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有家长建议小学课本删除《悯农》 因为这句话 有道理吗?

时间:2023-09-24 06:47:01

相关推荐

有家长建议小学课本删除《悯农》 因为这句话 有道理吗?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

文章分类|历史明文

文章字数|1123字,阅读约3分钟

古诗词是汉语特有的文体,具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的字数上看,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但唐代以后,四言诗已不多见,五言诗,七言诗最为常见。唐代产生了无数经典诗词,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绅既是唐朝的宰相,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诗人。他的《对农民的悲悯》至今仍被列入小学课本。不过,最近有家长建议删除“体恤农民”。为什么?。

李绅,公元772年出生,湖州武城县人。他6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带大。在母亲的教导下,李申渐渐生出了一颗善良的心。他总能和别人有同感。年轻时,李申曾亲眼目睹农民下地劳作。他们整日劳作,汗流浃背,却始终衣食无忧。看到此情此景,他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慨,于是写下了两首流传千古的《同情农民》诗。

《悲悯农》:锄草日正午,汗水滴落土下。碗里一粒米,田里一滴扫!全诗开篇就描绘了烈日下的正午,辛勤劳作的农民正在农田里劳作。滴滴顺着他们的脸颊留下的汗水洒在灼热的土地上,正好诠释了《悲悯农民》(1)中“一粒小米”到“万粒种子”的实现过程。唐代之所以“天下无闲地”,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农民用自己的血汗浇灌着土地。

“谁知中餐粒粒皆硬”这两句话,不是李绅凭空发怒,而是长期积累。很多人不懂得受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考虑劳动人民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同情农民》之所以一发表就广为流传,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正是因为字字句句直击人心,让当时的底层民众真正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关爱。

“同情农民”在唐诗中谈不上惊艳,细腻,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最接地气,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富裕生活的背后,“慈悲为农”的出现,需要李深指点。他可以通过这首短短的五言诗来表达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他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整天醉醺醺地泡在餐馆里,再赋诗一首,如此别具一格。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就没有餐桌上的白米饭。李申能将热腾腾的食物与农民的汗水结合起来,让人们认识到浪费粮食的耻辱,可以说是了不起的。小学课本中“悲悯农民”的本意,也是为了从小告诫孩子们珍惜粮食,不要大手大脚浪费粮食,很有教育意义。

但家长们认为“锄天是中午”这几个字模棱两可,尤其是“天”字。在信息化社会,孩子们总会接触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这句话明目张胆地出现在课本上,可能会误导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更何况,现在国家强盛,粮食丰产,机械化生产大行其道,根本没必要宣传农民的辛苦。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小学课本中应该删除“体恤农民”。那么,你对此怎么看?。

这里是《万物皆是遗憾》,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剃头人2024-01-04 23:57剃头人[江西省网友]103.15.5.74
    《悯农》作为中国文学经典蕴含哲理和情感也是我们文化传承重要部分或许可以保留但适当简化解释让小学生能够理解中美好意义。
    顶7踩0
  2. Maigc强强2023-11-14 15:22Maigc强强[山东省网友]180.77.45.199
    这家长建议值得思考毕竟小学阶段课本应该更注重启发思维和培养基础知识《悯农》这诗可能有些过于深奥不太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经典诗句 却为何惹怒家长 要求从课本删除?

“小荷才露尖尖角”经典诗句 却为何惹怒家长 要求从课本删除?

在中国式教育中,很多经典古诗词都会被选入小学课本中,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对阅读产生兴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023-10-21

农村俗语“大门过于堂 家败人丁亡” 老祖宗这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大门过于堂 家败人丁亡” 老祖宗这话有道理吗?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古人所说的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非常看重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就是天,而父

2024-01-15

老话:哥死侄不亲 姐走门槛断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老话:哥死侄不亲 姐走门槛断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老家在豫东,以前家里孩子多,兄弟姐妹之间联系密切,每逢佳节串门走亲戚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2023-10-17

为何删除《牛郎织女》 建议删除《背影》?中小学语文课本惹了谁

为何删除《牛郎织女》 建议删除《背影》?中小学语文课本惹了谁

记得小时候,每到了新学期课本全都发下来的那个时候,我都会首先拿出语文书翻看,看那些叙事文,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故事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