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粤剧演员林家声一生推动粤剧文化 一席话犹记于今天

时间:2023-09-21 05:09:01

相关推荐

粤剧演员林家声一生推动粤剧文化 一席话犹记于今天

林家声、陈好逑这一对银坛金童玉女,确实就是一对绝配的组合。亦因为合作纯熟,产生默契,一句「假戏真情」而拆散了这对银幕上鸳侣。

林家声陈好逑银坛绝配。

《无情宝剑有情天》可以说是林家声和陈好逑其中一部合作的经典代表作,那年代爱好欣赏粤剧的观众,无一没观赏过这出电影,或舞台上粤剧的演出。而且不单观赏一次,相信大部份的观众都也曾观赏两、三次或以上。林家声和陈好逑戏中的演绎堪称达特级水准,唱曲娓娓动听,大有绕梁三日之感。

林家声跟随北派名师郭鸿宾、小老虎、袁小田、王明楼、吕国泉、李少华等习艺。而陈好逑也是粉菊花师傅得意门生,二人都练得一身好功架。文戏、武戏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台下观众赞叹不已。

林家声和陈好逑由舞台至电影大银幕都是片商看重的一对银坛情侣最佳拍档,亦是电影片房卖座最佳保证。但可惜..「戏假真情」这句说话传出后,这对银坛情侣为表清白,拆伙演出,林家声另配李宝莹、吴君丽这两位花旦。

据资深传媒人忆述,当年圈中盛传林家声与陈好逑因合作而互生情愫,消息传到了声嫂(红豆子)耳边而惹起情醋。声哥为表对妻子忠心,惟有与银幕鸳侣挥慧剑斩情丝,为挽回妻子的信任。故后期林家声演出粤剧多与吴君丽或李宝莹这两位花旦。林家声与陈好逑拆伙后,最失望的当然是一班爱护他俩的戏迷。

林家声与陈好逑拆伙后,千禧年后有缘再在舞台上相遇。这一对银坛金童玉女以悦耳动听的声韵合作演绎一曲《五湖泛舟》,由首句至尾句都是真情演绎,虽友情曾被岁月而疏离,但默契并未因无情的岁月而冲淡。

网上一位粉丝留言说:「声哥和逑姐真情的演绎,令人感受到双方的祝褔与关怀。尤其是逑姐,多次轻拍声哥的肩背,尽显无限爱怜!逑姐对这位银坛老拍档声哥友情依旧真挚。」

这对银坛老拍档又一见证男女之间除了爱情之外,都会有真挚的友情的!

林家声一生钟爱艺术,仍想作多方面演绎不同的人物,但人总是身不由己。因为自己喜欢都要视乎观众愿不愿意接受!

林家声从不计较角色美丑。

林家声从不计较角色美丑,只要剧情有需要,他便会根据角色要求装身。可惜,那年在电影《孝女珠珠》中,与陈宝珠演了一次关公,挂须戏,却受到批评,理由就是观众不爱看挂了「长须」的他,把他俊容遮掩。

林家声一生好学不倦,儿时随20多位老师学艺,粤剧行当所有台前幕后功夫,由编剧、音乐、武术、舞蹈,无一不精,张张刀,把把利。他重视练功,由踏入戏行开始,每天都坚持练功两小时,所以,至其退下职业舞台,林家声的演出一直保持最佳状态。

林家声虽已退出职业舞台,但仍关心粤剧艺术,不时扶掖梨园后进。至今有关这位粤剧名伶林家声的戏德和剧艺,仍为梨园子弟所称道和广大观众所爱戴。

在2009年至2015年这段岁月,林家声将他对粤剧知识灌输给后辈,重点训练了几位文武生。当中他最看重「青苗」主帅蓝天佑,另外,如龙贯天、梁兆明、任丹枫等等,祗要后辈肯学,林家声便肯教,后辈在林家声指导下,亦显进步。

如今青苗渐长,一代粤剧名伶林家声虽已仙游,但他为粤剧留下的珍贵资产,成了大众最宝贵的回忆,愿晋身粤剧界的后辈们学珍之重之,好好学习林派艺术,用成绩回报受教之恩!

林家声退下职业舞台后,从绚烂的生涯走进恬静的人生。但他仍热衷推动粤剧,将自己一生的所学灌输给粤剧后起之秀。

林家声一生所学灌输后辈。

林家声除参与慈善演出,或以名下的慈善基金赞助学界粤曲比赛,及推动有关粤曲、粤剧等活动。2009年,林家声参与《粤港澳红伶齐贺国庆粤曲演唱会》后,决定致力粤剧承传工作,提点后辈演出,成为了他最大的乐事。

林家声一生钟爱粤剧艺术,曾自嘲是一位「戏痴」,尽管晚年饱受柏金逊症困扰,仍孜孜不倦地钻研曲艺,将他数十年的舞台经验无私地倾囊相授与后学者,而且有教无类。

林家声不惜花时间整理舞台剧本及个人演出心得等资料,分别在2007年、2010年及2012年将之结集成四本「博精深新─ 我的演出法」书册,以供后学者参考,林家声推动粤剧承传不遗余力!「一代粤剧宗师」当之无愧。

活跃剧坛28年的「颂新声剧团」,在香港粤剧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其灵魂人物粤剧名伶林家声,更是香港粤剧界之翘楚。林家声全面的艺术修养及演技;对待粤剧的态度及理想,不单主宰了「颂新声」的演出风格,还对粤剧的发展方向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他纯熟的舞台技巧,恰当丰富的表演程式及演出风格,全成为剧坛珍贵财产,历演不衰,被尊称为「林派艺术」。

林家声退出香港电影圈后,便全身投入他的一生至爱的─ 粤剧,去实验、实践他理想中的粤剧。

林家声一生钟爱粤剧艺术。

1975年,是香港粤剧最低潮时期,林家声毅然签约香港「丽的电视」,拍摄26集粤剧特辑,合作的花旦是吴君丽。希望借助电视频道,将粤剧推广到普罗大众,吸纳新的观众。

2013年,林家声更将26集的粤剧特辑全新整理制成DVD,作为后学参考之用。在他的演艺生涯中,还灌录过三十一31张粤曲唱片。淡出舞台后,分别在2002年、2010年及2012年合共收录四只CD。

1993年,「颂新声剧团」在新光戏院演出完38场粤剧后,林家声正式宣布淡出职业舞台,并于1994年成立「林家声慈善基金」。

林家声曾参与30多个粤剧团的演出,「开山」剧目已达40多出,不乏经典名剧,例如:《雷鸣金鼓战笳声》、《无情宝剑有情天》(上述两出剧还拍成电影)、《周瑜》、《林冲》、《武松》、《连城璧》、《楼台会」》、《朱弁回朝」》、《碧血写春秋》、《三夕恩情廿载仇》、《多情君瑞俏红娘」》、《烟雨重温驿馆情」》等等,亦成为香港粤剧界历演不衰的剧本。

林家声从事艺术工作多年,获过无数奖项,获华侨晚报所举办的「十大明星奖项」、丽的电视举办的『丽星杯』外,1981年,林家声获港英政府颁发「荣誉奖章」,以表扬他对戏曲艺术的贡献。1999年,获香港演艺学院颁发「荣誉院士」荣衔。2000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戏曲终身成就奖」。2005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铜紫荆星章」。2006年,林家声获邀请在「星光大道」上进行打手印仪式,是由旅游事务署、香港旅游发展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统筹,以表扬香港电影业界杰出人士而设的。2010年,林家声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授「终身成就奖」、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林家声再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银紫荆星章」。

林家声是一位伶影双栖的演员,他的粤剧艺术更影响深远,在粤剧界有一定的地位。2011年至2012年,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林家声艺术人生」展览,从展览会中可窥见林家声在香港演艺界的奋斗历程及在梨园界的艺术成就。

林家声算是寥寥数个跨年代伶影双栖的杰出艺人之一,他在粤剧艺术方面的成就及修养更是首屈一指。

林家声不愧是多元化演员。

1947年,林家声在名曲艺家张月儿女士推荐下,以童星身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卖肉养孤儿》。从童星到儿子,以至小人物,最后担当男主角。60年代初,林家声在香港电影界已红透半边天,四条院线中曾出现三线同时放映他三套不同的电影。1967年,拍摄完最后一部电影《李师师》便告别香港演艺界。

林家声首部获奖的电影(相等于台湾的金马奖,又称为亚洲奥斯卡),是30至60年代香港大导演霍然自编剧和导演的《慈母千秋》。

芳艳芬投资的植利影业公司拍摄电影《胡不归》。是林家声首部担演男主角的电影作品;赵颦娘由名伶芳艳芬饰演。

从配角至主角,从借借无闻至红透半边天,廿20年水银灯下共拍了311套电影。林家声不愧是一位多元化的演员,除了他拥有深厚的粤剧造诣,灵活的武艺身手,可以胜任演出戏曲电影、 武侠片之外,他更具备精湛的演技, 故此无论时装文艺、古装歌唱、喜剧悲剧,他都有极其细致的演出,并能够为每一个角色赋予各别独有性格,这是他比其他定型的演员优胜。

林家声是一个创作力很强的艺人,由他开山的粤剧超过40套,文武兼备,风格清新脱俗,表演程式丰富,艺术性高。

林家声绝不故步自封。

林家声家传户晓的剧目有:《雷鸣金鼓战笳声》、《无情宝剑有情天》、《周瑜》、《楼台会》、《三夕恩情廿载仇》等等。最难得是林家声绝不故步自封,每个戏都能跟随年代不断作出改良。为后晋学习典范,独特系列,被誉为「林派」艺术。

林家声先后组织过「觉声剧团」、「宝鼎剧团」、「家宝剧团」、「庆新声剧团」、「颂新声剧团」等,先后与编剧徐子郎、潘焯、李少芸、叶绍德等人合作。

1966年,林家声组织「颂新声剧团」,演出《胡不归》及《花染状元红》等名剧,成为香港著名的粤剧长期班霸之一。喜爱林家声的戏迷愈来愈多,1965年成立「香港声迷俱乐部」。

林家声除演出粤剧外,还参与电影演出,在1947至1967年这20年间,他主演及参演超过三百部电影。更将他在舞台上演出的代表作和名剧《雷鸣金鼓战笳声》、《无情宝剑有情天》等搬上大银幕,他主演和参与的电影也有不少是香港电影的杰克作和卖座冠军,有如《父母心》、《仙鹤神针》系列等。

1981年,林家声获英女皇颁发荣誉勋章,并在督城接受港督麦理浩授勋。1993年,林家声淡出舞台,并举办了38场的告别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设。林家声虽已退出职业舞台,但仍继续钻研粤剧艺术,扶掖后辈,更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林家声9岁已踏出虎度门, 在舞台上第一个演出是《金莲戏叔》的「武松」一小角。

林家声集名师传艺。

1943年,拜邓肖兰芳为师,学习粤剧排场戏,以古老排场戏「中州音」古腔来演唱,并得当时有「四大天王」的尹自重等教授各种敲击及弦索乐器。

天赋艺术才华,加上后天勤奋上进,集多技于一身,林家声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里,曾先后追随十多位师傅学艺, 有北派、国术、掌板、曲艺、京腔等。

唱曲: 黄志允(兼教古老排场)、黄滔、王粤生、冼干持、张月儿、容德昌、容德怡(容氏兄弟还教他打扬琴)。展板: 李海容。北派: 郭鸿宾、小老虎、袁小田、王明楼、吕国泉、李少华。

国术: 林七叔。

京腔: 周文伟、万春明(京剧吊嗓有助练声)。

南派:并无追随师傅学习南派功架,只在演出时获前辈们悉心指导,如:白玉堂、陈燕棠、梁醒波及靓次伯等多位资深粤剧大老倌。

个子矮小,风度翩翩的林家声,予人感觉刚柔并重,腔韵清晰。15岁那年更获粤剧界名伶薛觉先赏识,倾囊相授,成为薛派艺术的嫡传,也是粤剧一代宗师薛觉先的最后一位入室弟子。林家声再集各擅所长之名师传艺,分别学习唱、做、念、打等粤剧艺术。

1962年,林家声组成「庆新声粤剧团」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粤剧文武生之一。剧团历时28载,是一个能够兼顾艺术与商业的长寿班霸。

林家声个子矮小,身型瘦削,虽然未能突出男性粗犷的一面。但他的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刚柔并重,极度表现出林家声是一位英伟的男子汉。那些年,第一次接触这位粤剧名伶林家声所留下的印象。

林家声一席话犹记于今天。

记忆中,也曾跟家中的祖母到戏棚观赏过林家声演出粤剧,至于是什么戏?与谁合演呢?已全没印象了!可能当年还是一个小孩,随祖母观赏粤剧都皆因是做伴,根本不知粤剧为何物。不过记忆中,当晚观赏完林家声在舞台上耍北派的功架后,落幕时便嚷着祖母到舞台旁的小贩处买了一把小剑子,然后回家用一块毛巾披上肩膀,学林家声舞刀弄剑,摆出几个弄剑功架姿势,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番。现回想起也觉非常天真!

70年代,林家声与吴君丽为香港丽的电视合作拍摄了26集粤剧特辑。特辑拍摄接近尾声时候,刚是笔者晋身香港报界之时,就在这时第一次在录影厂接触到林家声与吴君丽这两位粤剧大老倌。

录影厂内静心观赏林家声的演出,脑海中像又浮现眼前的这位粤剧老倌,就是童年时曾到戏棚观赏过演出的那位林家声。这次再度观赏林家声的演出,已不是逗着祖母买小剑子的我了,不但很静心地观赏,而且也开始知道粤剧为之何物?

自此,每逢知道林家声在电视台录影,都尽量入录影厂借采访为名,以观赏为实,欣赏林家声的唱腔和身段。因在这年代,香港粤剧已式微,粤剧老倌即使有心演粤剧,但因开支庞大已甚少班主能支撑整团队的演出。而林家声亦处半退隐状态,所以趁此难得机会坐在有空调的录影厂观赏林家声精湛粤剧的演出,确实令我饱尽视听。

每访问林家声一次,又让我多学习如何认识和如何欣赏粤剧的作品。林家声全无半点老倌架子,谈吐温文儒雅,谈到粤剧知识耐性地解答箇中玄妙,由浅入深,听君一席话,犹记于今天。

最令人紧记声哥一番话是:「演粤剧不难,但要演好粤剧是非常之难。不要以为见老倌在舞台上耍几招枪剑,翻几个筋斗,唱几句官腔很容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粤剧界鼓励初学者不要怕艰苦,学习要需时,不要以为三两年时间又能成为一位粤剧老倌。应紧记学到老做到老。」老倌即是老倌,分析细腻,简易敏捷。

很可惜,26集的粤剧特辑完成后,再没机遇与声哥再度浅谈粤剧心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命缺2024-01-24 13:32命缺[内蒙古网友]203.10.75.80
    @℡遠離メ愛林家声席话让我深受启发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顶40踩0
  2. ℡遠離メ愛2023-12-13 18:44℡遠離メ愛[上海市网友]101.203.160.4
    @ぉ逐梦&林家声生都在为粤剧文化发展努力他影响力令人钦佩。
    顶8踩0
  3. ぉ逐梦&2023-11-01 23:56ぉ逐梦&[福建省网友]202.6.92.163
    林家声是粤剧文化不朽传奇他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顶8踩0
相关阅读
金秋十月颂党恩 文艺演出献市民

金秋十月颂党恩 文艺演出献市民

本次活动由西村街广雅社区主办,画眉曲艺社、广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雅古文化街、西村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广州幸福长者综合服务

2023-12-2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恩平:“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恩平:“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多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11-14

多个春晚节目齐聚花城贺元宵 广州文艺力量将在建党百年大放异彩

多个春晚节目齐聚花城贺元宵 广州文艺力量将在建党百年大放异彩

活动现场,广州文艺名家新秀汇聚一堂,包括多个亮相牛年央视春晚的节目精彩呈现,展现出湾区文艺力量的独特魅力,以文艺的形式向大众传递疫后重振、家国

2023-10-29

送一份暖 添一份力 发一份光——文宣战“疫”看广州

送一份暖 添一份力 发一份光——文宣战“疫”看广州

同样是18年前的冬春之交,一场SARS病毒猖狂肆虐了千年羊城

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