审视之后,找到了自己文学的表达和艺术的揭示。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民族的秘史,李老师的小说,可以说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块土地的秘史。李老师以他本质化的文学表达和内在化的书写,为我们这个时代和这块土地留下了独属于他自己的一份记录。

李佩甫:先给大家鞠个躬。感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省文联组织这么一个活动,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出席这个活动。

当年可能对乔叶、墨白说过我不恐惧你们,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恐惧,但是到了今天,我不客气地说,我已经老到不恐惧你们了。(众笑)你们年轻,你们的未来是很宽广的,我现在真是不恐惧了,我还要学习你们,阅读你们。

40年前,我提着一捆书,从小城许昌走进这里,一直走到今天,感念几代老同志和作家、评论家对我的包容、培养和关爱。我常想起和张宇、孙方友等人彻夜长谈文学,那时还年轻,还有指望,觉得东山日头还有一大垛,突然之间头发就白了。

到了今天,我不敢说我是画了个句号,我觉得是个总结,虽然是很差劲的一个总结,但是我努力了。

马达:来自许昌《李氏家族》的作家佩甫先生,并非出生于《金屋》,却是大中原出生,不忘《平原客》的《底色》,逮着《红蚂蚱,绿蚂蚱》,从乡土《羊的门》走向《城的灯》,用大半生浏览《河洛图》《城市白皮书》。当走得累的时候,也稍稍停下,《学习微笑》,《等等灵魂》,并书写《写给北中原的情书》,从而完成《生命册》的书写,才有了今天的雅集。

佩甫先生的人生是书写的一生,他的乡土记忆始终与现代社会相伴而行。他对乡土经验的开掘和重构,担负起他内心的重要使命,立足乡土,超乎乡土;坚持写作,超乎写作,在脚步丈量和文字的游走中感受中原沃土的深沉与广博,表达对城市文明与传统乡土社会的留恋和缅怀;以个体经验为主轴,整合了历史素材和日常思考,纵横捭阖地开拓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话语场域,从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深情的大地书写,成就了皇皇15卷的《李佩甫文集》。当然,我们还期待李先生有更好更多的作品面世!

还是老规矩:关注、转发、留言者,即有机会获赠河南文艺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好书。

相关图书

《李佩甫文集》(共15卷)

文集包括:

长篇小说11部

《生命册》

《平原客》

《河洛图》

《羊的门》

《等等灵魂》

《城市白皮书》

《城的灯》

《李氏家族》

《金屋 》

《申凤梅》

《底色》

中短篇小说集2部

《学习微笑》

《红蚂蚱,绿蚂蚱》

散文集1部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长篇剧本1部

《兄弟啊兄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安可嘉2024-02-08 11:46安可嘉[贵州省网友]58.68.205.133
    李佩甫作为个杰出作家定有着独特文学才华和深刻见解。
    顶0踩0
  2. ★梦幻♂国镀★2023-12-05 09:37★梦幻♂国镀★[广西网友]110.51.165.50
    《李佩甫文集》研讨会新鲜分享:这是个让人思考话题。
    顶2踩0
相关阅读
张智华:北京现当代文人笔记叙录③

张智华:北京现当代文人笔记叙录③

原是旋活手艺人,因受老舍先生影响,操笔为文,从1959年起发表各类作品,现已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多部,约百万余字;诗百余首,散文、杂文、曲艺、小品

2015-07-05

燕都文化+|带一捧家乡土 故乡里的“王蒙印记”

燕都文化+|带一捧家乡土 故乡里的“王蒙印记”

秋天收获的玉米堆在农户门前,泛着金黄色的光

2023-07-21

行万里路 撰游记文

行万里路 撰游记文

晓畅诗文品自高,廉正无私不张扬

2020-04-03

全国青创会在京举行 文学浙军青年方阵发出浙江声音

全国青创会在京举行 文学浙军青年方阵发出浙江声音

出席本次全国青创会的浙江青年作家代表共13人,主要从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中遴选,为我省诗歌、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报告文学、评论等各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