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阮籍说了一句话 李白的理解和文彦博相同 苏轼认为他们都错了

时间:2023-10-01 05:05:01

相关推荐

阮籍说了一句话 李白的理解和文彦博相同 苏轼认为他们都错了

阮籍是行政大厅的鼻祖

阮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曾经去东平府做了十天知府,但彻底提升了官吏工作效率,而且让人民一直受益到今天。

据说,他到了东平府之后,看到各个官吏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而在独立的办公室里,官员们的日常行为其实是无法监督的。

于是,他只做了一次减法——就是将各个办公室之间的隔墙拆了。

这样,所有的官吏都在公共的敞开空间里办公。

他们就再也无法糊弄那些“无知”的老百姓了。

这就是现代行政大厅的雏形。

在那么多人的大厅里,在这种开放的公开场合,谁还有心思胆量暗示你行贿,或者给你使绊子呢?

阮籍也有不清楚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让后人争论不休。

还都是猛人。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一个文人,他和曹魏有亲戚关系,但当时曹氏已经沦为司马氏的傀儡。所以,阮籍的难处就出现了,他既不满现状,又无力改变现状。

于是,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向宏大,学识渊博的阮籍只好随遇而“安”——安于形而不安于心。

这就是阮籍。

生活中,他按老庄哲学思想处世,顺其自然,不拘小节。有时他一连几个月关门看书;有时又出外游山玩水,多日不归。他不仅诗歌文章写得好,还善于弹琴唱歌,并酷爱饮酒。

甚至结成团伙——竹林七贤(闲)。

他们都跟阮籍相近。有一定才干,不满于现实,既不能为恢复曹魏努力,又不愿意为司马服务。于是啸聚山林,批评时政——

然而,当司马氏请他们出山去践行他们的理想时,他们又十分拒绝。

当然,拒绝太彻底的,还死了一个,比如嵇康。

后来有些人就不太敢拒绝了,去做了官,而且也相当成功——官做得很大,比如向秀;比如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比如山涛,40岁后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比如王戎,做过侍中、吏部尚书、司徒。

阮籍,也短期做过步兵校尉。但他最终还是辞职了。可是后人尊重他,称他为阮步兵,就很奇怪了。

中国人知道官位重要,所以就以为阮籍也看重这个步兵校尉——这个官职位真的不低。汉末袁绍、曹操起家,凭借的就是他们的职位——八校尉。

就是这个当了校尉的阮籍,让马拉着自己的车子闲逛,走到没有路的地方,马儿自己站住后,他就下车,蹲在地头痛哭。

这一次,他的马儿将他拉到了广武,当初刘项争霸的鸿沟,站住了。

再往前就是深渊。

良久,阮籍感叹了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一句留白太多,不一样的理解就出现了。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

历史不经意就来到了唐朝。

大诗人李白有一天游历到了广武,不禁想起《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的这个感叹句。就写了一首诗《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在这首诗里,李白回忆了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时的英豪之所,倾心向往溢于言表。而对于阮籍的感叹,他觉得只是“狂言”,一点儿“至公之心”也没有。他对阮籍将刘项称为竖子发出的“嗤嗤”的讥笑声。

历史不经意间又来到了宋朝。

苏轼有一天读到李白这首诗,回忆起去世了的朋友彦辅曾经说过的话,是一个疑问:阮籍登临广武感叹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难道是说沛公是竖子吗?苏轼觉得这个理解和李白的理解是一样的。

但苏轼的理解与他们不同。

竖子者,指魏、晋间人耳

苏轼当时回答彦辅:不是的,阮籍是感叹当时没有刘邦项羽这样的英雄。竖子,指的应该魏晋期间的人。

苏轼接着说,自己后来游历到京口甘露寺,看到孔明、孙权、梁武帝、李德裕的遗迹,有所感动,于是题诗如下:

“四雄皆龙虎,遗迹了未。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废兴属造物,迁逝谁控抟。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

苏轼认为,嗣宗(阮籍)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一放于酒耳,何至以沛公为竖子乎?

把刘邦当作竖子,那还真没有几个人敢!这也正是彦辅疑惑不解的原因。

然而,根子还在阮籍语焉不详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一句引人误解,是由于一个“时”字不准。这个时有两个意思,就引领了两种理解。

第一,是“当时"。刘邦项羽当时,没有英雄,遂使刘邦、项羽成名!

第二,是“此时”。今天没有像刘邦项羽那种英雄了,遂使竖子成名!

两者的不同点,一是感叹历史,一是感叹现实。

就阮籍的情况而言,他瞧不起现实中的司马氏,期盼不来英雄挽救曹魏应该是真心;可是他也不敢说明啊。

于是就有了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语。

他需要给自己留下点活路。

司马氏不是好惹的,他们不在乎多杀几个文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锌2023-12-05 08:32[河北省网友]103.53.71.159
    阮籍话引起了李白和文彦博共鸣但苏轼认为他们都有错。
    顶5踩0
相关阅读
有关画家的成语故事

有关画家的成语故事

把中国的成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理由:成语语言精练、内涵深远、表达到位、朗朗上口;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是几千年中华语言交流的结晶;申请世遗是

2015-02-08

君臣关系透明 文臣地位升高 形成转对制度与皇帝共治天下

君臣关系透明 文臣地位升高 形成转对制度与皇帝共治天下

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发张达到巅峰;文化昌盛,名人名诗传颂千百年不曾衰竭,是所有文人骚客最向往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文人地位最高、文

2011-06-17

刘长焕集句诗词联语:感旧不辞今日醉 迎新又欲带青幡

刘长焕集句诗词联语:感旧不辞今日醉 迎新又欲带青幡

集句的风气真正开始并盛行于宋代,王安石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集句诗的作家,也代表着宋代集句艺术的最高水平

2024-01-17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人——阮籍:孤傲的喝彩者

《世说新语》里的那些人——阮籍:孤傲的喝彩者

他驾车时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对身边的景象漠不关心,山山水水、人来人往、高楼广厦,这些东西都不能提起他丝毫兴趣,他仿佛只在乎眼前的路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