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羞于说话之时‖李修文:不要在沉默中爆发 要在沉默中继续沉默

时间:2023-10-01 06:32:01

相关推荐

羞于说话之时‖李修文:不要在沉默中爆发 要在沉默中继续沉默

无情对面是山河:羞于说话的人,往往最安静,也最无情,他既然可以忍受最枯燥的安静,自然也能接受必须穿越众多枯燥的无情。

李修文的《羞于说话之时》收录在他的《山河袈裟》里,是书中的第一篇文字。我是两年前2018年夏末秋初接触到这本书,《羞于说话之时》作为首篇文字,只一读就俘获了我的心;便也开始对整本书爱不释手起来。

今日重读,仍然感触颇深。尤其是那句:当造化、奇境和难以想象的机缘在面前展开之时,不要喧嚷,不要占据,要做的,是安静地注视,是沉默;不要在沉默中爆发,而要在沉默中继续沉默。

我们总是急于表达,特别是在一些让人激动万分的时刻,殊不知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李修文称这种时刻是羞于说话之时。之所以羞于说话,是因为语言的无用,以及内心里深深的羞愧。那些让人感觉羞愧的,是自然的博大、壮美、无动于衷;是自我的渺小、无力、自以为是。

李修文说,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呼伦贝尔的玫瑰花,玉门关外的海市蜃楼,是他记忆中储存的羞于说话之时;它们是生命中的偶然知遇,是世间偶然的美和死亡。是明月正在破碎,是花朵被露水打湿,是雪山瞬间倾塌,是穷人悄悄数钱……与挫败无关,与屈辱无关;只震惊,只恐惧,只羞怯。

书中说,《生命之树》的导演特伦斯·马利克的一生中遍布着羞于说话的时刻。那么,你我呢?是否也偶遇过一些让自我羞于说话的机缘?当我一次次打开又合上这本书,终于彻底了悟李修文的那句话——

那些羞愧得说不出口的话,那些羞于说话之时,是散落在你一场生涯里的纪念碑。

大概在十几年前,一个大雪天,我坐火车,从东京去北海道,黄昏里,越是接近札幌,雪就下得越大,就好像,我们的火车在驶向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国家不在大地上,不在我们容身的星球上,它仅仅只存在于雪中;稍后,月亮升起来了,照在雪地里,发出幽兰之光,给这无边无际的白又增添了无边无际的蓝,当此之时,如果我们不是在驶向一个传说中的太虚国度,那么,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就坐在我的对面,跟我一样,也深深被窗外所见震惊了,老妇人的脸紧紧贴着玻璃朝外看,看着看着,眼睛里便涌出了泪来,良久之后,她对她的丈夫,甚至也对我说:“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

在今天,自然的造化,其至纯至美的时刻,很少也很难被人类捕捉到。

一是因为人的心不在这上面;一是,即使有人想往这方面看,也总难以如愿,因为由肉体组成人山人海,遮挡了自然之山与自然之海。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原、在沙漠、在海上,在山巅,我们方有幸目睹自然的神奇。愈是渺无人烟的地方,愈是有震撼人心的美。而面对这种美,人类的语言往往苍白无力。

毕淑敏的《南极之南》中,有一篇文字是探讨南极的美。毕淑敏被船长提问:据我所知,中文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您能否形容一下眼前看到的南极景象。毕淑敏斟酌词句描绘一番后的感觉是,理屈词穷。谁知船长却安慰她说,他曾拿世界上多个国家的人实验,其结果大致是——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系统在南极面前,都毫无魅力,丧失生动。特别是来自温带和热带国家的人,在伟大的南极面前,完全进入失语状态,或者干脆可以说是语言休克……人类从过往至今所掌握的语言体系,根本无法形容如此宏大又不着一物的冰雪。

我想,浩瀚的南极定然是人们羞于说话之地了。

就像引文中的日本老妇人,她会在自然之美面前感到害羞,感到自己存在的多余,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既然在自然的伟大造化面前,人类连存在都是多余的,有岂敢用粗糙的语言去亵渎它呢?

所以,当面临震慑心魄、令人落泪的自然之美,收起蠢蠢欲动的表达欲吧,因为总归是徒劳的。不如沉默。失语就失语,休克便休克,唯有安静而羞怯的注视,是最恰当的回应方式。

有一年,我去了越南,那一日黄昏之际,在河内街头,我目睹过一场法事:其时,足有上百个僧人陆续抵达,坐满了一整条长街,绿树之下,袈裟层层叠叠,夺目的夕光映照过来,打在僧人们的脸上,打在被微风吹拂的袈裟上,就像此地不是河内,而是释迦牟尼说法的祗园精舍,随后,吟诵开始了,这清音梵唱先是微弱,再转为庄严,转为狮子吼,最后又回到了微弱,当他们结束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飞鸟也都纷纷停落在屋顶,在场的人足足有二十分钟全都默不作声,就好像释迦牟尼刚刚来过,又才刚刚离开,但就在这短暂的聚散之间,地上的可怜人接受了他的垂怜。

信仰的力量,或许就是这样。当然,在当时当地的河内街头,一众的旁观者,肯定有人没有信仰,或者和众僧人信仰不同,像李修文。但大家之所以一样被震撼,就是因为那股神秘的、可以摄人心魄的力量。

总是如此。尽管我们没有信仰,但当我们接近教堂、庙宇,心中也油然而生敬仰之情。更何况这种连飞鸟都受到震慑的庄严的法事。

再有,就是美。因灵魂有所归依而坦然自若的美,因心中无杂念而超然入定的美。宏大而庄严的美。

在那袈裟、绿树、梵唱、夕光共筑的一片天地里,世界何其大,我们又何其小,尽管我们的感官被眼前耳畔的一切所俘获,但也羞怯着不去表达什么。

而在这种声势浩大的奇境面前,局外者望而却步、羞于出口,才是正常的反应。语言的无用,去看去听的感官的无用,都成长情。只让狂跳的心独自存在即可,就像那纷纷停落屋顶、忘记飞翔的鸟儿。

此处的害羞,不是看轻自己,而是格外看重自己以外的东西。而作为渺小的我们,只要仍然站在那里,没有死去,没有更加徒劳,即是同僧人们一同接受了释迦牟尼的垂怜,领受了天大的恩典。

我想,能够经历这样的羞于说话之时,是一种机缘和巧合,是一种幸运和造化。倘若我有幸一遇,定将好好珍藏,细细回味。

几年前在祁连山下。半夜里,道路塌方,数百辆车全都堵在了一起,我下了车,在山路上闲逛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群哭泣的羔羊。却原来,卖羊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进城里,怕时间来不及,于是,便寻了一块空地开始了屠宰。天上的星辰伸手可及,青草的香气在旷野上飘荡,香气里,又夹杂着血腥的气息,数十张被剥掉的羊皮就摊放在公路边,也摊放在待宰的羔羊面前,它们除了流泪,甚至都不敢不踏过血污,走向屠宰场的中心,但它们全都在流泪,月光寒亮夺目,我看得真真切切。终究有一只羊发出了哀鸣,其后,暂且还拥有性命的羊羔们全都一起哀鸣起来,而月光照样寒亮,青草的香气照样飘荡,此时让人羞怯的,不是美景,而是生死。但,在生死的交限,我,羔羊,乃至杀羊的人,却都是无能的,我们既不能叫月光黯淡,以匹配死亡,也不能叫血腥之气消散,以抵御哀伤……

生死,任谁都无法掌控。因无法掌控,人们便心生疑窦、猜测和敬畏。于是,便有了神,有了鬼,有了信仰和依托。但,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对生死不明所以。

就像引文中那些哭泣的羔羊、待宰的羔羊,它们的命看似掌控在杀羊人的手里,实际上,又不全是如此。因为它们生来就是任人宰割,而此时月光下的屠宰,也是出于偶然和无奈;因为,即便此刻它们没有刀俎之灾,彼刻或许也难逃饥饿的酷刑。

“此时让人羞怯的,不是美景,而是生死。”这句话李修文在文中说了两次。在生死面前,月亮和青草,甚至整个自然界都是无动于衷的。羔羊的哭泣和哀鸣,不能使它们逃离死亡,反而让它们离死亡越来越近;而我们和羔羊也没多大差别,所能表现的唯其无力和无能。

不仅如此,李修文说,就算离开这里,我还要在更多的地方,在长街和短巷,在穷途和陌路,变得更加无能。

我们既不能预测自己在什么时候迎来死亡,更不能随心所愿减少生的艰辛和痛苦,如此,在自然面前,在生死面前,我们唯充满敬畏和羞愧外,别无其他。

纵然,我们要积极、要奋进、要充满斗志。有时,我们不仅可以无视苦难,更勇敢地不屈服于命运;但是,任人的精神再强大,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这不是诱导人们消极遁世、自甘堕落,而是希望大家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困顿与遭逢,当我们认识到生死、或者大的苦难由天不由人,也就没有了一味地蛮干和执念。与此同时,也适当地放过自己;像面对生死羞于出口一样,也羞于过往的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更早一些时候,汶川地震之后,一个孩子正在捕捉萤火虫。月光下,蟋蟀在轻轻地鸣唱,灌木丛随风起伏,一个孩子的手正在离萤火虫越来越近。但是,这个头上缠着绷带的孩子只有一只手。如果盯着他看一会儿,甚至能看清楚他的鼻青脸肿,这自然都是地震带来的结果,除此之外,地震还带走了他的另外一只手。现在,这仅剩的一只手正在从夜空中伸出去,越过了草尖,越过了露水,又越过了灌木,正在离那微小的光亮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灾难,在这里,让人羞出于口的是灾难,更是灾难过后一个无知小儿忘却伤残和苦痛,对美好和游戏的追求。

其实,在这段引文之前,还要一段相当长的前序,由于太长我狠狠心将它略去,在这里我简单地叙述一下:汶川地震,“我们”一行人买了食物和药品,冒着生命危险赶去受灾现场,到达后却因为人手不够被官员拖延着不让卸车。与此同时,有太多灾民到车前求药,“我”便索性不管,开始卸车并分发药品,不料受到官员的严厉制止,“我们”动起手来,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十步以外的这一幕。

这里面有成人的固执、悲伤、愤怒和冲动,更有孩童的简单、纯净和自然之美。两相比较,我们因孩子的单一纯真而自惭形秽。

当然,任哪个成人都不能做到像孩子那样,但是,任谁看到那一幕都会有所触动、变得平静。

语言,同情的语言、悲哀的语言、劝解的语言,在那个时刻通通无用,唯沉默、沉默着去看、去听、去见证,然后将这种孩童的天真和坚强领会于心、发扬光大。因为,即便天上降下了灾难,地上横生了屈辱,但在半空之中,到底存在一丝微弱的光亮。这光亮首先吸引了无邪的孩童,然后又由孩童让更多的人看见。

此情此景,之所以让人羞于出口,是因为当几乎所有人被这天大的灾难所裹挟,气急败坏、痛不欲生,唯幼稚的孩童和微弱的小虫,将小小的力量转化为生的理由和希望。

《羞于说话之时》是李修文《山河袈裟》中我最喜欢的文字,所以,单独拿出来聊表感悟。可是,说了这么多,心中仍有强烈的未尽之意。

索性到此为止吧。或者,就如同这文章的主题思想那般,《羞于说话之时》太美了,理应让我羞于感言才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张春耘2024-01-26 11:28张春耘[江苏省网友]45.115.237.11
    3.李修文观点很深刻沉默也是种表达方式需要适运用。
    顶6踩0
  2. 拉面馆老板2023-12-18 09:49拉面馆老板[浙江省网友]119.36.21.135
    2.真正智慧在于懂得何该话何该保持沉默。
    顶29踩0
  3. 林忆琳2023-11-09 08:10林忆琳[香港网友]203.56.55.45
    1.李修文话很有哲理有候沉默胜过千万语。
    顶6踩0
相关阅读
李修文新书《诗来见我》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

李修文新书《诗来见我》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

长江日报4月29日讯 4月29日下午,第二届武汉文学周李修文诗来见我新书发布会在卓尔书店举行,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和主持人对谈,与读者互动,分享新书创作

2022-12-27

萧映 郑琴:李修文《枕杜记》文体特征论析

萧映 郑琴:李修文《枕杜记》文体特征论析

相较于前两本散文集来说,写于新冠疫情之下的诗来见我,既延续了以往散文中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古典美学风貌,也以更为明确的文体特征区别于前两本散文集

2018-09-21

年轻人想要的金钱和爱情 这个46岁大叔一句话戳破了

年轻人想要的金钱和爱情 这个46岁大叔一句话戳破了

在热搜榜逛一圈,发现刚高考完的人,正在为选什么专业发愁;已经大学毕业的人,在为找什么样的工作烦心

2022-12-09

80后作家淡豹携小说集《美满》与李修文对谈 “心理描写”话题引发共鸣

80后作家淡豹携小说集《美满》与李修文对谈 “心理描写”话题引发共鸣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 通讯员张蓓 毛京9月26日下午,80后作家淡豹携新书、小说集美满作客武汉时见鹿书店,与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对谈,畅聊生活写

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