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初三二模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时间:2023-09-30 07:52:01

相关推荐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初三二模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上海2021年初三语文二模之议论文

2021年杨浦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6分)

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到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就是要活出清流的样子。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拥有超然脱俗之气,言行有格调,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有所坚守。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绝不随波逐流。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他们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3.第②段加点词语“台词”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4.下列对本文思路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5.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③段横线上列举了同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张爱萍、彭德怀的事例,是否重复?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议论文阅读(16分)

13.“假大空”的说词(2分)

14.B(2分)

15.①例举了一些人混浊而灰暗的生活现象,从反面论证了“清流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观点,强调了“做一股清流”的必要性;②和第三段中把清流生活当做人生价值追求的名人们形成对比,更好突出“做一股清流”的意义;③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地由大家崇尚的“清流文化”过渡到本文话题“过清流人生”上来(6分)

16. 不重复。以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为例,论证了清流人生追求的是活出做人骨气的人生价值;以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为例,论证了清流人生追求的是活出真实自我的人生价值。两个例子和前面周敦颐、王冕事例一起,共同照应了第④段论述的清流人生的三种样子。(6分)

2021年奉贤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①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

②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是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______、做事的______、追求的______。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认真的习惯。

③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就要懂得认真之“道”。

④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带领科研团队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我国的科学家们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才有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⑤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是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近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⑥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fēichí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40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于事业的这种默默守望的认真,就是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心浮气躁、丢三落四、漫不经心,做事不专注、不投入。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

⑧“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fēichí___________(2分)

14. 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2分)

A.严谨 执着 忠诚 B.忠诚 严谨 执着

C.执着 严谨 忠诚 D.执着 忠诚 严谨

15.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在横线上把内容补充完整。(6分)

用中原大战中一名参谋误将地名写错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的事例引出论题→阐述“认真”的内涵,明确文章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总结全文,强调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的意义。

16. 第⑤段中的三个名人事例能否删去一个?请简述理由。(4分)

17.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13.飞驰(2分)

14.B(2分)

15. 我们应该养成认真的习惯(2分)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就要懂得认真之‘道’”(2分)

从反面论述认真的重要意义(或:论述了不认真做事的后果)(2分)

16.不能删去。马克思完成《资本论》、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和钱穆完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这三个事例涉及古今中外、不同行业,从多角度证明了第⑤段的分论点“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且与本段结尾的总结句相呼应。(4分)

17.追求成功的道路很漫长,需要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认真做事。不是一件事认真做,而是事事都要认真做;不是一时认真,而是要长久地认真。(4分)

2021年嘉定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8分)

善于自我否定

李慧勇

①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句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它道明一件事,就是人最难的不是看清别人而是认清自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事实上,人的一生,本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很难,否定自己更难。

②自我否定的核心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很多不敢或不愿自我否定的人,就是因为太过于沉醉过往的成就和经验,无法正视自身的缺点和短板。自我否定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动力,一个人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认知和评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③明代方孝孺说过:“人之不幸,莫过于自足。”越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越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知不足,其实就是自我否定。当然,这里说的自我否定并非是对自己全盘否定,也不是妄自菲薄、打击自信。要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全面而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靠抬高自身来树立自信。自恃过高只能助长虚荣,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反而会让自信受到重创。( )我们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英雄在前头”,谁比谁强,总是动态的、发展的。

④北宋词人柳永,早年热心仕途却连遭打击。他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天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自己最恰当的身份不是封侯拜相,而是文人。于是,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潜心研究制词、音律,流连于舞榭歌台,将宋词的温柔旖旎推向极处,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认清自己而知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成就自我。

⑤“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已经做出的业绩固然可喜,但却可能限制思想的延伸乃至束缚手脚,成为走向未来的“绊脚石”。因此,要保持空杯心态,勇于放下曾经的辉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经得住困难挫折和各种诱惑的考验,时刻有一种技能恐慌的危机感、奋发拼搏的紧迫感,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鲜花和掌声中看到差距和不足,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不断提升自己。

⑥著名作家迟子建手捧中国文学最高荣誉,内心却十分冷静。在无数的赞誉声中,她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名利当作是浮云,在成功的喜悦中坚持不骄傲、不自满,不断攀登文学的新高峰。自我否定与自我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就和已有的经验,摆脱已存在的僵化思维模式,摒弃妄自尊大的僵硬和刻板,不断否定自己、挑战自己,方能突破自我、提高自我。

⑦“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平凡平淡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时不时地给予自己一些否定,让人生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完成蜕变,遇见不一样的风景,成为更好的自己。

13.第①段写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竖立的巨大石碑,其作用是(2分)

14.第③段括号内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就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与其……不如

15.联系上下文,第③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句子:(3分)

16.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人最难的就是看清别人和否定自己。

B.人只要不断否定自己就能获取成功。

C.人越有自知之明就越会全盘否定自己。

D.人要学会保持不骄傲自满的空杯心态。

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下事例放在第段与第段之间最恰当。(2 分)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亦如此。他一生共有千余件发明创造,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从不沉醉于自己的发明,深知科学领域中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他无时无刻不在向新的领城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有否定态度。他自己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无休止地钻研,不停顿地改进,这正是爱迪生获得杰出成就的奥秘。

(2)文章第④段与第⑥段两个事例能否互换位置?请阐述理由。(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13.引用石碑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与思考(1分);论证认识自己很难,否定自己更难,引出本文“自我否定”这一论题(1分)。

14.C(3分)

15.要善于自我否定(3分)(自我否定2分,要善于自我否定3分)

16.D(3分)

17.(1)⑥、⑦(1分)

(2)不能(1分)。第④段列举词人柳永认识自己的过程,并最终成为杰出词人的事例(1分),论证了我们要认清自己,扬长避短,找到方向成就自己(1分)。第⑥段列举作家迟子建把名利当浮云,不断否定与挑战自我的事例(1分),论证了在荣誉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各种挫折和诱感,才能突破与提高自我(1分)。两个事例都论证了要善于自我否定,第③④段与第⑤⑥段之间是递进关系,从成就自我到提升自我(1分),所以不能互换。

2021年金山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8分)

小议“挫折”

①大自然里,树木饱经风吹雨打,折伤愈合后会形成疤节。结疤之处往往是它最坚硬的部位,它虽难看,却坚实地支撑着树木成长、直耸蓝天。每个疤节都是成长的见证,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正是此理。

②树木如此,青少年的成长亦如此。我们应当认识到,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幸,所谓的“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愿望而已,“”倒是司空见惯的。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挫折呢?

③面对挫折,要夯实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精神世界的根系。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引领精神,指引方向,即使前路坎坷、境遇复杂,也能透过乌云阴霾,看到希望曙光。纵观古今成功之人,无不是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进而获得成就,正所谓“”。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被朝廷降级,被人嘲笑不务正业,但他却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所动摇,最终获得成功。毛泽东在谈长征时曾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在挫折苦难面前不畏牺牲,最终走向胜利?答案只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挫折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较量。面对挫折,要建立正确思维方式。有的人面对挫折,将其看成人生的另一个太阳,透过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一面,做真正的归因,不自我否定,不轻言放弃,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构建坚硬的心灵内核。而有的人面对挫折,习惯把挫折失败归因于“我无能”,自我否定,怀疑抱怨,甚至产生羞耻感、瓦解感,使精神颓废僵化,行动懒惰固封。“”,道理就在于此。

⑤面对挫折,要增加韧性与耐力。成功与挫折往往仅有一步之遥。挫折必然是痛苦的,但挫折和苦难恰恰是人格、品行、才干的主要塑造者。习主席曾用“墩墩苗”比喻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强调“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抗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唯有在困苦中摔打锤炼,逆境中磨砺心智,才能实现大事难事中见担当,逆境困境中见襟度,锤炼承受挫折的韧性与耐力。这种韧性与耐力是富有智慧的,是建立在洞察力、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从而实现本领跃升、能力跨越、人格塑造。

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应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在挫折中不断超越自我,铸就人生的辉煌!

13.请选择适切的选项填入第②③④段横线处。 (3分)

A.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B.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4.第④段加点词“另一个太阳”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15.上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首先阐述;接着从、、“要增加韧性与耐力”这三方面论述了对待挫折的方法。 (9分)

16.下列这段文字放在上文哪一段中最合适?请阐述理由。(4分)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具有超人的胆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才能,都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经受各种艰难困苦,在尖锐复杂的斗争考验中磨练出来的。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

13.B C A (3分,各1分)

14.认识到挫折积极的一面,让自己在挫折中变得坚强。(2分)

15.(1)我们要用心应对人生的挫折(3分)(2)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2分)(3)要夯实理想信念(2分)(4)要建立正确思维方式。(2分)

16.第⑤段。这段文字主要列举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中经受各种考验和磨炼的事例,与第⑤段的所论述的要点“增加韧性与耐力”相一致,有力地论证了这个分论点。(4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雪海2024-01-26 04:03雪海[澳门网友]103.233.107.36
    3.期待到这份试题答案和解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写作技巧。
    顶0踩0
  2. 过往2023-12-17 21:19过往[吉林省网友]119.235.159.208
    2.论文阅读对语文能力锻炼很重要希望这份试题能够涵盖各种类型议论文。
    顶0踩0
  3. 箫鱼児2023-11-08 14:36箫鱼児[甘肃省网友]119.28.138.208
    1.这份试题汇编真很有用对提升语文水平有很大帮助呢。
    顶3踩0
相关阅读
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李商隐无题2 ,无言谁会凭阑意

2023-08-17

上海市2020年中考作文题《有一种甜》解读分析

上海市2020年中考作文题《有一种甜》解读分析

上海2020年的中考作文题是有一种甜,这个题目看着熟悉,但要写好却并非易事

2023-10-18

「沪中考专题」2021年上海市中考预测语文试卷及答案(建议打印)

「沪中考专题」2021年上海市中考预测语文试卷及答案(建议打印)

王驾雨晴2 折戟沉沙铁未销,

2023-01-04

2020上海市中考作文《有一种甜》写作指导及范文精批精评

2020上海市中考作文《有一种甜》写作指导及范文精批精评

真题解析:甜的本义是像糖和蜜的味道,与苦相对;引申义有美好、幸福、愉快等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