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广东省华附 省实 广雅 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9-27 07:06:01

相关推荐

广东省华附 省实 广雅 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欣赏来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家书的审美风格》)

材料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材料三:

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座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让家书文化融人百姓生活》,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解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认为“法古”和“著我”都应成为家书创作的原则,后者尤其重要,否则就会有敷衍之弊。

B.家书创作过程中,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独特的个性风格,会使一封家书成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C.家书的个性风格因创作主体抒情需求而异,有的平淡深沉,有的涕泪纵横,其中并无优劣之别。

D.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B.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C.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D.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传统家书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情感并不都能用键盘打出来,青年人还应坚持手写家书。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亡妇》 写法 深情平实的记叙 旨在证明 朱自清家书创作的艺术风格

B.优秀家书 精神内核是 真善美 在影响收信人的基础上 鼓舞其他的鉴赏者

C.传统家书的教育功能 实质上是 教化 在共鸣中 使鉴赏者净化情感、升化灵魂

D.网络符号中的智慧闪光 一般都会 消失 最终导致 传统文化遗产断层

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4分)

5.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6分)

“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茶然自馁也。”

【注】十八:十八日。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地

王刚

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那也配叫地吗?窄窄的一条,像一块长布匹,风大点就能吹起来。这年头,还缺地吗?村里的壮劳力都跑光了,他们像一群嗅到肉味的乌鸦,呼啦啦往城市飞去。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成了飞禽走兽的乐园。就拿麻婶家来说吧,自从长根带着媳妇儿子进城后,大多数地都撂荒了。长根撇撇嘴说,荒就荒吧,能值几个钱?随便做点工,一年的粮食就赚回来了。儿大不由娘了,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逼儿子儿媳回村种地吧。要知道,长根在城里干架子工,一天能挣几张大票子。

长根是个孝子,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叫麻婶放开胆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该喝就喝。话虽如此,可麻婶坐不住。长根说,坐不住也无所谓啊,可以种种花,走走亲戚,唠唠嗑,一天的光阴不就混过去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混光阴没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资格混光阴呢。换句话说,麻婶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阴,而是瞄上了马鞍山那片瘦地,动不动往上面跑。她经常提着锄头,背上背篼,别上镰刀,弯着腰,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爬上马鞍山。从后面望去,她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着丝线一样的小路,摇摇晃晃往上爬。风呼啦啦吹起来,人们不禁为她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担心被风吹起来,从山上飞落下来。

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劝麻婶说,老婶子,你闲得骨头生锈?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那上面有金子银子?麻婶就笑,有屁的金子银子,满山都是石头。王大明说,婶子,村里有那么多荒地,你想种哪块就种哪块,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怎样种就怎样种,为啥非要去马鞍山?麻婶听不进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转身向马鞍山走去。王大明扯着嗓子喊她,她也懒得理,弯着弓一般的脊背,沿着丝线般的小路往山上爬。风吹动她的头发,像一棵开满百花的树。天天看着麻婶爬山,王大明心惊胆战,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万一有个闪失,可是要人命的啊。

作为村主任,他得为老百姓负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麻婶送命吧。这年头,年轻人都疯了,像闹哄哄的马蜂,争先恐后往外飞,村子里只剩下几根老骨头,没精打采地熬着日子。这村主任,他早已当够了,可还得当着,除了他没人干。比起其他人来,他还算年轻,能吃能做能走。事实上,王大明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不老吗?泥巴快埋到脖子了啊。可是,再老也不能说老,村里那些老家伙比他老多了。

王大明给长根打电话,叫他管管麻婶。长根给麻婶打电话,叫她好生待着,不要给他添乱,不要让村里人戳他的骨头。麻婶不争辩,无论长根说什么,她都说好。长根越说越生气,批评麻婶死脑筋,过惯了苦日子,连享福都不会,以后不要再上山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麻婶能说什么呢?只会说好,好,好。长根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叫麻婶不要惹乱子,不要拖后腿,不要让他们分心,缺钱尽管说,需要什么尽管讲,不要越老越糊涂……长根说了一大堆,麻婶只会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长根以为做通了麻婶的思想工作,满意地挂了电话。他不知道的是,麻婶就是站在马鞍山上接的电话。地中有块凸起的大石头,麻婶举着老人机,站在石头上面,望着天边的云,不停地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信号不太好,她张着嘴巴,对着手机大声喊叫。风吹乱她花白的头发,使她看上去像一棵摇来晃去的树。

站在大石头上,村庄就在脚下,看得清清楚楚。稀稀疏疏的房子,一大片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几个蚂蚁似的老头老太。麻婶闭上眼,想起几十年前的村子,那时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有拄着拐杖的老寿星,有山一般结实的汉子,水一样温柔的妇女,花一样的大姑娘,蹦来跳去的青年男子,叽叽喳喳的孩子,喔喔打鸣的公鸡,叽叽喳喳的母鸡,汪汪乱叫的狗,哞哞长鸣的牛……那时的村子热腾腾的,像一个爱跳爱闹的年轻人。不知从何时起,村子忽然安静下来,变成了沉默寡言的老人。不错,村子老了,像秋后的蚱蜢,蹦跶不了了。麻婶叹了口气,眼睛掠过村庄,慢慢移到那条伸向村外的路。沿着路一直往前走,一直走,直到再也看不见路。无数的壮劳力,就是沿着那条路,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了天边的云雾里。看不见路的地方是哪儿呢?应该是天边吧,几朵云停泊在灰色的山顶上,像几只疲惫的乌。

时间长了,王大明丧失了给长根打电话的兴趣。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想的办法也想了,麻婶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动不动往山上跑,打电话还有什么意思?王大明不给长根打电话,长根也就不再给麻婶打电话。他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王大明不打电话,那母亲肯定不再爬马鞍山了。渐渐地,长根几乎忘了这件事,只偶尔在某个深夜,他会忽然想起母亲,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人们常说,麻婶那块地真有意思,什么都能种,什么都往里面种,就像一锅大杂烩。别人说别人的,麻婶毫不在意,想种啥就种啥。在那块地里,她收过玉米、高梁、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红柿、辣椒……进入冬天后,就只剩下白菜了。麻婶的白菜长得真好,从山脚望去,就像一片绿云落在山腰上,在苍黄枯败的草木间显得格外醒目。麻婶经常邀请村里人去山上采白菜,但没有人愿意去,不就几棵白菜吗?再说呢,一群泥巴埋到脖子的老家伙,谁爬得上去?麻婶是好样的,那么高的山,她想去就去。人们看着她灰黑的背影像一只蜘蛛,咬着丝线般的小路,晃悠晃悠飘上山腰,只能啧啧叹息。入冬以后,麻婶经常提着提篮上山收菜,每次从山上回来,总提着一大篮子碧青鲜嫩的白菜。麻婶不吃独食,总把白菜送给大家。可以说,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

(选自《南方文学》,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像一群嗅到肉味的乌鸦,呼啦啦”“像闹哄哄的马蜂”等语句形容进城的青壮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态度。

B.长根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他批评麻婶“死脑筋”,严厉地“叫麻婶不要惹乱子,不要拖后腿”,反映出离乡的年轻人们对传统孝道的忽视。

C.王大明劝阻麻婶,麻婶“笑了笑”,继而“懒得理”;长根反复打电话叮嘱,麻婶也不争辩。这是麻婶的“策略”,表现出麻婶的坚定。

D.小说结尾写“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既可以侧面说明麻婶的地收成不错,衬托了麻婶的勤劳,还富有更深沉的意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使用细节塑造人物的形象,麻婶“弯着弓一般的脊背”“花白的头发”“摇摇晃晃”,突出了人物的年老体衰。

B.小说的语言富有乡村生活气息,“儿大不由娘”“牛不喝水强按头”“泥巴快埋到脖子”之类的表达,贴合人物身份。

C.小说对叙述视角的转换较为灵活,内视角的转换自然引出麻婶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人物的细腻情感。

D.小说对村庄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大量叠词和拟声词的使用直接呈现了村庄如今的清冷荒芜,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8.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明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开头写“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读完小说,你觉得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湝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遣。”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

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D.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通称古代典籍。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少吴、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B.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的全部重量,比喻堪当大任的人。

C.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基时必要登泰山祭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动带有“君权神授”的意味。

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井、梓里、乡国、乡关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问;受命起草的《让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湝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高祖欣赏他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身红肿,朋友为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遭到同僚的弹劾;在怀州任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2)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14.任城王高湝称赞李德林为“奇士”,请结合文本概括李德林的奇异之处。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注】三尺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一丸泥,《汉书》:“隗嚣将王元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春灰,古时酒中加石灰水,以利澄清,称灰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的二哥在被罢去职务后,回到延州,写诗表达悲凄的心境,作者也因此写诗回应兄长。

B.诗歌开篇两句破题,“三尺剑”“一丸泥”表现兄长的才能气魄,展现其报国的志向情怀。

C.作者用对比表达丰富情感,如“去”与“来”、“笛愁”与“酒喜”、“锦带”与“罗衣”。

D.全诗紧扣“归”字而写,交待了归的过程、心境和归来后的生活,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1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范词写“ ”,以声色点染戍边战士“不寐”之愁。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 ”,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 ”。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虽遭到贬逐、污以罪名,但他仍坚定地坚持真理,追求美好品德,且为之蹈死不悔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十月末夜晚的闽西山区,重峦叠嶂泼墨一般,与漆黑的夜融为一体。不知有多少道弯的山路,犹如一条幽灵般的长蛇,无声无息地蜿蜒向前。长途跋涉让我有些劳累,而灵蛇山又不知何时抵达,在车驶入又一个新的漫长无边的隧道之前,我终于疲惫地闭上了双眼。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丝沁凉的风,自车窗的缝隙中吹来,仿佛暗夜中绽放的花朵,缕缕香气从娇嫩的花蕊中溢出,浸入身体每一个敏感的神经末梢。睁开眼,一轮硕大的橙红的月亮,离我如此之近,似乎只要打开车窗,就触手可及。它羞涩地躺在群山之间,将视线好奇地投向人间。人间有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除了它自己洒下的漫山遍野温柔的月光。

山路盘旋向前。于是那轮月亮,便时而化作摇篮,静谧地悬挂在天际;时而躺在前方公路的尽头,调皮地等待我们的车开近;时而与我们捉迷藏,躲到天窗的上方;时而隐入深山,并在一个拐角,猝不及防与我们相遇。俯视人间,我所乘坐的汽车一定像一只离开家族的固执的瓢虫,或者迟迟不肯睡去的孤独的飞蛾,沿着阒寂无人的通向无尽远方的公路,做一场长途探险似的飞行。月亮于是一路追逐着它,逗引着它,并因酣眠的人间竟然还有陪它夜行的生命,而觉得快乐。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瞧,日本人多凶——可日本投降了!八年的占领,真够长的!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于是那轮月亮便时隐时现,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有时却又突然出现。”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列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说,在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大部分进展都归功于中国”。“中国是世界展示如何消除贫困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历史性的成就”“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希望,树立了榜样”“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者”……许多国家领导人、政要、专家和媒体,毫不吝惜对中国脱贫攻坚重大胜利的赞美。中国的减贫成就,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篇章,必将为全人类战胜贫困、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注入强大动力。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11月2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中医药条例》。《条例》将中医药防治纳入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明确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在座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中医药专家研究制定防治方案,选派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救援。《条例》还规定,各区应当至少办一所承担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功能的中医医疗机构。公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按照要求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条例》的公布,对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天文学家伽利略

(2)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关。——计算机学家姚期智

(3)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4) 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化学家巴斯德

(5)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健康码出行、网上预约就医、移动支付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方面保证传统线下服务的正常运作;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推广应用。

请你结合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两到三条,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份稿件,表达自己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C【解析】A项“后者尤其重要”无中生有;B项“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独特的个性风格,会使一封家书成为……优秀作品”,逻辑关系判断错误;D项“就能产生共鸣”,条件关系判断错误。

2.(3分)A【解析】“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无法推断得出。

3.(3分)C【解析】A项,《给亡妇》“旨在证明”家书创作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而不是朱自清家书创作的艺术风格;B项“在影响收信人的基础上”错,错误地理解收信人与鉴赏者关系;D项“最终导致”,强加因果。

4.(4分)【答案示例】首先揭示出传统家书日渐式微的现状;接着通过与网络符号、网络交流不足之处的对比,阐述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凸显重视家书文化的迫切性;最后立足于家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呼吁让家书文化融入生活。(各1分,第点2分。)

5 (6分)【答案示例】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曾国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每点2分,其中认知价值的理解与曾国藩家书的具体体现各1分)

6.(3分)B【解析】“年轻人们对传统孝道的忽视”错,长根其实也孝顺,只是不够理解麻婶。

7.(3分)D【解析】“直接呈现了今日村庄的清冷荒芜”错。对荒地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但通过回忆昔日村庄生机与活力来表现今日村庄的荒芜则是反衬。

8.(4分)【答案示例】以王大明对麻婶的不解与阻拦,衬托麻婶对种地的坚决;王大明年过六旬,却不得不担起村官的职责,侧面交代了乡村人口老龄化及空心化的社会现实。

(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如以王大明劝说麻婶的对话,交待出乡村化,土地荒芜的社会现实。)

9.(6分)【答案示例】因为:种地是麻婶喜爱的生活方式,她不喜欢“享清福”“混光阴”,而是迷恋劳动;种地是麻婶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她在种地时怀念村庄昔日的热闹与生活气息;年华逝去,村庄老去,种地是麻婶对这种现实的抵抗,她也是在通过开荒种地向乡亲们证明土地值得人们耕种,晚年也能创造价值。(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3分)B【解析】原文为“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11.(3分)C【解析】古代帝王登基时不是一定要登泰山祭天祭地。

12.(3分)A【解析】“虽略有瑕疵”错。“不加治点”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润色。

13.(8分)(1)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

(“沈滞”指“仕宦久不迁升”,此处只要理解为得不到官职或官职不升、仕途不显即可;“润身”,“使自身收益”;不见尤,怪罪我,1分;大意1分。)

(2)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因为身居显贵之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

(“贵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1分;动,动辄,1分;大意1分。)

14.(3分) 【答案示例】文章学识卓然出众风神器宇颇似栋梁之才治理国家的本领堪比贾生晁错作文赋诗的能力与相如、子云比肩。(每点1分,任意三点即可)

15.(3分)C【解析】“锦带”与“罗衣”不属对比。

16.(6分)【答案示例】为兄长罢使而难过,也为他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空留”“不用”等词语的使用传达了对朝廷不懂识才,兄长不被重用的愤恨。对兄长的宽慰,诗人既肯定兄长的才干气魄,又将归家重逢的喜悦与思及边关的愁绪进行对比,传达出对兄长颓唐失意的宽解之意。对兄长的鼓励和祝福,尾联引用典故,认为兄长身负才干,不需因暂时的不受赏识而灰心丧气,将来自有一番成就以鼓励他。

(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共6分,每空1分)(1)长烟落日孤城闭 羌管悠悠霜满地。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每空1分,凡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8.(3分)D【解析】D项和原文都表示转折。A项表示总结前文,B项表示停顿,C项表示话题的转移。

19.(4分)【答案示例】句中把蜿蜒阒静的山路比作幽灵般的长蛇,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盘旋曲折的山路,和蜿蜒的长蛇,二者相似;山路的阒静无人,和蛇爬行的无声无息,二者相似。

(写对一点得1分,写对两点得3分,写对三点得4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4分)【答案示例】原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亮比作摇篮,写出了月夜的静谧美好。原句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月亮隐现的情景,富有动感与情趣。原句采用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月亮带给人的美好快乐的感觉。(每点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4分)【答案示例】

(1)改为“减贫目标方面”或“减贫目标上”

(2)改为“中国是向世界展示”

(3)改为“许多国家政要、专家和媒体”或“许多国家领导人、专家和媒体”

(4)改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篇章,也是认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每点1分。)

22.(5分)【答案示例】11月27日,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将中医药防治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保障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的配备,这支持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每点1分。)

23.(60分)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睢意2024-02-08 05:44睢意[广西网友]203.12.87.105
    2.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备考参考资料呢。
    顶8踩0
  2. 倩心~瑭玥2023-12-03 06:25倩心~瑭玥[西藏网友]101.234.65.205
    1.这份试卷和答案应该对备考有帮助吧!
    顶2踩0
相关阅读
台州市区四校联盟英语教研会议在椒江举行

台州市区四校联盟英语教研会议在椒江举行

椒江八中的林一心老师以How to beautify your writing? 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

2023-05-16

全红婵厉害了!登上公务员考卷 还进高三英语考题 考题难度不大

全红婵厉害了!登上公务员考卷 还进高三英语考题 考题难度不大

成名之后,全红婵依旧非常努力,她在老家只待了几天时间,就再次开启了训练模式

2024-01-17

文园初二期中四校联考作文“给XX的一封信”

文园初二期中四校联考作文“给XX的一封信”

都说百普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以给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感恩父母,回馈亲情为内容,给父母写一封信,不少于500字

2023-11-09

俗语:“人穷别说话 位卑莫劝人” 下半句更为经典 说透人性现实

俗语:“人穷别说话 位卑莫劝人” 下半句更为经典 说透人性现实

意思就是,人微言轻,通常而言在你混得比别人稍差的时候,哪怕别人嘴上不说,但心里也往往会有所轻视,这是人之常情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