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何要插手“诺敏案”?范仲淹的这句话藏着答案

时间:2023-09-27 07:07:01

相关推荐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何要插手“诺敏案”?范仲淹的这句话藏着答案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不仅是夺嫡之争的参谋,也是一位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他辅佐胤禛上位,并不是为自己谋取功名利禄,而是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雍正上位,邬思道主动退出庙堂,到李卫处“半隐”,但从未忘记济世救民的初心,因此才会主动介入“山西诺敏案”。

当时的背景

雍正继位之初,国库存银仅七百万,各省严重亏空,但需要用钱的地方又太多了,西北打仗要烧钱,康熙治丧要烧钱……因此,雍正急急忙忙地想追缴各省欠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隆科多不失时机地推荐了诺敏,让其出任山西巡抚。

诺敏刚上任的时候,估计心里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无奈山西的各衙门积重难返,属于系统性塌方,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整顿的。而朝廷那边,雍正对山西寄予厚望,因为山西亏空最大,如果诺敏能够成功,就可以成为朝廷的一个榜样,其他亏空省份也就没话可说。

隆科多作为诺敏的举荐人,出于立功并借机扩大影响力的动机,利用雍正急于求成的心理,他暗示山西官吏上下其手,忽悠朝廷。于是,诺敏急急忙忙地做假账,然后给雍正报喜。

雍正一听,高兴得不行,立马给诺敏发放“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还将此事告知各省都督。李卫虽然只是布政使,但凭借特殊关系,同样收到朝廷表彰诺敏的公文,可他不识字,只好求助邬思道。

李卫毕竟在基层干过,一听就知道这当中有花花门道。邬思道智商高超,同样能洞察其中的“奥妙”。如果知道内情还坐视不管,将来东窗事发,领导会追究责任的。这两人都是雍正的嫡系部队,看到领导被人忽悠,肯定不能作壁上观。

“天下第一巡抚”的危害

“诺敏案”纯属虚假工程,一旦在雍正那里蒙蔽过关了,后果不堪入目。

首先,其他省份也会有样学样,你诺敏那点“小把戏”,骗得了雍正骗不了我们。你能上下其手,捞到美名,我们这些亏空省份也不甘落后。各地都做假账,受害的是朝廷,倒霉的是老百姓,占便宜的是贪官污吏。

其次,所有的官吏,都会觉得雍正好忽悠,今天撒了一个谎,明天就能撒第二个谎,再过几天就会有人鼓吹,亩产上十吨,肥猪赛大象,各种“放卫星”事件层出不穷。

再次,大家都忽悠雍正,看着皇帝穿新衣还故意夸他,那雍正的权威何在?以后谁还敢说真话?谁还会替他办事?八爷党、清流派就会趁机搞事情。

邬思道这么有情怀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绝不会看着江山社稷生灵涂炭。当他得知“诺敏案”时,就已经知道该做什么了,李卫想动手,却被他要求再等等。他等什么?等的是机会,一个一箭双雕的机会。

田文镜与邬思道合作的基础

等到田文镜带头出手,李卫、邬思道的机会就出现了。李卫即将出任巡抚,要回京述职。从陕西到京城,必须路过山西,这就为双方会面提供了客观条件。

田文镜智商有限,迟迟破不了亏空案,正在一筹莫展,想着请外援支持。邬思道有的就是智商,一来可以借田文镜之手,戳穿山西的弥天大谎;二来可以趁机“跳槽”,为“全隐”做准备。李卫除了可以帮雍正破案,还能甩开邬思道这个“包袱”,肯定不会有任何意见。因此,各方的合作,有很强的主观基础。

秋媚说:邬思道介入“诺敏案”,并不是巧合,而是一次刻意为之。他只是“半隐”,人在江湖,心在君王。一旦雍正有事,他依旧会挺身而出。搞定了诺敏,他上了田文镜的船,离“全隐”也就更进一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愁·殤◢2023-12-03 06:25◥◣愁·殤◢[内蒙古网友]202.157.197.5
    邬思道可能是为了彰显正义和公平他与范仲淹理念不谋合。
    顶0踩0
相关阅读
《雍正王朝》:十阿哥一句话 八王爷的银子白给了

《雍正王朝》:十阿哥一句话 八王爷的银子白给了

表面上看,这段戏的情节构成仿佛与雍正毫无关联,可实质上,它完美融合了雍正筹款救灾的故事事件,并且通过时空交错的组织方式,形象地展现了八王爷与雍

2015-04-25

雍正王朝:弘历棋高一招杀人不见血 简单几句话就将弘时置于死地

雍正王朝:弘历棋高一招杀人不见血 简单几句话就将弘时置于死地

不过,作为清朝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的执政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就因为积劳成疾,遗憾离世

2023-11-25

《雍正王朝》最霸气的3句话 第2句足见邬思道才智

《雍正王朝》最霸气的3句话 第2句足见邬思道才智

朕一生自信,自信人生一百年,会当纵横九万里!这是康熙和被追债的大臣说的!四阿哥胤禛受命追缴国库欠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力度大,所以很多官员都

2007-07-06

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 斥责张廷玉

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 斥责张廷玉

为什么呢?因为,论语有云: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之人,鲜有仁义之心既然,孔老夫子早就已经将巧言令色与不义,划上了等号,那么,如果将一个人斥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