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文化品鉴 ▏品鉴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金剑文学奖三等奖

时间:2023-09-19 06:16:01

相关推荐

文化品鉴 ▏品鉴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金剑文学奖三等奖

品 鉴

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

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

金剑文学奖三等奖的作品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

絮语:

随着法治建设不断深入,司法文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司法文化对于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和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普法守法等方面都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司法文化业已成为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司法文化领域人才辈出,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优秀文化作品。

为夯实司法软实力,激发司法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司法政务公众号12348特别开设专栏《司法文化品鉴》,推介司法系统优秀文化作品。

孙锦琰,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警务部主任。孙锦琰大学毕业后在警官学校担任教师,之后在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女子戒毒所、戒毒管理局、监狱管理局、司法厅工作。工作中,她坚持利用专业特长,撰写本工作领域的理论研讨文章和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了《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清华日记》等作品。2005年,由孙锦琰作词,“爱心使者”、著名作曲家新吉乐图作曲,共同创作了反映人民警察教育矫治工作的歌曲《我和你》,入选司法部“十首教育矫治歌曲”。

2003年非典期间,内蒙古监狱为了防止SARS疫情在监狱的传播,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监狱民警们吃住在监狱,不能与家人团聚,默默在岗位坚守。孙锦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抗击非典封闭期间,她撰写了《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共6篇),以一名监狱值勤民警的视角,记述了非典期间大墙之内监狱民警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了监狱民警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报告文学)于2003年5月20日-25日在《法制日报》连载,并于2005年11月获得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金剑文学奖三等奖。

背景介绍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全国各行各业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战“疫”中,通过媒体的传播力量,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战“疫”英雄们的一线工作身影,也深深地被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小爱和祖国磅礴的大爱温暖着感动着。

孙锦琰与第一女子监狱同事们

在抗击非典监管一线

回顾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当时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防控手段、媒体宣传形式等都不比今日,但是威武不屈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了疫情。

SARS疫情爆发期间,孙锦琰既是抗击非典的指挥员又是宣传员,一线民警抗击非典感人至深的画面深深触动着她,于是她以日记的形式来抒发来记录,笔耕不辍。当《法制日报》看到来自疫情一线、一位女警官的日记,鲜活感人的故事跃然纸上时,第一时间节选了六篇连续刊载,其中第一篇和最后一篇都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内蒙古日报》同时进行了摘登。下面让我们把思绪带回到17年前,一起看看高墙内抗击非典疫情的真实画面,听听来自监狱人民警察的动人故事。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0日头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一)

4月25日 女儿别怕

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系统实行封闭管理。

情况在发生着变化。疫情的发展出乎了我们每个人的预料。自治区在全国属于疫情较重的地区,呼和浩特又是自治区的重灾区。新闻媒体全方位报道,各种小道消息也不断传来,人们难辨真伪,惶恐不安。

说句心里话,每天听到各种消息传来,看到不断上升的疫情数字,我们也非常紧张。万一SARS进入监狱,那可就糟了。

局里昨天傍晚召开了紧急党委扩大会议,决定从四月二十五日开始,全区监狱实行封闭式管理,民警实行封闭上岗。传达完局里的指示精神,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半。大家都清楚,人民警察,服从命令是天职。散会后,大家的话虽不多,但是能够感觉到,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因为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给大家一天的准备时间,后天一早集中。

今天晚上我值班,值班时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原来只想告诉一下,可没想到,刚一说封闭管理,13岁的女儿就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怎么解释也不行,弄得我心里也很难受。也许,她是受这几天电视报道的影响。电视里老是谈到非典病人、疫区的隔离。她可能以为,“封闭”就和非典隔离差不多。女儿天生与母亲亲近。她前两天和我说:“妈妈,你要是得了非典,我也和你一块得。反正我和你在一起。”这一说封闭,她感到我就离她远了。我半夜12点又打了个电话,她还在哭。

学校放假一周多了。女儿平常身体很棒,越野赛在学校总能取得名次。可这次一放假就病了,每天体温在37度左右,消化也不太好,打针吃药效果也不明显。可能是非典弄得孩子也紧张了。她虽然嘴上不说害怕,可在电话里告诉我:“妈妈,我又听到马路上救护车在响,是不是又有非典病人死了?”当她感觉到不舒服时,又说:“妈妈,我这几天体温下不来,不会是得了非典吧?”我安慰她说:“得非典的毕竟是少数,你又没有接触,不会得上的。感冒不舒服也是正常现象,放松点,该做什么做什么,不会有事的。”女儿倒是很听话,每天按时做作业,累了就在院里活动活动,没有给我找一点麻烦,病了一个多星期,我没有在家陪过她一天。现在想来,越是这样,就越觉得欠女儿的太多太多了。等封闭解除了,我一定陪她好好玩几天。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1日第2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二)

4月27日 笑对困难

今天是星期天,阳光明媚,全没有了前几天连阴雨的阴冷感觉。

一大早,大部分人都来了,大包小裹的,像是在搬家。我也带了两个大包,装了些换季的衣服和一些药品。

我们女子监狱,清一色全是女同志,要说谁家没点事儿,那是假的;要说真有困难的,可是大有人在。

贾杰的丈夫也是监狱干警,去年病逝,儿子刚刚6岁,公婆远在两千公里外的兴安盟,平时也只能是靠父母和兄弟姐妹帮忙照顾孩子。

王萍和刘明霞的丈夫也都是监狱干警,孩子没人照顾,两个单位的领导都来电话说她们丈夫的情况,为她们请假,希望给予照顾。

张洁是一名25岁的警官学校毕业生,未婚夫是警察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官。两人春节回家与双方父母商定5月18日结婚。可接到了参加封闭的命令,俩人一商量,果断推迟了婚期。张洁的父亲是监狱系统一名老警官,对女儿的决定,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全力支持。至于男方父母那边,张洁说:“只好请他去解释了。”

监狱已经给了政策,如果是真有困难的,也可以呆在家里。可大家私下里说,大伙都来了,自己不来,多不好。再说,平常都没掉过链子,这时候退下去了,太不好意思了。至于说自己的困难嘛,想办法解决就是了。来到这里,就什么都不想了。

生病在床的贾杰的老父亲对女儿说:“孩子,好好工作,别惦记家里。警察嘛,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不上,那还叫什么警察?”

是啊,我们监狱是全区惟一一所关押重刑女犯的监狱。在我们这个女性群体柔弱外表的后面,是敢与男干警媲美的刚强性格;在我们的身后,有“亲友团”强大的后盾。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我们这些弱女子,把一个个曾经危害过社会的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正是由于我们的刚强,使那些有过与政府对抗念头和行为的顽固罪犯真心接受改造。我们深知,这时候割舍儿女情长会换来监狱的安全;我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能够减少或避免因监狱的不稳定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宁。

白天一天忙着工作,谁也没顾上找自己的铺位。晚饭后,大家开始整理自己的床铺。在监狱工作这么多年了,可大家这样过集体生活还是第一次。我们这些女同志,平常就爱说爱笑,这下,在一起说笑的时间就更多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真可谓笑声不绝,好戏连台。看大家那高兴劲儿,SARS带来的恐惧、担忧和不快,早就无影无踪了。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2日第2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三)

5月1日 不怕非典

这个“五一”节在监狱里和大伙一起过。

平日里,也并不太在意好天气、坏天气。可这些日子,却有时间去留心了。这几天气温较高,天气可真好,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对着天空感叹一番:“天气可真好!天空这么蓝!”小草已齐刷刷地铺满了新绿,柳枝已挂满了鹅黄的嫩芽,小松树针叶已舒展开来,嫩芽含苞待放。这让我想起朱自清散文里的句子:“欣欣然,睁开了眼……”万物蓬勃,一派生机。

院里的几棵丁香也隐隐透出了花香。

大家难得在一起生活。大家一起就餐,心情也好,营养丰富,荤素搭配,每顿都好几个菜,调剂着花样吃。蔬菜、水果、肉,采买组同志到时候就送过来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吃了几天后,大家猛然感觉,不行啊,这么吃还不人人都成了大胖子啦,得抓紧锻炼。

每天早晨5点就有人起床了。6点多钟的时候,大部分人也就都到小院里活动了。跳绳的、打羽毛球的,围着小院跑步的、散步的,好不热闹。好多人都练得大汗淋漓。

干警们都住在监院里,服刑人员倒安心了。她们说:“队长,有你们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不怕非典。只是怕家里人得非典。”安排她们与家人通电话,当得知家里人都平安时,她们更安心了。

过节了,干警们组织服刑人员下跳棋、打扑克,还组织了排球比赛。

干警们安排了扑克比赛,三人一组,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吃完早饭,大家就聚在餐厅,找到对手就开始比赛了。比赛中互不服气,暗中较劲,要一争高下。

夜里该熄灯了,大家还在为对局中的失误争论不休,有的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还在津津乐道。

万籁俱寂,带着一天的余兴,大家沉沉地睡去。值班干警仍在监舍中巡视。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3日第2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四)

5月2日 真想孩子

监狱里惟一的一部IC卡电话成了热线,有时排着队也说不上话。打电话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实在轮不上,只能用自己的手机去打。女同志嘛,平常都很仔细,这时候,在话费上也只好“奢侈”了。

热恋中的年轻民警从不当着大伙的面接电话,可每当从大门口接回男朋友送来的一兜兜好吃的时候,秘密就保不住了。大家边分享着小姑娘们甜蜜的水果边打趣地感慨:“还是年轻人浪漫,咱们这些人,老了,没人疼了。”又是一阵阵欢笑。

这一群女同志,硬着心肠扔下孩子封闭起来,可提起孩子,或接到孩子、家人的电话时,也免不了眼眶湿润,泪水涟涟。

刘明霞,女儿刚刚上初二,丈夫是第一监狱的一位监区领导,也封闭在大墙内不能回家。自从她被封闭后,女儿老是来到监狱大门口,看能不能见到妈妈。终于被值班民警看到了,告诉了刘明霞。她走到大门口,女儿一声“妈妈”没叫出口,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母女俩一块掉泪,相对无言。搞得周围几个做妈妈的差点哭成了泪人。

沙建华,前几年与丈夫离婚,自己带着儿子过。平日里,小沙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可接到儿子的电话,听到儿子带哭腔的问候“妈妈你好吗”,也忍不住哽咽半天。儿子并没有按照她嘱咐的做存在冰箱里的鱼肉吃,而是连吃几天方便面,还说:“妈妈,方便面挺好吃的。我就爱吃方便面。”沙建华趴在被窝里哭了好半天。弄得在场的人唏嘘不已。

一想起孩子,她们更多的是自己背着人悄悄地流泪。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4日第2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五)

5月5日 不让须眉

按照局里要求,每个监狱要成立一个三人组成的非典疫情紧急处置小组。监狱一旦发现服刑人员中有SARS疑似病人,由这个小组负责隔离,并送到监狱局指定的监狱局中心医院的SARS病区,其他人员均不能靠前。这对我们可是个严峻的挑战。

我想,会有人主动报名吗?

出乎预料,报名参加处置小组的民警们非常踊跃,决心书一封接着一封,有的监区基本上是全员报名。被自治区授予“青年文明号”的二监区的民警们说:“我们是‘青年文明号’,应当敢于冲锋,这时不上,更待何时?”

医务所负责人刘士荣郑重向党委递交了参加紧急处置小组的决心书。张学红,医务所最年轻的医务人员,坚决要求参加处置小组。

我真为我们这支队伍骄傲,巾帼不让须眉!

参加了紧急处置小组,并不是件轻松的事。首先要进行演练,那防护服穿起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昨天,这里就经历了一次实战演习。

服刑人员王丽荣高烧38度以上,本狱没有检查设备,只能由紧急处置小组送到局医院等待确诊。穿上包裹严实的防护服,别人看着都紧张,民警张学红和张霞连夜把王丽荣送到了医院。她们虽然并没有处理过这类事,可是却沉着镇定地完成了任务,并一路上做着犯人思想工作,消除她的恐惧心理。经过检查,排除了这名罪犯的疑似可能。只是一般的炎症,虚惊一场。

二人一夜没合眼。

她们说,想想真后怕,要她真是非典,我们也就被隔离不能跟大伙儿在一起了。

《法制日报》2003年5月25日头版: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六)

5月6日 忘了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要不是女儿打了个电话,我都几乎把生日的事忘了。去年的生日,我就正好在值班。女儿也是电话里给我祝贺生日的。

封闭在这里,只知道白天和黑夜,分不清是星期几。

各监区的干警们都利用这封闭的时间,与犯人谈心,组织她们劳动、学习,一天下来还蛮紧张。

我们还针对防非典进行各种演习。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时间过得也挺快。

偶尔闲下来,大家猛然想起来:“外边现在是什么样子了?”站在楼上眺望大墙外绿油油的菜地:“多么好啊!”有时,从大门外往里搬货,大家只想多站一会,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什么都新鲜。难怪犯人们说:“队长,咱们现在一样了。”

闲下来的时候,我们给院子里的小树剪枝,给草坪去除杂草。尽管下半年就要搬到新监狱去了,我们还是把草坪中几平米的空地上种上了花苗。大家不约而同地在白天给小苗遮上了一片荫凉;傍晚,又拔去小苗周围的杂草,拣去小苗旁边的小石子,为打蔫的小苗浇上一罐清水。

虽然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但眼前嫩芽吐绿,万物更新,我分明看到了盛开的繁花。

总 编:周良红

责任编辑:诺 敏

原标题:《文化品鉴 ▏品鉴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金剑文学奖三等奖的作品 《一个监狱女警官的日记》》

文化品鉴 ▏品鉴荣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金剑文学奖三等奖的作品 《一个监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死如秋叶2024-01-02 18:40死如秋叶[江苏省网友]202.127.19.46
    太棒了!品鉴作品定充满了文化和艺术内涵希望继续发扬光大创作更多精彩作品。
    顶1踩0
  2. 耀眼的明珠2023-11-11 00:28耀眼的明珠[青海省网友]91.234.36.230
    哇恭喜品鉴荣获金剑文学奖三等奖!作品定很精彩期待能够阅读到更多优秀作品。
    顶10踩0
相关阅读
非遗|到四川“赏竹 ”“听竹 ”“耍竹 ”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首届竹主题非

非遗|到四川“赏竹 ”“听竹 ”“耍竹 ”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首届竹主题非

10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首届竹主题非遗大展在四川省宜宾市开幕

2010-08-12

肥乡非遗项目“落花堂”木刻受邀参加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长城脚

肥乡非遗项目“落花堂”木刻受邀参加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长城脚

来源:邯郸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2023-01-17

【武林·范】童“画”描绘未来 童“话”连接世界 童“华”弘扬文化 童HUA教法点亮

【武林·范】童“画”描绘未来 童“话”连接世界 童“华”弘扬文化 童HUA教法点亮

如何让教育更打动人心,让教师更走近学生,这朵巾帼文明之花能助一臂之力

2023-07-13

“听党话跟党走”全市职工诵读大赛暨“书香机关 文化大院”第十二届“徐州职工读书月

“听党话跟党走”全市职工诵读大赛暨“书香机关 文化大院”第十二届“徐州职工读书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徐州第一个工会组织徐州铜山站工会建立100周年

2023-07-10